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导学案上交文档_第1页
教师用导学案上交文档_第2页
教师用导学案上交文档_第3页
教师用导学案上交文档_第4页
教师用导学案上交文档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鹿寨县初中语文科导学案(教师用)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说出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2.通过学习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能够说出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能够说出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内容提要(描述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要点)时间教学操作流程所需资源设计意图听课记录评价学生学习事项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个人、双人或小组、全班)和方法去完成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教师导控事项需要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讲授、提问、举例、演示、布置、板书);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反馈。环节(任务)一:情景导入环

2、节(任务)二:检测课前预习环节(任务)三:自由朗诵,看看哪些诗句清楚地体现出对鲁迅先生的纪念 环节(任务)四:课堂合作探究环节(任务)五:课堂拓展环节(任务)六:课堂小结环节(任务)七:课堂检测:3分钟6分钟6分钟12分钟5分钟2分钟6分钟环节(任务)一:情景导入1.学生齐背诵保尔.柯察金有关人的生命意义的名言引入2.全班学生看投影展示,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环节(任务)二:预习检测1.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2. 小组长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并做汇报。3.学生倾听课文诗歌朗读,注意停顿的节奏。环节(任务)三:自由朗诵学生同桌两两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环节(

3、任务)四 :课堂合作探究1.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对5个问题的探讨。2.各小组选好代表做好发言准备。环节(任务)五:课堂拓展小组个别生回答,其他同学倾听补充。环节(任务)六:课堂小结学生倾听教师小结,再说出自己的收获环节(任务)七:课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环节(任务)一:情景导入1.教师提问学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引出本文学习内容。2.教师播放投影展示,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环节(任务)二:预习检测1.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并倾听小组长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汇报2.针对完成情况做好更正和总结3.教师播放诗歌朗读,提出倾听要求。环节(任务)三:自由朗诵。教师巡查指导,了解学生存在的疑

4、难之处,适时提供指导。环节(任务)四:课堂合作探究1.教师巡查,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难之处,适时提供指导。2.教师抽查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倾听小组发言,适时补充、总结、评价,多媒体展示。环节(任务)五:课堂拓展教师倾听发言,适时补充、总结、评价环节(任务六: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并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环节(任务)七:课堂检测教师巡查后多媒体展示,了解完成情况。多媒体纸质材料(学生用的导学案)和多媒体展示(学生用的导学案)和多媒体展示达成目标1.达成目标2科目/教材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 课题:有的人 课时: 一 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莫伊莉 班级:11(7)班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

5、朗读诗歌,能够说出本诗阐述的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2.能结合具体句子找出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并能够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知识链接 世说鲁迅:1.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 2.鲁迅虽死,精神当与中华民族永存。郁达夫 鲁迅作品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环节(任务)一:情景导入环节(任务)二:课前预习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1)

6、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 ,怀着 情感而写的。3.“有的人”诗中指 和 的人。鲁迅先生属于 一种人。全文采用对比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 ,去世后 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环节(任务)三:自由朗诵,看看哪些诗句清楚地体现出对鲁迅先生的纪念 环节(任务)四:课堂合作探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3、我会赏析“骑在人民头上”

7、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我是这样理解这节诗的: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我认为它的好处是:环节(任务)五:课堂拓展 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谈一谈在历史或现实中,既有流芳百世的英雄,也有遗臭万年的 奸臣,你能联系具体人物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吗?环节(任务)六:课堂小结:从这首诗中,你懂得什么道理?环节(任务)七:课堂检测: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

8、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

9、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1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对“抬举”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抬举”的含义是又抬又举,本诗中是褒义词,表现对鲁迅的推崇。B“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褒义词,表明对鲁迅的敬重。C“抬举”的含义是抬起来举过头顶,表示尊重,诗中是褒义词,表明看重。D“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中性词,表示称赞。2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有的人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是从鲁迅的自嘲诗中化用而来。D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但诗中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的。3指出下列各句中“活”和“死”的具体含义。有的人活着 活: 他已经死了 死:有的人死了 死:他还活着 活:4填空:本课的副标题是_,用副标题的作用是_本课中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诗句有_对比、反复是这首诗突出的写作特点。第一小节突出了两种对立的人,用_与_对比,词语反复如:_;句子反复如:_“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用两个短语恰当表示“刻”“烂”在诗中的意思。刻:_,烂:_(1B2C(所引诗句是从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