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学案_第1页
《拿来主义》学案_第2页
《拿来主义》学案_第3页
《拿来主义》学案_第4页
《拿来主义》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拿来主义学案篇一:拿来主义学案(答案)拿来主义【写作背景】1934年,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发展的。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注意,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

2、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作用:可以把较抽象的道理用人们熟悉的浅显的事物阐述出来,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1、第8自然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请概括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昏蛋完全否定(割断历史、盲目排外);废物全盘接受(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3、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结合具体例子分析。(手法+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作用)句子1: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分析: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进步”原指人或事物向前发展,这里表现了国民

3、党政府的崇洋媚外。句子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分析: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大度”原指气量宽宏,能容人。这里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的盲目自大。 句子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分析: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摩登”原指时髦合乎时兴的式样,这里指作者幽默地自嘲反对“送去”显得不合时宜。种国粹?分析: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国粹”原指我国文化中的精华,这里说烟枪和烟灯是旧文化中的精品,有讽刺的意味。4、作业:请读以下两则“拿来主义”新解,从中选择一个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的文字。 当今综艺节目有不少模仿秀节目,模仿人为了追求神似

4、,往往对被模仿的明星的举手投足、穿着打扮、说话方式、唱腔等都可以模仿,这种“拿来主义”是否值得推崇?从“剪刀+糨糊”到“复制+粘贴”,近几年,下至普通靴子,上至大学教授、高官政要,屡见爆出身陷“抄袭门”。同样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靠拼贴他人成果而成的“抄袭”,与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有什么本质不同?篇二:拿来主义优秀教案9 拿来主义从容说课这是鲁迅先生1934年写的一篇著名杂文,主要针对当时对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文用的是杂文体,并非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宜简化头绪,突出

5、中心,淡化一些与中心关系不甚密切的部分,着重于鲁迅对于接受外来文化和文化交流的思想的学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略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的。然后,向课外延伸,讨论一些有关与“拿来”有关的话题,以强化对该问题的认识。教学重点 1.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内外分发的材料。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作者独特的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认识

6、。过程与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 夏天,气温高,蚊子多,晚上很难入睡。有人打开窗子,好不好?那么将窗子关得严严的,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热而打开窗子,更有人怕蚊子关上窗子。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

7、我想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推进新课师 “拿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在它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生 “拿来”是一个动作行为。“拿来”加上“主义”,是因为它很重要。师 这里的“拿来”跟我们平时所说的“拿来”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的独创,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种原则或主张呢?我们先简单地来看一下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

8、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师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请同学们先浏览17段。 师 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生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师 “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生 封闭、落后。师 还是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看来“闭关主义”是行不通的。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做法呢?生 搞“送去主义”。师 对!请问搞“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

9、么?生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生 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去。生 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师 为什么要送?生 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师 送的实质是什么?生 媚外、讨好。生 投降。师 文中有一个精彩的动词,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送去时的讨好面目,请大家找一下。 生 捧!师 对。一个“捧”画尽了奴才相!师 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样理解“进步”一词? 生 反语。师 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生 “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加深了。师 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生 “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

10、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师 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分了,因为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残羹冷炙?生 叫花子,要饭的。师 你给叫花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生 同情他。生 打发他。师 “同情”也好,“打发”也好,只能算是施舍。好!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生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师 “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生 “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师 讲得好,谁有新的见解?生 “抛来”是受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师 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

11、目的地送来了什么?生 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师 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生 毒害中国人民。生 欺骗中国人民。生 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师 因此,这种送的实质是什么?生 毒害。生 欺骗。生 侵略。生 掠夺。师 我们来整理一下刚才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闭关主义,封闭落后。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师 既然这些方法都行不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生 拿来,自己来拿!师 对。鲁迅先生提倡“拿来”,而且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思路称为什么论证方法?生 因果论证。师 很准确。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来论证拿来主义的?请同学们浏览8

12、10段。师 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对待方式?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思考一下,那“大宅子”是比喻什么?师 (引导)请看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中的“学艺”指什么? 生 泛指学术文艺。师 对!是文化遗产。生 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生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生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师 这三种人的本质分别是什么?生 逃避主义,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生 虚无主义,盲目排斥。生 投降主义,崇洋媚外。师 显然,这三种人的做法都是愚蠢的,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生 占有,挑选。师 好!请同学们朗读第9段,看看这

13、里又拿了几样东西来打比方?分别说一说。 (学生朗读)生 (齐答)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师 对待“鱼翅”应有什么态度?生 “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师 “鱼翅”可以“吃掉”,那它是有益的东西还是有害的东西?生 有益。师 我们讲到“大宅子”是“文化遗产”,那“鱼翅”就是“文化遗产”中有益的东西,是精华。我们再来看看“鸦片”是有益还是有害?生 有益,可以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之用。师 没有害?生 当然有害,因为它毒害了中国人。师 所以,鸦片是既有益也有害的东西。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排泄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因此,我们应批判地吸收。师 对待“烟枪和烟灯”应采取什么态度?生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14、。师 送博物馆干什么?生 展览。生 当纪念品,给人以教训。师 对!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用。师 对“姨太太”又持什么态度?生 请她们各自走散。师 也是应该抛弃的、排除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师 从以上来看,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什么态度,该是下结论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朗读第10段。(学生朗读)师 找出结论性的句子。生 “我们要拿来。”师 鲁迅先生归纳了“拿来”的具体做法,有哪几点?生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师 前面说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占有,挑选。归纳起来讲应具备什么条件? 生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师 最后,我们看看拿来的目的是什么?生 给自己用。师 那么,自己有的东西要不要拿来?生 拿

15、自己没有的。师 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是新东西,因而,拿来的目的就是创新。师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论证拿来主义时,鲁迅先生运用了一种特别富有表现力的论证方法,那是什么方法?生 比喻论证。师 对。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课堂小结这节课,对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我们已基本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结合当前的改革开放,继续讨论“拿来”这一话题,希望大家做好准备。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拿来主义,在前面一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

16、论证结构,哪位同学能复述一下文章大意?举手回答。生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谈的是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文章在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拿来”的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然后采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提出“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占有,挑选。最后重申观点,阐明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师 复述得完整而简洁,很好。我已经给大家布置了思考题: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思考一下,在外来事物更多更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拿来主义?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推进新课师 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

17、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生 我们当然要拿来,拿来高新技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师 回答非常干脆利落,若能略加论证更好。其实我们生活中已经有很多“拿来”的东西,哪位能举几个例子?生 有化妆品,如法国巴黎的香水;有服装,如牛仔裤;有鞋子,比如耐克运动鞋;还有食品,如麦当劳、肯德基?生 还有“日韩剧”(全场大笑),还有“跳舞机”(全场又大笑),还有?师 看来你还挺赶时髦的,那可是最热门的东东哦!(全场又大笑)在这么多的外来东西中,你认为哪些该拿,哪些可少拿?生 我觉得都该拿,我们都很喜欢外国的东西

18、。(全场大笑)师 的确,“洋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很多“洋货”较之国货质量也要好得多。但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国产“洋货”,标上一个洋名,就畅销市场了,对此,你怎么看呢?生 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商家抓住消费者心理,用“新瓶”装“旧酒”,给商品加一个洋名,如饼干不叫饼干叫曲奇、克力架,服装、化妆品更是洋文满天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师 请坐下,挺愤世嫉俗的。(生笑)这的确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在这种风气下,很多人还对自己进行洋化包装,如做希腊鼻子,染英国头发,漂美国脸蛋,糟蹋自己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美。这样说来,我们是否还是实行“闭关主义”为好?生 实行“拿来主义”是时代的需要。当今世界是一

19、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封闭,谁就落后。历史也以铁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只有吐故纳新,才能获得新生。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是这个道理:封闭只能导致停滞和腐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要更多地吸收外国的高新技术,而不能浮于表面,只学一些形式的东西。师 在课文中鲁迅先生以“大宅子”作喻,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指出正确的方式应是“占有,挑选”。在今天,你认为应该怎样拿来?生 在当今社会,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我们应该先挑选,再占有,对我们有益的就拿来,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来。师 其实课文中的“占有”只是一种态度,而非实际做法。鲁迅先生强调不要“闭关自守”,而应勇敢地“拿来”,他着

20、重谈的还是“挑选”。当然,时代不同,我们要用新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怎么去挑选呢?生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挑选。这就要求我们在挑选之前要了解自己的需要。不好的东西不要,但也不是好的全都拿来。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企业盲目引进外国生产线,拿来之后却派不上用场,因为配套设施没跟上,于是造成资金积压,最后企业宣告破产。我们要吸取教训,拿来之前,先想一想拿来之后有何作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师 对,我们应该是“各取所需”,除此外,还要注意什么呢?生 我们要睁开雪亮的眼睛去挑选,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比如某家法国化妆品公司打入中国市场,宣传其名牌产品,寻找代理商,广告做得天花乱坠,一些商家纷纷代理销售,一些

21、人也因追求名牌而大力购买,结果因此类化妆品对东方女性皮肤有强烈刺激,顾客纷纷要求赔偿,代理商损失惨重,一时弄得“谈此色变”。这样的教训够多了,对外来商品,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师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善于识别“糖衣炮弹”,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同样要具备“火眼金睛”,但怎样练就孙大圣的本领呢?篇三: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拿来主义教学案孙爱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3、通过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4、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目标2、3、4教学方法

22、: 引导探究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积累一、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

23、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3、给加点字注音:冠冕堂皇() 吝啬( )玄虚( ) 蹩进( )残羮冷炙() 脑髓( )孱头( ) 自诩( )掘起 () 磕头( )徘徊() 蹩进( )譬如 () 国粹( )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 ”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

24、(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 。3、4段尖锐地指出“ ”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第二部分(59):阐明“”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第6段,揭示“”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第7段,揭示“”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8段是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是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25、问题思考:文章结构的特点是 ,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 主义和 主义作者对这些主义的态度是 作者所批判的这个主义的实质是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者对这几种主义进行了否定和破除。重点在后者:送去主义。卖国主义。三、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1、鲁迅摆了哪三件事实来揭露的“送去主义”?三件事都着眼在一个什么字上面?“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等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明确:送古董、送画、送活人。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送”字。“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发扬国光”在鲁迅看来其实就是“卖国求荣”作者正话反说,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2、“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外国送来了什么?这些东西用作者的话来讲是什么?这种送来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文章第5段和第六段进行分析。明确:“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也可以理解为 “抛来”是被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残羹冷炙。毒害中国人民, 欺骗中国人民, 用鸦片来掠夺中国的银两。3 “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