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1.1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必修1_第1页
高一语文同步1.1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必修1_第2页
高一语文同步1.1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必修1_第3页
高一语文同步1.1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必修1_第4页
高一语文同步1.1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词的基础知识。2、诵读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握词句意思。3、反复朗读,把握诗歌内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课文助读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1976年9月9日在北京去世。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的诗词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

2、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2、背景介绍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3年到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他先后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任教。五四运动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了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惋惜军阀张敬尧斗争。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

3、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续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头,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沁园春长沙之作。3、关于词名称:词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词题:即词的标题名

4、称。如“长沙”、“游泳”等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课前预习1、掌握下列字音:沁( )园春 百舸( ) 怅( )寥( )廓( ) 携( )来百侣 峥( )嵘( ) 方遒( ) 浪遏( )飞舟 数量(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寥廓:峥嵘:风华正茂: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

5、:粪土:中流:课堂研讨一、诵读欣赏诵读提示:朗诵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饱含着的思想感情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朗诵,首先要作品的感情基调,然后通过揣摩语音、语调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找到恰当的声音表现形式。沁园春长沙格调高昂豪迈,要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看”、“怅”、“问”、“忆”领起的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上片“看”字、下片“忆”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忆”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

6、快。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篇。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听朗读录音。2、学生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二、整体感知(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漫江”的意思是: 。 “霜天”即: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它

7、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怅”的原意是 ,这里用来表达 。2“沉浮”同 意思相近,这里指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万户侯”本义是 ,这里指 。2“粪土”的意思是 ,用法是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四)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中流”的意思是 ;“遏”的意思是 。2“记”字领起的

8、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上下阙的意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辨析领悟,把握形象特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学习多角度写景方法,揣摩形象语言的含义。3、品味语言,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课文导学1、了解“意象”和“意境”“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指客观物象,“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意境是诗人通过各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课堂演练一、辨析领悟1、独立寒秋图前3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2、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 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景物有什么特点?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比较: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3、“询问大地”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峥嵘岁月图“携”、“侣”“同学”; “峥嵘”、“稠”; “恰”; “粪土”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