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矫正.ppt_第1页
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矫正.ppt_第2页
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矫正.ppt_第3页
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矫正.ppt_第4页
公共经济学外部性矫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部性矫正,【基础知识】 Externality的中文译名,除了外部性,还有外在性、外部效应、外在经济等。 盛洪认为,经济学曾经面临的和正在面临的问题都是外部性问题。,外部性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是法学、社会学、人口学甚至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张五常和杨小凯却认为,外部性概念模糊不清、同义反复、没有意义。,一、外部性的概念与后果 1、外部性的概念 某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未在交易价格中反映的成本或收益。 负外部性:某个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额外的损害; 正外部性:某个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收益。,消费的负外部性:某人的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成本。如吸烟。 消费的正外部性:某人的消费

2、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收益。如喷香水。,生产的负外部性:某人的生产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成本。如造纸厂排放污水。 生产的正外部性:某人的生产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收益。如养蜂对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拓展的解释 区际外部性:辖区之间人类行为的影响。如上游对中游,中游对下游。 代际外部性:代际之间人类行为的影响。如前代对当代,当代对后代。,【问题讨论】 经济学家们对外部性概念的理解有哪些差异? 自马歇尔以后,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 庇古从“公共产品”入手,认为外部性问题具有不可分割性; 奥尔森从集体行动入手,认为外部性体现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的对立;,科斯从外部侵害入手,认为外部性问题不

3、是单向的; 博弈论从“囚徒困境”入手,认为外部性体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一致。 迄今为止,有三个比较权威的定义,这几个定义把外部性与经济学其他基本概念联系起来。,Hal Ronald Varian(1984)的定义: 当一个个体的行为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另一个个体的环境时,就称之为外部性。 这一定义从个体与个体的行为关系来界定,认为人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一方的行为势必影响另一方的利益。 与不同行为策略即博弈有关。,James E Meade(1973)的定义: 外部经济是这样一种事件,它将可察觉的利益(或损害)加于某个人,而这个人并没有完全赞同,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决策失误。 这一定义是从

4、决策成本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的,认为双方同意的交易是有效率的交易,同意与否不是一个心理问题,而是一个成本问题。,Douglass C NorthRobert P Thomas(1973)的定义: 当某个人的行为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 这个定义显然是从收益与成本角度来推敲的。,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行动中,一个人的成本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的收益,一个人的收益又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成本。 一种选择的收益就是另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但是,如果产权不清楚,成本或收益便无从谈起。所以,成本和收益的界定以产权制度为基础。,2、外部性的复杂性 (1)同一活动对相同主体

5、会同时产生正或负的外部性。 新建一工厂,使相邻社区的交通条件改善,又使空气质量下降。 (2)同一活动对不同主体会同时产生正或负的外部性。 某人在家中高唱周杰伦的歌,使追星族的邻居大饱耳福,却使年长的邻居苦不堪言。,3、外部性的后果 (1)负外部性使产量过剩 负外部性的实质:产品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生产这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即: MPC MSC 外部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成本。,(2)正外部性使产量不足 正外部性的实质:产品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即: MPB MSB 外部边际收益: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二、外部性的起源

6、1、产权与外部性 有人认为,源于市场机制。厂商和消费者都不会站在MSC或MSB的角度作出决策。 更多的人认为,源于产权不清。 若一种资源的产权没有排他功能,那么就会导致过度享用,最终使其他成员的利益受损,从而产生外部性。,一般来说,共有产权最容易导致外部性。 共有产权:辖区内的每个成员对某种财产都拥有产权,实际上这种财产并不属于哪个人。 在共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可以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其他人与其谈判的成本很高。,国有产权也容易导致外部性。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由政治家或官员所选择的代理人来行使。 代理人也可以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其他人与其谈判的成本也比较高。,私有产权

7、:依照法律,财产权利归家庭或个人所有。 只有在私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无法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从而不易产生外部性。,2、“公地悲剧” 1968年,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学教授哈丁,在Science上发表Tragedy of The Commons,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形: 早期的西方国家都有公共牧场,牧民乐于在免费的公共牧场上放牧。 随着牲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牧场出现了荒漠化,畜牧业也难以为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于任何一户牧民来说,每增加一头牲口所产生的收益归自己,由此带来的生态成本却由大家分担。 “公地悲剧”的实质:资源的过度利用,甚至激励人们去破坏和毁灭资源。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公地悲剧”的

8、事例。如卫生间里的手纸。,【实例】每年月中旬,西湖龙井村的茶农还没有开摘一芽新茶,但每斤售价千元的“龙井”新茶已在杭州街头出现。 “西湖龙井”、“杭州龙井”、“浙江龙井”等名称,把“龙井”二字当成“公地”,谁都在使用,而且是过度地使用。 结果是,茶叶市场上鱼龙混杂,“龙井”品牌也就不再神圣。,【实例】在西北广袤的荒原上,生长着有药用价值的甘草。那些荒原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事实上有关部门无法管理。 于是,就有自行其是去挖掘,由于没有人对那里的生态平衡负责,这种挖掘行为必然发展到过度“攫取”。结果,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最终退化成荒漠。,【实例】在早期美国西部大草原上,流行的规则是“圈出”。农场主要想自

9、己的麦子不被牛吃掉,只有把麦田圈起来,把牛圈出去,否则便得不到赔偿。 尽管那时美国西部很多牧场草地都有了归属,但是由于条件局限,很难划清界线。,1867年,美国人格利登发明了有刺铁丝网。由于这种栅栏既牢靠又低廉,牧场主们纷纷采用铁丝网把自己的牧场和他人的牧场区分开来。 此后产权界限清清楚楚,“公地悲剧” 随之终结,西部边疆的开拓也得以最终完成。 有刺铁丝网被认为是“改变世界面貌”的7项专利之一,也是19世纪人类社会“10大发明”之一。,3、“反公地悲剧” 1998年,美国密执根大学黑勒教授提出了“反公地悲剧” 的概念。 一种资源有许多拥有者,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资源,导致资源的

10、闲置。,【实例】日本东京一家水泥厂每年需进口淡水沙300万吨,而福建闽江上游的洪水每年给闽江口带来700万吨河沙,阻塞航道。 把闽江河沙卖给东京水泥厂,既能疏通航道又可赚取外汇。日方希望福建长期提供闽江口的淡水河沙。 没想到诸多的“产权拥有者”都想得到利益。,外贸局:河沙出口属于外贸,应该由他们经营; 水利局:闽江水利归他们管,挖沙须经他们同意; 交通航运局:挖沙与清理航道分不开,应该由他们经营; 建设局:河沙属于建筑材料,应该由他们经营; 闽江河沙队:官不应与民争利。,【实例】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富阳市政府两次对富春江黄沙采挖权进行公开拍卖,获得收入5380万元。 如果放任不管,

11、就会出现“公地悲剧”。2001年,富春江上有85条采沙船,运沙船近千条。全市外运黄沙1500万吨,占杭州建筑市场用沙量的60。 如果让职能部门多头管理,又可能出现“反公地悲剧”。,三、外部性的矫正 外部性的矫正:对产品的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进行调整,使之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相一致。 1、公共部门对外部性的矫正 (1)课征税收(或收费) 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数量的税收。,瑞典和丹麦较早开征环境保护税。 一是对特定商品征税,如汽车注册税、轮胎税、飞行设备税、包装物税、垃圾税、农药及杀虫剂税、化肥及饲料税、添加剂税、电池税等; 二是对特定行为征税,如二氧化碳税、

12、硫元素排放税等; 三是对特定资源征税,如原油税、水资源税。,【问题讨论】课税方式矫正外部性有何利弊? 1、优点 谁污染谁纳税,公平; 迫使污染者研发治污技术,效率。 2、缺点 环境保护税的设计比较难。 如果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税基,排放量怎么确定?,如果以污染企业的产量为税基,是否公平? 如果以引起污染的投入物为税基,如何确定投入物与污染的关系? 税率不能过高,否则会因过分清洁而付出过高的代价; 税率不能高度统一,也不能固定不变。而差别税率和弹性税率会引起寻租活动。,(2)发放补贴 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数量的补贴。 一些知识分子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就是因为他们的科技

13、成果具有正外部性。 森林生态补偿基金也是为了矫正正外部性。 缺陷是受政府财力的制约。,(3)政府规制 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个人或企业从事的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 如勒令厂商安装防污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等; 禁止砍伐原始森林等。 实施专利制度,让应用新技术的人向发明新技术的付费。,【事例】 黄河49%的水量、长江25%的水量、澜沧江15%的水量是从青海三江源地区来的,被称为“中华水塔”。 这个地区原来有几千个湖泊,现在大多数都干枯了,草地变成了沙漠,狐狸和鹰不见了,鼠害非常严重。 在三江源有90%左右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和50年前相比,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了30%50%。,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

14、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气候变暖是冰川消融最主要的原因。 2005年开始,国家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治理保护工程。 生态移民。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搬离草场的牧民已经超过3万人。 集约化生态畜牧业。原有1000多万头牲畜,减少了300多万头。,【实例】1938年瑞典化学家米勒合成了DDT,1942年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它对于消灭害虫能发挥神奇的作用。1948年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然而,这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 正因为它的负外部性,许多国家已在20世纪70年代禁止使用DDT,我国也在1983年停止使用DDT。,政府规制针对性强,见效快。但是也有缺陷: 污染者认为只要在排污

15、量范围内,就不必治污; 由于企业之间或地区之间外部边际成本不同,统一规定排污标准难以实现效率; 政府是否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进行干预,也会导致寻租现象。,2、私人部门对外部性的矫正 (1)损害者与受害者谈判 科斯:外部性是产权不明引起的。 一个公共的池塘,企业可能随意倒垃圾,产生外部性。 如果池塘是私有的,企业倒垃圾必须赔偿污染造成的损失,这时就没有外部性了。,【事例】 某工厂的烟尘使附近5户居民洗晒的衣服受污染,居民的损失是375元(575元)。 治理办法一:安装除尘器,费用150元; 治理办法二:提供烘干机,费用250元(550元)。,如果允许工厂冒烟,则居民会联合给工厂安装除尘器。费用150

16、元,低于购买烘干机的费用,也低于污染损失。 如果允许居民不受污染,工厂会主动安装除尘器。安装除尘器比购买烘干机便宜。,科斯定理: 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若交易成本为零或可以忽略不计,则: 无论初始时谁拥有产权,市场机制可以把外部性内部化。,【事例】 为启用新病房大楼,某医院建造了一座动力中心,内有锅炉、污水处理等设施。 周边10多户居民多次向环保部门投诉,要求医院搬迁动力中心。 最后,医院按协商价购买了10多户居民的住房作为医院用房,居民另行购买住房。,(2)经济组织创新 这种办法的前提是,企业合并之后的管理成本必须小于市场的交易成本。 企业规模不是无限的,成员是否自愿加入,在新的组织中作出集体

17、决定的规则怎样。 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采取“准一体化”办法。,(3)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 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排污权交易,钢铁厂被允许的排污量为300吨。自己减污100吨,需耗费600万元。,造纸厂被允许的排污量为300吨。自己减污100吨,只需耗费400万元。,购买100吨排污权,耗费500万元。净节省100万元支出。,出售100吨排污权,收入500万元。净增加100万元收入。,排污权交易的前提条件: (1)环境容量及其价值的确定 确定区域内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并确定环境容量这一资源的价值。,(2)排

18、污权配置 在现有污染源之间、以及现有污染源与将来污染源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排污权分配。通常由政府制定统一价格后拍卖。 (3)信息收集 具有不同边际成本的污染源进行交易,所以,需要大量的有关价格、需求量和供给量等市场信息。,2007年11月10日,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成立。 出让方:向中心提交申请,中心受理后委托环保部门审核确认,然后与出让方签订合同,支付交易款项; 需求方:到中心提交申购预约,中心初审,待环保部门批复后,中心与需求方签订转让合同。,排污权交易可以提高重污染行业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 排污权交易的弊端: 排污权进入市场后,企业购买了排污指标,会认为排污是理所

19、当然的。 新建的排污企业花巨资购买排污权,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案例分析】麻溪江污染问题如何解决? 【案情描述】 江苏吴江市盛泽镇与浙江嘉兴市仅一河之隔。自1993年以来,嘉兴北部水域连年遭受上游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是盛泽镇的纺织印染产业。 2001年11月21日,嘉兴数千村民筹资百万元,动用8台推土机、数万只麻袋,自沉28条水泥船,断河抗污。,麻溪江污染问题先后通过三种办法解决。 办法一:两地政府协调 在国务院领导的关注下,江浙两省举行了协调会,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和江、浙两省四方达成了调解意见。 吴江市逐步落实重点企业限产、停产整改方案和污水排放总量削减方案; 嘉兴市拆除拦在麻溪江的大

20、坝。,调解意见的落实情况怎样呢? 吴江市认为,他们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嘉兴市却认为,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属重度污染。 2002年,王江泾镇监测站的水质一直低于五类标准。2003年以来又发现,盛泽镇有些企业故意避开两地环保部门每个星期四的联合监测时段,选择在双休日或者下雨天间歇性排放。但是嘉兴方很难掌握证据。,办法二:诉诸于法律 鉴于盛泽企业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嘉兴市的47家养殖户便将盛泽镇的21家印染企业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总额为710万元。 2002年12月16日,嘉兴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养殖户胜诉;2003年8月,浙江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官司打赢了,可污染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1、。,办法三:推行“有偿排污权”制度 2004年以来,吴江市政府着手对印染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产权剥离,成立市场化的“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对镇区7座污水处理厂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行。 由于规定“多排污水多付费”,促使排污企业减少废水排放量,降低排污浓度。从2002年8月起,27家排污企业还请来“减污”专家,改造生产过程。,【案情分析】 1、发生麻溪江污染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麻溪江水域属涉及两省边界的公共资源,产权归谁所有并不明晰,因而嘉兴的养殖户在技术上和制度上都无法把污水挡在外面。 当然,也与盛泽的印染业都是私营企业,企业规模都不大有关。,2、为什么通过谈判和诉讼方式不解决

22、问题? 【提示】交易成本不可能忽略不计。嘉兴方有几百家养殖户,盛泽方也有近30家印染企业。双方谈判的成本非常高。 嘉兴方47户养殖户曾经将盛泽21家印染企业告上法庭,且获得赔偿。后来,盛泽方又偷偷排放污水,嘉兴方为什么不再次诉诸法律呢?估计还是交易成本太高。,3、嘉兴市和苏州市的协商为何也不解决问题? 【提示】政府的监督成本过高。环保执法不可能每时每刻进行。 盛泽一些企业,故意避开两地环保联合监测的时段,在双休日或者下雨天间歇性排放。可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监督成本过高时,政府规制就会失去其作用。,4、能否由中央政府出面从江苏省征集一笔经费补贴给浙江省? 【提示】从理论上说,转移支付

23、有矫正区际外部性的功能。 但是,中央政府一征一补的行为是有成本的,而且涉及到多家印染企业和多家养殖户,估计征集成本和补贴成本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结果,可能外部性有所矫正,但社会福利并没有增加。,5、推行“有偿排污权”办法为何取得了成功? 【提示】印染企业从“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购买排污权的办法,终于使困扰多年的边界纠纷基本解决。 关键是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使印染企业有一种内在的约束,多排污水就要多付费;另一方面使“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在处理污水时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公共支出规模,【基础知识】 一、公共支出最优规模 1、局部均衡分析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在全社会可供配置的资源总量中,公共

24、部门占有多少才是有效率的。,用“社会机会成本”来说明。 社会机会成本(SOC):一定数量的资源由私人部门配置转变为由公共部门配置,由此给私人部门带来的效用损失。,如果公共部门配置的MR SOC,应扩大规模; 如果公共部门配置的MR SOC,应收缩规模。 如果公共部门配置的MR=私人部门的MR,那么资源配置就处于最佳状态。,2、一般均衡分析 设MaxS:一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 P:私人产品 G:公共产品 MCP:私人产品的MC MPG:公共产品的MC M:社会最大产出量,那么就有: MaxS=U(P,G) MCPP+MCGGM 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得 MaxS =U(P,G)-

25、(MCPP+MCGG-M),S/P=U(P,G)/P-MCP=0 S/G=U(P,G)/G-MCG=0 MaxS最大化的条件应为: U(P,G) U(P,G) / = MCP/MCG P G 上式左端即为P与G的边际效用MUP与MUG之比,故可改写为: MUP/MUG=MCP/MCG,二、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1、瓦格纳定律 德国瓦格纳(A.Wagner,18351917)分析了英、德、法、美、日等国的统计资料,得出结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国公共支出会不断增长。后人称之为瓦格纳定律。 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经济对政府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主体之间关系复杂,

26、摩擦增加,需要建立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 不完全竞争日益加剧,需要政府参与资源配置; 对外部性较强的行业,私人部门不愿或无法介入,要求政府直接经营或规制; 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收入需求弹性较大,要求政府提供。,经常被引用的两项研究成果 R.A.Musgrave(1984):不考虑物价因素,美国公共支出18901980年间从8亿美元到8690亿美元,增长了1086倍; Brown and Jackson(1990):19001987年间,英国公共支出从2.8亿英镑到 1680.2亿英镑,增长了600倍。,美、英公共支出占GNP之比(),2、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R.A.Musgrave an

27、d Rostow: 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须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占社会总投资之比往往较高; 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公共投资减少,但市场缺陷日益暴露,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会加强; 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教育、保健、社会福利等支出逐渐增加。,3、官僚垄断理论 W.A.Niskanen认为,官僚效用是预算规模的增函数,官僚提供的公共部门产量可能是效率产量的两倍。 官僚认为,凡TCTR的预算方案均是可取的,即从O点到G点之间的产出都是有意义的。 在公共决策时,官僚只向政治家们提供两种选择方案:要么Q为0,要么Q为(ac)/2(b+d)。,Downs、Tullock、Jackson等都丰富和发展了尼

28、斯卡宁的理论。 预算决策中的简单多数规则,使TCTR的方案也会被顺利通过。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 由于公共支出与税收在决策上的分离,人们希望官僚提供较多的公共产品而忽视税收负担的存在。,三、公共支出规模控制 1、零基预算(Zero-based Budgeting) 传统的支出预算模式是基数+增长。 这种模式操作简单,但是建立在上年预算支出的基础上。 如果上年支出不合理,以后一直不合理。,上世纪20年代,比利时政府曾经设立了一个“橡树项目”,政府每年拿出一笔款项从国外引进橡树。 由于每年的预算都是以上年为基础,因此“橡树项目”的资金每年都有安排。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发现

29、,“橡树项目”早已在几十年前就结束了。,零基预算模式: 在编制支出预算时,不考虑用款单位以往年度的基数和水平,一律以零为起点对原有和新增的开支项目进行审核,然后确定当年经费支出数额。 零基预算的编制程序: 确定决策单位 制定一揽子决策 排序,决策单位:一个管理部门或一个项目。要考虑预算部门的管辖范围、数据资料拥有程度等。 一揽子决策:每个决策单位对各项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提供不同程度服务所产生的影响,测算提供相应服务所需的经费。一揽子决策方案是零基预算的关键。,排序:对一揽子决策方案按一定标准进行顺序排列。先按轻重缓急对一揽子决策进行排列,然后根据经费总额划定淘汰线,删除那些不重要的方案。,某地

30、要修建一座公路大桥,现有三套方案: 修一座两车道大桥,需8亿元,与轮渡相比,车辆运行速度大大加快,但高峰时期会塞车; 修一座四车道大桥,需12亿元,能保证车辆畅通无阻; 修一座六车道大桥,需15亿元,能确保目前车流量快捷运行,而且能满足将来车流量增加一倍的需要。,项目负责人把三套方案按成本-收益比高低开列出一张清单,然后呈报给决策部门。 大桥是否修建,按哪套方案实施,则要由“排序”来决定。,零基预算法与基数调整预算法,基数调整预算法 基础是前一期的实绩; 重点是对新增加的支出项目进行分析; 控制预算金额的增减。,零基预算法 基础是零; 对本期内所有的支出项目重新分析; 保证必要的项目有足够的资

31、金。,零基预算能有效地控制公共支出。 但是,有关的量化资料难以全面搜集,对决策方案进行分类也较困难。 零基预算必须以较好的经济技术条件为前提。,2、绩效预算 (1)绩效预算的概念 绩效预算:一种后果导向型预算模式。 由预算主管机构借助于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上期预算实施结果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据此分配财政资金。,绩效预算有三部分组成: “绩”是指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 “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预算”是指财政为这一支出目标提供的拨款额。,(2)绩效预算的发展进程 关注投入(Input)阶段 1940年前强调对预算投入的控制。 关注产出(Output)阶段 194019

32、89年间,根据投入产出关系确定的绩效指标,将预算经费分配给管理绩效最佳的部门或项目。,关注后果(Outcome)阶段 1989年至今更重视一定数量的预算经费被使用后必须实现某种社会期望的结果。 比如,警察局在经费使用后必须将某一社区的犯罪率下降到某个百分点; 卫生局在经费使用后必须将某一社区的某种流行病发病率下降到某个百分点。,(3)主要发展动因 绩效预算产生的背景就是新公共管理的兴起。表现在: 第一,控制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第二,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互动。 第三,技术变革。,1992年,奥斯本和盖布勒出版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主张“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按企业家精神重塑一个企业化

33、政府”。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政府的过程毫无疑问即是一个绩效评价和改善的过程。,也出现“政府真的可以像麦当劳一样经营吗”的诘问。 因为本质上,政府“不是挣钱的,而是花钱的”,肩负着更多社会目标。 维护和体现社会公正就很难像利润一样去计量。,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建立以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为主体的“3E”评估方法,之后又加入公平性(Equity)指标层,形成所谓“4E”绩效评估方法。 美国Oregon州政府引入了“标杆管理法”,形成包括经济、教育、环境、市民参与、社会支持、公共安全、社

34、区发展七个领域共158个具体指标。,1992年,美国哈佛商学院两位教授创立了平衡计分卡(BSC),形成BSC评价体系。 著名绩效研究机构Compel研究所建立了包括财政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领导目标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五方面内容的评价体系,并运用于全美50个州的绩效评价中。,英国地方自治绩效委员会构建了包括居民应对、住宅供给、环境等17个领域280多个指标的地方自治绩效评价体系。 日本东京市政府建立了包括福址、安全等11个领域99个指标的市政府政策评价体系。,(4)绩效预算的特征 基本理念:秉持理性主义,基于后果导向。 编制过程:主张参与分权,强调受托责任。 管理方式:加强事先控制,放松投入

35、管制。 评价模式:建立指标体系,重视信息反馈。,渐进主义 预算决策要结合事实来考虑价值和标准,把分析限制在若干项目的选择上,集中精力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 渐进主义理论不太重视现代方法的应用,但它强调当年预算应建立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理性主义 强调从规范的层面去分配预算经费。发现所有可选择的方案,了解每个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再计算成本与收益。 理性主义相对忽视情况的复杂性和人的灵活性,也忽视决策所需的巨大成本。,(5)绩效预算的手段 信息管理手段:建设高效信息综合系统 责任控制手段:签订绩效协议 协议明确部门的产出指标和结果指标,并规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但是,绩效协议的规定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过

36、程监控手段:提交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 包括拨款类型、运行状况、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表、净盈利或净亏损状况。 效果审核手段:开展产出评价和价格复审 产出评价应考虑部门或项目的产出是否与政府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价格复审则着眼于政府所支付的价格的合理性。,(6)保障机制 基础条件:引入权责会计制,确定客观的绩效成本。 技术条件:设计有效的业绩管理系统和信息反馈机制。 外在保障:严格公开的审计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力。 激励机制:建立政府问责制度,形成预算公共责任基础。,我国推行绩效预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与公正评价的困难 绩效的衡量是绩效预算的基础,而量化指标是绩效衡量的核心。 指标的制定要从

37、项目预算着手,制定出分项目的绩效指标,并与其预算相对应。,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能进行量化考核的与预算单位正常经费挂钩(如非税收入执收情况),并确定各考核项目在硬指标中所占的比例。 一部分不能进行量化考核但能定性考核的指标(如效能考评等)可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其更多地完成。,许多项目不容易找出一个可为各方接受的测量方法来衡量项目的目标或结果是否完成。 例如,下岗培训项目是通过改善下岗工人工作技能来减低失业率。 但影响失业率变动的因素非常多,即使是采用经培训后的就业率指标,也无法反映其是否不再失业。,绩效考评,不仅要邀请专家进行审议,也要让民众参加评议。 所有与绩效相关的项目,一律按量化

38、指标或定性内容予以严格的监督执行。 对于定性内容,最好请中立的舆论调查机构进行调查。,(2)现行的会计制度不符合绩效预算的要求 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会计确认的时点不同。 收付实现制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的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无法被客观、及时地反映出来;,另外,收付实现制忽略了财政支出的机会成本,不能科学地反映政府的行政成本。 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内提供产品和服务所耗费的总成本。,(3)我国存在特殊的行政环境 绩效目标确定和绩效衡量仍无法消除财政与职

39、能部门之间的“博弈”现象。 为平衡利益要求,财政部门仍须付出巨大的精力。 这几年,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有约束力吗?,四、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1、社会成本-收益分析的概念 把预算支出划分成若干具体项目,分别计算各个项目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和排序,选择社会总收益社会总成本的项目。,2、成本与收益的内容 (1)真实的C和R与金融的C和R 前者:公共支出项目实际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反映了社会福利总量的减少或者增加; 后者:受市场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成本和收益,某方之所得即为他方之所失,社会福利总量并未发生变化。 如公路的建造使沿路地价上涨,卖方得益,买方受损。,(2)直接的C和R

40、与间接的C和R 前者:与该项目本身密切相关的成本和收益; 后者:该项目附带的成本和收益。 比如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青少年的一般文化素质,这是直接的收益;教育又会减少犯罪的可能性,这是间接的收益。 (但是教育也提高了青少年的犯罪技能,这是什么?),(3)有形的C和R与无形的C和R 前者:能够通过市场价格计算且应入账的成本和收益; 后者:无法通过市价直接估计且不能入账的成本和收益。 公路拓宽会使输送的水产品保鲜度大大提高,旅客的舒适度也明显提高,这些都是无形的收益; 湖泊使农业增产,也使辖区环境美化。,(4)中间的C和R与最终的C和R 前者:项目作为中间产品而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后者:项目作为最终

41、产品而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湖泊建造使洪水得到控制,灌溉便利,这是最终的收益;增加挖土机械生产厂的收入,这是中间的收益。,(5)内部的C和R与外部的C和R 前者:项目所在辖区范围内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后者:项目所在辖区范围外产生的成本和收益。,3、社会成本-收益的度量 (1)影子价格 在社会成本-收益分析中,使用的成本概念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采用市场价格以反映内在成本,不一定反映外在成本; 机会成本采用影子价格,不仅反映内在成本,而且反映外在成本。,如果公共支出项目的投入品都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采购,那么就可以用市场价格衡量公共项目的成本。 当市场不存在或者市场并非完全竞争,这时

42、就要设计出一种“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对于无价可循或有价不实的商品规定的较合理的替代价格。 这种价格能够达到或者接近商品的社会边际成本。,(2)消费者剩余 公共支出项目的社会收益可用消费者剩余来度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差额。 在多数场合,消费者剩余要根据可观察到的数据来推断。 常见的有时间价值估计法和生命价值估计法。,(3)社会贴现率 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和使用周期往往跨越若干年,这样,所谓成本和收益事实上都是“成本流”和“收益流”。 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存在,必须将成本流和收益流折算成现值。 现值:未来某一金额的现在价值。 P=A/(1+i)n 其中:A为终值,P为现值,i为年利率,n为年限。,4、社会成本-收益的评价标准 净收益标准:将公共支出项目未来各年的成本和收益折算成现值,然后进行比较,优胜劣汰。 内在报酬率标准:使未来各年收益现值之和与成本现值之和相等的那个贴现率。内在报酬率越高,表示此项目获利水平很高,可以实施。 益本比标准: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比。,【问题讨论】 一、代议民主制度下公共支出规模一定越来越大吗? 1、公共选择理论持肯定态度。收支决策是分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