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评课[共3页]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评课[共3页]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评课[共3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融设计、从容铺展、动情赏析、深沉解读 评黄冬梅老师一棵小桃树漳州第一中学 洪琪黄冬梅老师这堂课有着圆融的框架、 从容的姿态、动情的美感及触摸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解读。一说圆融,因其设计饱满又严谨。从激趣导入到整体感知、 初识桃树形象, 再到比较桃树与 “我”,然后品读“雨打桃树”,追问作者的梦, 最后总结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堂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甚至于过渡、小结的设计都严丝合缝,可见打磨设计之用心。二说从容,因其教学不急不躁,从容有序。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早期的作品,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品明写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实写自我成长的过程。 品读这个内心有深海的作家的作品,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

2、应根据文本,根据学生的学情,架起学习的桥梁,打通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通道。而课堂 45 分钟又何其有限, 教学的从容有序是需要艺术的。黄冬梅老师将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定在何以成为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方法上, 即重点放在理解作者与小桃树经历的相似点,寻找作者与小桃树可以互相依托的契合点。 在学法的指导上,选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 比较阅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 小桃树与作者之间的相似点正好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 比较阅读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同中求异” ,一个是“异中求同”。显然,本篇课文重在“异中求同” 。为了让小桃树与作者之间的比较更为清晰,比较更为有效,黄老师选用了表格的

3、方式,让学生在了解两者出生地、遭遇和经受遭遇后的结果中显现他们的相似点。随着教学的铺展、 渗透,黄老师不慌不忙地补充了作者生平的资料,引导孩子关注重点语段,运用配乐情境式朗读、男女声竞读等方式,活跃课堂、感受文字。这些充分、扎实的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字,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而事实上,学生的广泛参与、及丰富的课堂对话,可见其课堂之从容有序、充实有效。三说动情,因其对于文字的品读到位。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这篇语言文字的魅力, 体会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复杂的情感, 课堂伊始, 黄老师便抓住了表现作者复杂情感的关键词:爱怜、忏悔、安慰。而赏析小桃树在雨中抗击风雨的语段,则更是用

4、心动情。这个语段较为集中地呈现了作者的复杂情感,既为小桃树不屈不挠地斗争而感到敬佩, 也为她花瓣零落而忧伤, 有看到希望的惊喜, 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冬梅老师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生动形象的字词或蕴含情感的词语, 逐句逐词推敲揣摩。 这里学生的品读及老师的点拨都颇具深度和美感。四说深沉,因其揭示小桃树特殊的含义,抵达作者内心的灵魂。一棵小桃树 表面上写作者在种小桃树的过程中产生深厚的感情,实际上写的是作者对小桃树寄予特殊的愿望, 希望自己能够幸福一生,执着地追求幸福的生活。 这个特殊的含义是学生无法与小桃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个重要、学生易于忽略的问题,黄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找出有关“梦”的句子,在学生有所感悟后才揭示出小桃树特殊的意义, 让学生触摸作者的内心深处, 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这特殊含义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