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六单元复习_第1页
八下六单元复习_第2页
八下六单元复习_第3页
八下六单元复习_第4页
八下六单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岳阳楼与武汉的 _ 、南昌的 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骚人”代指 ,此典故出于屈原 。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黄鹤楼,滕王阁,诗人,离骚,小石潭记,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照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游览先后顺序 2、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气氛幽静、环境凄美 3、作者的感受怎样?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何理解他乐而后忧),先是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是忧

2、(“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因为作者参与改革 ,失败被贬,心中愤懑不平,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随之而来,岳阳楼记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即产生“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则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滕子京的政绩: (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 (3)“迁客骚人”登岳阳楼的“览物之情”是悲和喜,悲则: , 喜则:,政通人

3、和,百废具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巴陵胜状图、淫雨霏霏图、春和景明图,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 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起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

4、写的目的是什么,7、“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斯人”指什么人?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达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意愿,用以自勉,同时也表达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 、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6、你如何理解范仲淹的忧乐观,相同: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不同: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

5、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8、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9、题为岳阳楼记,为什么大量描写洞庭湖景色,有何用意,因为岳阳楼之大观,前人描述够详尽了,所以作者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迁客骚人登楼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的不同感情,以引出后面的“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你会做吗

6、?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来指代,6、下面句中的“而”字与“而乐亦无穷也”中的“而”字读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暝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D、而不知人之乐也,7、本文点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_ ,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

7、子是_,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一,写景:山 泉 亭,由远到近) (整体到局部,叙事:作亭者 名之者自号,抒情: (破题句,名句。,二,分,山间朝暮之景 山间四时之景,总,三,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全段核心,四,禽鸟山林之乐 人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主旨,陪衬,陪衬,山水之乐,乐亦无穷,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1、如何理解本文中醉和乐的关系,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你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和“醉”,太守的“乐”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

8、人之乐,三 乐归一,是与民同乐。 太守醉不仅因为喝酒,更是为优美山水而陶醉,为自己政通人和而欣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抒发了被贬之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第3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分别概括。这四层意 思的核心是什么,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核心是太守醉,5、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骈散相间,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 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立意更深; 五柳先生是一种在田园、饮酒、写文章中的自得其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9、,欧阳修、范仲淹和五柳先生的“乐”有何不同,满井游记 1、文章的主旨是哪一句话?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2、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 之间者,惟此官也”? “此官”指谁? “惟此官也”有什么意思,因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官僚是不愿意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景而耽误仕途的,惟有作者这样的担任闲职,无功名进取之心的人才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此官”指作者本人.“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含义:摆脱一些限制,便能够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与朱元思书 1、 本文

10、总领全文的句子( )。 2、 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 急;高、多、寒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由总到分,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志趣爱好,读书,好读书便欣然忘食,

11、但求精神愉悦,饮酒,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传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1、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

12、性格的反映,2、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文中为什么多用否定句,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糅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马说,千里马,人才,伯乐,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 ,有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马说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些, 结合内容分析

1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个段末的三个“也”字和文中十一个“不,第一段: 无限痛惜,第二段: 对食马者的无知愤怒谴责的感情,第三段:对食马者平庸浅薄的深刻嘲讽,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1、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通其意。 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千里马 :比喻人才;伯乐: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封建 统治者7

1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话:千里马常有不常有。 8、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抓住机遇,毛遂自荐。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送东阳马生序 1、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4、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5、本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1、致书之难、求师之艰、路途之劳、生活之苦 2、 对比。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