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第一、二章综合检测试卷_第1页
地理必修3第一、二章综合检测试卷_第2页
地理必修3第一、二章综合检测试卷_第3页
地理必修3第一、二章综合检测试卷_第4页
地理必修3第一、二章综合检测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2013学年暑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双周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区域内部相对一致 区域都有明显的界限 区域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 A B C D 2、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类指标进行划分的是( ) A、热带、温带、寒带 B、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 C、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都位于平原地区 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都位于第三级地势阶梯A、B、C

2、、D、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外地的矿产资源和能源C、松嫩平原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D、松嫩平原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5、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 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水稻土 水田 水稻种植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旱地耕作业A、B、C、D、6、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平原地区,都是我国重要

3、的农业生产基地。据此回答78题:松嫩平原珠江三角洲7、根据我国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依下列字母a、b、c、d、e所代表的内容,下列答案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a、热量不足 b、有台风影响 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d、地势平坦 e、土壤肥沃A、a bc d eB、b d c e aC、a d c b eD、a c e d b8、下图中农业生产分别属于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是( )A、B、C、D、9、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给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水稻土肥力下降 B、土地质量比较差 C、耕地破碎,人均耕地少 D、水网密布,河湖众多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

4、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回答1011题:10、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较高的原因是( )A、冬季风力强B、太阳辐射弱C、平原广大D、降水少11、我国云南傣族的典型民居吊脚竹楼反映了当地的( )A、喀斯特地形广布,地表崎岖的地形特征B、多河流的水文特征C、湿热的气候环境D、酸性红壤广布的土壤特征 RS、GPS和GIS被统称为3S技术,现已在地理学研究领域和国土整治中得到广泛运用。据此回答1214题:12、一支地理考察队所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 )地理坐标393031N,823050E海拔1468m,误差5.7mA、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B、在

5、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C、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D、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13、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14、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 )人口普查 森林火灾的监测 矿产资源的勘探 确定考察地点的高程A、B、C、D、 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08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事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亮点。读“120急救指挥中心出救示意图”,回答1516题:15、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

6、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A、RSB、GIS、RSC、GPS、RSD、GPS、GIS 16、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计算机技术 B、遥感技术 C、GPS信号接收机D、地理信息技术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成因和特征,回答1718题:17、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纬度位置偏高A、B、C、D、18、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7、)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C、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D、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920题:19、P地与Q地相比,P地( ) 年大风日数少 年降水量多 年降雪日数少沙尘暴日数多A、B、C、D、20、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截留水分 改变气候类型 削弱风力 改变植被类型A、B、C、D、 读下图,完成2123题。21、河流E的汛期为( )A、春季B、秋季C、冬季D、夏季22、图中F地

8、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地棉花生产的最优条件是( )A、气温高B、日照充足C、沙性土壤D、降水多23、近年来H地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它的发展主要依靠( )A、公路B、空运C、铁路D、管道读我国西北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425题:24、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25、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现象的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

9、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二、综合题:(2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1980年的地理环境状况,请你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图示范围内地理环境有着明显差异的两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说出划分区域的主要依据。 (3分) 比较两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差异:(8分)按地理方位为地理区域命名地 形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生产类型(3)下表为图示地区1980年和1990年有关统计资料, 根据表格数据简述该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该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耕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mm)河流含沙量(%)人口(万人)19

10、80年4182311201.5301990年4.410289804.535 (4)为了扭转图示范围内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在农业发展中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4分)27、读“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和沙漠分布图”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5分)(1)根据等年降水量线的分布特征简述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形成原因。(4分)(2)B地沙漠面积明显小于A地,其主要的原因是 。(3分)(3)简述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12分)(4)C地典型的自然植被是 ,近年来该地出现斑点状的荒漠化土地,其主要原因是 。(3分)(5)土地

11、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暑期第一次双周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1、 选择题:(252=50分)1、C 2、A 3、B 4、C 5、C 6、A 7、D 8、D 9、C 10、A 11、C 12、C 13、D 14、C 15、D 16、C 17、B 18、C 19、A 20、C 21、D 22、B 23、C 24、D 25、C 二、综合题:26、分界线:200米等高线 (1分) 依据:地形和农业生产的差异(2分)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 平原 山地 耕地 林地 种植业 林业 (每点1分,共8分) 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森林锐减(1分);气温年较差增大(1分),降水减

12、少(1分);河流含沙量增大(或水土流失严重)(1分) 原因:人口增加,为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1分);滥伐林木(1分),毁林开荒(1分),导致森林锐减(1分),使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大大减弱(2分)。(4)退耕还林((1分);封山育林(1分);合理采伐(1分);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1分)27、(1)年降水量由东向西替减(1分)。 原因:由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1分),加上地形的阻挡(1分),受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影响越来越小(1分),年降水量越来越小。 (2)B为准噶尔盆地,其西北部有缺口(1分),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遇山地阻挡抬升(1分),降水量较A地多,干旱面积较A地小(1分)。 (3)气候干旱(1分),降水少(1分),地表水贫乏(1分),蒸发强烈,地面干燥(1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1分),多戈壁和沙漠(1分);植被稀少(1分),土壤发育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