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发散思维提出论点教学案例_第1页
运用发散思维提出论点教学案例_第2页
运用发散思维提出论点教学案例_第3页
运用发散思维提出论点教学案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用发散思维提出论点”教学案例星子县第三中学 詹红玲背景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写作练习,是议论文的写作。其中“表达交流”第一单元重点练习的内容是论点的确立。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主张、看法和表达的态度。论点在议论中占主导地位。在议论文中,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提出正确的论点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由于中学生阅历所限,对于许多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片面,缺乏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多数情况下,中学生的观点主要来自于他人,来自于书本,人云亦云者居多。这样的议论文论点也就难以体现出原创应有的新颖特点。有时,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也能对事物产生了一些自己的认

2、识,但因为认识不到位,概括能力欠缺,观点表达也就失之于准确。鉴于这些情况,培养学生正确提出独特的论点能力,是一项教师需要下功夫对学生加强训练的工作。要训练学生提出自己的具有个性化的观点,就应立足学生自身的认识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开拓新的认识角度,提高其认识深度、广度和新度。这项训练,如果教师指导得当,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了,最终训练目的也就可以达到了。反之,就难免出现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也就不能做到有理有力。描述“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的教学,是本人在学生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上课第一时间,本人板书一些常见成语,并且让学生思

3、考其中的道理是不是完全正确,以及有没有可以“钻空子”“找岔子”的地方。这些常见的成语都是从课本中选取出来的,诸如“近墨者黑”“知足常乐”“言者无罪”“后生可畏”“艺高人胆大”“识时务者为俊杰”“开卷有益”。让学生分组思考这些成语,并且要有不同于“习惯”的认识,还要举出一个实例印证。经过学生短暂的思考讨论后,各组分别提出了符合要求的观点,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实例印证。接着本人就上述教学过程小结时,及时向学生推出发散思维概念,告诉学生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

4、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我在此着重教育学生要学会侧向思维与反向思维,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并对学生阐明: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是不一样的,正向思维遇到问题,是从正面去想,但是侧向思维是要你避开问题的锋芒,从侧面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把它挖掘出来,并把它的价值扩大;所谓反向思维,是指在某个正向立论点的基础上,向与之相反的方向来思考的一种思维形式。接着下面就举出运用反向思维立意的一个例子:自从韩非子提出“古之全大体者不吹毛求疵”之后,“吹毛

5、求疵”一直被认为是指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如果反其道而立意,可提出一个与传统观念相反的看法:全大体者必须求小疵。“吹毛求疵”不是故意挑剔,而是办事精益求精,应该提倡。而且本人在进行反向思维训练时,先列出传统观念或常人习惯思维种种角度,然后反其道而行之。并针对正反思维的立论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新的最佳角度,从而显露出新的理念,诠释新的形象。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更简单更方便。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既要学会正面思考,也要学会反面思考。为了深化认识,本人要求学生就“墙头草”展开思考。先各自独立思考,然后各小组讨论归纳。在习惯认识中,“墙头草”有立场不坚,摇摆不定含义。俗话

6、说,“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因为这个话题很常见,而且习惯认识深入人心,要就此提出不同以往的观点,的确不易。教师此刻提醒,可以从它的“种子来源”,它的“短暂生命”,它的“生存环境”等角度去思考;可以正面切入,也可以反面切入。经过十几分钟的思考、讨论、归纳,各小组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于是,教师让各组推选代表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其顺序是,先遵循习惯认识轨迹,从正向来提出观点;然后再从反向提出观点。同时,教师特别提醒学生选择不同于以往的角度(或者说切入点)来思考问题。学生根据要求从习惯认识的推出了以下观点:(1)位置再高,根底不深,终是短命;(2)为了短暂的炫耀,站在高处,结果付出生命代价;(3)

7、再好的种子,没有合适的土壤,也是枉然,生存与发展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条件;(4)没有坚定的立场,随风飘转就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5)顺风倒可以保存生命,但是却永远无法做到正直;(6) 因为根基不深,所以枝叶不茂;(7)因为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无法选择合适的环境。(8)因为缺少过硬的东西,所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委曲求全。这些观点,大部分摆脱了对墙头草的习惯认识的束缚,显得特别新颖深刻。体现了学生可贵的创新精神。本人抓准电动机,觉得有必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追寻到提出观点的角度(或者说是切入点)。经过学生们的一番讨论后,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师生大致归纳出以下思考问题角度(或者说是切入点):(1

8、)种子的来源不由自主;(2)生存的基础墙头浅土;(3)站立的位置相对较高;(4)生命的历程非常短暂;(5)自身的特质柔弱飘摇;(6)与环境关系顺从屈服。这些角度是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学生通过这个练习过程,对思考问题如何选择角度,如何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反向立意,思考“墙头草”的积极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举出例子作为示范。如,根据“墙头草”随风倒的特点,提出“为了更好的奉献绿意,顺从委屈并非猥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归纳提炼,形成了以下一些观点:(1)虽然短暂,也要举起生命的旗帜;(2)哪怕只有一瞬,也要奉献一份绿意

9、;(3)虽然生不得地,但是却不湮灭生命的嫩芽;恶劣的环境无法改变奉献的意志;(4)随风倒伏,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不做无谓的牺牲;(5)站在高处,不是为了张扬,而是要证明生命的意义;(6)虽然无法扎下深根,但是,决不放弃发芽的机会;(7)虽然不能决定生存的土壤,却要顽强地展示种子的力量。这堂课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创新的快感。结束后,学生对于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能产生不同已有的认识,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思考 这个单元要练习的是如何提出观点。人云亦云的观点,会使读者望而生厌。要想使议论文观点新颖、有针对性,就必须不循习惯,别出心裁,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因此,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10、。而帮助学生克服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困难,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不可忽视。 学生用发散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困难多在于茫然不知,无从下手。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提出新颖的有针对性的观点,是作文指导成功与否关键。那么,切入点又在哪里呢?象“墙头草”这样非常清楚的写作对象,切入点应该是写作对象的特性特点。事物的特性特点是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抓住了事物的特性特点,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物特性特点,又是发散思维的立足点。特级教师程红兵说“(写作)对象的特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侧面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因为写作对象的特性特点的多样性复杂性,就为发散思维活动提供了“发散”的可能。学生如果能准确把握这些特性特点,就能够比较顺利的进行发散思维活动了。在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