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2017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

2、六单元 第23课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的全部内容。323捕蛇者说柳宗元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常用词2认识学习本文用对比强化中心的写法3认识封建设会人民生活的悲惨原因重点、难点1 重点:学习和掌握文言词语.2 难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预习1 预习课文出现的生词,读准字音。2 参照注解,自读课文,口译课文。二、 导入1 解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

3、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2 作者简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柳宗元,字子厚,号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三、 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教师补

4、充注释。请学生口译课文。1实词总结为 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为了。“故为之说”。已 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赋 征收。“岁赋其二”.租赋。“孰知赋敛之毒”疠 恶疮。“可以已瘘、疠。疫病,疫气.“呼嘘毒疠。入 缴纳.“当其租入”。收入。“竭其庐之入。岁 每年。“岁赋其二”.年.“积于今六十岁矣.甚 很。“貌若甚戚者”。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 好像。“貌若甚戚者”。你。“若毒之乎?”毒 怨恨.“若毒之乎?”有毒的。“呼嘘毒疠”。害。“孰知赋敛之毒生 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

5、乎?”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食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饲。“谨食之”.观 看。“今以蒋氏观之.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虚词总结之 的。“永州之野多异蛇”.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而 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以 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根据。“今以

6、蒋氏观之”.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 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之。“时而献焉”。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乎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于 在.“吾祖死于是”。给。“余将告于莅事者”。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比。“苛政猛于虎也。四、作业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 齐读课文,请几位同学复述课文。2 从作者叙述的这个故事中,你了解到当时社会是怎么样的?农民的生活如果.讨论归纳:当时的社会赋税十分沉重,社会黑暗,民不聊生。3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当时的社会状况的?讨论归纳:从蒋氏的捕蛇生活与其乡邻的

7、生活对比当中4本文为了表情明意,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讲解: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二、归纳本文中心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三、 小结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对比.从开篇到结束,无一处不是用强烈鲜明的对比来揭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主题。文章开头,用蛇这剧毒和人们争相冒死捕蛇的矛盾现象吸引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