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奥鹏学习中心[6]VIP_第1页
辽宁本溪奥鹏学习中心[6]VIP_第2页
辽宁本溪奥鹏学习中心[6]VIP_第3页
辽宁本溪奥鹏学习中心[6]VIP_第4页
辽宁本溪奥鹏学习中心[6]VIP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手工拉丝地板亿牌地板找陈晨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 目海洋能的利用学习中心: 辽宁本溪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专升本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 级:2011年 秋季学 号:学 生:辅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 年8 月3日、介绍海洋能利用现状被生物学家断言为生命的发源地,又被海洋学家称之为世界“第六大洲”的 海洋,蕴藏着无穷的资源和能源。人们对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程度至今仍十分低。 尽管这些海洋能资源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也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每种海 洋能资源都具有相当大的能量通量:潮汐能和盐度梯度能大约为2TW)波浪能也在此量级上;而海洋热能至少要比此大两个数量级。 但是这些能量分散

2、在广阔的 地理区域,因此实际上它们的能流密度相当低, 而且这些资源中的大部分均蕴藏 在远离用电中心区的海域。因此只能有一小部分海洋能资源能够得以开发利用。 据专家估计,海洋能源约占世界能源总量的70%以上。海洋能用于发电有海流发电、海洋温差发电、波浪发电和潮汐发电等几种方式。目前进行海流能技术研发的国家,有中、美、英、日、意等。其中美、 日和英等发达国家进行了较多的潮流发电试验,相对而言走在前列。加拿大在1980年就提出用类似垂直轴风力机的水轮机来获取潮流能,还进行了 5kW的海流透平试验。随后英国和意大利设想的潮流发电机都采用类似的1985年美国试验了 2 kW小型的海流涡轮机发电装置。日本

3、 1988年安装在 海底的215kW海流机组,是比较成功的海流发电项目。中国是世界上潮流发电研 究最早的国家。1978年,有农民企业家造了一个试验装置,得到了6.3kW的电力输出。哈工大经过多次样机试验,2000年建成70kW实验电站。中国是世界上 建造潮汐电站最多的国家,在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建造了近 50座潮汐电站,但据 50年代初的统计,只有 8个电站仍正常运行发电。江厦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潮汐电站,目前已正常运行近20年。由于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不污染环境、不占用陆地、且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从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受到许多海洋国家的高度重视,纷纷把寻找新能源的希望转向 海洋。目前,潮汐能、波

4、浪能开发利用技术趋于成熟,已达到或接近商业化应用阶段,而被 国际社会公认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海洋热能转换(OTEC)技术,近20年来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预计到21世纪初期,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可望获得重大发展,并形成新兴的海洋能源产 业。在我国,近30多年来在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实力和 科技投入的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海洋能资源的分布及特点1、海洋能的分布海洋中蕴藏着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自然能源。海洋 能分布广、蕴藏量大、可再生、无污染,预计 21世纪将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估计,全世界海洋能总量为766亿kW

5、技术允许容易的1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为法国的朗斯电站,总装机 24万kW年发电 量5. 44亿kWh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波能发电机的一个国家,它的航标灯和 灯塔上的波力发电机已经实用化了。首先提出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法国物理学 家德尔松瓦,他的学生克劳德在古巴海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温差发电站。 获得了 IOkW功率。此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设计成功了 16kW的海洋温差发电站。 日本科学家在海水温差发电上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为南太平洋瑙鲁设计了 lOOkW功率的发电站,是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温差发电站。 据国家海洋局提供消息,我国 将在舟山市岱山海域建成世界首座潮流电站,功率为lOOkW一 30

6、0kW如能获得成功,将在亚太地区进行推广。(1) 、潮汐能潮汐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潮汐能的利用主要是潮汐发 电。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蓄积大 量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 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潮汐 能的能量密度很低,相当于微水头发电的水平。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米,我国的最大值(杭州湾澈浦)为8.9米。一般来说,平均潮差在3米以上就有 实际应用价值。(2) 、波浪能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 的一种能源。利用波浪能的关键是波浪能转换装置。通常波浪能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为

7、受波体,它是把大海的波浪能接收进来,一般为一对实体,即受能体和 固定体,受能体直接与波浪接触,将波浪能转换为机械运动。往往水体本身就是 受能载体,如设置库室或流道,就可容纳这些受能体,这样可以使受能体翻越堤 坝,构成水库,然后用水力发电。第二级转换叫中间转换,它是将第一级转换与 最终转换沟通。因为第一级转换往往达不到最终转换推动机械运动的要求,通过中间转换才能传输足够稳定的能量。 波浪能的最终转换是发电,它与其他发电设 备一样。(3) 、潮流能潮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 海水不是静止的,它受天体运动和潮水涨落,以及海水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总是在流

8、动着。有的海流比较规则,流速较大,有一定的方向性;有的则局限于小范围的流动。潮流能资源开发利用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海水温差能是指涵养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的热能,是海洋能的一种重要形式。低纬度的海面水温较高,与深层冷水存在温度差,而储存着温差热能, 其能量与温差的大小和水量成正比。 温差能利用的最大困难是温差大小, 能量密 度低,其效率仅有3M右,而且换热面积大,建设费用高,目前各国仍在积极 探索中。(4) 、盐差能盐差能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 能,是以化学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主要存在与河海交接处。同时,淡水丰富地 区的盐湖和地下盐矿也可以利用

9、盐差能。 盐差能是海洋能中能量密度最大的一种 可再生能源。(5) 海流能海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 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是另一种以动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海流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其原理和风力发电相似。全世界海流能的理 论估算值约为10A8kW量级。利用中国沿海130个水道、航门的各种观测及分析 资料,计算统计获得中国沿海海流能的年平均功率理论值约为1.4X10A7kW。属于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其中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和台湾沿海 的海流能较为丰富,不少水道的能量密度为1530kWmA2具有良好的开发值。 特别是浙江的

10、舟山群岛的金塘、龟山和西候门水道,平均功率密度在20kWT m2以上,开发环境和条件很好。2、海洋能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蕴藏量丰富,能流分布不均,能量密度低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 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 的能量较小。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2) 、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 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 、稳定性较好或者变化有规律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盐度差能和海流能。不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律

11、两种。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 汐能与潮流能。人们根据潮汐潮流变化规律,编制出各地逐日逐时的潮汐与潮流 预报,预测未来各个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 潮汐电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 报表安排发电运行。既不稳定又无规律的是波浪能。(4) 、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三、对海洋能的利用发展趋势的展望全球海洋中所蕴藏的潮汐能约有 27亿kW可供开发的约占2%,即约5400 万kW全球电力市场到2000年已达8000亿美元并继续呈上升趋势。但是,仍有 2亿人的用电需求得不到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用电量以每8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 长。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降低石油等

12、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开 发新型环保电站迫在眉睫。潮汐能是一种不会给地球上未来人类带来污染和灾难 的能源。前苏联的伯恩斯坦也指出利用这种昼夜间断断续续、一个月内波动起伏的潮汐能发电可以获得能量。在有条件利用潮汐能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建设潮汐 电站不失为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方案。“我国海洋能需求非常强劲,海洋能开发已经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要加快推进海洋能产业化进程。”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在第一 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上指出,海洋能是绿色、清洁、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可开发的海洋能资源前景巨大,开发海洋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 方向之一。而且,发展海洋能还是培育

13、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需要。“国家十二五规划做出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明确提出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海洋能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它具体技术含量高,多专业交差、综合性强、产业链长,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陈连增说,海洋能的开发将促进和带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安装、智能电网等上 下游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是海洋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并有多项政策支持海洋能产业应用,并形成规模。“我们正和国家能源局抓紧制 定海洋能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今年上半年出台。”国家海洋局科技司 负责人说,为保障海洋能产业发展,还有多项政策支持产业应用并形成一定规模。四、总结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被世界各国提上了议程,人们开始利用风、太阳、海水等自然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