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制梁场检验管理制度局级鉴定版全解_第1页
开封制梁场检验管理制度局级鉴定版全解_第2页
开封制梁场检验管理制度局级鉴定版全解_第3页
开封制梁场检验管理制度局级鉴定版全解_第4页
开封制梁场检验管理制度局级鉴定版全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开封制梁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双线简支箱梁检验管理制度编制审核批准编号受控状态20130705发布20130705实施目录1总则12检验机构和检验规则121检验分类3211原材料及钢配件检验3212工序过程检验3213出场产成品检验33原材料及钢配件检验331引用标准332检验程序633不合格品处理程序734原材料和配件检验7341水泥7342细骨料16343粗骨料22344粉煤灰31345矿粉35346减水剂38347拌合及养护用水43348非预应力钢筋44349压浆剂493410膨胀剂533411预应力钢绞线553412防水涂料583413锚具、夹具、螺旋筋593414橡胶抽拔棒633415PVC泄水管及泄水管盖643416混凝土垫块653417预埋件663418接地端子683419橡胶支座683420特殊情况原材料的紧急放行694工序过程检验6941钢筋施工69411一般规定69412原材料70413钢筋加工71414钢筋连接72415钢筋安装7342模板施工74421一般规定74422模板及支架安装74423模板及支架拆除7643混凝土施工76431一般规定76432原材料77433配合比选定78434混凝土施工7944预应力施工84441一般规定84442原材料86443制作和安装87444张拉88445压浆90446封端9145吊移梁施工935出场产成品检验9351产品质量检验93511梁体耐久性要求93512外形外观检查94513静载试验94514产品质量合格判定准则9552产品档案9553预制梁出场9554部门职责106541安全质量部106542工程管理部106543试验室106544物资设备部107555制梁工班10755工作程序107检验管理制度1总则1为统一梁场内材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制度。2本制度适用于开封制梁场箱梁预制过程中的材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2检验机构和检验规则梁场设有专门的检验机构,安全质量部为检验机构的牵头部门。梁场试验室主任为专职的检验负责人,在场长、总工领导下,全面负责检验工作。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试验室均为检验机构的执行部门,其检验职责详见“开封制梁场检验机构框图”。开封制梁场检验机构框图组长武耀副组长李龙工程管理部王彬物资设备部赵巍试验室曹晓光为检验机构的执行部门,负责工艺过程尤其是特殊过程(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的检验。为检验机构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工序检验及产成品检验的工作。为检验机构的执行部门,负责原材料进场时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材质证明书的核对。为检验机构的主要执行部门,负责原材料性能、质量指标的检验。试验室主任为专职的检验负责人。技术员郭军涛侯军平耿托托张兵张欢欢质检员李刚刘冰张燹冰王泽龙郭琪王庆杨宁张国然材料员朱文勇宋兵艳王文娜试验员李峥艳高伟徐萍豆振兴郭晓玉赵伟孙欢安全质量部王宏伟21检验分类检验分原材料及钢配件检验、工序过程检验和出场产成品检验三类。211原材料及钢配件检验(1)预制梁用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粉煤灰、矿粉、拌和及养护用水、管道压浆剂、膨胀剂、防水材料、非预应力钢筋、钢绞线、锚具、泄水管及管盖、橡胶抽拔管、混凝土垫块、接地端子、预埋件、橡胶支座、喇叭口用止浆塞等进行进场全面检验或抽验。(2)供应商提供的每批原材料或配件的出厂检验报告包括进场全面检验中所有项目的检验结果。212工序过程检验结合梁场实际生产情况,将箱梁生产过程划分为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应力、吊移梁五大工序。由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和试验室分别负责各道工序的过程质量检验、过程监控和各道工序过程中的试验检验。213出场产成品检验预制梁出场成品检验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取证细则”的要求进行检验。预制梁出场成品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和检验频次符合表附表2规定。3原材料及钢配件检验31引用标准铁科技2004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桥梁伸缩装置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10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TB10005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TB100021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203200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T31932008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JGJ/T1019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28198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GBJ1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TB107522010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142003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1632004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GB/T30771999合金结构钢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JG/T223200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GB/T192502003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2006无压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TB/T2331200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GB/T186842002锌洛涂层技术条件JB/T506799钢铁制件粉末渗锌Q/SOJC42005钢铁制件多元合金共渗GB/T49562003磁性金属基本上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TB/T321251997人造气氛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TB/T32742011铁路混凝土梁配件多元合金共渗防腐技术条件GB/T10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31922008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382002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JGJ/T27200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GB/T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7492008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TB/T29221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相法)TB/T29222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化学法)TB/T29223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砂浆棒法)TB/T29224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石柱法)TB/T29225200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30542002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29652011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GB/T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182442000建筑防水涂料老化试验方法GB/T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32检验程序1、原材料进场后,首先由物资设备部核对质量证明书、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炉(罐)号、出厂日期、编号、包装及检查外观(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并做好检查记录。如发现有问题,申请相关技术部门复验。2、经外观质量等项目检验合格后才允许材料进场,物资设备部填写试验通知单,连同材料质量证明书送试验室,试验室收到试验通知单后,由物资设备部有关人员同负责该材料检验的检测人员一起到材料库取样。检测人员按标准规范对样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按规定要求填写试验报告,并进行合格性能判定。在试验通知单上填写试验结果并反馈给物资设备部,试验报告发安全质量部、监理各一份,试验室存档一份。3、质量合格的材料进场后,到其使用通常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时间内,如果对材料等的存放、保管不良,可能导致质量状况的恶化,因此必须对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存放、保管条件及时间进行监控。33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使用。试验室将不合格原材料试验报告反馈给安全质量部,安全质量部应立即向总工及物资设备部书面反映,由总工组织有关部门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做出处理意见,并将原因及处理意见反馈到上级领导及供货单位。34原材料和配件检验341水泥(1)质量标准开封制梁场采用河南孟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的散装或袋装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C3A含量8,其余技术要求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及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规定。(2)检验项目进场检查项目进场水泥必须有水泥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每批进场水泥须核对生产厂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出厂编号、数量、包装、质量证明书等,检查是否受潮、有结块。对袋装水泥,每袋水泥重量每袋不得少于标志含量的99,随机抽取20袋检验其总质量应不少于1000KG。试验项目任何新选货源水泥需进行烧失量、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碱含量、比表面积、(游离)氧化钙含量、CL含量、助磨剂名称及掺量、石膏名称及掺量、混合材名称及掺量、熟料C3A含量,全检项目的检验,水泥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水泥也需进行全检项目的检验。进场水泥,应按同厂家同编号(散装水泥每500吨为1批,袋装水泥每200吨为1批,当不足500吨或200吨时,也按1批计)进行取样检验,水泥的检验项目全面检验11项其中日常检验4项及方法要求见表3411。表3411水泥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及方法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使用仪器检验周期抽样方法评定依据3D170抗压28D4253D35强度(MPA)抗折28D65抗折、抗压GB/T176711999电脑恒应力抗折抗压试验机每批次梁场检验随机抽样GB1752007比表面积300350M2/KG勃氏法GB/T80742008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每批次梁场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安定性5MM(沸煮法合格)雷氏法GB/T13462011沸煮箱每批次梁场检验随机抽样GB1752007初凝45MIN日常检验凝结时间终凝600MIN标准法GB/T13462011维卡仪每批次梁场检验随机抽样GB1752007烧失量50基准法GB/T1762008高温电阻炉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委托检验随机抽样GB1752007游离氧化钙含量10/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氧化镁含量50原子吸收光谱法GB/T1762008硼酸锂、盐酸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委托检验随机抽样GB1752007三氧化硫含量35基准法GB/T1762008氯化钡、硫酸钡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委托检验随机抽样GB1752007碱含量06GB/T1762008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委托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氯离子含量006磷酸蒸馏汞盐滴定法JC/T4202008蒸馏装置、分析天平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混合材料名称及掺量仅限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粉520厂控厂控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厂控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石膏名称及掺量天然石膏或水泥无害的工业副产品石膏厂控厂控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厂控随机抽样GB1752007全面检验熟料C3A含量80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助磨剂名称及掺量05厂控厂控首次进场及换原材料或使用满3个月厂控随机抽样GB1752007、铁科技【2004】120号(3)主要试验仪器电脑恒应力抗折抗压试验机精度等级10级、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台、沸煮箱、维卡仪、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精密天平、电子天平、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水泥标准养护箱等。(4)取样方法按水泥取样方法GB/T125732008进行取样。取样工具取样采用专用手工取样器,散装水泥采用槽形管式取样器,袋装水泥采用取样管。取样部位散装水泥在卸料处或水泥运输机具上取样,袋装水泥在仓库中取样。取样方法散装水泥采用散装水泥取样器随即取样,通过转动取样器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将所取样品放入密封的容器中。每次抽取的单样量应尽量一致,总量不少于12KG。袋装水泥随机抽取不少于20袋水泥,将取样器沿对角线方向插入水泥包装袋中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密封的容器中。每次抽取的单样量应尽量一致,总量不少于12KG。样品取出后用塑料袋包装,并将塑料袋连同样品一并放入水泥留样筒中。取样量应满足相关水泥标准要求。样品制备每一批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后充分混匀,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定量,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样品的包装与贮存样品取得后,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留置样品并做好标识,样品标识应写明样品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产品批号、取样时间,并填写好留样台帐。水泥样品应留置3个月,以备复检。(5)试验方法温湿度要求试件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比表面积试验室相对湿度不高于50;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试验室水泥标准养护箱温度和相对湿度每天记录三次。胶砂强度按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试验A试验用材料要求A砂梁场使用ISO标准砂,用塑料袋混合包装,每袋的量为1350G5G。B水泥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C水梁场拌合用水,仲裁试验或其他重要试验用蒸馏水。B胶砂的配制A配合比胶砂的质量配合比应为水泥450G2G、标准砂1350G5G、水225G1G(水灰比为05)B配料水泥、砂、水和试验用具的温度与试验室相同,称量用的天平精度为1G。C搅拌每锅胶砂用胶砂搅拌机进行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加入,然后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C试件的制备尺寸应是40MM40MM160MM的棱住体;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据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似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D试件的养护A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及脱模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时间时取出脱模(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脱模前应对试件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两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B水中养护将作好标记的试件立即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试件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随时保持适当的恒定水位,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除24H脱模的试体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破型)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淀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C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里进行24H15MIN;72H45MIN;28D8H。E试验程序A抗折强度测定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抗折强度按右式计算RF15FFL/B3。B抗压强度测定抗压强度试验通过试验机用夹具,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进行。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抗压强度按右式计算RCFC/AF结果的确定A抗折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精确到01MPA。B抗压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值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出它们平均值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精确到01MPA。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按标准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A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A试验前必须做到维卡仪的滑动杆能自由滑动;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位;搅拌机运行正常。B水泥净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C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拌和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保证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B凝结时间的测定A测定前的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B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按上述方法装模和刮平后,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C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在试针下,降低试杆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间第隔5MIN(或更短时间)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D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度,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或更短时间)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内壁10MM。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C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A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MM、厚4MM5MM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B雷氏夹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在净浆表面轻轻插捣3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C沸煮A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B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C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带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精确到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5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水泥的比表面积按标准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A测定水泥密度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到0至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水泥60G,称准至001G。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水泥密度G/CM3按下式计算水泥密度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准确至001G/CM3,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CM3。B漏气检查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测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可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C孔隙率()的确定孔隙率选用05300005D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称取确定的试样量,精度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并旋转12圈,慢慢取出捣器,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将水泥装入容桶,容桶锥面外侧用均匀涂抹少量黄油。将容桶放到锥口处,按S值键,再按选择键,显示二逐位闪烁,按或键将被测试样的密度值键入,再按选择键确认;按测量/复位键,仪器自动完成抽液及液面跌落过程,计时结束后显示3秒钟的时间值请于此时记录测量时间,然后仪器自动计算比表面积值,并自动记忆。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准确至1M2/KG。E注意在仪器进行抽气工作时,请仔细观察液面如液面朝过最上位光电管5MM仍未停止抽气时,请及时按下测量/复位,以免液体抽入到电磁阀中。试验记录与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进场被检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及生产厂家、批次、编号、进场日期及试验日期、试验的结果;水泥的检验记录项目试验记录应记下全部原始试验数据、试验条件的控制及检验中的异常情况,必要时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试验的结果,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复核人员。进场抽检项目自检,进场全面检验项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其中选厂或首批进场的水泥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必须委托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铁道建筑检验站检验。(6)合格判定标准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该批产品为合格。当检验项目中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对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执行。342细骨料(1)质量标准预制箱梁梁体、封端采用的细骨料采用鲁山县国基砂厂出产的洁净的天然河砂,颗粒级配属于区,细度模数为2630,含泥量20,泥块含量01。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优先选用非活性骨料,不得采用有碱碳酸反应的骨料。选用的骨料在试生产前进行碱活性试验,细骨料的碱活性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在010019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0KG/M3,且应按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掺合料和复合外加剂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评价,碱活性检验须经铁道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020时禁止使用。(2)检验项目外观质量检查每批进场的细骨料应目测其含泥量、泥块含量是否合格以及是否混入其它杂物等。若目测不合格的细骨料则不能卸车,若目测合格,物资设备部要根据细骨料生产厂地、品种、数量、出厂日期、批次等,及时填写试验通知单委托试验室按规定取样做常规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技术要求,由试验室向物资设备部反馈合格结果后,方可使用。检验项目新选货源或使用达到一年的细骨料必须进行全项目检验,全检项目为筛分、细度模数、云母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坚固性、吸水率、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碱活性。每批进场的细骨料须检验筛分、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细骨料的检验项目及方法要求见表3421。表3421细骨料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及方法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使用仪器检验周期抽样方法评定依据筛分符合级配要求筛析法标准筛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细度模数2630筛析法标准筛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含泥量20筛洗法烘箱、天平、标准筛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泥块含量01筛洗法烘箱、天平、标准筛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云母含量05针挑烘箱、天平、放大镜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轻物质含量05重液烘箱、天平、密度计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日常检验有机物含量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比色法天平、标准溶液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坚固性8硫酸钠溶液法硫酸钠溶液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折算成SO3)化学高温炉、定量滤纸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吸水率20烘箱法天平、烘箱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氯离子含量002化学天平、磨口瓶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全面检验碱活性砂浆棒膨胀率010快速砂浆棒法测头及试模、测长仪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3)取样规定及试验方法取样规定A对砂产源固定,产量、质量稳定的生产单位,在正常情况下供应的砂,以不超过600T为一批,每批取样检验一次。B取样方法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在料堆上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去掉,然后由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混拌均匀,组成一组试样。取样数量按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规定执行。C每天必须从生产现场取样测定砂的含水率,根据砂的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D堆放时间过长或砂中混入杂物,有可能影响砂的质量时,使用前应重新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使用。E样品制备试样缩分采用人工四分法缩分,将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20MM的“圆饼状”,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把样品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大于试验所需量为止。主要试验设备砂石筛、电热鼓风干燥箱、震击式标准振筛机、电子天平等。试验方法A砂的筛分析试验A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备用;B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振筛机内固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C试样在各只筛子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公式MRAD/300计算得出的剩留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D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筛试样的颗粒粒级分布情况,精确至1;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精确至001F(23456)51/(1001)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B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法A样品缩分至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各为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B取烘干的试样一份(M0)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子表面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削、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公称直径为125MM及80M的方孔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80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用水淋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公称直径为80M的方孔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1)。含泥量W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WC(M0M1)/M0100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C砂的泥块含量试验A将样品缩分至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125MM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0G分成两份备用。B称取试样约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然后把试样放在公称直径为063MM的方孔上,用水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将筛上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水平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2)。含泥量WC,L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WC,L(M1M2)/M1100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D砂中有机物含量试验A筛除样品中的公称粒径500MM以上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500G,风干备用;B称取鞣酸粉2G,溶解于98ML的10酒精溶液中,即配得所需的鞣酸溶液;然后取该溶液25ML,注入975ML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塞后剧烈摇动,静置24H,即配得标准溶液。向250ML量筒中倒入试样至130ML刻度处,再注入浓度为3氢氧化钠溶液至200ML刻度处,剧烈摇动后静置24H;比较试样上部溶液和新配制标准溶液的颜色,盛装标准溶液与盛装试样的量筒容积应一致;C当试样上部的溶液颜色浅于标准溶液的颜色时,则试样的有机物含量判定合格;当两种溶液的颜色接近时,则应将试样(包括上部溶液)倒入烧杯放在温度为6070的水浴锅中加热23H,然后再与标准溶液比色;D当溶液颜色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时,则应按下法进一步试验取试样一份,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洗除有机杂质,再用清水淘洗干净,直至试样上部溶液颜色浅于标准溶液的颜色,然后洗除有机物和未洗除的试样分别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配制两种水泥砂浆,测定28D的抗压强度,当未经洗除有机物杂质的砂的砂浆强度与经洗除有机物后的砂的砂浆强度比不低于095时,则此砂可以采用,否则不可采用。E砂中云母含量试验取经缩分后的样品50G,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先筛出粒径大于公称粒径500MM和小于公称粒径315M的颗粒,然后根据砂的粗细不同称取试样1020G(M0),放在放大镜下观察,用钢针将砂中所有云母全部挑出,称取所挑出云母质量(M)。云母含量WM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WMM/M0100F砂中轻物质含量试验A称取经缩分后的试样约800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将粒径大于公称粒径500MM和小于公称粒径315M的颗粒筛去,然后称取每份200G的试样两份备用;B配制密度1950KG/M32000KG/M3的重液向1000ML的量杯中加水600ML刻度处,再加入1500G氯化锌,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锌全部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将部分溶液倒入250ML量筒中测其密度;直至溶液满足要求为止。C将试样(M0)一份倒入盛有重液(约500ML)的量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试样中的轻物质与砂分离,静置5MIN后,将浮起的轻物质连同部分重液倒入网篮中。轻物质留在网篮中,而重液通过网篮流入另一个容器,倾倒重液时应避免带出砂粒,一般当重液表面与砂表面相距2030MM时即停止倾倒,流出的重液倒回盛试样的量杯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无轻物质浮起为止;用清水洗净流存于网篮中的物质,然后将它倒入烧杯,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轻物质与烧杯(M2)的总质量(M1);轻物质含量WL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WL(M1M2)/M0100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G试验记录与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进场被检砂的品种、细度模数、生产厂家、编号、进场日期及试验日期、试验的结果;B砂的检验记录项目试验记录应记下全部原始试验数据、试验条件的控制及检验中的异常情况,必要时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试验的结果、试验日期、试验人员、批准人。(4)合格判定标准日常检验项目的判定及所用的仪器设备按表3422执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该批产品为合格。当检验项目中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规定,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进行复检,复检结果若符合标准规定可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若仍不符合表3422要求时则判定为不合格;若有两项及以上试验结果不符合表3422规定时,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对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执行。表3422细骨料合格判定标准合格判定标准所用仪器试验项目筛孔尺寸(MM)累计筛余,按质量()10005001002502501255010063704103159270筛分016010090天平烘箱摇筛机砂试验筛细度模数2630天平、烘箱、摇筛机、砂试验筛含泥量()20天平、125MM及80M筛、烘箱泥块含量()01125MM及063MM筛、天平、烘箱有机物含量不深于标准色天平、量筒、烧杯、500MM筛云母含量()05天平、放大镜、钢针轻物含量()05烘箱、天平、量杯、比重计、500MM及80M方孔筛343粗骨料(1)质量标准预制箱梁梁体用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开封制梁场所用碎石为辉县张村乡井南洼村采石厂生产的510MM、1020MM碎石,掺配为520MM连续级配碎石,最大公称粒径20MM。封端采用510MM碎石。优先选用非活性骨料,不得采用有碱碳酸反应的骨料。选用的骨料在试生产前进行碱活性试验,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当所采用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在01019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0KG/M3,且应按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掺合料和复合外加剂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评价,碱活性检验须经铁道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020时禁止使用。(2)粗骨料检验项目外观质量检查每批进场的粗骨料应目测其含泥量、泥块含量是否合格以及是否混入其它杂物等。若目测不合格的粗骨料则不能卸车,若目测合格,物资部门要根据粗骨料生产厂地、品种、数量、出厂日期、批次等,及时填写试验通知单委托试验室按规定取样做常规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由试验室向物资设备部提交检验合格报告单后,方可使用。试验项目新选货源或使用达到一年的粗骨料必须进行全项目检验,全检项目为颗粒级配、岩石抗压强度、吸水率、紧密空隙率、压碎指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碱活性、氯离子含量。每批进场的碎石须检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压碎指标。粗骨料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及方法见表3431。表3431粗骨料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及方法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使用仪器检验周期抽样方法评定依据颗粒级配粒径520MM筛析法标准筛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JGJ522006针片状含量5针片状规准仪针片状规准仪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含泥量05筛洗法烘箱、天平、标准筛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泥块含量01筛洗法烘箱、天平、标准筛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紧密空隙率40/天平、容重筒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日常检验压碎指标10压碎指标值压碎指标仪每批梁场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坚固性5硫酸钠溶液法硫酸钠溶液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化学高温炉、定量滤纸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吸水率1烘箱法天平、烘箱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JGJ522006号氯离子含量002化学天平、磨口瓶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科技基【2005】101号碱活性14D砂浆膨胀率01(无碱活性)岩相法、快速砂浆棒法测头及试模、测长仪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全面检验岩石抗压强度母岩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抗压压力机、游标卡尺进场及换原材料或满1年委托检验随机抽样铁科技【2004】120号(3)取样规定与试验方法取样规定A对粗骨料产源固定,产量、质量稳定的生产单位,在正常情况下供应的粗骨料,以600T为一批。B取样方法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6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取样数量按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规定执行。C试样处理将所取试样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堆体,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试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试验方法碎石检验方法按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规定执行。A碎石的颗粒级配检验方法A试验前,应将样品缩分至下表中所规定的最少质量,并烘干或风干后备用。B按上表规定称取试样;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只筛上的筛余层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筛上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称取各筛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1,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的百分率),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B碎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A试验前,筛出样品中公称粒径为500MM以下的颗粒。缩分至略大于两倍于下表中所规定的最少质量,冲洗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