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8观潮表格式教案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8观潮表格式教案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8观潮表格式教案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8观潮表格式教案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8观潮表格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八年级课 题观潮 周密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钱塘江雄伟壮观的景象。过程方法1、疏通文意。2、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情感态度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体会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用具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钱塘江潮的视频。师:中国有句俗话:“水到东海不回头”,可见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都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钱塘

2、江观潮,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就随着南宋词人周密一起去观赏气势宏伟的钱塘潮。二、简介作者与背景。三、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与节奏。 2、指名读,师指导。 3、学生自由读。 4、强调生字词的读音。 艨艟(mng chng) 倏(sh)尔 一舸(g)无迹 泅(qi)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共同翻译第一段。 积累文言词语: 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连接着天观看视频。听积累自读翻译激趣,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把学生直接带入特定的氛围。熟悉课文,培养语感能够迅速地理

3、解第1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潮来的气势。2、思考:第一自然段写出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了海潮来时的壮观景象。3、学生分组完成2、3、4三个自然段的翻译,注意积累重点句。 指名每组选代表翻译课文,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并记忆。 师提醒:注意课下注释的词语及句子。 指名第组选派的代表翻译课文,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 强调积累: 倏尔黄烟四起: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一舸无迹:船随波而逝:去、往 披发文身:动词,解释为画着衣纹 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僦赁着幕:租用 虽席地不容间也: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归纳:第2、3、4、段分别写出了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以及

4、观潮的人群。 总之,本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潮来以及观潮的盛况。第二课时一、新旧联结,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疏通了文意,知道了本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潮来以及观潮的盛况,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的写景语言。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地提示了描写对象结合课下注释完成自己所在组担任的翻译任务。听指正限时识记听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利用课本资源翻译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说、听的良好习惯。积累词语。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为第第二课时赏析作铺垫。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 2、如此“伟

5、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明确: 涨潮之状(第1段) 水战之威(第2段) 弄潮之技(第3段) 观潮之盛(第4段) 3、每一段的描写中都有能体现大潮是天下伟观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 例: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赏析举例: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及雄豪。 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行动形象地把海潮从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倏尔黄烟四起声如崩山。 充分地展示出了水军演习船只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军作战技艺娴熟、声势浩大的壮观场面。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6、,腾身百变 写出了弄潮儿的英姿,表现了人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人文美和自然美相结合。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从侧面烘托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首先,结构得当,语言精练。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再读课文,从文中归纳。品析词句。了解写法。 便于理清文章结构:先总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再从四个方面加以描绘。培养学生赏析语言的习惯和能力体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描写,完成目标2板书设计观潮 由远及近 天下奇观钱塘潮 海

7、潮雄伟壮观 比喻夸张生动形象 水军精彩演习场面壮观 弄潮健儿英姿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观潮人数众多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相关链接关链接钱塘江潮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

8、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风势: 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钱塘江涨潮

9、的故事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

10、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