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观潮(师)_第1页
二八观潮(师)_第2页
二八观潮(师)_第3页
二八观潮(师)_第4页
二八观潮(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八观潮周密【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 “倏尔” “文” “江干”等 词含义。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5、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6、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学习重点】1、了解周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学习难点】体会文中自然美与民俗风情美相融合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不凡 魅力,感悟弄潮儿的不凡风采。【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 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

2、号弁阳老人、四水 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 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 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式林旧事 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2、背景资料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 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 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 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周密的观潮记叙的正是 这一盛况。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这

3、是继 温州雁荡山、江南水乡古镇西塘、乌镇、南;寻联合申报“世界遗产” 后,浙江省申报“世界遗产”的又一举措。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 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 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 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 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 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3、题目解说观潮选自式林旧事。式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 追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往事之作。此书写得详细生动,寄托着作 者的故国之

4、思。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 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 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 “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 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自主学习】1 填空: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著有、等。答案:式林旧事 周密公瑾 草窗南宋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韵语2、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 ( )a()sh u ()尔一舸()善泅( )倍穹()珠翠罗q 丫()IS U ()迎而上Ji u ()赁()看幕如10 ()平地鲸波万r仓n ()答案:y 丫 nm e ngch d ng倏g eq iu

5、q i d ng奇溯僦I i n 履仞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门)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 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 答案:(1)用水淋洗(2)突然(3)微,一点(4)高(5)满(6)农历十六(7)当时(8)踩(9)被 去,往(10) 刺着文采 (11)逆流迎着潮水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12)江

6、岸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 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 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 今义:标枪:古义:今义:答案:(1)外城 姓 (2)用水淋洗 肥沃(3)名词,马 动词,骑马举枪 一种体育器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 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 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仅仅如银线(2) 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3) 势势极雄豪(4) 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5) 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答案:(1)被 当作,作为(3)几乎,将近 仅仅 (4)(

7、6)本领 能够 (7)腾起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算是 景象翻腾磷身百变(2)凭借看而,(5)气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所”表被动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2)(3)(2)判断句,(4)(4)答案:(1)被动句,其中“为“也”表判断 (3)省略句,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 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如履.平地 答案:C8、按原文填空。(1) 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2)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3) 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5) 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答案:(1)朦瞳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 如履平地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 山【合作探究】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 几个方面写“观潮”的?答案: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 方面来写的。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

9、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 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作者生动的描写了 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 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 表现他们式艺高强。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 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 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 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 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

10、” 写观潮人拥挤之极。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 儿弄潮” ?答案: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 “校阅水军”和 “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 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 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精读精练】阅读下段,回答问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 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呑天沃 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者是也。1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 用

11、?答案:“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1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 法?有什么效果?答案:比喻、夸张,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13、翻译下列句子。(1)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答案:(1)接着就渐渐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从天上涌了过来。 (2)震荡冲激摇动喷射,吞没天空,洗刷太阳。1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 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答案: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主题阅读】(一)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12、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巩,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嫩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 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 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 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 讲夯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 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

13、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 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东南形胜 (2)天堑无涯(3)竞豪奢答案:(1)优美的(境界)(2)边际 (3)争着16、翻译下面句子。(1)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2)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答案:(1)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2)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17、概括选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答案:作者以秀丽的笔法,为我

14、们极力展示了风景如画,雪涛怒卷 的都城风俗图,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的热爱。18、与观潮相比,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答案:与观潮相比,本选文少了雄奇壮观,多了绮丽、华美。 语言更优美,景物描写更绚丽,侧重表现杭州这所大都市的风景与风俗, 内容与观潮互为补充,相映成趣。(二)游钓台记(节选)郑日奎(清)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 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7 ,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 “若非钓台邪10?曰:“然矣! ”舟稍近,迫视之刚,所云两台问, 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劇,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詩冋,相距可数百步。

15、石铁色,陡起江干阳,数百仞不肯止网。塊岩傲睨何,如高士并立网, 风致岸然如。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 奇各有态呦。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 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注释:1常山:在今浙江常山县。2衢(qu):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抵:到达。严:严州, 治所在今浙江建德。3第:只是。目之所及:谓视野,眼力看到的。4 颔(han)之而已:点头表示赞美罢了。5 诫:告诫。舟子:船夫。七里滩:一名七里瀨,亦称富春渚, 在钓台西。两山壁立耸起,连亘延续约七里。6 予告:告诉我。刀越

16、日:第二天。8 崭然:高峻的样子。9 觉有异:发现异常的景象。10 若非:莫不是。门迫视:近看。12 所云:所谓。13 “台称”二句:谓将峰称作台,是后人这么叫它的。14 踌(zhi ):同“峙”,相对耸立。15 可:大约。16 江干:江边。“干”,岸。1刀“数百”句:意谓高出数百仞。18 境(chdn)岩傲睨(n I ):脸峻的山峰,倨傲旁视,神态蔑 世。19 高士 :志行高洁的隐士。20 风致:风度、品格。岸然:挺立的样子。21 严冷状:性情不随俗,冷然不可狎的样子。22 疏疏:形容株距不密。罗植:种植在钓台周围。23 “偃仰”句:意谓松树或卧倒,或仰首,或奇形怪状,都各有独特神态。24

17、意:猜想。垂纶:放线钓鱼。翻译: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 晴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 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 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 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 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水 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 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偃仰离奇各有态() (2)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 (3)意当日垂纶() 答案:(1)倒伏 挺立 (2)高峻的样子 (3)垂钓20、请把“数百仞不肯止” 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山峰)高达数百丈还不止。21、这段文字从多方面来描写“钓台”,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颜色:(2)高度:(3)山势:(4)情状:答案:(1)石铁色 (2)数百仞不肯止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