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工作总结范文_第1页
2021年“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工作总结范文_第2页
2021年“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工作总结范文_第3页
2021年“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工作总结范文_第4页
2021年“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工作总结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工作总结一、工作方法“四化同步”的关键在于“同”, 尤其是“三农”短板的同步发展问题。我镇采取反租倒包、统分结合、农民三转、互利共赢的方法充分激发了“三农”活力, 让农民可以平等参与到农业现代化生产并进入城镇生活, 公平的分享属于自己的收益。1、“反租倒包”。我们通过“反租倒包”这一形式, 突破瓶颈制约, 在地区尚属首例。“反租”就是企业与农民平等协商, 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 平整建设成高产高效基地。“倒包”就是企业将平整后的土地以租赁价再成片发包给种养能手, 提高土地产出率。“反租倒包”保证了在基地中投入了土地成本和劳动成本的农民其利润分配的公平公正, 实现生产经营

2、的稳定, 并带动了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 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稳定高效的模式。2、统分结合。“分”即土地“三权分置”, 厘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做到权有所属。所有权属于村集体, 承包权属于农民, 经营权租赁给企业。明确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建设用地。“统”即统一经营。整个基地以合作社为农企纽带和农业生产的组织节点, 做到生产经营上的“六统一”, 即统一机械施工、统一种养标准、统一供应农资与种子、统一服务与管理、统一收购产品、统一产品品牌。通过“统分结合”, 既保证了小农背景下农民的土地经营收入, 也为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创造了空间,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3、3、农民三转。“三转”即种田能手转变为家庭农场主、青壮劳力转移为产业工人、实力农民转业为个私业主。“一变”即农民变市民。“农民”三转的出发点是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问题。对种养殖能手, 在种养条件提升的基地搭建种养殖平台, 实行等价的反租倒包, 一亩田多少钱流转出去就多少钱流转回来。目前农民最少的反租倒包40亩, 最多达12021 实现了种田能手成为家庭农场主的梦想。对于青壮劳力, 安置进入企业, 转变为产业工人, 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同时靠劳动再增一份收入。对于有头脑、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 提供专业市场、创业园区等平台, 鼓励其自主创业。村现有总人口2360人, 其中劳力1310人。可“倒包

4、”40亩以上土地的种田能手133户, 516人, 进华山水产培训的有287人, 有意向进入专业市场创业的有67户108人。以上三项占劳力总数的69.54%。从村迁入集镇的有556户。农民变市民的转变率达到95.04%。4、互利共赢。农户增收入。其一, 农户可获得一套两证齐全的城镇住房, 财产性收入户平至少增加10万元;其二, 反租户收入数倍增长, 传统种植模式亩平收入最高2800元, 亩平净收益12021。中稻和小龙虾产值亩平可达6000元, 除去成本, 亩平净收益3000元, 每个虾池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在通过绿色环保认证后, 调整种养结构, 产值亩平渴望突破1万元, 亩平净收益5000-

5、6000元;其三, 增加商业收入与劳务收入。村集体增财力。500亩集体土地流转可获取租金50万元;村委会参与农资合作社, 可以获得经营收入, 新社区公共场所租赁也有收入。预计村集体收入每年达100万元以上。有钱好办事, 今年农民合作医疗个人支付部分2.3万元就由村里支付, 增强了村组织凝聚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企业增保障。企业原材料(小龙虾)数量质量有了保障。华山水产每年获得300-400万斤稳定优质的小龙虾原料, 新增960万斤优质大米;有了一批稳定的工人。除去成本, 亩平净收益3000元, 每个虾池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在通过绿色环保认证后, 调整种养结构, 产值亩平渴望突破1万元, 亩平净

6、收益5000-6000元;其三, 增加商业收入与劳务收入。村集体增财力。500亩集体土地流转可获取租金50万元;村委会参与农资合作社, 可以获得经营收入, 新社区公共场所租赁也有收入。预计村集体收入每年达100万元以上。有钱好办事, 今年农民合作医疗个人支付部分2.3万元就由村里支付, 增强了村组织凝聚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企业增保障。企业原材料(小龙虾)数量质量有了保障。华山水产每年获得300-400万斤稳定优质的小龙虾原料, 新增960万斤优质大米;有了一批稳定的工人。二、进展及成效(一)现代农业基地。1、房屋置换和土地流转协议签订情况。村签订房屋置换和土地流转协议工作已经完成, 全村585

7、户共签订协议556户流转土地8440.61亩。余29户未签订协议主要是农业生产大户, 有自主生产意愿, 未参与流转。目前正在进行瞄场村土地流入户工作, 计划流转土地3000亩, 逐步扩大基地规模。2、基地建设情况。一是”虾稻共作”田块建设。规划建标准化虾池260个, 已开挖虾池180个, 完工72021。二是育秧工厂竣工并投入使用。水稻育秧工厂占地面积110亩, 包含1栋2021的大型连栋育秧温室、30座育秧中棚、50亩露天育秧基地, 一批次所育秧苗在满足万亩基地需求的同时, 还可服务周边村组。三是虾种选育基地改造完毕。虾种选育基地占地230亩, 年选育小龙虾虾种12021尾, 可满足基地小龙

8、虾养殖的品种改良和种虾需求。今年已投放种虾11500斤。四是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已完成土方11.2万方, 开挖沟渠10条, 已完成涵闸、泵站14处。目前, 正在进行通城河的疏浚和硬化。五是林业建设情况。已在农业基地栽种苗木5万株, 实现了农业基地的初步绿化。3、基地生产经营情况。现代农业基地优先返租给村民生产经营, 初步计划返租田块的一轮承包期为五年。基地倒包土地租金标准为2021年为0.9元/;2021年为1.0元/;2021年至2021年1.1元/。目前, 华山公司已和有意愿在基地租地的村民签定了返租协议。村成立了绿途“虾稻共作”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资合作社。基于华山公司“让利于民”的合作

9、态度, 企业和村民不断的沟通后, 基地合作社运营制度基本完善, 农民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平均每亩生产成本降低了300元左右。根据今年基地虾苗生长情况来看, 2021年农户一年两虾亩平至少可收到400斤, 按每斤虾10元计算, 同时考虑到规模化农业后农业生产成本的减少, 正常农户可达到亩平收入4450元, 较传统种养方式增加1850元, 一个虾稻养殖田块可赚纯收入11万元左右。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高度认可整个现代农业基地的运行模式, 国家发改委、省三农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机构纷纷到我镇实地调研, 对高效的生产模式和稳固的生产关系都给予了肯定, 尤其对于其推广性、可复制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10、(二)社区建设。1、建筑设计。中国建设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设计分院已完成社区的建筑设计。农民还建区净用地159.75亩, 还建房710套, 建筑总面积133648.44平方米, 其中住宅面积中心戏台、社区活动中心、卫生所、社区活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面积17647.92平方米, 容积率1.08。2、建设情况。160亩社区相关建设手续均已办理完毕, 已完成37栋楼房全部桩基, 明年元月可交付25栋50单元共500套房, 目前25栋完成封顶, 另有6栋也已开工建设。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均正在紧密落实。9月已组织村农民看房选房, 明年元月启动搬迁工作, 明年4月份彻底完成社区建设和搬迁工作。新型社区

11、所有房屋均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 房屋可以直接交易, 极大的保护了搬迁农民的财产性权利。(三)道路等基础建设。道路建设包含镇区道路和通村公路, 镇区道路主要是环城东路的新建和运拖路、继红路、向阳路、花园路、育才路的扩建, 通村公路主要包含基地道路孙赵线和熊马线等。今年7月启动实施环城东路建设, 全长2503米, 公路北起熊胜闸, 与继红路相交, 南至襄岳路。环城东路建设已完成约长1.5千米、宽45米的路基培土, 年后即可完工。基地道路孙赵线已纳入计划, 明年3月动工实施。运拖路、周普线路段改造也已着手启动。向阳路、花园路、继红路等镇内道路也以开始办理相关手续, 明年上半年动工实施。同时, 今年已

12、完成了镇区2条高压线路的移位, 社区电力设施配套, 自来水管网建设, 雨污分流, 垃圾处理等。(四)规划编制。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甲级)为熊口中心镇编制镇村规划, 包括镇域规划(2021-2021)、镇区规划(2021-2021)、(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马场、洪庄村村庄规划, 产业与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多规合一”、低碳生态、历史文化专题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承担土地利用专项规的编制。现所有规划已经编制完毕, 市政府已批复同意并在省委省政府备案。同时, 中规院深圳分院还为我镇编制近期建设项目库, 已经排好未来5年的建设项目。其中一年内需建设的项目15个;三年内

13、需建设的项目36个。目前根据规划和发展需要, 基地建设、社区建设、环镇东路、垃圾压缩、乡村整治等项目已经启动。明年, 我镇准备全面启动全镇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厂、专业市场等项目。明年年底可展现新型城镇初貌。(五)资金平衡。社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市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项目合作协议解决, 即通过村整村迁村腾地整理出增减挂钩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 将增减挂钩后的建设用地在市城区、区收储出让, 所得收益用于项目建设, 共解决建设资金2.8亿元。其中, 异地收储是本次合作的亮点, 在属于首次尝试。启动“四化建设”以来, 项目投资累计2.17亿元。一是基地工程建设投入3800万元, 租金和补偿农户9

14、49万元, 共计投入资金4749万元。二是华山()社区工程建设投入122021元, 其中征地款800万元, 施工投入11400万元。三是集镇基础设施及市场建设等征地补偿3270万元。四是园林城区150亩土地收储已支付1500万元。三、问题与建议1、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问题。根据省国土资源厅要求, 我镇编制了熊口中心镇“四化同步”工作实施方案, 拟通过三年时间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覆盖全镇。我镇耕地总面积91539.6亩, 已实施整治面积3万亩, 目前已纳入计划的建设项目有两个, 一是正在实施的村“四化同步”专项指标1万亩, 二是纳入2021年实施的孙桥等村项目2万亩, 还剩3万余亩有待整治。为

15、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基地规模, 恳请省国土部门允许华山公司采取企业自建的方式提前实施2021年孙桥等村项目2万亩中规划的部分工程, 并将剩余3万亩耕地纳入2021年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计划。2、关于占补平衡项目问题。为大力支持“四化同步”试点工作, 市政府与华山公司达成了占补平衡及增减挂钩指标奖励协议, 奖励资金用于项目投入, 是整个项目重要的资金来源。目前, 村2603亩占补平衡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 恳请省国土部门能够特事特办, 帮助解决我镇占补平衡项目立项问题。3、关于增减挂钩问题。我镇“四化同步”增减挂钩立项总面积818亩(其中村560亩), 挂钩指标主要分布在镇区, 目前还建房、专业市

16、场已用地410亩, 剩余指标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 需调整地块后才能使用。按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增减挂钩建新区、还建区调整的规定, 每年每县市只能调整一个批次用地一次, 我镇剩余指标不能调整且无法使用, 恳请国土资源厅同意将剩余指标408亩地块进行调整或将指标纳入全域增减挂钩指标管理, 以方便我镇用活用足现有增减挂钩指标。4、关于60岁以上农民养老问题。村60岁以上老人约400人, 由于之前是按照新农保政策入保, 每月养老金普遍较低, 进城后难以安心养老。建议能参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入保, 或者在补缴齐相关费用的基础上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入保, 以提高养老金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四、下一步打算2021

17、年, 我镇将继续巩固并扩大基地建设、抓好城镇建设、扶持甲壳素产业的发展, 具体到建设内容, 可总结为“5个2计划”。1、2万亩现代农业基地。以现代农业基地为中心, 以瞄场等村为重点,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范围, 将基地现有规模扩大一倍, 建成2万亩现代农业基地。2、2021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占地2021, 包含酒店、超市、商场和小商品、建材市场, 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总投资6亿元。目前已完成建筑设计并开始办理规划、土地等前期手续。建成后, 将形成“十分钟生活圈”, 成为熊口新的商业中心。3、2021道路建设。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为基础, 扩建熊马线、孙赵线、熊李线、熊南线、熊夏线五条公路, 共计2021。建成后, 可与周浦线、运拖路、襄岳线形成多级路网, 完成全镇域公路一体化, 为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今后发展旅游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