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论医业的传承与医学教育_第1页
《黄帝内经》论医业的传承与医学教育_第2页
《黄帝内经》论医业的传承与医学教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黄帝内经论医业的传承与医学教育中国古代自出现专职医生后,医学发展进程迅速加快,朝廷有“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的“医师”,民间也有许多由几代师徒组合的医学团体,医学事业渐成规模。其医业及医术的传承于国于民也就成为一宗大事。史记记载了先秦的扁鹊(秦越人)和汉初的仓公(淳于意)为代表的两个医学团体行医拜师授徒的过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而同期撰著的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则以更开阔的视角,全方位记述了此期医业传承和医学教育的盛况,个中的理念、模式与方法,至今仍不乏教益。一、得其人乃传 视医学为神圣的事业,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多位作者的共识。内经认为:世间的一切,人是最宝贵的,“天

2、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人者,天地之镇也”(灵枢玉版)。因此,敬畏生命,关注健康,却病延年,“君王众庶,尽欲全形”(素问宝命全形论),是医生之职业的最高追求。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医学为“精光大道,大圣之业”,将医学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推向至高。 医学又是仁慈的事业。灵枢九针十二原借医家代言人“黄帝”之口说:“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因衣食不足而连续发生疾病,令医生深为痛心,于是为解除万民的病痛而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的疗法。若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则被视为不仁之举: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余闻之则为不仁”(灵枢玉版);“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

3、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素问宝命全形论)。此“残贼”之说,当源自孟子。孟子梁惠王下fzJ有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同时也表明儒家孔子贵仁,孟子仁义并重的思想,已深深地渗人到医学领域之中。 (内经认为,治人之道与治国之道相通,治人有利于强国。灵枢师传说:“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阴顷而已矣。”此治人、治民、治家、治国,一理贯之,与国语晋语所载医和之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

4、医官也”,一脉相承。3J 由于医学是关乎国泰民安、子孙繁衍的伟业,故医学事业的发展传承自然成为举世关注的神圣而庄严的大事。不能满足于心藏口问,须“著之玉版,以为重宝”(灵枢玉版),“藏之金匾,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素问气穴论),“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秘藏保存是为了传承下去,而对于接班人的选择是要慎之又慎的。内经多次申明:“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素问金匾真言论)“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灵枢官能)“必明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灵枢玉版)若认定某人不成器,即便是自家子孙,也不能传给他,即“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灵枢病传)。这是

5、因为,“传非其人,慢泄天宝”(素问气交变大论)。其选拔传承对象之严格,于此可见一斑。 对某一重要理论或技术的传授,内经主张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受业者须洁体宁心明志,“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素间灵兰秘典论)。灵枢禁服生动地描述了这庄严仪式的全过程:“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敌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人斋室,割臂献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献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服,习也。禁

6、服,即学习秘不外传的禁方书。坐私传之,禁止轻易私下秘密传授。割臂欲血,刺手臂出血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为古时订盟的一种仪式。在那个社会背景下,这种盟誓会有极大的约束力。或许并非巧合的是,当黄帝和雷公们在华夏大地上庄严盟誓之时,在世界的另一方,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让学生宣读“终生以我术广惠泽”的誓词,告诫其不许背叛。今日之医学生誓言,正是中外先贤思想与精神的传扬。二、传道授业有方 内经中有一整套医学教育理论,其中既有总体的导向,也有具体的学习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黄帝与雷公问对为表现形式的篇章之中。这样的篇章内经全书计有11篇之多。 素问著至教论载:“黄帝坐明堂,召雷公

7、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愿得授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诵、解、别、明、彰为习医五步,背诵经文、理解经义、辨别疑似、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以弘扬经旨彰显功效,环环相扣,当是成为良医的必由之路。而树天度、合阴阳、彰经旨则是一个总体导向,指出医术是通天地阴阳的,没有必要的知识结构,便不可能把握经旨,深通医理。因此,素问示从容论明确提出:“汝授术诵书者,若能观览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援物比类,化之冥冥”。所谓“杂学”,当指医学之外的学问,即春秋战国以来的儒、道、名、法、阴阳等百家之学,特别

8、是各家都在研究的哲学和思维科学。上古时期,那些丰富的但零散的医学实践内容和心得体会,正是借助于“杂学”才得以归纳整理,从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通合道理”即“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素问著至教论),“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灵枢决气)。古医家引进气一阴阳一五行的哲学思想,运用“援物比类”之意象思维等思维方法,来建构医学理论体系,确立“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的开放医道和整体医学模式。明乎此,才能学习和掌握“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以应天之阴阳也”的藏象学说,以三阴三阳为架构的经络学说,六气五志(后世演为六淫七情)的病因学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9、”的诊法学说,“法天则地”、“从容人事”的治疗学说,以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学说,等等。时至今日,懂得一点“杂学”,对于步人中医学殿堂的初学者及已登堂人室者,都是非常必要的。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人”(灵枢九针十二原),“至道在微,变化无穷”(素问灵兰秘典论),学医并不容易。若想学懂学通,必得下一番苦功。灵枢禁服描述了雷公从师学医的状况:“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是说雷公学针道,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以致简生垢,穿连简册的皮条断了,还没能全懂,仍须继续苦读求解。看来,这勤奋刻苦是第一位的。 第二要专心致志。要求学生在学习医理和行

10、医实践中都要聚精会神,心无旁鹜。素问征四失论言及雷公循经受业之得失时指出:“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去,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精神不专注,思考问题不得法,则见表不知里,疑惑丛生,学习成绩当然不理想。行医实践也是一样,素问宝命全形论记载将医术昭告天下之事,谓“针有悬布天下者五”,其第一项便是 “治神”。王冰注云41“专精其心,不妄动乱也。”关于神的要义,素问八正神明论有专论: “何谓神?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灵枢五色)也说:“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可见,积精全神,久之便能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奥妙难穷的义理,

11、做到“独悟”、“独见”、“独明”,进人一个极高的境界。 第三要力戒骄矜。素问征四失论将“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巧)”,甚至“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作为必须加以惩戒的重大过失。从师不终,不能卒业,妄用江湖杂术,大肆炫耀,剿窃他人,或偶一有效便自矜其功,洋洋得意。其结果必然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第四要由博返约。内经一方面主张习医者必须博学:“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著至教论)“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贬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素问疏五过论)就是说,从医者既要全面掌握医药知识,又要兼通天文地理

12、熟悉人类社会,成为一个通才。而另一方面,从实际运用角度,又需要将已学的大量知识加以整合,形成纲要。即如(灵枢外揣所说:“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即需将包罗天地人巨细不一的各项内容统一起来,纳人一个体系提炼出精要。灵枢禁服将“浑束为一”又简称为“约之”或“约方”: “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万成弗约,则神与弗俱”,“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已将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各种知识混杂在一起,可谓满,如不“约之”,则散乱无序,杂而

13、不精,不能出神人化,运用自如,而知识不全即过早精简,则只能成为一般的医生,不能成为闻名天下的高明医生。由博返约,才能真正做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灵枢九针十二原)。 另外,内经也曾提及按培养对象的自身特点和专长,进行因材施教,培养专门的技能,此亦见于灵枢官能的黄帝与雷公的问答中:“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明目者,可以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J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知唾痈咒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即根据习医者的体质性格及语言行为习惯,在职业群体中予以分工,以扬长避短,各尽所能。惟“唾痈咒病”一条,当属祝由术,其与内经反对神学巫术的一贯立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