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桐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I3题1 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 200mB.250m C 230mD.300m2 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问14时到达甲处,下列现象一 定会发生的是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上空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西漂流C 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D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屯3 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 该河段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C.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作用显著图6示

2、意浙江省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完成4. 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A .甲 B .乙C .丙 D .丁5. 图示河流A .丙段大量沉积从乙段带来的泥沙B .该河流位于夏季风迎风坡C .丁段北岸侵蚀较严重,坡度较陡D.该河流7、8月份流量大下图为“手机软件 Yahoo weather 的截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6.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 北半球,东半球B .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 .南半球,西半球7.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 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3、C. 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 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据报道,德国男子哈格迈尔在2018年创下了史上“最长生日”的世界纪录 他在生日当天从新西兰的奥克兰(36 55 S, 174 45 E)乘飞机出发,先到 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27 28 S, 153 02 E),再转机到美国夏威夷(主岛19 46 N, 155 33 W ,飞行时间仅为13小时10分钟,却让他在生日当 天度过了 46个小时,成为历史上生日时间最长的人。据此完成8-9题。8. 哈格迈尔在生日当天,乘坐飞机经过了A. 2个时区 B. 3 个时区 C. 4 个时区 D.5 个时区9. 因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哈格迈尔的

4、生日延长了A. 18小时 B. 20 小时 C.22 小时 D.24 小时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 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落叫何叶栩常却创叫卿矽6山 、A. B. C. D. 11. 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 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A. B. C. D. 读图,回答12-14题12. 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M地5平立阳辅肘总甘我IO*J/ (m3- n)年A.纬度较低 B .气候干旱C .地势较高 D .白昼较长13

5、. 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M地的丰富,其主 要原因是N地A.地势高,大气稀薄 B 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太阳高度大D 气候干旱,光照强14与M地相比,N地夏季的近地面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成因是A.较高太阳辐射强较高距离太阳近C较低 大气保温作用弱D .较低冰雪融化吸热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 题15.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B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C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16.依据示意图,分析大气中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反射大气辐射吸收大气逆辐射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6、会使增加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0= N載审洛 at.国畀18. 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D .风力较弱A.太阳辐射较弱B .气温较低C .暖湿水汽充足2018年1月20日受来自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m213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至14 0C。图2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 图,据此回答19-21题。19. 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A.甲 B. 乙 C.

7、 丙 D. 丁(塑料薄膜)(如图3所示),可阻挡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据图完成 2122题。20.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 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A.增强大气逆辐射B.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21. 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处为陆风B.处盛行上升气流C.处风力小于处 D.处更易形成降水22. 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8、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 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 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读 图,完成23-25题。c时同、北京市熱岛强度c -C3分布图2月 斗月 6J?已月1223.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4. 图中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 了A.住宅区 B .公园 C 商业区 D .农田25. “冷岛效应”会使处与周边地区相比A.年降水量增多B .热量交换增强 C空气对流减弱D水汽蒸

9、发加快(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1)图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 130。经线以27.下图中的阴影区表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C 22C的范围(适 宜避寒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全球适宜避寒区的分布规律。(2分)(2)从气候的形成因子入手,分别说明A、B两处适宜避寒区狭窄的原因。(4分)E、F两处适宜避寒区分别向低纬和高纬延伸,试分析原因。(4分)28.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 南美洲最为温热的马尼拉开波湖,该湖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 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 1500毫米以

10、上。湖泊东部的奥里诺科河水能蕴藏量大,流域面积8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25万,人烟稀少。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分)(1)分析马拉开波湖“湿”、“热”的原因(8 分)(2)说明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8分)(3)你认为奥里诺科河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电,请说明理由。(8分)BCCAC DBDBC DBACD BCDDB DCDBC26. (1)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6分)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4分)(2)有利条件:雨

11、热同期;温度低,农作物生长期长;不利条件:纬度高,热量不足。(6分)27. (1)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1分),基本平行于纬线,呈带状分布(1分)。(2)A处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收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成为冬季世界同纬度较寒冷的地区(2分)。B处位于南亚地区,青藏高原的隆起,限制了适宜避寒区的北界。(2分)(3)E处受秘鲁塞流的彫响,气温障陆,使适宜避寒区向赤道附近延伸.(2分)F处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气温升高,使适宜曉塞区向高纬度地区延伸(2分)心28. ( 1)湿: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充沛;气温高,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热: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4分)(2)甲地全年高温多雨(2分);形成原因是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同时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全年多雨(2分)。乙地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2分);形成原因是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干季时沿海山地阻挡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