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题_第1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题_第2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题_第3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14海南历史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 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1862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财政调度”说明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的 正常运转,故B项正确;A、C两项和D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2. (2014 广东文综16)如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 作

2、为例证,可用于说明(新知耶(甚坎)于昨日初夜入今如樓篆话见爭上任)冶即诣 舂店拈杳行跪礼萍礼,仍是旧官 僚之行为也十(新缶事)由庚于、 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 為流人,可塑其布泽于氏也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B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维新变法失败于1898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17年”,故排除A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 1917年”,故排除D项;由图片中的信息 “(1917年)新知事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 是旧官僚之行为”即可排除C项,选

3、择B项。3(2013新课标全国I卷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 洋务运动一一戊戌变法一一清末新政B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一一中法战争一一甲午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一一义和团运动一一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解题关键是现代化的含义,主要指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机械化);戊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属于政治民主化范畴。C项属于战争,D项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从整体上阻碍了中国近代化。A、B两项比较,辛亥革命显然优于清末新政。4.(2012重庆文综15)太平军某将

4、领回忆自己在 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由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 .秦日纲B .陈玉成C.李秀成D .石达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抓住关键信息:1862、上海、洋鬼。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李秀成进攻上海遭遇洋枪队。5.(2012福建文综16)虽成“空壳”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

5、念深入人心。 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 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 果,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6. (2012北京文综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 利用义和团B 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 .南北和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的“预备立宪”。解题关键作为清朝的重臣端方提出的“新希望”的含义是什么?这个 “新希望”的提出是为了 “消灭革命党人”的,可见A、B两项与与清政此无关,从史实上看“南北和谈”是南方的军政府与北方的袁世凯势力之间的谈判,府没有实质的关系, 也不会引起清朝重臣的兴趣,而且和谈是一种妥协,不会产生消

6、灭“革命党”的成果,因而也就不会被端方当成“新希望”。7. (2012新课标全国I卷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一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见下图)。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凡尔賽和妁.中卷乙国联和华.附年辛吏革箭年百日堆新五叫蚯动再定两V年址的爭制制度英苗聴军人檯北京。IK61-I894年鹑片战爭.屮I!(昭年譯务运动南京蒂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

7、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略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西方历次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史料多角度多侧面辩证思 考、论证、评析史学观点的能力。答案一:若赞成“冲击一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 一制度一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答案二:若反对“冲击一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肯定。 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

8、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 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 由 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答案三:若认为“冲击一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 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因角度给予否定。& (2012浙江文综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 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 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靡费精神

9、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 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问题:(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写 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

10、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解析本题考查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民主政治、法国民主政治、辛亥革命。本题以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切入考查探求中西近代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突出了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