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改革与开放历程回顾[优选类别]_第1页
粮食行业改革与开放历程回顾[优选类别]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粮食行业改革与开放历程回顾 摘要: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粮食产业效率事关农民收入增长、国有粮食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本文对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开放历程进行回顾,为综合考虑其对中国粮食产业效率和安全的影响打好基础。 关键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开放;历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和重点问题也有了相应变化,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也经历了数次改革。与此同时,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农业协定为基础,按照逐步开放的原则,在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和卫生及动植物检疫等方面作出承诺。当前,外商正在快速进入中国粮食产业。在这样的条件下,

2、对粮食行业的流通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和认识,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回顾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粮食统购统销体制 195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先通过核定每户农民的粮食产量来分为余粮户、缺粮户或自足户,接着对余粮户分别核定粮食交售任务进行统购,对缺粮户分别核定粮食供应量进行统销,对自足户不进行统购统销来实现对农村的统购统销。此后,统购统销政策又经过一些补充、完善,最后在全国稳定实施了全面彻底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这阶段,从粮食经营体制上来看,粮食收购和供应数量由中央政府批准,地方政府负责实施。从粮食市场结构上来看,此阶段粮食市

3、场经营主体单一,只有国营粮食企业;从粮食购销价格来看,粮食按照国家规定的牌价实行计划收购、计划销售。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 1.放松对粮食统购价格、数量和农村集市贸易的管制(1979-1984年) 1979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拉开了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粮食统购价格不断上升,而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用塑料等农业工业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粮食征购数量则在1979到1975年“一定五年”的基础上,从1979年起减少50亿斤。水稻地区口粮在400斤以下的,杂粮地区口粮在300斤以下的,一律免购。1978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

4、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应当鼓励和扶持,从而适当放松了粮食集市贸易。 从粮食市场绩效上来看,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65万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81万吨,粮食总产量增加了338%,长期以来粮食短缺矛盾得到基本缓解。但考虑到粮食统购价格的上升以及粮食征购数量的下降,粮食产量的大幅上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使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 2.取消统购,粮食购销价格形成双轨制(1985-1991年) 1984年国营粮食部门的粮满为患与农民卖粮难相并存的局面促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粮食政策:取消统购。从粮食市场的绩效来看,1985年全国

5、粮食总产量降到379108万吨,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9%,政府收购不到足够的粮食。 此后,国家在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粮食购销价格形成双轨制。1990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446243万吨,比上年增加了94%。粮食的大丰收使得各地又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 3.取消统销(1992-1993年)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带来了粮食流通体制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在粮食收购数量和价格上,1993年2月国家决定建立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在粮食收购主体上,国有粮食企业和私商共存;在粮食销售政策上,提出了“管住批发、放开零售、继续维护国有粮食企业主渠

6、道地位”。 而1993年2月的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除保留一定数量的合同定购粮食收购任务外,应该开始按照市场经济主体要求自主开展经营。在国有粮食企业是低效率和高成本的条件下,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4.探索中央和地方分担责任、补贴和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1994-1997年) 1995年6月的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条线运行的通知将粮食部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财务分开,建立了两条线运行机制。从1994年7月开始,粮食收储企业的贷款业务划归农业发展银行;同时粮食收储企业的资金由农业发展银行实行封闭运行,来解决给农民“打白条”问题;而粮食加工等

7、业务的贷款则被推向市场,由其他银行来进行处理。总的来说,这些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对粮食安全、宏观调控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等的责任进行分解来减轻中央政府的压力和削减对国有粮食企业的补贴。 5. 深化探索中央和地方分担责任、补贴和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1998-2003年) 1998年5月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四分开一完善”。其中,政企分开就是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分离,并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来提高粮食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此同时保持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中央和地方责任分开就是国务院负责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粮食生产和流通全面负责;储备和经营分开就是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储备体系;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就是1992年3月31日以前及以后的粮食财务挂账由不同的部门消化。 此后,1998年6月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购销和价格管理工作的补充通知和2001年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继续推动了中央和地方分担责任、补贴的深化和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6.粮食购销市场化(2004年以后) 2004年5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2006年出台的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