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专业考试材料_第1页
石油专业考试材料_第2页
石油专业考试材料_第3页
石油专业考试材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高采收率名词1.一次采油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2.二次采油:继一次采油之后,向地层中注入液体或气体补充能量采油的方法。3.三次采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他工作剂或引入其它能量的方法。4.原油采收率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量的比值5.面积波及效率:一个井网为注入剂所波及的面积占井网面积的百分数。6.排驱效率已被水从孔隙中排出的那部分原油饱和度占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百分数。7.注水采收率:从开始注水到达到经济极限时期所获得的累计采油量与注水前原始储量之比。8.管数粘滞力与毛管力的比值称毛管数9.剩余油:水未波及的区域内所剩下的油称剩余油。10.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水洗后

2、所剩下的油为残余油。11.流度:是指流体流动的能力。12.流度比:表示驱替相流度与被驱替相流度的比值。13.油水前缘分隔油区和油水两相区的界面称为油水前缘。14一次驱油效率指排驱前缘的驱油效率15.无水采收率:是指油水前缘突破时总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16.注水极限采收率:是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即产水率达9598时,总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17.井网:是指按一定几何形状布置的生产井和注水井系统。18.微观驱替效率ED:是指在水波及区,水洗油的程度。19宏观扫油效率EV水在油藏中的波及程度20.粘性指进:是指在排驱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差异引起的微观排驱前缘不规则地呈指状穿入油区的现象。21.舌进

3、:是指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层凸进的现象。22.水驱油藏中毛管准数:是指水驱油藏驱油的动力与阻力的比值。23.水驱特征曲线即累计产水量于累计产油量的关系曲线24.原始油带:油水界面前方的原始油水饱和区称为原始油带。25.两相流动区油水界面后方的水波及区称两相流动区26.前缘突破:当前缘到达生产井井底时称为前缘突破。27.聚和物:由大量简单分子(单体)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或合成的物质。28.水解:聚和物分子中的酰胺基别羧基所取代的过程。29.水解度:是指聚丙烯酰胺在NaOH作用下酰胺基转化为羧基的百分数。30.不可入孔隙体积:聚和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时,有些孔隙能让水通过,却限制了聚和

4、物分子的进入,通常将这部分孔隙体积称为不可入孔隙体积。31.溶剂化作用:是指溶剂分子吸附在聚和物大分子表面。32.机械捕集:是指比岩石孔隙大的分子进入并保留在岩石中。33.阻力系数: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盐水和聚和物溶液的流度之比。34.残余阻力系数:是指注入聚和物前后盐水的流度比。35.堵水:向油井高渗透层注入封堵剂,对油井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迫使排驱水进入第渗透层的技术措施。36.聚和物溶液的特性粘度:浓度趋近于零时,聚和物溶液的粘度减去溶剂粘度,然后用溶剂粘度与聚和物的粘度的乘积去除。37.聚和物的降解作用:是指聚和物分子链被剪断,分子量降低。38.粘度:剪切力与流动速度(剪切速率)的比值。

5、39.无限剪切速率下的粘度:聚和物溶液在相当高的剪切速度下(约105s-1),其流动曲线斜率接近直线,称之为无限剪切速率下的粘度。40.零剪切速率下的粘度:聚和物溶液在相当低的剪切速度下(约) 19.亲水岩石与亲油岩石相比,它们水驱后残余油:亲油( )亲水。10、在多孔介质中,(毛管)力是残留油滴的最主要原因。11、粘性指进,是指由于驱替与被驱替流体(粘度)不同,而在非均质地层中产生指进现象。12、毛管准数是指油藏驱油的动力与( 阻力 )的比值。13、如果毛管准数上升,则残余油饱和度( 下降 )。14、提高水驱采收率效果最好的办法是( 降低 )油水界面张力。15、由于水的来源广、价格便宜、(采

6、收率高),所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采油方法。16、世界上用“提高原油采收率”这个术语来概括除( 天然能量 )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以外的任何方法。17、当采用室内岩心分析法来测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时,应用( 地层油体积系数 )对残余油饱和度进行校正。18、整个油藏的采收率是体积波及系数与( 洗油效率 )的乘积。19、水淹带中留下的( 残余油 )是进行提高采收率的目标。20、毛管数是指粘滞力与( 毛管力 )的比值。1.聚和物一般具有线型、支链型、(交联型)三种构型。2.聚和物溶液的粘度随着水解度的增大而( 增加 )。3.随着盐的加入,水解度对聚和物粘度的影响程度明显( 减小 )

7、。4.聚和物在水中的溶解性与聚和物的结构有关,分子量越大,溶解性越差,但粘度( 增加 )。5.降解分为:机械降解、 (化学降解 )和生物降解。6.粘弹性是指聚和物溶液同时具有粘性和( 弹性 )的性质。7.聚和物有三种不同的物理形状:粉末、清液 和( 乳状液 )。8.聚和物的溶解过程比小分子的溶解增加了( 溶胀 )过程。9.聚和物的溶解遵循( 极性相近 )原则。10.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是指酰胺基转变为( 羧基 )的百分数。11.聚丙烯酰胺抗剪切能量弱,抗细菌能力( 强 )。12.聚和物分子量增加,其水溶液粘度( 增加 )。13.分子量影响聚和物本身的吸附,通常分子量增加,吸附量( 增加 )。14

8、.聚和物水解度越高,其溶液的粘度受盐影响的程度越( 严重 )。15.温度升高,聚和物溶液粘度 下降。16.聚和物分子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方式包括吸附、机械捕集、(水力滞留)三种17.溶剂的性质不好往往会引起吸附量 (上升)。18.聚和物的水解度增加其吸附量(下降)19. (吸附 )是聚和物在岩石中滞留的主要原因。20.与其它化学驱相比,聚和物驱具有( 成本低 )、驱油效果好、工艺简单 等优点。1.由于胶束的内核产生了非极性环境,使得胶束溶液具有( 增溶 )作用。2.胶束溶液颗粒间的距离比微乳液的(大)。3.油中醇的数量一定,界面张力随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 降低 )。4.随着含盐量的增加

9、,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 增大 )。5.引起油在油藏中被圈捕的主要作用力是( 粘滞力 )和毛细管力。6.多价阳离子容易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生( 络合 )反应,从而对亲水岩石具有向亲油方向转化的趋势。7.油藏温度升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盐在水中的溶剂度( 增加 )。8.油藏温度升高,使表面活性剂在岩石表面的吸附,特别是化学吸附( 增大 )。9.物理吸附中,吸附质分子保持其个性,并在吸附剂的表面保持 范德华 力。10.化学吸附中,吸附质与吸附剂分子是通过( 共价 )力实现键合的。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比表面上的吸附明显地比低比表面上的吸附( 大 )。12.一般地加入油无机盐使表面活性剂的吸附

10、量( 增加 )。13.油田上主要应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4.表面活性剂只能提高( 洗油效率 ),不能增加驱替液的波及系数。15.在注入水中掺入气体,利用(气阻)效应,使水不能在高渗区窜流,可以改善波及系数。1.碱驱与聚和物和表面活性剂驱相比,成本最( 低 )。2.碱性水驱的机理之一是( 降低 )油水的界面张力。3.减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 表面活性剂 )。4.如果岩石中含有石膏,就( 不能 )进行碱水驱。5.如果岩石中石膏的含量超过( 0.1 ),就不适合碱水驱。6.对于碱水驱,比较理想的原油酸值应( 等于或大于0.5 )。7.在选择油层时,应使碱水的碱耗及结垢尽可能的( 小 )。8

11、.碱剂在岩石中的时间越长,消耗的碱量越 大。9.现场试验的消耗量比实验室所测量的(高)10.碱水的使用会使采油井的出砂更为( 严重 )。1.随温度上升原油粘度降低,且原油粘度越( 大 ),这种变化越明显。2.热力采油一般都是通过降低原油( 粘度 )来减小油藏流动的阻力。3.热驱法不仅降低流动 阻力,而且也提供驱油的( 动力 )。4.原油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 )。5.一种物质比热越高,则该物质温度增加到某一给定值吸收的热量就越( 多 )。6.水的汽化潜热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7.蒸汽驱中各种热损失包括地面热损失、井筒热损失和蒸汽进入油层后传入( 邻层 )的热损失。8.流体与固体壁间的传热

12、是导热和(热对流)同时起作用的过程。1.微生物繁殖时,直至达到静止期,此时死亡的速度与细菌产生的速度(相等)。2.细胞死亡后细胞壁破裂释放出含(碳)化合物作为依然存活的细胞的食物3.原油的生物降解,其本质是原油烃类的生物氧化,其结果是原油( 化学组分 )发生变化。4.原油就其化学成分而言主要由 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 )所组成。5.生物降解使原油比重、粘度及平均分子量( 增加 )。6.当细菌悬浮液泵入油层中时,有两个主要因素可能导致细菌滞留在岩石表面,阻止它们深入到岩层中,一是细菌的( 体积 ),二是细菌的滞留。7.游动细菌穿过岩石的速度比不游动细菌的速度( 快 )。8.细菌繁殖的最佳PH值

13、范围是在(7)附近的狭窄范围内。选择1.常规油藏具有哪些特点?(C地层能量高,流体流动性好,地层储油物性好) 2.非常规油藏的开采可采用:(A强化采油技术)3.世界范围内有希望工业化推广或已工业化推广的EOR技术有:(B化学驱,气体溶剂驱,热力采油,微生物采油;)4.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成熟的EOR技术为(C热力采油法。) 5.非常规油藏具有哪些特点?(A地层能量低,流体流动性差,地层储油物性差;)6.常规油藏通常:(C历经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三个开发阶段。)7.我国目前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是:(A聚和物驱油法)8.大庆油田工业化推广的EOR技术有:(B聚和物驱)1.水驱油藏原油

14、采收率取决于:(A水的微观驱替效率以及宏观扫油效率;)2.微观驱替效率ED是指:(B在水波及区,水洗油的程度)3.宏观扫油效率EV是指:(A水在油藏中的波及程度)4.亲水岩石与亲油岩石相比,它们水驱后残余油:(C亲油亲水)5.在多孔介质中残留油滴的最主要原因A毛管力)6.水驱油藏常出现指进和舌进,它们:(B意义不同,但地层非均质性是引起两种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7.粘性指进,是指:(B由于驱替与被驱替流体粘度不同,而在非均质地层中产生指进现象;)8.舌进,是指:(B由于地层的纵向非均质性,及流体的密度差)9.水驱油藏原油采收率取决于(A水的微观驱替效率及宏观扫油效率)10.影响宏观扫油效率

15、的因素有:(B地层非均质强度,驱替与被驱替流体的粘度差,注采速度,布井方式)11.提高水驱采收率效果最好的办法:(C降低油水界面张力)12.在多孔介质中残留油滴的最主要原A毛管力)1.聚和物的来源(C即可生物合成也可人工合成)2.当线性高分子溶于水中时:(C其分子形态千变万化)3.聚和物的多分散性是指:(C是指聚和物是大小不同的同系分子的混合物)4.聚和物溶液的粘度在剪切速度较低的一定范围内,随剪切速度增加而(C先略有增加,然后降低)5.室内配制的聚和物溶液的流变性满足(B假塑性流体的流变模式)6.聚和物溶液的特性粘度(B表征聚和物单个分子对溶液粘度的贡献)7.聚和物的分子量增加(B其溶液的粘

16、度增加)8.聚和物驱应用时,聚和物水解度的选择,通常是:(C选择某一确定值)9.聚和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A不仅可降低驱替剂的流度,而且可降低地层的渗透率)10.聚和物降低地层渗透率的原因是由(C聚和物分子在多孔介质中滞留) 11.静吸附试验是将:(B将岩石颗粒静置于聚和物溶液中)12.静吸附量随聚和物浓度增加而:(C增加,到一定程度趋于定值)13.矿化度对阴离子型聚和物吸附的影响是:(C矿化度增加,吸附量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趋于零)14.分子量影响聚和物本身的吸附通常(A分子量吸附量)15.岩石表面润湿性对聚丙烯酰胺吸附量的影响是:(A亲水岩石吸附量高于亲油岩石)16.动吸附试验中,聚

17、和物浓度增加(C吸附量增加,后急剧增加)1 17.机械捕集引起的滞留是由于:(A聚和物的大分子尺寸大于小空隙入口处尺寸时而引起的一种过滤作用)1 18.聚和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时,存在的不可入孔隙(A加速聚和物溶液的运移)19.聚和物分子通过多孔介质喉边时(B分子被弹性拉长)20.柔曲性的聚丙烯酰胺的粘弹性比刚性的生物聚和物分子的粘弹性:(A高)21.关于筛网系数的概念下列哪个不对(C它是确定聚和物粘度大小的物理量)22.聚和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时,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程度通常用哪个参数衡量:(B残余阻力系数)23.聚和物溶液的阻力系数是用来衡量(B聚和物溶液使驱替液流度下降的程度)24.聚和物的降

18、解作用是指(C聚和物分子链被剪断,分子量降低)25.聚和物驱油设计中,油藏通常要求地层的渗透率(A大于0.02)1.油田常用水驱的表面活性剂类型是:(B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石油磺酸盐是属于:(B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表面活性剂自发地浓集于相界面是由于(C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结构)4.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增加(C当浓度到一定值时,表面达饱和,在液相内部开始形成表面活性剂聚集体)5.胶束溶液具有:(B增溶性)6.微乳液是指:(C油水高度分散的稳定体系) 7.微乳液的组成:(C S、W、O、盐、醇。)8.微乳液中盐的作用:(C是电解质,可减少表面活性剂极性端的溶剂化作用)9.乳状液、微乳液在透

19、光性上(C不同)10.胶束的尺寸比微乳液的尺寸(B小)1.碱水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B碱能与地层油中有机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2.碱水驱油时,当界面张力降低后,驱油的方式以(C乳化夹带和乳化捕集同时存在)3.碱水驱可通过下列哪一种机理使残余油滴变成可连续的油流(B改变润湿性)4.碱与地层中粘土矿物进行离子交换结果(B驱替液的PH降低)5.单一的碱水驱油未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C碱在地层中损耗太大)6.碱水驱油适合于:(A原油中有机酸含量足够多的油藏)10.碱水驱油在地层中乳化的原油产生后(B不易破乳)11.表面活性剂与聚和物同时注入,目的是为了:(C增加驱替剂的粘度,同

20、时降低界面张力)12.复合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比单组的驱油效果:(A好)13.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的驱油机理:(C即提高波及系数,又可提高驱替效率)14.三元复合驱替体系中,碱可改变:(C表面活性剂与聚和物的吸附)15.三元复合驱替体系中,聚和物的存在可破坏:(A表面活性剂的活性)16.表面活性剂与碱的存在:(A可使HPAM的增稠能力变差)17.三元复合驱应用中存在的色谱分离现象是指:(B三组分的运移速度不同造成三组分分离)18.三元复合体系的色谱分离,会:(B降低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19.三元复合体系的色谱分离现象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法得以抑制:(A采取预处理的方法,加注牺牲剂降低化学药剂与地层

21、的吸附损失)20.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矿场应用的工艺是:(C0.3PV的三元复合体系段塞后,注0.283PV的聚和物段塞而后注水)21.各种碱剂中,保护聚和物粘度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C Na3SiO4Na2CO3NaOH.) 22.三元复合体系中,哪一组分使其驱替剂的成本降低?(C碱)23.表面活性剂与碱二元的协同效应(B表面活性剂与碱共同存在可产生超低的界面张力)24.表面活性剂与聚和物同时注入,目的是为了:(C增加驱替剂的粘度,同时降低界面张力)25.碱与聚和物两组分的复合驱替,主要是利用:(C聚和物来降低碱液的流度)1.常规油藏具有哪些特点?(C地层能量高,流体流动性好,地层储油物性好)

22、2.非常规油藏的开采可采用:(A强化采油技术)3.世界范围内有希望工业化推广或已工业化推广的EOR技术有:(B化学驱,气体溶剂驱,热力采油,微生物采油)4.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成熟的EOR技术为( C热力采油法)。5.非常规油藏具有哪些特点?(A地层能量低,流体流动性差,地层储油物性差)6.常规油藏通常:(C历经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三个开发阶段)。7.我国目前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是:(A聚和物驱油法)8.大庆油田工业化推广的EOR技术有:(B聚和物驱)1.水驱油藏原油采收率取决于:(A水的微观驱替效率以及宏观扫油效率)2.微观驱替效率ED是指:(B在水波及区,水洗油的程度)3.宏

23、观扫油效率EV是指:(A水在油藏中的波及程度)4.亲水岩石与亲油岩石相比,它们水驱后残余油:(C亲油亲水)5.在多孔介质中残留油滴的最主要原因(A毛管力)6.水驱油藏常出现指进和舌进,它们:(B意义不同,但地层非均质性是引起两种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7.粘性指进,是指:(B由于驱替与被驱替流体粘度不同,而在非均质地层中产生指进现象)8.舌进,是指:(B由于地层的纵向非均质性,及流体的密度差) 9.水驱油藏原油采收率取决于(A水的微观驱替效率及宏观扫油效率)10.影响宏观扫油效率的因素有:(B地层非均质强度,驱替与被驱替流体的粘度差,注采速度,布井方式)11.提高水驱采收率效果最好的办法:

24、(C降低油水界面张力)。12.在多孔介质中残留油滴的最主要原(A毛管力) 1.聚和物的来源(C即可生物合成也可人工合成)。2.当线性高分子溶于水中时:(C其分子形态千变万化)。3.聚和物的多分散性是指:(C是指聚和物是大小不同的同系分子的混合物)4.聚和物溶液的粘度在剪切速度较低的一定范围内,随剪切速度增加而(C先略有增加,然后降低)。5.室内配制的聚和物溶液的流变性满足(B假塑性流体的流变模式)6.聚和物溶液的特性粘度(B表征聚和物单个分子对溶液粘度的贡献); 7.聚和物的分子量增加(B其溶液的粘度增加); 8.聚和物驱应用时,聚和物水解度的选择,通常是:(C选择某一确定值)。9.聚和物溶液

25、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A不仅可降低驱替剂的流度,而且可降低地层的渗透率);10.聚和物降低地层渗透率的原因是由(C聚和物分子在多孔介质中滞留)。11.静吸附试验是将:(B将岩石颗粒静置于聚和物溶液中)12.静吸附量随聚和物浓度增加而:(C增加到一定程度趋于定值)。13.矿化度对阴离子型聚和物吸附的影响是:(C矿化度增加,吸附量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趋于零)。14.分子量影响聚和物本身的吸附通常(A分子量吸附量); 15.岩石表面润湿性对聚丙烯酰胺吸附量的影响是:(A亲水岩石吸附量高于亲油岩石);16.动吸附试验中,聚和物浓度增加(C吸附量增加,后急剧增加)。25.碱与聚和物两组分的复合驱替,主要

26、是利用:(C聚和物来降低碱液的流度)。17.机械捕集引起的滞留是由于:(A聚和物的大分子尺寸大于小空隙入口处尺寸时而引起的一种过滤作用)18.聚和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时,存在的不可入孔隙(A加速聚和物溶液的运移); 19.聚和物分子通过多孔介质喉边时(B分子被弹性拉长);20.柔曲性的聚丙烯酰胺的粘弹性比刚性的生物聚和物分子的粘弹性:(A高); 21.关于筛网系数的概念下列哪个不对(C它是确定聚和物粘度大小的物理量)。22.聚和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时,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程度通常用哪个参数衡量:(B残余阻力系数); 23.聚和物溶液的阻力系数是用来衡量(B聚和物溶液使驱替液流度下降的程度) 24.聚

27、和物的降解作用是指(C聚和物分子链被剪断,分子量降低)。25.聚和物驱油设计中,油藏通常要求地层的渗透率(A大于0.02); 1.油田常用水驱的表面活性剂类型是:(B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石油磺酸盐是属于:(B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表面活性剂自发地浓集于相界面是由于(C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结构)。4.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增加(C当浓度到一定值时,表面达饱和,在液相内部开始形成表面活性剂聚集体)5.胶束溶液具有:(B增溶性)6.微乳液是指:(C油水高度分散的稳定体系)7.微乳液的组成:(C S、W、O、盐、醇)。8.微乳液中盐的作用:(C是电解质可减少表面活性剂极性端的溶剂化作用)。9.乳状

28、液、微乳液在透光性上(C不同)。10.胶束的尺寸比微乳液的尺寸(B小); 1.碱水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B碱能与地层油中有机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2.碱水驱油时,当界面张力降低后,驱油的方式以(C乳化夹带和乳化捕集同时存在) 3.碱水驱可通过下列哪一种机理使残余油滴变成可连续的油流(B改变润湿性); 4.碱与地层中粘土矿物进行离子交换结果(B驱替液的PH降低);5.单一的碱水驱油未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C碱在地层中损耗太大)。6.碱水驱油适合于:(A原油中有机酸含量足够多的油藏);10.碱水驱油在地层中乳化的原油产生后(B不易破乳)11.表面活性剂与聚和物同时注入,目的是

29、为了:(C增加驱替剂的粘度,同时降低界面张力)。12.复合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比单组的驱油效果:(A好);13.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的驱油机理:(C即提高波及系数,又可提高驱替效率)。14.三元复合驱替体系中,碱可改变:(C表面活性剂与聚和物的吸)附。15.三元复合驱替体系中,聚和物的存在可破坏:(A表面活性剂的活性);16.表面活性剂与碱的存在:(A可使HPAM的增稠能力变差);17.三元复合驱应用中存在的色谱分离现象是指:(B三组分的运移速度不同造成三组分分离);18.三元复合体系的色谱分离,会:(B降低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19.三元复合体系的色谱分离现象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法得以抑制:(A

30、采取预处理的方法,加注牺牲剂,降低化学药剂与地层的吸附损失);20.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矿场应用的工艺是:(C0.3PV的三元复合体系段塞后,注0.283PV的聚和物段塞而后注水)。21.各种碱剂中,保护聚和物粘度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C Na3SiO4Na2CO3NaOH).22.三元复合体系中,哪一组分使其驱替剂的成本降低?(C碱)。23.表面活性剂与碱二元的协同效应(B表面活性剂与碱共同存在可产生超低的界面张力); 24.表面活性剂与聚和物同时注入,目的是为了:(C增加驱替剂的粘度,同时降低界面张力)。四、多项选择题: 1、世界范围内有希望工业化推广的EOR技术有(B化学驱C气体溶剂驱D热

31、力采油E微生物采油). 2、非常规油藏有哪些特点(A地层能量低B流动性差E储油物性差). 3、目前通称的EOR方法有(C化学驱法D混相驱油法E热力采油法). 4、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最常见的驱动方式(ABCDE). 5、为便于残余油分布的研究,所采用的模型有(B单孔隙模型C双孔隙模型D急变模型E多孔隙模型)。 6、影响波及系数的因素有(A油层非均质性B流度比C油层流体粘度). 7、水驱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ABCDE). 8、影响微观驱油效率的因素有(A岩石孔隙结构B岩石润湿性C原油粘度). 9、影响宏观扫油效率的因素有(A地层非均质强度B驱替与被驱替流体粘度差C注采速反D布井方式).

32、 10、水驱油藏原油采收率取决于(B微观驱替效率D宏观扫油效率). 11、油水推进方式包括哪几种形式(A活塞式D非活塞式)。 12、下列哪些属于天然聚和物(C皂夹粉D动植物胶E淀粉). 13、聚和物有哪几种物理形状(B粉未状C清液状D乳状液). 14、聚和物构型包括(C线型D支链型E交联型). 15、不可入孔隙体积取决于(A聚和物分子量B岩石渗透率C孔隙度D孔隙分布). 16、影响聚和物吸附的主要因素有(ABCDE)。 17、聚和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A降低驱替剂的流度C降低地层渗透率). 18、聚和物驱油的影响因素(ABCDE). 19、下列哪些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烷芳基磺酸盐B烷

33、基磺酸盐C烷基硫酸纳). 20、微乳液性质的影响因素(ABCDE)。21、微乳液的组成(ABCDE).22、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机理(C降低油水界面张力D改变岩石润湿性E乳化作用). 23、表面活性剂的注入类型包括(A表面活性剂注入体系B常规微乳液注入体系C非混相微乳液注入体系D可溶性油注入体系)。24、引起表面活性剂吸附的主要原因有(ABCDE). 25、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影响因素(ABCDE) 26、减少表面活性剂吸附的方法包括(A改变溶液PH值B使用牺牲剂). 27、泡沫的稳定机制包括(ABCDE). 28、评价泡沫性能的指标有哪些(C泡沫的干度D泡沫平均尺寸E尺寸大小的分布范围). 29、

34、泡沫破裂的影响因素有(B泡沫不均匀性C外力的影响D局部加热影响E固体表面的影响).30、碱水的驱油机理包括(ABCDE). 31、下列哪些可作碱水驱的碱剂(B NaOH C K0H E Na2Si03).32、碱水驱界面张力降低后驱油方式以哪几项为主(A乳化夹带E乳化捕集). 33、碱水驱的影响因素有(ABCDE). 34、碱水驱存在哪些问题(ABCDE). 35、碱水驱油藏的选择时需考虑的条件有(A原油酸值D岩石类型E油层条件)。36、碱/聚和物溶液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A地层水矿化度B岩石矿物组成C地层水中高价阳离子含量D温度). 37、ASP驱油机理(A降低油水界面张力B降低流度C提高波及

35、高数D改变岩石润湿性). 38、表面活性剂与聚和物同时注入,目的是为了(A提高驱替剂粘度C降低界面张力). 39、热力采油法的分类(C蒸汽激励法D蒸汽驱E火烧油层).40、蒸汽驱热损失包括(C地面热损失D井筒热损失E油层内蒸汽传入邻层的热损失). 41、井筒热损失的控制方法有(A限制应用范围B应用绝热套管C在大排量和高地面压力下注入).42、蒸汽驱适用地层的筛选标准有(ABCDE). 43、火烧油层有哪几种形式(A干式正向火烧B反向燃烧C湿式燃烧). 44、火烧油层中的化学反应包括(A燃料沉淀C燃料燃烧D低温氧化). 45、微生物采油的优点包括(ABCD). 46、油层中微生物的作用包括(B原

36、油的乳化C原油的生物降解D原油及水流动性的改变E岩石储油物性的改变).47、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包括(ABCDE). 48、影响细菌生长与繁殖的因素有哪些(ABCDE). 49、如何选择微生物菌种(A从自然界筛选B种类突然变异的诱因C通过遗传因素的改良D油层中微生物的直接利用). 50、微生物采油有哪些优点(A施工成本低B工序简单,操作方C对低产油田效果好D适合各类型的原油开采). 简答1.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最常见的驱动方式:答:水驱(底水或边水驱动)、气驱(气顶驱)、弹性驱和溶解气驱。2.写出五种油藏内残余油的分布状态:答:孤立的膜状、滴状、悬垂环状、孤岛状、索状、丝状、簇状。3.影响

37、微观驱油效率的因素主要有:答: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岩石润湿性的影响原油粘度的影响毛管数影响。4.水驱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水来源广价格便宜;注入设备简单驱油效率相对较高保持地层压力5.油层非均质性可分为哪三种类型:直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结构特征上的非均质性。6.目前通称为EOR方法的主要有:热力采油法混相驱油法化学采油法7.采用聚和物驱的目的:对井周围地层进行处理,堵塞高导流通道从而改善注水井或见水生产井的生产动态聚和物随同无机金属阳离子一起注入,在油层内起交联剂作用,堵塞高渗层;作为降低注入水流度或油水流度比的试剂。8.产生降解的原因主要有:极限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

38、9.聚和物的构型包括:线型、支链型、交联型三种构型。10.聚和物驱油的影响因素:聚和物结构及浓度的影响;油藏岩石类型的影响;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注入速度的影响注入水水质的影响11.聚和物的三种物理形状:粉末状;清液状;乳状液。12.不可进入的孔隙体积大小取决于聚和物的分子量;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孔隙的分布。13.影响聚和物吸附的主要因素:岩石类型及组分的影响聚和物类型的影响聚和物浓度的影响含盐量的影响14.与其它化学驱相比,聚和物驱具有哪些优点:成本低;驱油效果好;工艺简单。1.根据物质的化学结构表面活性剂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

39、剂三种。2.微乳液性质的影响因素:含盐量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影响;助剂(醇)的结构和长度影响;原油组成的影响;温度的影响。3.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机理: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的润湿性;乳化作用。4.表面活性剂的注入类型包括:表面活性剂注入体系;常规的微乳液注入体系;非混相微乳液注入体系;可溶性油注入体系。5.微乳液的驱油机理包括:非混相驱;部分混相驱;混相驱。6.简述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物理吸附中,吸附质分子保持个性,在吸附剂表面保持范德华力。吸附质分子落到吸附剂表面形成吸附层。同时,自由表面能减少。物理吸附瞬间发生,可还原。化学吸附中,吸附质与吸附剂分子形成表面化学化合物,通过共

40、价键键合,强度高。吸附有一定的速度,而且是不可还原的。7.引起表面活性剂吸附的主要原因:离子交换;氢键键合;静电吸附;色散力吸附;憎水基键合。8.吸附的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吸附的影响油藏岩石类型对吸附的影响无机盐对吸附的影响温度对吸附的影响;PH值的影响。9.表面活性剂驱适用的地层条件:岩石必须是砂岩;原油密度应小于0.9042,原油粘度小于;地层温度应小于120;地层水的矿化度应尽可能的低;地层渗透率高于0.02而且不含裂缝。10.简述泡沫破裂的影响因素:自然破裂:(A)、泡沫的不均匀性影响;(B)、外力促使液体膜流出;泡沫次生破裂:(A)、局部加热对泡沫破裂的影响;(B)、固体表面对

41、泡沫稳定性的影响。11.泡沫的驱油机理:依靠迭加的气阻效应,可提高微观波及效率,即排驱效率;泡沫在破裂前能够乳化油,吸入油,并把油传送一段距离;降低流度比,削弱粘性指进,提高波及系数;流度下降。12.碱水的驱油机理:降低界面张力油层岩石的润湿性发生反转;乳化和捕集作用乳化和携带作用;增溶油水界面处形成的刚性薄膜。13.碱水驱油的影响因素:岩石组成的影响原油酸值的影响溶液PH值的影响;油藏温度的影响矿化度的影响。14.为什么油层中只要有石膏的存在就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碱水驱:因为石膏将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沉淀,使碱段塞失去效果,而且严重伤害地层;粘土中含有的离子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可使碱中的钠

42、离子交换成钙离子,从而消耗碱段塞,形成沉淀,特别是在离子交换环境中有二价阳离子存在时,这种现象更明显,因此,如果岩石中含有较多的石膏或粘土、碳酸盐等矿物时,不适于用碱水驱。15.ASP驱油机理: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流度,提高波及系数;改变岩石的润湿性。16.影响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因素:碱浓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的影响;岩性的影响。1.热力采油法的分类:蒸汽激励法;蒸汽驱;烧油层。1.细菌对油层的直接作用主要有:通过在岩石表面繁殖占据孔隙空间而驱出原油;通过降解原油而使原油粘度降低。2.生物降解对原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原油比重、粘度及平均分子量增加,原油向重质油方向转向;正构烷烃含

43、量下降,原油类型发生改变;原油旋光性增加;蜡质组分减少,原油凝固点降低;原油中氮、硫、氧化物含量增加。3.微生物采油具有以下优点:成本低;施工工序简单,操作方便;对低产油藏、枯竭油藏而言,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而且增产效果持续时间长;微生物采油技术适用于开采各种类型的原油。第五部分:论述题1.论述影响水驱油采收率的因素:采收率是注入工作剂的宏观波及系数与微观洗油效率的乘积,下面分别讨论:一.影响洗油效率的因素石孔隙结构的影响;岩石润湿性的影响;原油粘度的影响;毛管数影响。二.影响波及系数的因素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流度比及油层流体粘度的影响。由上可知,对于注水开采油田,水驱采收率高低

44、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在注水前做好油藏精细描述,全面掌握油层和流体物性,布好井网,控制流度比,对提高水驱采收率和水驱后的其它提高采收率措施都是有利的。2.简要论述聚和物驱油的试用条件。首先,考虑聚和物的选择具有水溶性;具有明显的增粘性;化学稳定性好;剪切稳定性好;抗吸附性;在多孔介质中有良好的传输性;来源广,价格低。其次,考虑对油层的要求几何形状和类型:对于具有气顶的油藏,或者地层具有裂缝、孔洞的油层不能应用聚和物驱;油藏岩石为砂岩,不含泥岩或含量非常少;原油粘度在550mPas之间,地层含油饱和度大于残余油饱和度;油层温度不能太高;地层水的性质:地层水矿化度不能太高。3.简单论述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岩石表面吸附的分类及其区别根据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结合的性质,可将吸附划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