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讲课稿:病理脉象浮脉_第1页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病理脉象浮脉_第2页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病理脉象浮脉_第3页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病理脉象浮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诊断学讲课稿:病理脉象浮脉病理脉象。讲病理脉象,什么叫病理脉象,就是疾病反映在脉象上面的变化,生病了,这个病人会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脉的跳动情况,这就叫做病脉。 一般除了我刚才讲到的生理变异,气候环境的影响这个以外,凡是其他所见到的一些不正常的脉应该说都是病脉,比如说洪脉、滑脉它是可以见于正常人的,身体健康可以,但是他不属于这个(情况),他本来就不健康, 他还像洪脉、 滑脉,那当然是有病了。第一个,常见病脉。这是我们的重点, 主要的内容就在这个地方,前面讲了两三个、四个小时了,五个小时了,都是讲了一些笼统的概念,现在具体地讲,讲 20 几种脉象的病脉。由于对脉象感觉与体会的差别,历代对于常见

2、病脉的分类和命名存在有一些差异, 就是说到底病脉有多少种、有多少种病脉?最多的提到了 30 多种、 38 种脉,病脉,最少的好像是 16 种吧,对,张景岳只提了 16 种脉,通常提的可能是 27 种,王叔和的脉经里面提的是 24 种,内经里面有 21 种脉,伤寒论就提到了 26 种脉。脉的数字有一些差别,为什么出现差别呢?就是说归纳的特点、 分辨的差异引起来的。 最早的脉也有脉图,我们以前讲过, 今天上午讲了一个脉图,刚才讲缓脉的时候也看了一个脉图,古人也有脉图,用图来识脉,那是察病指南上面也有一个,这是最早的脉图,浮脉它就形容脉搏在上面一点,芤脉就是有边无中,这个是滑脉,非常流利,很多个珠子

3、一样的在这里转动,实脉有力等等,古人有这样的一些描述,察病指南上面有脉搏的描述。我们近代所说的脉象有多少呢?一般是27 种。这 27 种是哪 27 种?就是:浮、沉、迟、数、洪、细、虚、实、滑、涩,这个地方容易记了,浮脉、沉脉,位置上浮、沉,节律上、快慢上迟、数,形体上分为洪和细,力量上分为虚和实,这八个脉是纲领脉,除了这个以外,还有滑、涩、弦、紧,节律上看有结脉、促脉、代脉,位置除了浮、 沉以外,还有长、短,脉搏的有力无力上, 还有缓、濡、弱、微、散、芤,沉脉有伏脉、牢脉、芤脉、革脉、动脉, 27 种,如果加上疾脉,比数脉还快一些的疾脉,就有 28 种。这一个我们可能经常就要考学生,你学了脉

4、象,你给我举 20 种以上的脉象举出来应该吧。我们讲 27 脉、 28 脉,你 20 种脉都数不出来,那你这脉没有学到,应该说我要你写 27 种脉,你就要写得 27 种脉的名称,你都写不出来,那你怎么去认识?这名字我不都记得, 你还能够体会到有这么一个脉吗?显然不行,因此要把脉的名称记住。浮脉第一个是浮脉。浮脉的脉象特点:轻取易得,重按稍减。稍微用点劲、稍微把手一放上去, 只要手放到皮肤上, 这一体会就体会得到,轻轻地取,古人形容是三菽之重,轻轻取就可以得到脉,中取非常明显,重按反而力量弱一些,但是弱并不是空虚、重按没有了,只有浮取、中取有,沉取没有了,那也不是,那是无根了,中取、沉取稍微减弱

5、了一点,但是没有空虚,所以叫做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古人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描述, 我们来理解它可以用一个浅字来理解,脉跳的部位比较浅,位置不深, 所以正常脉是不深不浅,那么现在这个病人的脉浅了,轻取即得,古人很多描述,“浮如水上负轻舟”、“浮如水上漂木”、“如寻榆荚似毛轻”,像毛一样的很轻,“微风吹鸟背上毛”,鸟背上的毛轻轻吹起来、吹动,这都是显得一种浮,当然拿着脉搏你就不能做试验,我拿一个鸟、捉一个鸟、捉一个鸡我给它看看,给它一扇风、吹风,看看它那个鸡毛是怎么样的浮的,那你还是体会不到,要从人身上来体会,反正用力不大,这样一种脉象,它的脉位比较浅。如果做个脉图的话,描出来,这个看不清、太细,这

6、一个这个地方用的是 75 克、压力 75 克,这个地方用的是压力 100 克,这个地方用的是 125 克,这个地方用的是 150 克,就是探头的压力, 75 克的时候已经有脉搏在这里跳动了, 已经摸得到了,75 克多重啊?就这手指头刚放上去、 刚接触到皮肤上的时候, 已经有了这种感觉了,而到 100 克的时候,跳动就很明显了、最明显了, 125 的时候还是比较明显,但是没有 100 克那么高了吧,跳起来没有那么高了,这个波峰没有那么高了,而到 150 克的时候反而不明显了,但是还是有,重按,就相当于 150 克的时候重按还是有,说明这是一个浮脉。浮脉的临床意义:说明是表证,所以李时珍讲, “浮

7、如水上负轻舟,总是风寒先痛头”,风寒表证就有脉浮、头痛、身痛,他描述得很好。为什么会出现浮脉?应该可以理解得到, 气血趋向于体表,卫气抗邪于外,当然是浮脉。但是要注意几个:浮脉在内经里面称为毛脉,毛脉在秋天的时候,秋脉微毛, 今天讲过时令变化的时候,秋天的脉可能稍微浮一点。在脏应肺,为什么在脏应肺啊?在体表,肺是主体表的吧,皮毛,肺主皮,其华在毛,体表这个部分属于肺所主宰,因此要理解这是一个生理基础。瘦的人在秋天、三秋,因为李时珍讲,“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在秋天的时候稍微浮一点可能是正常,瘦的人稍微浮一点也可能正常。还有表虚、阳浮的脉也偏浮,但是不等于是表证,阳气浮越于外,脉搏可能也浮,但是浮而重按可能就没有力了、就显得有点无根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要认为,哎呀!你受了风寒、有表证,不一定,表证的浮脉是正气趋向于表、抗邪外出的表现,而表证里面要分表寒、表热,那就看浮紧、浮数,这样来进行区分。李时珍讲,“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 ,秋天可以稍微浮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