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2:古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篇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命题规律】 1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诗为辅。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命题趋势】 1唐诗宋词唱主角。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 2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

2、。中考古诗词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古诗词对比阅读探究未来能日趋走红。 5题型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一、2013广州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真 题 例 析,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_,了却”“可怜”分别是“完

3、成”和“可叹”的意思,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词语的理解。同学们在复习古诗词时要回归课内,关注课下的注解。解析词语既要知道本义,又要考虑词语的古今异义、比喻义等,结合词句内容来分析,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析本题属于古诗词的思想感情题,是以简答题形式出现的。考生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结合全词,知人论世,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 _,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二、2013乐山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4、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3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 _ _ _,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解析本题属于画面描述题,如何描述画面,就得借助想象,抓住诗词细节内容,进行大胆联想与想象,重点补充与突破,把画面描绘得惟妙惟肖,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答题时不能

5、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品评诗词中炼字的妙处,无外乎怎样抓住景物描摹特征,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情感、情意,创造意境的和谐之美以及对主旨的作用。此外,有时还要考虑字词的特殊用法,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 _ _,送”字直接点题(扣题),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三、2012河南 古诗欣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12课时 古诗

6、词鉴赏,解析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诗词的内容入手,赏析其蕴含的生活哲理;从诗词的感情入手,赏析作者所体现的健康向上的感情;从诗词的词语入手,赏析作者遣词炼字的魅力;从诗词的修辞入手,赏析修辞对诗词的表现作用,5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 _ _ _,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四、2013长沙 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_,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析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3)事物形象:指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要把握

8、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析 解答这一题,我们可以从诗的写作背景和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情感。这首诗的背景是诗人的朋友王昌龄被贬官,诗人回金陵时与他相遇,便作这首诗相送。且杨花落尽,给人惆怅的感觉。从这两方面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_,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五、2013临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

9、夫长,胜作一书生,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析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得纵观全诗,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8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_,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9“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_,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解析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本题答题思路要从表达方式入手,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

10、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主要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六、2013营口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题目,解析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正侧描写等,再把一些表现手法落实到具体诗词句上,然后结合诗文内容分析其作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10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_,本诗通过刻画人格

11、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的人格,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1解释词语 解释诗词句中的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语境推断法。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2013黄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再如(2012湘潭):解释“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结合词的内容,就不难知道它的含义是指收复中原(或统一山河)。当然,对于古今异义的词语,我们平时要留心积累,方 法 总 结,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得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

12、容,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解题方法为:(1)结合背景,窥测作者的情感。背景,一方面指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把个人荣辱融入诗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写尽了词人人生的悲欢离合,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阅读古代诗词,若能抓住“诗眼”,也就能轻松地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总领全篇,根据这个“诗眼”,作者思念家乡的悲苦情感就不言而喻了。(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诗人一般都借助一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只要我们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就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如王安石在

13、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具有漂浮不定的特点,可用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明白了这个意象,便可以体会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3描绘出诗词句子所表现的画面 描绘诗词句子的画面,不能只是对原诗句简单的翻译,而是要把诗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情景。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抓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如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抓准竹林、洗衣姑娘们、莲叶、打鱼人的渔船。其次,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如何联想?既要联想到诗人创作诗词是怎样的心境,又要结合自

14、己的生活阅历联想到这些景物在自己平时看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如何想象?补充诗词细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会喧闹,是聊天声、嬉笑声、放歌声。莲为什么会动?联想到打鱼人的渔船穿过荷塘归来了。(答案示例: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4.品评诗词中用字的妙处 评析诗词中用得精当、巧妙的词语,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1)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如:“几处早莺争暖

15、树”,“争”字用得好,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向阳枝头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2)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好的诗词往往能赋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喧”和“动”,把静态的景物写得极富生机,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3)体会词语的弦外之音。如“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如果鉴赏其中的“闲”,我们不能只抓表面意思。用闲衬忙,花闲,人不闲,意味深长。(4)特别关注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人格化的“闹”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盎然春意,意态传神,动感十足,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5赏析古诗词名句 对于古诗词名句究竟从

16、哪些角度来赏析呢?除了考题有明确的要求外,一般分析古诗词名句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角度进行:(1)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赏析,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等。具体赏析语言可以按照以下形式:通过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情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了的哲理等。(2)思想内容。可以把语言作为出发点,按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思想”的思路进行。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们可以这样来赏析:这两句借助动物的变化写出早春来到的情景,尤其是诗中的“争”“啄”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觅食的鲜活画面,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6正确理解诗词的事物形象 此类题型,我们可以从以

17、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概括景物作用类要考虑五个方面:一是交代时令季节特征;二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三是对全诗气氛的渲染;四是景和情的关系( 正衬或反衬);五是景和人物的关系,答题模式:指出形象(物象)物象的基本特征或作用,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7把握诗词主要内容 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注意从以下角度切入:(1)看主题。主题往往决定诗词的内容。比如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塞将士奋勇杀敌、誓死卫国、

18、思乡思亲为基本内容。(2)抓诗题。诗词的题目往往明示诗词的主要内容,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的正文,以为是写风景的,但看题目之后,就会知道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的。(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古诗词阅读中的障碍,从而把握内容。(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需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9掌握诗词的表达方式 遇到这样的题型,只要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或描写手法去分析即可。 10赏析和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哪里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在辞格上具有的作用;(4)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附录一 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附录一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附录一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附录一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附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