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生物的细胞中,不具有核膜的一组是( )A. 团藻和绿藻B. 玉米和棉花C. 蓝细菌和乳酸菌D. 酵母菌和乳酸菌【答案】C【解析】【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详解】A、团藻和绿藻都属于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中都具有核膜,A错误;B、玉米和棉

2、花都是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中都具有核膜,B错误;C、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中都不具有核膜,C正确;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中都具有核膜,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油脂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油脂等脂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油脂分子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C. 常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D. 相同质量油脂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于糖类【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

3、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详解】A、组成脂质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如磷脂,A错误;B、油脂分子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B正确;C、常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C正确;D、油脂含C、H比例比糖类高,故相同质量油脂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于糖类,D正确。故选A。3.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B. 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象的焦距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 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视野的亮度变暗【答案】B【解析】【

4、分析】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目镜放置在镜筒上方;如果视野中出现的物像模糊,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可改变视野的亮度。【详解】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在镜筒的上方,A错误;B、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B正确;C、调节光圈,调节通过的光线的量以调节视野的亮度,但不改变视野的大小,C错误;D、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可调节视野的亮度变亮,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4.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利

5、用单细胞伞藻研究细胞核的功能,将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B. 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C. 欲研究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D. 受甲种伞藻伞柄的影响长出的伞帽将迅速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则“生物性状主要由细胞核决定”,新组合的“伞藻”将来长出何种形状的帽,是由细胞核决定。【详解】A、由于实验是将伞柄嫁接到假根上,所以证明了伞藻的伞帽由假根决定,A错误;B、该实验没有证明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B错误;C、甲的伞柄嫁接到乙

6、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这说明乙的伞帽形成可能与假根有关,该实验中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要证明细胞核的功能必须再增添对照实验,C正确;D、甲种伞藻伞柄可以为长出的伞帽输送营养物质,故其不会迅速凋亡,D错误。故选C。5.生物的个体发育通过细胞的分化过程来实现,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是( )A. 增加细胞总表面积和蛋白质种类B. 赋予不同种类细胞特定的结构和功能C. 使细胞球形化并增强代谢D. 导致酶的含量增多,催化能力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详解】A、细胞分化的结果会使蛋白质的种类发

7、生改变,但是细胞总面积增加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错误;B、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赋予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B正确;C、细胞分化不一定使细胞呈球形化并增强代谢,C错误;D、细胞分化不一定导致酶的含量增多,催化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无机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生物体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构成B. 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非常重要C. 维持生物体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D.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少量能量【答案】D【解

8、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功能。【详解】A、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成分,A正确;B、有些离子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非常重要,如Na+、K+等,B正确;C、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功能,C正确;D、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7.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其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胡克发现并命名

9、了活细胞B. 证明了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C. 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D. 发现了动植物细胞不同之处【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新细胞来自老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解】A

10、、胡克发现并命名了死细胞,列文胡克发现了活细胞,A错误;B、只证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B错误; C、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C正确;D、发现了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D错误。故选C。8.下图中甲、乙、丙表示真核细胞中的三个双层膜结构,和表示丙的两个组成部分。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只有丙的膜上有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的小孔B. 甲、乙、丙中都含有DNA,其中丙的DNA存在于中C. 甲和乙都与能量转换有关D. 可以经过膜上的小孔出入丙【答案】D【解析】【详解】甲、乙、丙分别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只有细胞核的膜上有允许大分子物

11、质通过的小孔,A项正确;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都含有DNA,其中细胞核的DNA存在于染色体中,B项正确;线粒体、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C项正确;核仁不会经过膜上小孔出入细胞核,D项错误。9.某多肽链被水解成1个五肽、2个三肽、3个四肽、4个二肽,则这些短肽所含的羧基数最小值及肽键数分别是( )A. 10;21B. 9;31C. 10;31D. 9;21【答案】A【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

12、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详解】(1)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羧基。因此,这些短肽的羧基总数的最小值为1+2+3+4=10个。(2)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1+(3-1)2+(4-1)3+(2-1)4=21个。故选A。10.下图表示各种细胞膜组成成分的含量,图示能说明的是A. 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B. 细胞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C. 细胞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多D. 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根据柱形图分析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先分析柱形图获取信息,不同生物膜的成分都有脂质和蛋白质,不同生物膜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但脂质和蛋白质在膜成分中占的比例很大,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糖类不是主要成分,A错误;B、膜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例如线粒体内膜功能复杂,其上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相对较少,B正确;C、图中所给的细胞中,髓鞘的功能最简单,蛋白质的数量

14、最少,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没有涉及细胞的信息交流功能与蛋白质的关系,D错误。故选:B。1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O2和酒精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 胰蛋白酶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 易化扩散过程因载体蛋白形状不变而不耗能D. 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答案】C【解析】【分析】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2、大分子的运

15、输方式: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A、 O2属于小分子,酒精属于脂溶性物质,都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B、胰蛋白酶属于大分子物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C、易化扩散过程因顺浓度梯度运输而不耗能,C错误;D、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吸能反应所需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B. 肌肉收缩过程中,做功是吸能反应C. ATP不是细胞中唯一的能量载体D. 蛋白质水解过程有ATP生成【答案】C【解析】【分析】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

16、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光反应中,水的光解是吸能反应,A错误;B、肌肉收缩过程中需消耗能量,ATP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形状,是吸能反应,肌肉恢复原状的做功过程不需要能量,是放能反应,B错误;C、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是

17、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不是唯一的能量载体,C正确;D、蛋白质的水解反应不能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用于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过程。1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 酶大多属于蛋白质,其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18、,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也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B、酶在生物体外也有催化活性,B错误;C、酶大多属于蛋白质,其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C正确;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保存温度是4 ,D错误。故选C。14.图示曲线a、b表示分子跨膜运输速率

19、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a表示被动转运,曲线b表示主动转运B. 曲线a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 曲线b运输速率达到饱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D. 温度可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对曲线a、b代表的运输速率产生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详解】A、曲线a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无关,不消耗能量;而

20、曲线b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有关,消耗能量,所以曲线a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代表主动运输,A正确;B、曲线a代表的分子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需要载体蛋白;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C、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曲线b转运速率达到饱和的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限,C正确;D、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从而对曲线a、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跨膜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示意图,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要求考生掌握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能列表比较三者,并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跨

21、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拉子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一直存活到现在B. 癌细胞表面不存在粘连蛋白C. 衰老细胞中酶的活性均降低D. 衰老细胞的需氧呼吸变慢,核膜不断向内折叠【答案】D【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22、(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海拉子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但分裂出的细胞有可能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死亡,A错误。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B错误;C、衰老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酶的活性增强,C错误;D、衰老细胞的呼吸速度减慢,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D正确。故选D16.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mol)91251530产生酒精的量(mol)96560A. 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厌氧

23、呼吸B. 当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需氧呼吸约产生30molATPC. 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D. 在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答案】C【解析】【分析】具表格数据可知,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酒精量与CO2的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和c时,产生的酒精量小于CO2的量,说明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产生的酒精量为0,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与产生酒精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B、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酒精的量是6.5mol,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6.

24、5mol,因此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6mol,约产生30molATP,B正确;C、氧气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6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6)6=1.5mol,有2/3的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C错误。D、细胞不管是进行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产生H和ATP,D正确。故选C。17.研究人员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植物为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四组实验。其中D组连续光照T秒,A、B、C组依次加大光照黑暗的交替频率,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T秒,发现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从A到C依次越来越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说明白天给予一

25、定频率的遮光有利于农作物增产B. 实验过程中C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 实验结束后立即检测植物体内NADPH含量,D组最高D. 实验组由黑暗变为光照时,光反应速率增加,碳反应速率变小【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实验说明增大光照黑暗的交替频率,光合速率可以提高,但白天遮光会缩短光照时间,同样不利于农作物增产,A错误

26、;B、实验过程中D组光照时间最长, D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错误;C、因为D组持续光照,有NADPH积累,故实验结束后D组NADPH最高,C正确;D、实验组由黑暗变为光照时,光反应速率增加,暗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故选C。18.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B.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MnO2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

27、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详解】A、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蔗糖是否被分解,结果加碘液都不会变蓝色,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水解,A错误;B、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0,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C、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D、鲜肝匀浆含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二氧化锰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但过氧化氢

28、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二氧化锰研究酶的高效性,D正确。故选D。19.下列与教材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用层析液提取分离菠菜中的光合色素研究色素的种类和含量B. 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 还原糖鉴定时,不宜选用西瓜汁作为实验材料D. 油脂鉴定中需要用50%的HCl洗去多余的染料【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

29、苏丹)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详解】层析法分离色素不能得到色素的含量,只能分析其种类,A错误;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B错误;还原糖鉴定时,不宜选用西瓜汁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西瓜汁是红色,本身的色素会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油脂鉴定中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D错误。【点睛】熟悉一些生物有机物的鉴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中易错选项A中,容易忽视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目的,错把测定色素含量也认为是该实验的目的之一。2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酵解的结果将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转移

30、到还原氢中B.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以在线粒体内或线粒体外被利用C. 在柠檬酸循环中,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还原D. 电子传递链是指将电子通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 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详解】A、糖酵解的结果将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转移到

31、丙酮酸中,A错误;B、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以在线粒体内或线粒体外被利用,进行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B正确;C、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C错误;D、电子传递链中,特殊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故选B。21.如图为某种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核仁解体、核膜消失B. 由螺旋化缩短变粗而来,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C. 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目增加一倍D. 过程中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

32、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一散乱);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数清晰赤道齐);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点裂数增均两级);未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新壁建)。【详解】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而核膜、核仁消失是在前期,A错误;B、染色体由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而来,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C、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C错误;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均分到两

33、个子细胞中,数目减半,D错误。故选B。22.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三组均使用了药物B处理B. 甲组在t1时适当提高了蔗糖浓度C. 在t1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D. 丙组在t1之后蔗糖酶活性丧失【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

34、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在t1时间之前,甲、乙、丙三组反应速率一样,因乙组使用了药物B处理,故可判断甲、丙组也使用了药物B处理,A正确;B、甲组最后产物的生成总量增加,说明在t1时适当提高了蔗糖浓度,B正确;C、在t1时间之后甲组反应速率大于乙组是由反应物浓度增大引起的,甲组蔗糖酶的活性等于乙组,高于丙组,C错误;D、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产物浓度不再增加,可能是施加了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

35、丧失,D正确。故选C。23.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属于某些植物特有的CO2固定方式:夜晚气孔开放,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固定于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甲);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CO2,供叶绿体的碳反应(乙)。下列关于这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夜晚,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 景天酸代谢(CAM)途径的出现,可能与植物适应干旱条件有关C. 给植物提供14C标记的14CO2,14C可以出现在OAA、苹果酸、C3和有机物中D. 若上午某一时刻,突然降低外界CO2浓度,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短时间内会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

36、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在夜晚,叶肉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即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A正确;B、具有景天酸代谢途径的植物,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夜晚气孔张开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B正确;C、晚上气孔开放,14CO2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基质中与PEP结合生成OAA,然后再转化为苹果酸而被固定。白天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14CO

37、2,14CO2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随后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生成有机物,即14CO214C3(14CH2O),C正确;D、在上午某一时刻,突然降低外界的CO2浓度,对于该叶肉细胞来说,其暗反应不受影响,即C3的含量不受影响,D错误。故选D。24.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A. 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B. 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C. 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D. 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答案

38、】C【解析】【详解】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应该在S期(DNA复制期),故A选项错误;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因此S期变短,而且S期无核糖体的增生,故B选项错误;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因此G2期变短;组蛋白是指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G2期,组蛋白与DNA结合后形成染色质,有利于染色体的形成,故C选项正确;核膜在M期的前期就已经解体,到末期才会重建,故D选项错误【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名师点睛】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

39、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5.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恒温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d点将向右上方移动B. 限制植物乙d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C. c点时,甲、乙两种植物合成有机物速率相等D. b点时,限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图示曲线是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的

40、。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甲呼吸作用(50个单位)强度大于植物乙(20个单位);植物甲的光补偿点为a点,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斯,植物乙的光补偿点为b点,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图中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相等。【详解】A、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d点将向左下方移动,A错误;B、d点时植物乙达到光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题中又提出“适宜恒定温度条件”,因此此时限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的浓度,B错误;C、c点时,两条曲线相交于一点,表示甲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而由于两植物的呼吸速率不相等,故光合速率也不相等,C错误;D、b点时,植物甲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

41、因素是无关变量二氧化碳浓度,而植物乙没有达到光饱和点,其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条由8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多肽链(Ub)由81个氨基酸组成,则它具有_个肽键,在_(场所)上通过氨基酸的_作用形成。(2)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_并与之结合;完成过程需要的主要条件是_和_。(3)据图推测

42、,完成过程所需的蛋白酶位于_(场所)内,这种酶原来存在于_(场所)中。(4)若有102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通过结合形成了含有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该蛋白质含氨基的数量至少是_个。【答案】 (1). 80 (2). 核糖体 (3). 脱水缩合 (4). 靶蛋白 (5). 多种酶催化 (6). ATP供能 (7). 溶酶体 (8). 高尔基体 (9). 1800 (10). 2【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Ub作用过程图解,过程表示Ub与靶蛋白(“不适用蛋白质”)结合形成Ub-靶蛋白,此过程需要酶和消耗ATP;过程表示Ub-靶蛋白被蛋白酶

43、体水解,此过程也需要酶和消耗ATP。【详解】(1)Ub是一条由8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则其所含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81-1=80个;多肽链是在核糖体上通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而成的。(2)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靶蛋白并与之结合;由图可知,完成、过程需要多种酶和ATP提供能量。(3)据图推测,完成水解过程所需的蛋白酶位于溶酶体内,溶酶体里的酶来源于高尔基体中。(4)若有102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分子量为100),通过结合形成了含有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102-2)18=1800;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

44、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则至少含有2个氨基。【点睛】本题结合Ub作用过程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能运用延伸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结合Ub作用图解答题。27.小球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的单细胞真核藻类,具有光合效率高、营养方式多样且富含有机物等特点,在食品和饲料等多个方面均有广泛应用。研究者为了研究外加葡萄糖对其光合色素含量及细胞生长的影响,分别在A组(黑暗条件,加足量葡萄糖)、B组(光照条件,加足量葡萄糖)和C组(光照条

45、件,不加葡萄糖)三种条件下培养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甲、图乙所示。(1)光合色素分布于小球藻_上,分析图甲可知,添加葡萄糖对小球藻细胞的_含量有显著影响。(2)测量小球藻叶绿素含量时,需先提取光合色素,将提取的光合色素溶液置于适宜条件下_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反应。若提取的色素溶液颜色较浅,原因可能有_(至少写出两点)。(3)光反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经转化贮存于_中,此后,这些能量在碳反应中将用于_,据图分析,若光照强度相同,推测_组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原因是_。(4)据图乙可知,A组的小球藻培养后期大量死亡,与_组实验结果比较分析,推测小球藻大量死亡的原因是_。【

46、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叶绿素a和叶绿素b(或叶绿素) (3). 不能 (4). 加入无水乙醇过多、研磨不充分、未加二氧化硅或加入过少、小球藻未烘干,含水较多等 (5). ATP和NADPH (6). 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 (7). C (8). C组叶绿素含量最高 (9). B (10). 在黑暗条件下,小球藻不能有效利用外源葡萄糖【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详解】(1)光合色素分布于小球藻叶绿

47、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析图1可知,添加葡萄糖的B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比C组不添加葡萄糖明显要少。(2)提取的光合色素溶液,由于没有相关酶,不能完成光反应。提取色素时需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过多导致浓度降低;研磨不充分导致色素量不够;未加二氧化硅或加入过少,细胞破碎的少,色素量少。(3)光反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经转化贮存于ATP和NADPH中,此后,这些能量在碳反应中将用于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据图分析, C组叶绿素含量最高,若光照强度相同,可推测C组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4)据图乙可知,A组(黑暗条件,加足量葡萄糖)和B组(照光条件,加足量葡萄糖)都有葡萄糖,可知A组小球藻在黑暗条件下

48、不能有效利用外源葡萄糖,培养后期大量死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光合色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实验探究的有关知识。28.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乙、图丙分别表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_段表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若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缺乏某种氨基酸,该细胞分裂将暂停于图甲中_段或_段。(2)图甲EF段形成的原因是_;图丙处于图甲中的_段(填字母)。(3)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_;与图乙相比,同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点是_。(4)图丙结构H为

49、_,其作用是_。【答案】 (1). AD (2).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3). AB (4). CD (5). 着丝粒分裂 (6). FG (7). 488 (8). 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9). 细胞板 (10). 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解析】【分析】分析图甲: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FG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分析图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结构H为细胞板。【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图

50、甲中AD段表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若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缺乏某种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会受阻,该细胞分裂将暂停于G1期或G2期,对应图甲中AB段或CD段。(2)图甲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丙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对应图甲中的FG段。(3)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488;在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4)图丙结构H为细胞板,在分裂末期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

51、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9.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其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衰老、清除,实现自我更新,这一过程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请回答:(1)线粒体是_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可以_,有利于酶的附着。线粒体中还有少量的DNA和_,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2)真核细胞中一些衰老的线粒体会被消化清除,这种清除行为称为细胞自噬。下图甲和图乙表示真核细胞自噬的一种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or是抑制细胞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据图可知,当营养物质充足时,物质X

52、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AKT,该酶被激活一方面可促进_,另一方面可促进_,同时激活了mTor,从而抑制_;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mTor失活,细胞会启动自噬过程,其意义是_,可见细胞自噬还是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 (3)由于衰老的线粒体通过细胞自噬被清除,为保证细胞供能,线粒体的分裂在真核细胞内经常发生。研究发现,线粒体的分裂与内质网有关,过程如下图丙所示。马达蛋白与Ca2结合后能才能启动运动,研究发现,细胞内Ca2离子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溶胶中浓度极低,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_,进而启动运动牵引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据图可知,线粒体移动到特定位置后,_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

53、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缢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_,在缢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分裂。【答案】 (1). 需氧呼吸 (2). 增大膜面积 (3). 核糖体(RNA和核糖体) (4). 葡萄糖进入细胞 (5). 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 (6). 细胞自噬的发生 (7). 通过细胞自噬产生小分子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 释放Ca2离子,促进Ca2离子与马达蛋白结合 (9). 内质网(膜) (10). M蛋白与D蛋白【解析】【分析】从题意和“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示意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答相关问题便可。分析丙图: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M蛋白与D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详解】(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可以增大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线粒体中还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RNA和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2)分析图甲可知:当营养物质充足时,物质X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AKT来抑制凋亡,激活的该酶一方面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且进一步促进葡萄糖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和H进入线粒体产生大量ATP,另一方面可激活mTor,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