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观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_第1页
用发展的观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_第2页
用发展的观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发展的观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发展发展的普遍性1、顺从自然: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底下,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类对周围发生的事很不理解,把自然界的一切归结为神的力量,对自然界有一种恐惧感。古代人相信存在某种超越于人类之上的力量,所以对自然怀有一份深深的敬畏。例如,古代巴比伦人相信自然界具有精灵般的力量,相信人类命运受制于天上的星宿;古埃及人总把星座和他们神话中的神视为一体;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渗透或充满着心灵”;古代中国人则相信“天人合一”,并心存对天(即自然)的敬畏之情。人们对自然的这种认识使得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神圣而神秘,人对自然充满无限的敬畏,从而表现出对自然的亲和、友

2、善。2、改造自然: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人类逐渐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发展到主动地改造自然。人类所到之处,砍伐森林,毁烧草原,种植庄稼,灌溉耕地,一个个人工自然群落出现在世界各地,很快便改变了地球原来的面貌。面对天空、地面和大海,人类逐渐意识到有一个与自身相对立的自然界。这时人类与自然的那种亲情的“融合”关系慢慢地破碎和消失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越来越明朗化。3、征服自然:近代的科技革命给予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巨大的威力,使人类社会加速度地发展,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培根的“自然科学只有一个目的,这

3、就是更加巩固地建立和扩大人对自然万物的统治权”,从笛卡尔的“主客二分”,再到康德的“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这一系列的命题,对人的理性的弘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的理性成了“上帝”,在自然面前人可以无所不能。人们逐渐排除了世界观中的神秘主义成份,日益确信:原则上没有什么人类所不可认识的奥秘,没有什么人类所不可驾驭的神秘力量;自然科学在日益开拓自己疆域的过程中逐渐趋于对自然的完全彻底的认识,而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逐渐生长起可驾驭一切的力量。祛魅的自然观支持了科技万能论,助长了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宇宙万物皆可一分为二,即主体与客体,人类是唯一的主体,非人的存在物皆为客体;客体只是主体认识、分析

4、、解剖、控制或复制的对象,一言以蔽之,客体只是主体认识和征服的对象,即自然是人类的仆人,从而把人类与自然界割裂开来。4、和谐共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物质文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给人的生存造成了许多日益紧迫的环境危机,这迫使人们开始反思自然的地位和价值。这对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构提供了现实的生存基础。现代与后现代主义者们认为,现代人类的进步始终摆脱不了它所面临的日益紧迫的环境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人类破坏整个自然环境而带来的,归根到底来自人类近现代以来的对自然的征伐。如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世界人民高度关注的议题,与自然和

5、谐共存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人类在改善与自然关系过程中的困难 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1、代价大:今年,武汉获得国家支持,将治理200余亩既吃了重金属,又染上了有机物的最“毒”地块。记者从该市发改委获悉,位于硚口区原武汉染料厂的这块地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今年全国唯一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工程。据介绍,这宗土地面积约200多亩,“治疗费”国家财政补贴5640万元,其余由地方或企业自筹,全部治理需1.88亿元,平均每亩90多万元。可见,已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往往会使人们得不偿失。2、时间长:生态环境破坏易,改善难。改善生态环境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我国现有173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其

6、中可治理的53万平方公里,按照目前每年减少1717平方公里的速度,大约需要300年时间才能完全治理。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六大沙漠,总面积约145万公顷。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防沙绿化,库布齐实现了4000多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不仅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使这个地区降雨量由以前的每年几十毫米增加到现在每年的300多毫米,还创造了近1000万吨的碳汇能力。除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显现。量变与质变1、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过程。按照历史文献的记载,我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即存在大面积荒漠。后因为人类不正当的开发,如毁林开荒,掠夺性樵采,过度用水,过度开采

7、等,荒漠面积不断的扩大,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了制约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中叶,我国拥有占国土面积15.5,达149万平方千米的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且以每年1000余平方千米的面积扩大。自70年代开始,我国土地荒漠化更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以上的速度迅速扩展,至1998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实际已达到26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土地荒漠化给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现有16亿亩草场、12亿亩耕地、150万亩林地严重退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1亿元,减产粮食30多亿千克。土地荒漠化已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安全。2、 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改善也是一个量变与质变

8、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改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解决某个地区的污染问题,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都是要通过持续研究,持续进行,最后再方显成效的。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可承载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所以,讲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2、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当今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

9、的考验,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民环保意识的欠缺,因此改变观念加强环保意识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首先从孩子抓起。从小学到高中,环保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学习环保知识,学校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如组织学生作垃圾问题的社会调查,或组织他们参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以增加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和意识。另外,学校还定期与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环保教育。3、 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0.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0.4%,石油占19.7%,天然气占3.3%,其它(水电,风电,核电)占6.6%。可见,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煤炭和石油这些化石能源占很大比重,而水电,风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则过低。4、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