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_第1页
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_第2页
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_第3页
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_第4页
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为word文档,放心下载编辑。中咨国联编制第7页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要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建设单位11.1.3项目建设性质11.1.4项目建设地点11.1.5项目负责人11.1.6项目投资规模11.1.7项目建设规模21.1.8项目资金来源21.1.9项目建设期限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31.3编制依据41.4 编制原则41.5研究范围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1.7综合评价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72.1项目提出背景72.2项目

2、提出缘由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82.3.1推动我国化纤行业技术进步升级的需要82.3.2推动当地产业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92.3.3满足当前高端纱线市场需求的需要9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9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102.3.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102.3.7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10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12.4.1政策可行性112.4.2市场可行性112.4.3技术可行性122.4.4管理可行性122.5可行性分析结论13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143.1我国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143.2我国纺织业发展前景分析153.3我

3、国化纤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63.4化纤行业发展目标分析173.5纱线行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183.6市场小结20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214.1项目厂区选址214.2区域投资环境214.2.1区域概况214.2.2区域气候环境条件224.2.3区域区位优势224.2.4区域资源概况234.2.5区域交通运输条件234.2.6区域工农业发展244.2.7区域经济概况25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295.1总图布置原则295.2土建方案295.2.1总体规划方案295.2.2土建工程方案305.3主要建设内容3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315.4.1给排水315.4.2供电335.5道路设计355.6总图

4、运输方案355.7土地利用情况35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35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36第六章 产品方案376.1主要产品376.2产品质量指标37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37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376.5项目生产工艺简述38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397.1主要原材料供应397.2主要设备选型397.2.1设备选型原则397.2.2主要设备明细39第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41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1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418.2.1能源消耗种类41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42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42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428.4

5、.1项目能耗分析428.4.2国家能耗指标43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38.5.1工业节能438.5.2节水措施448.5.3建筑节能458.5.4企业节能管理468.6结论47第九章 环保措施489.1环保依据及设计原则48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489.1.2设计原则489.2建设地环境条件48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49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49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50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50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50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529.4.3 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539.5环保评价539.6绿化方案53第十章 消防

6、措施5410.1设计依据5410.2设计原则5410.3防范措施5410.4消防用电及消防报警5610.5消防管理5610.6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56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5711.1 编制依据5711.2概况5711.3 劳动安全5711.3.1工程消防5711.3.2防火防爆设计5811.3.3电力5811.3.4防静电防雷措施5811.4劳动卫生5911.4.1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5911.4.2防烫伤5911.4.3卫生5911.4.4噪声5911.4.5照明5911.4.6个人防护6011.4.7安全教育及防护60第十二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6112.1组织机构6112.2激励和约束

7、机制6112.3人力资源管理6212.4劳动定员6212.5福利待遇62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规划6413.1建设工期的规划6413.2建设工期6413.3实施进度安排64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614.1投资估算依据6614.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6614.3流动资金估算6714.4资金筹措6714.5项目投资总额6714.6资金使用和管理70第十五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7115.1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估算7115.1.1基本数据的确立7115.1.2产品成本7215.1.3平均产品利润、销售税金及所得税7315.2财务评价7315.2.1项目投资回收期7315.2.2项目投资利润率7315.2.3

8、不确定性分析7315.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77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7916.1项目风险因素7916.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7916.1.2技术风险7916.1.3市场风险7916.1.4资金管理风险7916.2风险规避对策8016.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8016.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8016.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8016.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81第十七章 招标方案8217.1招标管理8217.2招标依据8217.3招标范围8217.4招标方式8317.5招标程序8317.6评标程序8417.7发放中标通知书8417.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8417.9合同备案84第十八章

9、结论与建议8518.1结论8518.2建议85附 表86附件1产品销售收入预测表86附件2 总成本表87附件3 外购原材料表88附件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89附件5 工资及福利表90附件6 利润和利润分配表91附件7 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92附件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93附件9 流动资金估算表94附件10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5附件11 资产负债表97附件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98附件13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100附件14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0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

10、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是*。1.1.5项目负责人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35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329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2965.2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290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161.60万元,预备费773.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100.0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1727.27万元,年可实现利润总额5431.49万元,年均净利润4073.61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25.20万元,年可上缴增值税2047.30万元,投资利润率15.52%,投资利税率22.01%,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9.59年。1.1

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万吨高端纱线系列产品。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50亩,总建设面积51030.00平方米,详细内容见下表: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主要生产工程生产车间1112000.0012000.00生产车间218000.008000.00生产车间316000.006000.00原料库房18000.008000.00成品库房110000.0010000.00配套建筑工程办公综合楼31000.003000.00职工宿舍食堂31200.003600.00配电室1150.00150.00门卫室180.0080.00其他辅

12、助设施1200.00200.00合计46630.0051030.00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占地面积2200.00公共设施道路硬化及停车场18000.008000.00绿化111000.00110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35000.00万元,全部由项目企业自筹。 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第一期:2015年1月2015年12月;第二期: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第三期:2017年1月2017年12月;建设工期共计36个月。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1、项目公司概况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生产化纤纺织原料的大型一类企业。公司拥有总资产56亿元

13、,占地面积320多万平方米;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在中国粘胶纤维行业中名列前茅;拥有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上市公司和新乡白鹭化纤集团设计研究所等5个子公司。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有粘胶长丝、粘胶短纤维、氨纶共三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近年来又相继研制出了有色粘胶纤维、竹浆粘胶纤维、蛋白粘胶纤维、芦荟粘胶纤维等几十个品种的功能化纤维,申请国家专利50多项,产品注册商标为“白鹭”牌。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0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化学纤维生产能力已达到20万吨,其中粘胶长丝6万吨,粘胶短纤维12万吨,氨纶2万吨,并拥有世界最大的粘胶长丝连续生

14、产线和当今世界先进的连续聚合干法纺丝生产线。主导产品粘胶长丝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2、项目公司发展目标根据河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计划及2015年长期规划中重点提出发展化纤行业,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列入重点发展企业。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公司建成全国乃至世界最大且最具生产竞争力的纤维素纤维及特种产业纤维生产和研发基地。企业生产效率较高,产品配置较为合理,新产品比例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越来越小,对纺织行业贡献较突出。同时,围绕这些纤维,深入进行上下游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1.3编制依据1. 中华人

15、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3. 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4.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5.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 河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7.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8.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9. 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0. 现代财务会计;11. 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2. 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3.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

16、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

17、;对产品的行业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占地面积亩150.002总建筑面积51030.003道路8000.004绿化面积11000.005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35000.00建筑工程万元2965.20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29000.00土地费用万元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

18、万元5400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41727.27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5431.494年均净利润万元4073.615年均增值税万元2047.306年教育税金及附加万元225.207年均所得税万元1357.878项目定员人3609建设期年3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15.52%2项目投资利税率%22.01%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3.06%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17.43%5税后财务静现值(ic=10%)万元6,962.756税前财务静现值(ic=10%)万元15,111.79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9.59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7.449盈亏平衡点%58.03%1.7综

19、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了“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技术选型、工程设计与及项目建设,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及经验积累等,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线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制作工艺,生产出高端纱线系列产品,以满足当前市场的极大需求,并推动我国化纤产业及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本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也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行业投资方向,将得到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20、。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合理可行,项目产品市场及发展前景广阔,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公司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所以,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 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已有好转趋势,化纤行业经济运行也趋于稳定,另外根据行业发展的周期性,预计2014年化纤行业将迎来逐步回暖的运行走势。行业将走出低谷,赢利能力将有所提升。2014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呈现“宽财政、稳货币”的态势,这对于化纤行业继续加深结构性调整和规模化发展是有利的。多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化纤行业发展的

21、“心结”。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成为实现化纤强国的重要途径。化纤行业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在今年将更加突出全局意识、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十二五”期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的带动下,化纤工业作为纺织品服装的原料产业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国化纤及其制品凭借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市场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同时,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推进,也将直接拉动化纤产品消费的增加。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将增加1290万吨左右,但受土地资源所限,粮棉争地、城乡争地矛盾日渐突出,棉花等

22、天然纤维难以满足纺织工业发展需要,纤维消费量增长仍将主要依靠化纤的增长来支撑,化纤仍将是“十二五”纺织工业发展最主要的原料保障。2.2项目提出缘由项目方即是在结合我国高端纱线产业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背景、项目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国家产业政策利好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本次“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企业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能源、人力成本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推进发展高端纺纱产业发展。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内颇具规模的高端纱线产业生产基地。本次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河南省新乡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新乡化纤产业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带动当地国民经

23、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3.1推动我国化纤行业技术进步升级的需要当前我国化纤工业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发达国家部分具有优势的产业和环节,如先进技术和机械、新产品研发和应用等环节将继续向化纤生产领域转移。而我国长期以来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原始创新等方面的积累,为化纤行业承接国际先进技术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达国家先进化纤技术向我国转移或与我国合作开发的趋势明显,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化纤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棉花的产量虽然仍占主要份额,但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由于人纤品质的特点是容易染色,不生静电,吸湿性强,通过整

24、理可以达到免烫,又具有丝绸一般的飘逸性和柔软性,而这些却是大多数合成纤维所不能兼备的,市场上较受欢迎,所以近几年人造纤“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本次“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实施符合河南乃至我国化纤及纺织行业的发展潮流,将为当地乃至国内化纤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升级,从而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2.3.2推动当地产业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加快新乡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必须通过大项目机遇来壮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占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这样才能借机达到不断优化布局,提升产

25、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该项目建成后,必将带动周边化纤工业、纺织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群的相互支撑,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水平,促进形成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拉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市分工合理、主业突出、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新乡市化纤产业链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作出表率。2.3.3满足当前高端纱线市场需求的需要“十二五”期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的带动下,化纤工业作为纺织品服装的原料产业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国化

26、纤及其制品凭借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市场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同时,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推进,也将直接拉动化纤产品消费的增加。本次“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年产高端纱线系列产品3万吨,可有效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促进化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本次“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 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项目建设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各项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符合当地环保要求,区域环境质量影响不大,环境风险可以接受。拟建项目将严格执行“三

27、同时”制度、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项目企业创造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高端纺纱的生产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纱线系列产品,本次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高端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购置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端纱线系列产品,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对于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2.3.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

28、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化纤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7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1727.27万元,年可实现利润总额5431.49万元,年均净利润4073.61万元,年可上缴增值税2047.30万元,年可上缴所得税1357.87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25.20万元,因此,项

29、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3630.38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程。综合以上因素,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4.1政策可行性本次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二十、纺 织: 1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同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提高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资源利用水平,加强高效、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实现纺织产品的多样化和高档化。在国家及项目当地政策的倾斜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技、资本、土地、人才等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纺纱行业科技创新中介平台、融资体系建设、创新机制、人才引进等方面将

30、有新突破,从而为该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2.4.2市场可行性“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将增加1000万吨以上,但受土地资源所限,粮棉争地、城乡争地矛盾日渐突出,棉花等天然纤维难以满足纺织工业发展需要,纤维消费量增长仍将主要依靠化纤的增长来支撑,化纤仍将是“十二五”纺织工业发展最主要的原料保障。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纺织产品在交通、新能源、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市场需求的扩大为高端纱线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次项目建成后将采用国内先进生产

31、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端纱线系列产品的极大需求。另一方面,每年可为公司增创丰厚利润,扩大公司市场份额,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投资建设十分必要,将有助于公司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可见,项目产品市场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前景良好,项目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4.3技术可行性项目公司拥有一支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队伍,从而为公司的稳健高效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项目产品技术及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适合中国的国情,适销对路。同时,项目公司还将着重对

32、高端纺纱生产技术进行研发,联合上下游厂商,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技术。因此,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项目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队伍,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项目公司将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把该项目打造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高端纺纱生产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生产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2.4.4管理可行性项目公司为实现跨越发展,公司坚持“科技领先,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

33、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5可行性分析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的相关产业政策,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建设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建设项目,有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的工业产业布局建设要求,项目设计可靠合理,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见,本项目的社会及经济评价可行。鉴于以上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预测分析得知,本项目的实施将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赢得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增加政府财税收

34、入、提高劳动就业率。该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所以,本项目的实施具备一定的市场可行性,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106页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3.1我国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

35、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行业效益逐步企稳今年以来行业劳动效率逐步提升,带动行业赢利状况逐步趋稳。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劳动生产率57.3万元/人,同比提高13.8%。实现利润总额1812.2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尽管低于上年同期32.1个百分点,但为今年以来月度累计利润首次正增长,较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4.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纺织行业总体情况从2013年纺织工业运行情况看,当前纺织行业内需较年初实现了基本平稳的增长,预计随着国内经济环境逐步企稳,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国际经济环境虽不确定,但继续大

36、幅恶化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国际市场需求有望进入筑底的过程。总体来看,纺织行业整体处在趋稳的过程。但行业趋稳的基础还非常不牢固,国内外经济环境稍有变动,都可能使行业面临严峻的环境。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和机遇。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

37、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纺织企业应克服目前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的困难,抓住纺织行业发展的机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遏制低效产能的盲目扩张,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使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进。目前,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这与全球信用危机以及美国纺织业、欧盟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一致,将对服装零售业带来冲击。美元急贬、原油价格跌宕起伏以及中国纺织品输欧即将解除设限,都宣告着重大的改变。受美国经济走缓的影响,企业销售将出现衰退现象。而由于美

38、、欧可能实施新的贸易壁垒,因此全球纺织业采购可能出现大幅变更的趋势。此外,服装贸易制度的变化是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最新挑战,这不仅带了希望和机遇,同时也带了极大风险。3.2我国纺织业发展前景分析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纺织工业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数据显示,2013年整个纺织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00亿元,增长超过11%,实现利润3605亿元,增长17%。进入2014年,纺织工业生产增速将延续缓慢回升态势。一方面,国际需求环境改善助推纺织工业回暖。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国际市场的经济走势将对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目前看,欧美经济已经呈现出回暖迹象。3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速达到了2.

39、8%,高出预期0.8个百分点,创下2012年3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也处于缓慢复苏之中,德国9月工厂订单月率上升3.3%,同样高出预期水平。这一形势将改善我国纺织工业的出口环境,促进出口增速回升。另一方面,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国内经济企稳回升,这将改善纺织工业的发展环境,促进投资的增长。目前,纺织工业的新订单指数持续回升,新开工项目稳定增长。预计,2014年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达到2012年10.5%的水平。三大行业中,化学纤维制造工业增加值增速反弹会更为明显,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也会有小幅的回升。3.3我国化纤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3年

40、我国化纤行业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的阶段。一方面工信部表示,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化纤行业投资额与新开工项目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我国化纤产能已占全球的60左右,投资快速增长将加大行业风险,企业应加强风险监控。另一方面为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纺织行业是化纤行业的下游产业,因此此次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纺织产

41、业的发展,将能为化纤行业的产业转移提供一定的市场基础,有助于化纤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化纤行业关系较为密切的是我国化纤、纺织等行业专有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化纤及纺织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属于装备制造业的一部分,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对装备制造行业的扶持政策。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税收、进出口关税、政策引导和政策优惠方面给予行业充分的扶持。因此,总体看化纤设备制造行业的国产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而设备,特别是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将大大降低项目的总投资,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大利好因素。因此,总体看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将降低化纤行业的投资风险。从企业特征来看,我国化纤行业企业相对比较零散,大型企业数量较少

42、,小型企业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行业内小企业占据多数,虽然可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和降低企业的成本负担。但是长期看,缺乏龙头企业和集团效应可能会成为行业整体技术进步的桎梏。由于行业内小企业占据多数,会造成盲目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技术改进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本实力,整体资源配置难以优化等问题,从而使行业竞争力难以得到提高。目前这一劣势已经逐渐暴露,我国化纤行业常规产品过剩,差别化及特种纤维等高端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甚至还要从国外进口,严重影响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整体发展能力。因此,未来一个阶段行业内的整合重组将会成为发展的大势所趋。3.4化纤行业发展目标分析1.行业总量稳定增长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

43、提高的需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和纤维新材料产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到2015年,化纤产能达到4600万吨,产量4100万吨,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达到76%左右,化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 2.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提高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到2015年,化纤差别化率提高到60%以上;高档面料及制品用化纤自给率达到85%;产业用化纤比例达29%;以弥补棉花不足为主要目标的高仿真、超仿真纤维占化纤总产量的15%。 3.高性能纤维产业化能力明显提升 芳纶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产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碳纤维、聚苯硫醚、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等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实现

44、更大突破,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芳纶1414、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等纤维完成中试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到2015年,国内高性能纤维总产能达到16万吨左右,高性能纤维行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加快生物质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起化纤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到2015年,废旧聚酯产品、化纤面料服装等回收利用规模达到700万吨,能源合同管理覆盖率超过20%,清洁生产审核覆盖率超过30%,加强干法腈纶、粘胶纤维等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治理,确保达到国家相关排放要求。企业碳足迹认证研究取得进展。 5.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

45、企业集团 到2015年,行业内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50家,其中,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20家,突破5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5家,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3.5纱线行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棉纺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纺纱新技术的发展,时刻掌握市场变化,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差异化和功能化的新产品。纱线开发的发展趋势是:原料多元化,棉、毛、麻、丝、涤纶等传统纤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种新型纤维层出不穷,如珍珠纤维、竹纤维、甲壳素纤维、聚乳酸纤维、PTT纤维等;产品差异化,可避免同质化竞争,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如细号纱、竹节纱、弹力纱、色纺纱、多组分混纺纱等;产品功

46、能化,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低碳环保等因素,应用新型功能性纺织纤维越来越多,如再生纤维、空调纤维、防辐射纤维、抗菌除臭纤维、吸湿排汗纤维、抗紫外线纤维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舒适的质感和健康环保功能已成为主流。这就要求纺织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原料、新工艺,开发具有高科技元素的纱线、面料,引导促进纺织新产品的发展潮流。高档优良的原料加上紧密纺独特的优势,并不代表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纱线,还必须依赖于扎实的设备管理基础,细致规范的运转管理,严密的质量管理与规范科学的工艺管理,才能生产出一致性好、质量稳定的高档纱线。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全国纱线进出口数量647.

47、7万吨,同比上升18.2%,进出口额为217.1亿美元,同比上升13.8%。其中出口数量为368.9万吨,上升11.8%;出口金额121亿美元,上升6%;出口平均单价3.28美元/公斤,下降5.2%。进口数量278.8万吨,增长28%;进口金额96.1亿美元,增长25.4%。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1-6月全国纱产量1846.7万吨,同比增长8.7%;布产量334.3万米,增长3%;化纤产量为2136.8万吨,同比增长7.5%。2014年1-6月全国纱线进出口数量333.4万吨,同比增长6.5%,进出口额107.3亿美元,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数量199.7万吨,增长10.2%;出口金额

48、62.2亿美元,下降0.5%;出口平均单价3.11美元/公斤,同比下跌9.7%。进口数量133.7万吨,增长1.4%;进口金额45.2亿美,下降1.3%。进口平均单价3.3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2.7%。3.6市场小结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市场对于高端纺纱优势的不断认可,高端纱线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综上,当前纺织行业正是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发展高端纱线产业大有可为。项目公司产品市场前景可观。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项目建设地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符合高端纺纱产业发展潮流,具有很强的市场优势。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厂区选址本项目建设地址是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

49、。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概况项目区域所在位置图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煤城鹤壁、古都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与晋城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新乡市是河南第三大城市,是豫北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新乡市区人口120万,建成区114平方千米,辖四区两市六县,拥有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中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等多项荣誉。4.2.2区域气候环境条件新乡市地处北纬3518,东经11354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7月最热,平均

50、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最高气温42.7(1951年6月20日),最低气温-21.3(1951年1月13日)。年均湿度68%,最大冻土深度280mm。降水量:年平均降雨656.3mm,最大降雨量1168.4mm(1963年),最小降雨量241.8mm(1997年),最大积雪厚度395mm(2009年),年蒸发量1748.4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为409.7mm,占全年降水的72%,且多暴雨。风速及风向: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东风,频率为17.49%,次多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2.3%。年平均风速为2.45m/s。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新乡市地处黄河、海河两

51、大流域,平原占地总面积78%,土地肥沃、光热充沛。4.2.3区域区位优势“豫北明珠”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太行山脉以东,黄河以北,紧邻省会郑州,襟带豫北,是河南第三大城市,是豫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城市群及“十字”核心区重要城市之一。京港高铁、京广铁路、新焦铁路、新荷铁路、太石铁路纵横交汇,107国道、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大广高速公路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新(新乡)陵(山西陵川)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新乡出发,1个半小时即达郑州、开封、安阳、焦作、鹤壁、濮阳、济源等大中城市。4.2.4区域资源概况一、矿藏资源新乡市目前已发现和开采的矿藏有2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

52、达84亿吨,水泥石灰岩储量100亿吨,花岗岩储量20亿立方米,白垩土和粘土矿储量均在2亿立方米以上。二、水资源新乡市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平原面积占78%。水库容量1.99亿立方米。黄河流经新乡市170公里,流域面积达4558平方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新乡境内长度77公里,总投资约52亿元。南水北调通水后,该市每年可获得4亿立方米优质水。三、农业资源新乡自然条件、土地耕作条件较好,是中国粮棉主产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畜牧生产加工基地。四、电能资源新乡市能源电力充沛,现有发电装机容量117万千瓦,2008年可达360万千瓦。“西气东输”工程境内管长75.5公里,输气量达到每年

53、6.39亿立方米。4.2.5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新乡市地处中原大地,河南北部,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铁路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和太石铁路在此交汇,京港高铁客运专线石武段、新月二线正在建设,107国道及京港澳、大广、济东高速穿境而过。新晋高速、鹤辉高速正在修建。4.2.6区域工农业发展一、工业新乡以制冷、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七大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拥有国家级新乡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新乡经济开发区、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化学(物理)电源产业园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和13个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年

54、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270家,金龙集团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金龙集团还入选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321名,新乡化纤、华兰生物、心连心化肥3家企业实现上市。现有新飞牌电冰箱、电冰柜,金龙牌精密铜管,卫华牌起重机,白鹭牌粘胶长丝、短纤维等6个中国名牌产品;孟电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4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新飞、威猛、高服、平原、卫华、飘安5个国家驰名商标,有27类(个)产品位于国内同行业前三位或省内第一位。1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重点转型升级企业,居全省第3位。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0.2亿元,增长16.1%;实现利润、利税122.9亿元和166亿元,增长38.4%和31.1%。二、农业

55、新乡地处黄河中下游,境内黄河170公里,流域面积4558平方公里。全市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78%,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2009年粮食种植面积601.88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34.5千公顷,增加4.1千公顷,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81.0%。棉花种植面积20.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1.8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1.3千公顷,增加8.3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78.8万吨;蔬菜产量253万吨;油料产量31.8万吨;水产品产量3.98万吨。拥有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均在新乡设有农业示范、试验基地,构筑了农业发展的立体科技支撑体系,是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全省领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746家和25家。“新稻18”成为全省首个超级稻品种。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263家,无公害畜产品33个,均居全省第1位;“金粒”、“豫绿”、“喜顺”、“宏力”四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