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资工沉积岩考试何幼斌老师点题_第1页
长江大学资工沉积岩考试何幼斌老师点题_第2页
长江大学资工沉积岩考试何幼斌老师点题_第3页
长江大学资工沉积岩考试何幼斌老师点题_第4页
长江大学资工沉积岩考试何幼斌老师点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1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 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沉积岩的特征:1。矿物成分上,高温矿物较少。2。化学成分相近。3。结构上,层理构造是其特征构造,粒屑、生物、碎屑结构是其特有结构。第二章:沉积岩的的形成与演化1 层流:是一种缓慢的流动,流体的质点做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杂。2 紊流:是一种充满旋涡的急湍的

2、流动,流体的质点做极不规则运动,其流速大小和流速方向随时间改变,彼此互相掺杂。3 雷诺数:表示惯性力与粘滞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Re=惯性力/粘滞力=vd/u4 弗洛德数:用来表示流体流动强度的,是表示惯性力和重力之比的一个数值Fr=惯性力/重力=v2/lg5 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6 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7 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8 正常沉积作用:在正常情况和条件下发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叫正常沉积作用。9 事件沉积作用:事件性的、阵发性的、灾变

3、性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叫事件沉积作用。10 .成岩作用: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叫成岩作用。11.沉积后作用:沉积作用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和变质作用以前的所有变化和作用叫沉积后作用。.12.母岩的风化作用: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13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作用中经历的变化成分上,随着搬运时间和距离的增长,不稳定成分越来越少,稳定成分相应增多,变得简单。同时粒度也变小。碎屑的圆度也逐渐变好。碎屑的球度也有所增高。14机械沉积分异和化学沉积分异之间的关系两者并存。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晚。这两种分异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和化学沉

4、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分异作用进行得越彻底,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上及结构上的成熟度就越高,从而越容易形成各种沉积矿产。15正常沉积作用与事件沉积作用之间的关系两者可发生于同一沉积环境,二者交替进行,当事件作用来临时,正常沉积停止,事件过后又恢复为正常沉积。正常沉积速率缓慢,持续时间长,沉积成熟度较高,可与相序递变原理和沉积分异原理想吻合。事件沉积可频繁发生,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其沉积厚度和速率远远高于正常沉积,沉积成熟度低,难于用沉积分异作用原理解释。16沉积岩的分类主要有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又分为碎屑岩和化学岩)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17沉积

5、岩的形成及演化() 风化作用阶段;() 搬运沉积作用阶段;(3) 成岩后生作用阶段;18分析尤尔斯特龙图解。()开始搬运流速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和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值非常大,但亦很接近,故砾石不易被搬运,易沉积。() 20.05mm的颗粒的起始搬运流速最小,易于搬运,其与继续搬运曲线相差不大,故亦沉积。() 小于0.05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故粉砂和粘土一经流水搬运就很难沉积。 第三章: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1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通过岩石的成分、结构、按颜色等表现出来。2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3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形

6、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它们是在同一环境的相同水动力条件下,由不同时间形成的细层组成。4波痕:它是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5槽痕:是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6晶体印痕:盐类物质在松软沉积物表面结晶形成的晶体后来因溶解而消失,留下了具有晶体形态的特征印痕,叫晶体印痕。7.同生变形构造:沉积物沉积后,在固结成岩之前,还 处于富含孔隙水的状况下发生的形变,叫同生变形构造。8叠瓦状构造:主要是指扁平砾石在流水的作用下均向同一方向排列的现象。9鸟眼构造:是指细粒沉积岩中成群或单个出现的,一般为几毫米大小的鸟眼状孔隙被亮晶方解

7、石或石膏等胶结物充填而形成的一种沉积构造。10示底构造:岩石中能够指示沉积岩层原始顶底方向的各种沉积构造。11层理的分类主要层理类型: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递变层理韵律层理块状层理12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点。相同点: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平行于层面。差异点:水平层理主要产于细碎屑岩(泥质岩和粉砂岩)和泥晶灰岩中。它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质沉积而成,出现在低能环境中。 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或颗粒石灰岩中,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13更种层理的特点以及分类交错层理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

8、理,槽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界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单层呈板状。(河流沉积中最典型)楔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呈楔状。(海湖浅水地带和三角洲地区)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为槽型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波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上下界面可以互相平行,也可以斜交。羽状交错层理: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向相反,彼此呈羽毛状或人字状。它是在具有反向水流的情况下形成的。(入湖、海三角洲常见,潮汐环境中具有代表性)脉状层理:水动力条件强,砂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泥更有利的条件下形成,泥质物呈脉状分布在砂质沉积物中。透镜状层理

9、:水动力条件弱,泥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砂更有利的条件下形成,常表现为“泥包砂”。递变层理:层理中没有任何纹层显示,分三种。正粒序:从层的底部至顶部,粒度由粗变细 逆粒序:底部顶部,细-粗 双向粒序:正、逆粒序呈渐变性衔接。韵律层理:由层与层间平行的等厚或者不等厚的2种以上的互层组成。14研究层理的意义(1)有助于正确划分和对比地层、恢复地层产状。(2)交错层理是最有价值的指向构造,可以确定古水流系统。(3)根据层理类型,可以推断沉积环境。15不同成因波痕的区别。A.流水波痕:波峰、波谷较圆滑,呈不对称状。谷部颗粒较粗,脊部颗粒较细,波痕指数大于5B浪成波痕: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大都对称。波痕指数

10、4-13C风成波痕:峰谷均圆,谷部颗粒较细,脊部颗粒较粗。波痕指数很大,不对称度大。波痕指数1070(规模大)16常见沉积构造的基本特征。能够指示水流方向的沉积构造:槽模、板状交错层理、沟模、17沉积岩的颜色以及成因构造沉积岩的颜色分为三类: 继承色自生色次生色A继承色:取决于碎屑颗粒的颜色B自生色:取决于自生矿物的颜色C次生色:取决于次生矿物造成的颜色 各种颜色代表的环境:A灰色和黑色:还原 B红、棕、黄色:氧化 C绿色:弱氧化-弱还原18沉积岩构造分类按照形态: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按照行程阶段:沉积的、成岩的、后生的按照成因:机械(物理)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结核分为:A

11、同生结核 B成岩结核 C次生结核遗迹化石是恢复环境条件的理想标志19叠层石由2种基本层交互出现构成:富藻纹层(暗层) 和 富碳酸盐纹层(亮)基本形态有2种层状:水动力条件弱,潮间带上部柱状:水动力条件强,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上部20遗迹化石5个主要组合:A停息痕迹 B爬行痕迹 C觅食痕迹 D摄食构造 E穴居构造第四章:陆源碎屑岩一 基本概念1 杂基: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一般小于0.03mm(5)。2 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3 砾岩,角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颗粒超过30%的碎屑岩称为砾岩或角砾岩。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

1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4 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成分一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为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书本上没有此概念)5 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在河流及山前沉积中常见,为近源堆积物。(书本上没有此概念)6砂岩:砂级碎屑(20.1mm)含量50%的碎屑岩。7石英砂岩:石英碎屑90%,含少量长石和燧石等岩屑,重矿物含量极少

13、。8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Q25%,R25%,F25%,Q15%(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12成熟度:指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过程中,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13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14结构成熟度:指碎屑物质结构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15成熟度指数: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一个指数:SiO2/Al2O3,Q/F,Q/(F+R),ZTR。Q=石英,F=长石,R=岩屑,Z=锆石,T=电气石,R=金红石16粘土岩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50%)的沉积岩。17泥岩:无纹层的或无

14、页理构造的粘土岩18页岩:有纹层或页理构造的粘土岩19压实作用: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空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20压溶作用:沉积物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空隙流体压力时发生的晶格变形和溶解作用。21胶结作用:从空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22交代作用: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23重结晶作用: 指在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而主要矿物成分不改变的作用。二 基本原理1.碎屑岩的基本结构组分及其含义: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矿物碎屑,

15、岩石碎屑),填隙物(杂基,胶结物),空隙。2.粒级的划分方案:(1)自然粒级标准和十进制标准(2)值粒度标准3.粒度分类及命名1三级命名法:(1)50%的粒级定为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2)介于50-25%之间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3)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4)含量50%的粒级,而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进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3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更差,粒度含量均90%,含少量长石和燧石等岩屑,重矿物含量极少。(2)石英大都为单晶石英,磨圆好,分选好,缺少泥质。(3)几乎所有的石英都含有包裹体

16、。(4)长石主要是微斜长石、正长石和钠长石。(5)岩屑可能只包含少量磨蚀好的燧石和石英岩等。(6)胶结物大多为硅质,次为钙质、铁质及海绿石等。(7)化学成分:SiO2含量高,可达99%,甚至更高。(8)颜色:大多为灰白色,有些略带浅红、浅黄、浅绿等色调,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颜色。成因:石英砂岩属高度成熟砂岩,是风化、分选和磨蚀等作用持久和深化的产物。其产出需要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砂的多旋回沉积作用。石英砂岩主要发育在稳定的地台区,标志着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基准面的夷平作用以及长期的风化作用。(二)长石砂岩(1)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Q25%,R25%,以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常见。(4)含有大量云

17、母碎屑,白云母和黑云母都常见,含量高达10%以上。(5)含有少量粘土基质。(6)胶结物常为钙质,有时为铁质,硅质较少。(7)粒度一般较粗,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很大。(8)颜色,一般为肉红色(钾长石),也有呈灰色或白色的。成因:1. 物质基础:要有富含长石的母岩,如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2. 有利于母岩崩解条件1)构造条件:在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形成高差较大的地形起伏,花岗质基底隆起,相邻地带发生沉陷,从而使母岩遭受到剧烈侵蚀、快速堆积。2)气候条件:极其干旱或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减弱有利于不稳定组分的保存,温湿气候条件也有长石砂岩的堆积。(三)岩屑砂岩(1)含有丰富的岩屑,R25%,F2

18、5%,Q0.005mm或0.01mm;由于晶体清澈明亮,常称作“亮晶胶结物”、 亮晶”。5.碳酸盐岩中胶结物与泥晶重结晶的区别:(1)胶结物存在于分选、磨圆较好,颗粒彼此相接触的孔隙内(即颗粒支撑的孔隙内)(2)胶结物矿物晶体清澈透明,通常不含杂质(3)胶结物可与泥晶组成的颗粒共存,但不与发生重结晶的泥晶基质共存(4)胶结物与颗粒之间的接触界线较分明(5)胶结物通常表现为世代胶结,或为新月型、重力悬挂型、渗流砂型、再生边型(6)胶结物晶间界面为平直的贴面结合关系6.叠层石的形态与水动力条件有关一般来说,层状叠层石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环境中,多属于潮间带上部的产物;柱状叠层石形成于水动力较强的环境

19、中,多属于潮间带下部及朝下带的产物。7石灰岩的结构分类:福克的分类:三端元:颗粒、灰泥/泥晶、亮晶。不同的结构类型代表不同的水动力环境。三大类:亮晶异化石灰岩,微晶异化石灰岩,微晶石灰岩8石灰岩的命名:两级或三级分类命名原则两级命名:质(2550)岩(50%)三级命名:含(1025或525)质(2550)岩(50)复合命名(都50):含(25%)(2550,较少者)(2550,较多者)10. 白云岩的主要形成机理1. 原生沉淀作用2. 同生白云化作用形成3. 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4. 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11.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1. 溶解作用2. 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3.

20、 胶结作用4. 交代作用5. 压实及压溶作用第七章1硅岩:自生硅质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叫硅岩。2蒸发岩:由于蒸发作用使水溶液高度浓缩而沉淀形成的,易溶盐类矿物占50%以上的沉积岩叫蒸发岩。第八章:碎屑岩沉积相 (全是重点)各种沉积岩相关类型的特征与异同点(岩性、结构、构造、颜色、化石、垂向层序、砂体特征)第一节: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沉积相,岩相,沉积环境,相标志相序递变规律,相模式,沉积体系。基本原理:沉积相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相互关系,相模式的作用。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岩相: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沉积环境:(1)物理的,包括温度,压力,

21、引力等(2)化学的,包括汇集区的岩石地球化学性质等(3)生物的,包括动物和植物两类生物的作用。相标志:是指最能反映沉积相得一些标志,它是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将其归纳为岩性的、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的三类。相序递变规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相模式:沉积相得空间组合形式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沉积相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相互关系:=相模式的作用:(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2)对于进一步的

22、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第二节:山麓,洪积相(一般要求)冲积扇的形成与过程:冲击扇是在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冲刷而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冲击扇的的沉积类型:泥石流沉积:沉积特征:泥与砂砾混杂、颗粒粗、分选极差、磨圆差到中等、杂乱排列、杂基或颗粒支撑、可具逆粒序、顶底界面截然。层理一般不发育。泥石流常发育在扇体的上部。漫流(片流沉积、片流沉积)沉积特征:砾石、砂砾混合、砂;分选、磨圆中到差;颗粒支撑、平行层理、交错层理;

23、砂体呈席状,常被河道切割。河道沉积:主要由砾、砂沉积物组成,粒度粗,分选差。横切面透镜状,与周围沉积物呈槽型接触。成层性差,砂层可呈交错层理,具切割-充填构造筛状沉积:主要是粗大的砾石,充填物为砂级碎屑结构:砾石呈次棱角状,分选较好;砂级碎屑充填物分选好。构造:无明显成层界线,块状层理。扇端。冲击扇的亚相划分:扇根,扇中,扇缘冲积扇的垂向沉积序列:下粗上细的退积正旋回层序。书本P167冲击扇的鉴别标志:多以砾岩为主,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是重要特征,层理发育较差或中等,地表泥质沉积物呈红色。沉积层序如上所述。第三节:河流相一.河流分类及特征:曲流河:单河道,其弯度指数大于1.5,河

24、道较稳定,宽/深比值低,一般小于40。辫状河:多河道,而且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值大于40,弯度指数小于1.5,河流坡降打,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游荡性河”网状河:具多河道特征,河道宽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结状,河道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多发育在中下游地区。二.曲流河沉积模式以及亚相、微相划分:1河床亚相: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粒度最粗,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缺少动植物化石。底部具明显冲刷界面。垂向上,自下而上常出现由粗至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河床滞留沉积微相:以砾石为主,成分复杂,有少量泥砾,砂很少。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厚度不大,呈透镜状

25、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滩沉积。边滩微相: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P1732堤岸亚相: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小型交错层理为主。天然堤微相:垂向上突出特点是砂岩、泥岩组成薄互层,下部砂质岩发育交错层理,上部泥质则发育水平层理。决口扇微相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具小型交错、波状及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岩体形态呈舌状,横剖面呈透镜状。P1743河漫亚相:沉积类型简单,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河漫滩微相:以粉砂岩为主,也含粘土岩;垂向上有向上变细

26、的趋势;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为主,也有水平;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常见。河漫滩湖泊微相: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现,见薄水平纹层、泥裂、干缩裂缝;潮湿区生物化石常见,干旱区可形成盐湖。河漫沼泽微相:由潮湿区的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相似,只是泥炭沉积较多4,牛轭湖亚相: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岩体呈透镜状。P175曲流河沉积中,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等于或前者大于后者。河流沉积旋回的多阶性是河流相得又一重要特征。三辫状河沉积与曲流河沉积的异同点;P179辫状河沉积:辫状河的河道沉积中发育河床滞留沉积,以砂砾沉积为主,其上发育心

27、滩沉积。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沉积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大,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4:。辫状河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沉积不发育,而且辫状河废弃河道一般不发育牛扼湖,这也是与曲流河沉积的重要特点四古代河流沉积的的鉴别标志古代河流沉积的鉴别标志:1、岩石类型:以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为主,少量砾岩,碳酸盐岩极少出现。成分复杂,成熟度低。2、结构:粒级以砂、粉砂为主,分选差中等。3、沉积构造:层理发育,类型繁多,以板状和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常见流水波痕(不对称),也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平面

28、向上游倾斜。最底部常具明显的侵蚀、切割及冲刷构造,常含泥砾。4、生物化石:化石稀少,一般保存不好。5、沉积层序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6、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带状、树枝状等。在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嵌于四周河漫泥质沉积之中。第四节:湖泊相 (一般要求)老师过的太快,略,只整理一下编者觉得有用的陆源碎屑湖泊相:下细上粗。鉴别标志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沉积构造层理发育,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可有较发育的波痕,泥裂、雨痕、搅混构造1湖成三角洲亚相:剖面上呈透镜体2 滨湖亚相:砾石层有时可见叠瓦状构造。砾石层呈叠瓦状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湖倾,最长轴多平行于

29、岸线;各种暴露成因的出现及沼泽夹层成为区别其他亚相的重要标志。3浅湖亚相:始终位于水下,水动力主要是波浪和潮流,生物繁盛。沉积物以粘土岩和粉砂岩为主,可夹少量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分选和磨圆较好,以水平、波状层理为主。有小型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对称浪成波痕。4半深湖亚相:位于波基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弱还原-还原环境,主要受湖流影响。岩性以粘土岩为主,常具粉砂岩、化学岩的薄夹层或透镜体。以水平层理为主,间有细波状层理,生物化石较丰富,浮游生物为主,底栖生物不发育,可见菱铁矿和黄铁矿。5.深湖亚相:位于湖盆中水体最深部位,水体安静,还原环境,底栖生物不能生存。岩性粒度细、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以纯

30、泥岩、页岩为主,亦有灰岩、泥灰岩、油页岩。构造:主要为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无底栖生物,常见介形石等浮游生物化石,保存完好。黄铁矿是常见的自生矿物,多呈分散状分布于粘土岩中。岩性横向分布稳定垂向上常具连续的完整韵律,沉积厚度大。6湖湾亚相:在滨、浅湖地区,由于砂嘴、砂坝、水下隆起的障壁遮挡作用,使近岸水体收到限制而形成半封闭的湖湾,水体浅而安静;主要为暗色粉沙质泥页岩,中夹薄层白云岩或油页岩。泥质湖湾中水平层理、季节性韵律层理、块状层理发育,可见泥裂、雨痕、生物潜穴等。可见少量特别浅水生物7湖泊重力流亚相:呈扇状或长形堆积体。第五节;海相组1 海相组沉积的一般特征,海相自生矿物岩石的厚度大,分

31、布广,岩性稳定;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高、圆度及分选好。海相组沉积中常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层理、波痕、雨痕、泥裂,有遗迹化石,常见特征矿物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有大量动植物和微生物。2狭盐性生物耐盐度有限的生物。广盐性生物耐盐度广泛的生物。2 砂质高能滨岸相的亚相划分及特征,潟湖、障壁岛、潮坪的环境特征及沉积特征。滨岸相(砂质高能):自下而上呈现由细变粗的反旋回。1海岸沙丘亚相: 它包括海岸沙丘、海滩脊、砂岗等沉积单元. 海岸沙丘系由波浪作用从近滨搬运至前滨和后滨而处于海平面之上的海岸砂,再经风的吹扬改造而成。沉积物的圆度和分选好,细-中粒,成熟度高,重矿物富集。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32、,细层倾角陡,可达3040,常有上凸形的前积交错层理。2)后滨亚相:沉积物为较粗的砂,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具平行层理,可见小型交错层理。当后滨中有较浅的洼地并被充填时,可形成低角度的交错层理。生物介壳凸面向上。风暴期可在后滨与海岸沙丘交界处形成砂矿3)前滨亚相: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层系平直,以发育低角度相交的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 对称、不对称波痕以及菱形波痕大量出现,极浅水的其他标志如冲刷痕、流痕、变形波痕、流水波痕、生物搅动构造亦常见到。前滨下部沉积物分选比上部差,并含有大量贝壳碎片和云母等,贝壳排列凸面朝上,属不同生态环境的贝壳大量聚集4)近滨亚相:位于平均低潮线至

33、波基面之间的潮下带,也称为潮下浅海或临滨亚相滨岸相的主要鉴别标志 (1)岩矿特征:砂质较纯,石英等稳定组分含量高,重矿物相对较富集,圆度和分选较好,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2)沉积构造:海岸沙丘高角度槽状交错层理、前滨大型冲洗交错层理、各种波痕、近滨槽状、板状交错层理、近滨下部水平层理、生物潜穴。(3)生物化石:常含有数量不等的各门类海相生物及其碎片(4)垂向层序 :以进积型沉积层序最发育,呈现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特征。自下而上依次出现滨外沉积-近滨-前滨-后滨沉积。(5)砂体形态:海岸砂体常平行于海岸线走向呈线状分布,并往往成排出现,剖面上常呈下平上凸的透镜状或席状。3潟湖、障壁岛、潮坪

34、的环境特征及沉积环境特征(1)潟湖相:潟湖是为海岸所限制,被障壁岛所遮拦的浅水盆地。海水能量一般较低,以潮汐作用为主,。沉积物为粉砂和泥,以水平层理为主。海中含盐度不正常。生物数量不多,属种单调,体小壳薄,分为咸化潟湖和淡化潟湖。咸化潟湖:出现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生物属单调,细粒沉积物,水平层理,塑性变形层理,可出现泥裂、石盐假晶等干燥气候条件下的暴露标志。淡化潟湖: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物属种单调,数量较少,形态发生畸变,体小壳薄。主要为粉砂岩和页岩,主要发育水平层理。在潟湖边缘及潮坪地区有大量植物生长,可形成泥炭沉积。(2)障壁岛相障壁型海岸相:岩石主要为中-细砂岩和粉砂岩,重矿物较富集

35、,颗粒的分选和圆度较好,多为化学物质胶结潮汐通道沉积; 正旋回潟湖是为海岸所限制,被障壁岛所遮拦的浅水盆地. 以细粒陆源物质和化学沉积物质为主淡化潟湖岩石类型:泥岩、粉砂岩沉积构造:水平层理生物化石:少,且为广盐性咸化潟湖岩石类型:蒸发岩、泥岩、粉砂岩沉积构造:水平层理生物化石:少,且为广盐性=(3)潮坪相沉积特征1:岩石类型:浑水潮坪以粘土岩、粉砂岩、细粉砂为主,砾岩极少见。在平面上,由海向陆,沉积物粒度呈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2、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多样,在潮坪上,尤其在砂坪和混合坪上常出现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泥坪和混合坪上可发育有干裂,雨痕,冰雹痕等。另外,再作用面也是潮坪沉积的重要沉积构造

36、标志。3、生物化石:种类少而数量多、海相和陆相混生为特征、而且半咸水生物或广盐性生物大量发育。4、沉积层序:海退型的进积层序和海进型的退积层序。古代潮坪以海退型进积层序最为常见,在垂向剖面上呈现与河流沉积类似的上粗下细沉积层序,与河流相垂向层序不同的是,潮坪层序结构中发育有潮汐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在作用面,暴露标志,海陆相化石混生等。(4)浅海陆棚相得的一般特征及亚相划分浅海陆棚环境包括近滨外侧至大陆坡内边缘这一宽阔的陆架或广海陆棚区。浅海陆棚相可分为过渡带和滨外陆棚两个亚相1 过渡带亚相:沉积物常为粘土质粉砂和粉砂,在强风暴期,也可沉积砂质层,渡带生物的个体和种类极为繁多,生物扰动构造也极为

37、发育,有时会严重破坏层理构造,形成均匀层理。 2 滨外陆棚亚相沉积特征:(1)沉积物主要是粉砂质泥,部分为粉砂,粉砂级沉积常是在强烈风暴期形成的,称为“风暴砂层”,呈块状或具粒序层构造;(2)砂体包括海岸砂体的再改造沉积物,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化学胶结,分选性好,磨圆度高,颗粒与杂基比值高,常含海绿石、生物碎屑等,发育交错层理、对称和不对称波痕,还有少量冲刷和沟槽充填构造。(3)水体较深处水平层理发育。(4)生物扰动构造、底冲刷、虫孔、虫迹常见;(5)生物丰富;(6)海绿石、鲕绿泥石和磷灰石是陆棚相沉积中的重要的自生矿物。(5)半深海相及深海相的主要沉积类型半深海相主要沉积类型半深海的海

38、底已无波浪作用,大量的陆源泥以悬浮的方式进行搬运,基本上属深水原地垂直降落沉积。半深海的深水原地垂直降落沉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青泥:还原条件下沉积的,颜色为青灰色或暗灰蓝色。主要由细粒陆源碎屑物组成黄泥河红泥:是青泥的变种,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含有碳酸盐。绿泥:含有较多的海绿石深海相得沉积类型 深海沉积物在性质上不均匀,是通过不同的沉积作用形成的,(6)浅海风暴岩的沉积特征风暴岩沉积是由季节性台风和飓风引起的风暴潮产生的。一个良好的风暴沉积层序自底至顶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A)粒序层或滞留沉积段,有侵蚀的底;(B)平行层段;(C)丘状交错层理或浪成交错层段;(D)泥岩或页岩段。由下至上,粒度显

39、示由粗变细的层序。风暴岩垂向层序在一个剖面上往往发育不全,而平行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风暴层理。近源风暴沉积粒度较粗,厚度较大,底部侵蚀构造发育,形成于水体相对较浅的的陆棚区。远源风暴岩以细粒沉积物为主,厚度小,底界明显,但底部侵蚀构造不发育。(7)海洋的水动力情况,海底地形风暴岩与浊积岩的区别P230第六节:深水异地沉积(一般要求)概念:沉积物重力流,浊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流,等深流,内波,内潮汐沉积物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重力流的流动的动力是重力,它的流动主要是由作用于高密度固态物质的重力所引起。1 重力流的沉积类型碎屑流沉积:是一种

40、由砾、砂、泥和水相混合的高密度流体,泥和水相混合组成的杂基支撑着泥、砂、砾,使之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常由粒度宽广的的沉积物组成,通常呈块状,无分选,无粒序,但其顶部有时可显示正粒序。既可为水道的充填体,也可呈席状产生。颗粒流沉积:不常见,规模通常不大,砂级颗粒流沉积的厚度通常仅数厘米,含砾的颗粒流沉积的厚度也仅十厘米,粒间基质含量很少,发育逆粒序,但一般以层序中、下部为限,层序顶部则仍常出现正粒序。液化流沉积:整层通常为块状,底部稍显正粒序,向上有不太发育的平行纹理,再向上为发育的盘碟构造段,有时可见泄水管构造。单元层顶底界面清楚,与上下层呈突变接触,但无明显侵蚀面,底部具沟模。以中、细砂岩为主

41、,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低。等深流:内波:内潮汐:深水异地沉积的类型沉积物重力流的划分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的基本特征重力流沉积的鉴别标志1、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与深水页岩(或泥灰岩)共生或组成韵律层。碎屑成分是陆源的、浅水的,可含浅水化石、植物屑和鲕粒等,但无浅水沉积构造(如大型交错层理、浪或波痕、泥裂等)。2、浊积岩常具完整及不完整的鲍玛层序3、有滑动及沉积物液化的证据(包卷层理、滑塌构造和重荷模等)。4、有高密度流动的侵蚀痕底面印模构造。5、岩石颜色深,反映深水缺氧沉积环境。6、无浅水沉积构造。鲍马序列(见书本)第七节:三角洲相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河口沙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42、三角洲的基本特征三角洲的分类:略P196不同类型的三角洲的基本特征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和垂向沉积层序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大致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沉积的垂向层序,在层序的上部局部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顶部夹灰质泥岩和薄煤层的沼泽沉积。分三个亚相:三角洲平原、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和褐煤等) 。碎屑颗粒分选差。层理构造复杂,见雨痕、干裂、足迹等。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岩体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以分支河道和沼泽沉积为主体。分支河道微相:类似河床沉积。砂质沉

43、积为主,横剖面上呈透镜状,沿河床呈长条状,所以又称河道砂坝。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骨架天然堤:位于分支河道两侧,储集性能差。岩性:细砂岩、粉砂岩、泥岩薄互层;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构造:小型交错层理、波痕。决口扇岩性:细砂岩,厚度多在2-3m以下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构造: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砂体形状:扇状沉积序列:向上变细(扇退)或变粗(扇进)沼泽:炭质泥岩和煤层,夹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湖泊:面积小,水体浅(3-4m),暗色泥岩,水平层理发育,可见黄铁矿、广盐性生物化石。2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河流和海水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用活跃,是三角洲砂体的主体。海(湖)平面之下、正

44、常浪基面之上,是三角洲中能量最高、储层发育最好的亚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水下天然堤微相、支流间湾微相分支河口砂坝微相远砂坝微相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3前三角洲亚相: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实际上为处于浪基面以下的正常海相沉积。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见有广盐性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等,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古代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岩石类型: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碎屑岩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河流相高。粒度分析特征:三角洲由陆向海方向,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流中沉积作用和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

45、各种构造同时发育。生物化石: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的混生现象是三角洲沉积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沉积层序中,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于层序的下部,向上逐渐减少,但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甚至在顶部出现沼泽植物堆积而成的泥炭或煤层。沉积层序:在垂向上出现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分布,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沙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呈齿状交叉。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因为三角洲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及圈闭条件。同期异相,同相异期同期异相:在沉积盆地的同一时期,由于水动力的横向变化,可形成不同岩性(岩相)的横向依次变化形成同期异相。同相异期:相

46、同的相类型出现在不同时期,表现在相带界限和底层界限不一致。第九章:碳酸盐岩沉积相1陆表海与陆缘海的基本特征陆表海:是指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低范围的、很浅的浅海。具有以下特征 低坡度范围广阔很浅的陆缘海:是指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划线部分为其特征)2清水沉积作用3典型的相模式:Irwin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划分出也三具能量带1,X带(低能带)位于浪底浪基面之下,远离海岸。此带宽约几百英里。沉积物主要是来自Y带(高能带)的细粒物质,主要为灰泥。生物:各种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育;假如有海流的干扰,这里也可以有生物

47、群繁殖,也可有较粗的生物碎屑堆积;来自高能带的大量有机物质和浮游生物、自游生物、都可以在这里堆积下来。沉积构造:水平层理发育颜色:由于这一环境安静缺氧,所以多呈暗色。沉积厚度:厚度不大。该带岩石是有利的生油岩。2. Y带(高能带)从波浪开始冲击海底的地点开始,向滨岸方向延伸,直到波浪和潮汐的能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为止。此带宽约几十英里。沉积特征:这带波浪及潮汐十分活跃,水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底栖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所形成的沉积物基本上都是生物成因的。在此带向海一侧,从深水上升带来的氧料尤其丰富,因而各种生物,包括造礁生物大量发育,往往形成生物礁。而向滨岸一侧,则可见各种较粗的颗粒堆积,所形成岩

48、石主要为生物屑灰岩、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分选和磨蚀良好,灰泥含量少。沉积构造:具交错层理。此带形成的碳酸盐岩是良好油气储集岩。3. Z带(低能带)位于Y带的向岸方向,直到滨岸为止此带水很浅,波浪和潮汐作用都很弱,其能量大多被海底磨擦消耗掉,水循环也很弱。只有局部的风暴才能引起一定的波浪能。因此是一个低能带。此带宽度较大,可达几百英里宽。此带海底坡度很小,或近于平坦,因而海水广泛漫布。在靠近滨岸的地带,如因气候炎热干燥,水流停滞,可使海水蒸发,含盐度不断提高,从而形成白云石以及各类盐类矿物的沉积。此带形成的岩石主要是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化石少见,但叠层藻度相当发育。沉积构造:干裂、冲沟、鸟眼、生物钻孔等。由于陆表海平坦宽阔,水又很浅,因此微弱的地壳升降运动或冰川的消长都会使海平面产生显著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大范围的潮坪沉积。这与陆缘海是不同4生物礁的基本概念,礁特征,分类,生长发育规律生态礁指造礁生物的原状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它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一、 名词解释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