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_第1页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_第2页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_第3页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_第4页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

2、、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 第一章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

3、国的生产概况。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教学内容: 第一章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第二节 中国茶区分布一、中国茶区分布概述二、中国茶区的划分及其生产特点三、中国主要产茶省的生产概况

4、第三节 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一、世界茶区分布概况二、世界茶区的生产概况三、世界主要产茶国的栽培特点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基础本章计划课时为4教学目标:1、掌握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2、掌握茶树的一生及茶树年生育。3、了解茶树原产地及变种分类。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树立爱农的专业思想。教学重点: 1、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2、茶树一生四期特点。教学难点:茶树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植物学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分类的各级单元为“阶元”如界、亚门、纲、亚纲、目、科、亚科、族、属、种。第二节 茶树原产地及变种分类一、茶树原

5、产地 二、茶树的变种分类 第三节 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一、茶树的根系 二、茶树的茎 三、茶树的芽四、茶树的叶五、茶树的花六、茶树的果实与种子 第四节 茶树的一生一、幼苗期:指种子萌发或扦插苗成活开始。二、幼年期: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一时期。三、成年期: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时为止的时期,亦称青、壮年时期。这一生物学年龄时期,可长达20-30年。四、衰老期:茶树从第一次更新开始到植株死亡为止的时间。经济年限一般为40-60年。第五节 茶树的年生育一、茶树树梢的生长发育二、茶树根系的发育三、茶树的开花结实第三章 茶树适生环境本章计划课时为3教学目标:1、掌握气象要素、土壤条件、生

6、物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2、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与茶树生育的关系。3、了解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通过系统知识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教学重点:气象要素、土壤条件、生物因子以及地势、地形、人为活动对茶树生育的影响。教学难点:对影响茶树生育外部条件的调控。第一节 气象要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一、光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二、温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三、水分对茶树生育的影响四、地形地势海拔对茶园气象因子及茶树生育的影响五、其它气象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第二节 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一、土壤物理条件与茶树生育二、土壤化学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第三节 生物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一、地上部生

7、物对茶树生育的关系二、地下部生物对茶树生育的关系第四节 茶园生态系统一、纯茶园生态系统 二、人工复合纯茶园生态系统 三、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第四章 茶树栽培品种与繁育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1、掌握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茶树无性繁殖技术。2、掌握苗木出圃与装运技术。3、了解我国茶树栽培品种与繁育、品种的选用与搭配。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意识、创新精神。教学重点: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茶树无性繁殖技术;苗木出圃与装运技术。教学难点:无性繁殖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主要茶树栽培品种第二节 茶树品种的选用与搭配一、茶树品种的选用二、茶树品种的合理搭配第三节 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一

8、、茶树繁殖的种类二、茶树无性繁殖的原理和特点三、茶树有性繁殖的原理和特点第四节 茶树无性繁殖一、采穗母树的培育二、扦插苗圃的建立三、扦插技术四、扦插育苗管理措施五、苗木出圃与装运第五节 茶树有性繁殖一、采种园的建立与管理 二、茶籽采收与茶籽贮运输三、茶籽播种与育苗第五章 茶园建设本章计划课时为3教学目标:1、掌握无公害茶园的基本建设;2、掌握茶树复壮与换种技术;3、了解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4、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认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无公害茶园的基本建设;茶树复壮与换种技术。教学难点:换种改造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茶园建设一

9、、无公害茶园的基本概念二、茶园规划三、园地开垦四、茶树种植和初期管理第二节 茶树复壮与换种一、低产茶园的概念 二、形成低产茶园的原因三、低产茶园茶树复壮与换种第三节 茶园土壤改良与园地改造一、加深有效土层三、提高土壤肥力四、改良土壤结构五、调整园地布局第四节 茶树设施栽培一、茶园主要设施栽培形式和效应二、塑料大棚茶园生产技术三、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第六章 茶园土壤管理本章计划课时为6 教学目标:1、掌握茶园耕作、水分管理、施肥的技术。2、掌握茶园肥力培育及维护的技术。3、了解时期灌溉技术指标、肥分在土中转化过程。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茶园耕作、水分管理、施肥、肥力培育及

10、维护技术。教学难点:茶园土壤需水需施肥的量的确定。教学内容:第一节 茶园耕作 一、茶园耕作的效应二、茶园耕作技术三、茶园除草第二节 茶园水分管理一、茶树需水规律二、茶园水分调控技术第三节 茶园施肥一、营养元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二、茶园土壤中主要养分的形态及对茶树养分吸收的影响三、茶园施肥技术第四节 茶园土壤肥力培育与维护一、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二、茶园间作三、茶园地面覆盖四、茶园土壤改良第七章 茶树树冠培养本章计划课时为3教学目标:1、掌握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2、掌握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3、掌握茶树修剪技术;4、了解茶树树冠综合维护技术;5、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11、。教学重点: 1、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2、茶树修剪原理、效应、修剪技术。教学难点:茶树修剪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 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一、优质高产茶树树冠构成二、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三、茶树树冠培养的主要修剪方式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反应一、茶树修剪原理二、茶树修剪效应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一、茶树的定型修剪二、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三、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四、茶树修剪时期的确定五、茶树修剪机械及选配第四节 茶树树冠综合维护技术一、茶树修剪后的培肥管理二、茶树冠面的叶片的留养与采摘三、修剪茶树的保护第八章 茶园安全生产本章计划课时为3教学目标:1、掌握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

12、。2、掌握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3、了解国外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技术。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2、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教学难点:气象灾害与防护。教学内容:第一节 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一、茶树寒害、冻害及其防护二、茶树旱、热害及其防护三、茶树湿害及其防护第二节 无公害茶园的安全生产一、茶园公害生产的原因二、无公害茶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要求三、无公害茶园污染源的控制第三节 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一、有机茶生产的发展与意义二、有机茶产品质量要求与基地选择三、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与茶园施肥四、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的

13、调控第九章 茶叶采摘本章计划课时为2教学目标:1、掌握茶叶采摘技术;2、掌握茶叶采摘方法;3、掌握鲜叶贮运与保鲜技术;4、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为农服务的人生目标。教学重点:茶叶的采摘技术、采摘方法、鲜叶贮运与保鲜技术。教学难点: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教学内容:第一节 鲜叶的合理采收一、茶叶采摘与留养 二、茶叶数量与质量三、茶叶采摘与培肥管理第二节 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一、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及掌握方法二、名优茶的细嫩采标准三、大宗茶类的适中采标准四、乌龙茶类的开面采标准五、边销茶类的成熟采标准第三节 手采技术一、采摘时期二、手采技术第四节 机采技术一、机采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二、机采茶园的基础要求

14、与管理三、机采技术 四、采茶机种类及机采效益第五节 新叶贮运与保鲜一、鲜叶验收与分级二、鲜叶贮运与保鲜第十章 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本章计划课时为3教学目标:一、掌握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二、掌握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三、了解茶区生态建设与综合开发利用。四、培养学生树立全局观、整体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规划茶园的建设。教学重点:1、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2、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教学难点: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茶树栽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展开一、可持续农业思想的

15、形成与发展二、可持续农业的内涵三、茶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一 、茶区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三、茶区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四、茶区可持续发展的部分生态学原理应用第三节 茶区生态建设与综合开发利用一、茶园生态结构调整与修复二、茶区生态文化建设与产业开拓三、茶区生态农业的接口与配套技术五、大纲说明本大纲适应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总学时为3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六、考核方式课程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

16、况)占20%,卷面成绩占80%。七、教学参考书1. 童启庆主编. 茶树栽培学(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2.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3. 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无公害茶叶.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4. 潘根生,王正周编著.茶树栽培生理.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5. 刘宝祥. 茶树的特性与栽培.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6. 严学成. 茶树形态结构与品质鉴定.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07. 余永明等. 茶树优质高产技术.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908. 施嘉璠等

17、. 茶树栽培生理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2 9. 张天福,戈佩贞,郑乃辉,等编著.福建乌龙茶.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10. 中国茶叶学会主编:中国茶叶 11. 福建茶叶学会主编.福建茶叶.12. 浙江省茶叶学会主编.茶叶.13.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编. 茶叶科学技术.14.杨亚军. 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5. 骆世明等. 农业生态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16. 潘根生等. 茶树栽培生理生态.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17. 江俊昌等. 茶树育种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18. 石春华,

18、 虞轶俊.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9. 许允文, 朱跃进等. 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南.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20. 潘根生. 20世纪中国茶树栽培的发展与成就. 茶叶. 1998, 249(1): 71021. 毛祖法等. 机械化采茶技术.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22袁通政. 茶树扦插苗双层覆盖的研究与应用. 茶叶通讯, 1995, (1): 111523. 董丽娟. 茶树插穗成熟度对扦插苗影响的研究. 茶叶通讯, 1991, (4): 283124. 徐泽, 李中林, 胡翔等. 茶树插穗繁育综合技术研究. 西南园艺. 2005, 33(1): 4625. 李光涛. 云南大叶茶树短穗扦插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