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演化博弈分析_第1页
人口增长与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演化博弈分析_第2页
人口增长与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演化博弈分析_第3页
人口增长与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演化博弈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口增长与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演化博弈 分析 论文导读::原因。土地制度随机演化博弈模型说明,在未受人 口压力扰动下,中国土地制度博弈存在多重均衡,人们选择哪一种土 地制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初始条件。在人口增长的持续冲击下,租佃制 是唯一的随机稳定均衡。处于随机稳定均衡状态的租佃制比其他制度 安排更有效率。论文关键词:人口冲击,土地制度,演化博弈,随机稳定 均衡 一、引言 中国历史上土地经营方式很少受到强制性制度性限制,中国的法律一 直允许各种各样的土地经营制度并存。从秦汉开始,农业生产中地主 雇工经营与租佃制度就一直并行不悖。人们对土地制度的选择主要是 权衡各种土地经营制度的比较利益而取舍的。传统

2、的经济学一向以欧 洲模式为标准,认为雇工经营制度要比租佃制度有效率,然而中国农 业经济发展的事实却是雇工经营制度被租佃制度所淘汰,雇工经营制 度走向没落,租佃制度日益盛行并不断扩张,成为了占主导地位的土 地经营制度,到明清时期,整个农业走向了租佃制。许多学者对中国 历史上的土地经营制度及其变迁路径进行了研究。张五常(1969)所 创立的租佃制一般均衡理论,从交易成本和规避风险的角度论证了自 发出现的多样化土地制度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对规避风险和降低交易 成木的两难冲突之间的最优折中。赵冈、陈钟毅(2006)运用比较 静态的分析方法,证明了人口增长是导致中国土地经营制度从雇工经 营转向租佃制的最主要

3、原因。黄宗智(1986)通过对华北小农经济 的历史变迁分析,论证了在人口过剩的形势下,华北地区农场上地主 雇工经营方式不如家庭式经营有效率,地主雇工经营被小农家庭式经 营所取代。马述忠、黄祖辉(2002)运用风险分摊的契约模型解释 了地主与佃农rti于对风险的态度不同而决定了不同土地经营制度的 选择。王昉(2005)分析了土地所有者基于成木收益的计算,从不 同土地制度的效率损失的来源及高低的比较中来选择土地经营制度。 尽管己有的文献从多角度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变迁进行了研究, 但多数分析是在完全理性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比较静态或新古典微观 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的。本文将以演化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在

4、有限理 性的环境下,设身处地的站在古人的立场上,以人口增长持续冲击为 解释因素,构建一个随机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中国土地制度变迁,以 期对中国土地制度从地主雇工经营方式向租佃制转化提供一个更为 贴近历史实际的分析框架。 本文其余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提出一个解释人口增长与中 国土地制度变迁路径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构建一个随机演化博弈模 型,论证受人口增长的持续冲击,租佃制是一个随机演化稳定均衡; 第四部分对中国土地制度博弈的制度效率进行分析,论证了作为随机 稳定均衡的租佃制是有效率的;第五部分为结语。 二、人口增长与中国土地制度变迁路径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很少受到人为的制度性约束,人们可

5、以自由地 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土地经营制度。从秦汉开始,就并存着雇工经营 制度和租佃制,发展的结果是雇工经营被租佃制所淘汰,租佃制成为 了占主导地位的土地经营方式。人口与土地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决定中 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最重要的原因。从秦汉到隋唐这一长时期,中国人 口增长缓慢且比较平稳,人口数在6000万以内。在人力与地力的配 置关系上,人力是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土地尚未成为制约性的生产 要素。因此在这一长时期,土地制度呈现多样化,地主可以选择雇工 经营,也可以选择将土地岀租,还可以选择与有劳力的农民合伙经营, 因此这一时期的土地经营制度十分符合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雇 工经营、租佃制和合伙制同时并

6、存,它们不分优劣,同样有效率。从 宋朝开始,中国的人口与土地相对价格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人口围绕一条上升的趋势线循环,每一个高峰期人口都超过了前一个 高峰期人口,而每一个低人口数时期的人口也都超过前一个低人口数 时期的人口。到宋徽宗时期,人口达到1.2亿,从明朝中期开始,人 口过剩现象已经十分明显,明神宗时期,人口突破了 2亿。到清朝的 前中期,人口更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从1776年到1848年的 72年间,人口从2.68亿增加到4.26亿。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 均耕地而积不断减少。在北宋以前,人均耕地面积大都能保持10亩, 从北宋开始,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到清朝道光二十八年

7、(1848 年),人均耕地只有2.82亩。随着人口增加,人口增长速度超过 了耕地而积增加的速度,土地逐渐成为制约性生产要素。受人口与土 地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土地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 租佃制R益盛行,地主雇工经营则不断减少,经营地主R渐没落。随 着人口继续增加,人力R趋过剩而土地日渐缺乏,劳动的边际报酬R 趋下降,土地的边际报酬上升。对地主来说,在人口R益过剩的情况 下,地主雇工经营的净收益低于将土地出租所得的租金,地主便很自 然地由雇工经营转向租佃制;对农民来说,为了容纳R渐过剩的人口, 农民比较合算的办法就是租入土地,合家合力耕种,以应对R益严峻 的人口压力形势,得以继续生存

8、下去。这样,雇工经营就逐渐被租佃 制所取代。到了明朝中期,人力过剩的现象已经是一种一般的情况, 雇工经营进一步减少,整个农业走向了租佃制。 中国历史上许多史料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在人口压力下,雇工经营被租 佃制所淘汰的记载。明朝崇祯年间沈氏农书中,沈氏通过将自己 雇工经营与邻村酋乡租佃经营的生产成本逐条对比,说明了在人口过 剩的情况下,经营地主因为比较成本的原因而转变为租佃地主。沈氏 的结论是所谓条对条,毫无赢息,落得许多早起晏睡,费力劳心, 特以非此碌碌不成人家耳。西乡地尽岀租,宴然享安逸之利,岂不其 美。但木处地无租例,有地不得不种田,种田不得不换常年,终岁勤 勤,亦万不得己而然。清朝时期,陶

9、煦的租竅一书将清末民初 地主雇工经营的生产成木做了详尽的计算,得出了与沈氏一样的结论, 进一步说明了在人口过剩的压力下,地主雇工经营获利其微,不如将 土地出租所获之多。农民在R常的观察中也发现了租佃制的比较优势, 例如王祯在农书农桑通诀集之一,孝地力田篇第三中写道:“今 之农夫既不如古,往往租人之田而耕之,苟能量其财力之相称,而无 卤葬灭裂之患,则丰穰可以力致,而仰事俯育之乐可必矣。明朝中 后期的一些谚语也反映了租佃制的盛行,如苏州地区吴中之民有田 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华亭地区佃户不下万人随着 人口进一步增加,租佃制不断扩张,整个农业最终走向租佃制。到民 国时期,从雇农方面来看,中国南方各省

10、雇农占总农户的比重大多不 足1%,全国平均的雇农比重只有1.57%;从雇主方而来看,除极少 数地旷人稀的区域仍有经营地主外,全国范围内纯粹的经营地主以近 乎绝迹(赵冈、陈钟毅,2006)o 三、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制度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研究制度经济学的新理论, 它主要是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思想来研究制度变迁,从而验证了哈耶克 的社会秩序和制度的自发生成机制。木文将运用随机演化博弈理论构 建一个受人口增加持续冲击的土地制度随机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中 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变迁。随机演化博弈论主要借助马尔可夫链理论, 构造适应性博弈模型,证明制度是由许多个体的积累性经验经

11、过长期 演化生成的。随机演化博弈的核心概念是随机稳定均衡,它是指当演 化过程受到微小的、连续的随机冲击时,某些状态比其他状态以更高 概率出现时的均衡。随机演化博弈分析框架在一些重要方面不同于传 统博弈论:第一,随机演化博弈的博弈方是不固定的,他们是从潜在 的博弈群中随机抽取的;第二,博弈方只具有有限的理性,他们根据 对其他人如何行动的预期来进行决策;第三,动态博弈的过程会受到 随机扰动的冲击(H培顿扬,2004 )o 我们来构建一个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博弈的参与 者为两类博弈群体,地主和无地的农民。对地主来说,他有三个策略, 一个是选择雇工经营,即选择雇工经营制度,用A表示;一

12、个是选择 将土地岀租,即选择租佃制度,用B表示;还有一个是选择与有劳力 的农民合伙经营,即选择合伙制,用C表示,地主的策略集为S*A, B, Co同样的道理,农民也有三个策略,他可以选择充当雇农,为 地主耕种赚取工资,即选择雇工经营制度,用A表示;可以选择向地 主租入土地,支付租金,即选择租佃制度,用B表示;还可以选择与 地主合伙,共同生产,共分所得,即选择合伙制,用C表示,农民的 策略集为S2=A, B, Co设3k为地主的第k个策略的期望得益, bk为农民的第k个策略的期望得益,(k=l, 2, 3)0假设在三种不同 的土地制度安排下,使用完全相同的农耕技术,因此三种不同的土地 经营制度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对于某个拥有给定数量土地的地主, 用F1表示在雇工经营制度下使用劳力耕作的产出,F2表示在租佃制 下的产出,F3表示在合伙制下的产岀,并设L为雇工经营制下充当雇 工的劳力数量,3为工资水平,R为租佃制下地主所得的租金,入为 合伙制下地主的应分比率,C1为合伙制下地主监督农民劳动的成木, 投入耕作的人力越多,监督成木越高,C2为在合伙制下协调产品分 配率的成木。在不同的土地制度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