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1929至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创新,创新,创新,调整,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一)苏联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问题展示,1、教材知识点回顾,14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17课: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2、线索整理,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调整,探索,建立,战时共产主

2、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三次改革,3、知识识记、理解结构,1)各小组进行组内进一步的讲解。 (2)小组成员默写知识结构,合作探究,活动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 【提示】 相同点:背景;目的 不同点:经济成分;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 (列强干涉、农民暴动,1、巩固苏维埃政权 2、向社会主义过渡,国家干预,国家干预+市场调节,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直接过渡,间接过渡,活动2 再认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建设,1)斯大林时期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建立起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

3、的五年计划,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重心:重工业,2)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哪里?为什么?(【提示】从发展趋势、国际环境等角度考虑,发展趋势:发展工业是强国之路 国际环境:当时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 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封锁包围,3)与英国相比,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什么 样的特点,提示】 注意从发展道路(轻重工业之间的关系)、资金来源、经济手段、所有制形式、推动因素等方面来把握,工业革命,五年计划,先轻后重,优先发展重工业,殖民掠夺,牺牲农民利益,市场调节,国家计划,资本主义私有制,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4)结合以上问

4、题,谈谈对我们的启示,各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应该是多样的,要根据国情选择工业化道路,3、关于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列举三次改革中较具特色的措施?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农业:垦荒、种植玉米运动;工业:物质利益原则,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加速发展战略;打破单一公有制等,2)三次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没有真正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3)启示,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强大动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学生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社会

5、主义经济制度 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对苏东剧变的认识,1.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2.新的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曲折,3.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的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实事求是、 遵从客观经济规律、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A级:1-4: 分析,BBBC,1解析: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内容和标题,此图反映了俄国当时实行的政策是打击那不劳动而伸手从公物中获取的那些人,体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如“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

6、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由此可看出A、C、D三项是正确的。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与概括的能力。从材料的内容看,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A项不正确。B项与A项是相反的两种结论。所以B项叙述是正确的。C、D两项不是材料反映的问题。 4解析: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1921年这个时间以及列宁说美国商人可以在苏联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可知这是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因此紧接对话可能出现的情形是允许私人或资本家创办和租赁工厂。故选C,B级:5-8 分析,BDCD,5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读图及分析问题能力。从

7、图中可知1925年苏联农业和种植业发展已经超过一战前1913年的水平,可知这是由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6答案:D 解析:注意时间:1922年。苏俄自1921年起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在交纳固定的粮食税后,剩余的产品归自己所有,可以只有支配。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依据史实进行分析推断能力。由“1929-1930年”这一时期可知A、B、D不符合题意,三项所示事件均发生在1929年前;题干所示信息显然与农业政策有关,C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1929年,苏联开始了农业集体化运动,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故

8、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遭到破坏,C级17-20 分析,BCBD,17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所以C不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是在50年代,所以正确答案为B。 18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表明,苏联的核武器威力巨大,但国家计委“破坏力”更大。充分说明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是由其弊端导致的,故项正确,通过阅兵展示的武器也可以说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9答案:B 解析:在斯大林执政时期(19251953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苏联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世界工业

9、强国,并于 1949年拥有了原子弹。 20答案:D 解析:考查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的再认再现。选项D表述反了,应为用指导性计划指标代替指令性计划指标。故选D,C级;23 (1) (2,经济增长速度前期较快,后期呈现下降趋势,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并推行“新经济体制”,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一定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管理体制,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加上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复习课: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干预经济(15、

10、16课,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重点: 1、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特点、影响 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 (高二复习) 般阳中学历史组 2012.5,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苏,1919下-1921,20年代中,30年代中 斯模式,新经济,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五年计划,中,1949,1953,1956底,土地改革 合理调整工商业,农业集体化 对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私有,消灭私有,公有制,发展私有,消灭私有,第二课时 问题展示,1.2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 实质及影响

11、,一。调整的背景-经济危机,1929年到1932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040亿美元降到410亿美元,国民收入下降50%;工业下降46%,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 失业人数达1700万人,在业职工的工资也下降3540%;农业收入下降60%,100多万农户破产;5500多家银行倒闭,至1932年6月,32个州的银行全部倒闭,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风潮。28%的城市人口和1000多万农民没有收入,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还有千百万人象牲畜一样勉强维持生存。 请根据材料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剧增,银行倒闭,人民生活困难,192919

12、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国,持续时间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幅度达,失业人数多,波及范围广,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和金融危机同时并发,给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 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来势凶猛 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破坏力巨大,材料一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空前严重,根本原因是经过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生产关系等方面没有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极度扩大。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

13、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定期发生经济危机。 材料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发展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绝大部分流入到垄断资本手中,工人收入的增加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贫富差距更加悬殊,结果,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材料三 工业革命以来,流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这种理论和政策反映

14、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最完美的,即使发生经济危机也可以自行恢复,政府不必插手经济,以便资本家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其实,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初期,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是,各国政府基本上恪守自由放任政策,尤其在1929年经济危机来临之后,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反危机措施,任经济危机蔓延。 材料四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自由放任政

15、策,使供需矛盾得不到缓解,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材料一 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36%,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材料二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社会动荡。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无数失业者和劳动群众挣扎在死亡线上,政府没有拿出有效措施而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罢工、示威游行不断,资本主义体制发生动摇。失去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和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世界拖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材料三 1930年5月,美国国

16、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关税的法案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2年的4月有76个以上的国家采取了报复措施,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关系危机: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国际关系恶化,经济危机: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材料一 胡佛总统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胡佛总统救济农民。艰难时

17、期被比喻成鸟,救济方案是竖一个稻草人吓跑它们,材料二,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材料三 罗斯福总统在大萧条与新政期间言论: 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人民创立了国家,人民一致同意让国家继续存在下去。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国家干预经济,胡佛:我坚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由放任好,罗斯福:我要实行新政,政府应全面而积极干预经济,1575万票2280万票,二.调整的开端-罗斯福新政(实践,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农产品 价格猛跌 工人失业,1929-1933年经济

18、危机的表现,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社会救济 以工代赈,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改革税制;通过紧急银行法,恢复了银行的信用,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减产; 公布农业调整法等,缓和农民的斗争,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发起“蓝鹰运动,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和无序竞争,通过社会保障法;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三、实质 四、局限性,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2.“旧民主秩序”是指,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民

19、主制度,3.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高考链接,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7、(2007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国家立法,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

20、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五、新政的影响,材料一 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

21、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材料二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 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承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认为问题在于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主张运用国家权力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达到了同一结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凯恩斯主义。从国家干

22、预经济的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维持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的同时,使传统的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转变为当代资本主义,推动了现代化向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促使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发生转变 (深远影响:制度方面,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直接影响:经济方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间接影响: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 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3,知识链接,综合探究1,罗斯福新政的“新” 特点,新的理论和政策: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

23、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提示:新的理论和政策 新的特点 新的模式 资本主义新的起点,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

24、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是新政能够成功的有利国际条件 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罗斯福的个人因素,综合探究2,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提示:时代潮流 经济基础 政治保障 理论基础 海外市场 社会主义模式 个人因素,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的启示,综合探究3,1.居安思危,防患未然,2.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适时调整经济的运行机制,3.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时政链接,国家干预(或国家对经济

25、的宏观调控,近几年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应对本次危机的措施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本质上有哪些共性,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国家财政支持等,横向联系,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以上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20世纪20和30年代

26、,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请问是哪两个国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请对照着两个大国经济改革的内容,思考各有什么本质特征,在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市场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计划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发展计划经济,两者可以相互借鉴,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实质、影响,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9-12 分析,CDCB,9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一种政策的调整。通过新政,美

27、国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美国总统认为这是“一咱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10答案:D 解析:干预的实质就是发挥政策管理经济的职能,加强对经济活动的计划指导。A、B、C三项是干预的具体表现,不是本质。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可知罗斯福是要改变工人购买力低下的问题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工人收入。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20年代可知是新经济政策。A、C、D三项同材料的要求不相符,A级,13-16 分析,CBCD,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

28、新政措施的理解。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政措施的理解。政府通过整顿银行,对银行的存款进行担保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重新建立银行业的诚信机制。 15答案:C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排除项。 16答案:D 解析: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看的见的手”的作用。因此选D,B级,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第三课时 1.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 2.重点:调整内容 对含义的理解,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三) (高二复习) 般

29、阳中学历史组 2012.5,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罗斯福新政的 1、内容 2、特点 3、实质 4、影响,一。调整的开端-凯恩斯主义(理论,1.背景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2.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3.影响: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不能消除经济危机,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二.调整的扩展-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应用,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历史教训: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实践基础: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示范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现实需要: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

30、的重建任务,2.实质: 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a.经济体制变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措施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德)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2)影响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经济危机缓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仍有波动,且国企普遍经营不善,效益较低,b.资本结构变化:人民资本主义,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1)背景:股份公司

31、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分散化 3)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4)影响:(即:股票分散化的作用) 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经营结构变化: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增加,形成“新中间阶层,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表现,d.社会减震器:福利制度,1).福利制度的基础:生产力的提高 2).

32、社会福利资金的构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 国家补贴 3).福利制度的特点: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福利种类繁多; 覆盖面广; 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福利制度的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福利制度的评价 积极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消极影响: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1)黄金时期(20世纪5060年代,思考:两次“黄金时期”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 两个“黄金时期”各奉行怎样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自由主义(自由放任)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2)“滞

33、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滞胀状况,继续调整:减少国家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思考:针对经济滞胀问题资本主义各国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深度思考: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结果。 是高科技产业部门迅速发展的结果; 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为资本主义国家改善各个阶层的关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综合探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比较,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在资本主义的相同点 所有制方面: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区别 根

34、本目的: 前提: 所有制: 管理方式: 结果,都是“混合经济”,私有经济、国有经济并存; 市场和计划(行政干预)手段都有; 个人所得和福利分配等同在,前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是发展完善资本主义; 前者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后者坚持资本主义制度; 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后者是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前者以计划和干预为主,以市场为辅; 后者以市场为主,以计划为辅; 前者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工农联盟, 有利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 后者发展了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

35、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

36、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

37、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意思,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