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宁德市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宁德市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宁德市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宁德市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德市阳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安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宁德市融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宁德市阳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安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名称福安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主办单位宁德市阳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地址宁德市东侨工业园邮政编码355000项目总负责人杨峰(经济师,高级工商硕士)(电话0593888888手机1388888886传真05937777777)技术负责人颜复志(高级农艺师)(电话0593888888手机1388888886传真05937777777)余道兴(工程师)(电话0593888888手机1388888886传真05937777777)技术合作单位福安市林业局科技推广技术中心财务策划人陈英堂(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申报日期2008年10月目录一、项目概述5(一)项目概况5(二)编制工作依据7二、项目建设背景8(一)项目背景81、行业背景82、建设单位背景10(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2三、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16(一)油茶产品的竞争优势分析16(二)油茶产品的市场分析181、国内市场分析182、国际市场分析20(三)油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21四、油茶产业在福安发展的区域优势23(一)福安油茶发展史23(二)福安油茶发展现状26(三)在福安建设该项目具有很强的区域优势281、价值优势282、生态与资源优势293、科技优势294、政策优势305、基础优势31五、项目建设单位综合实力31六、油茶丰产栽培技术331、林地质量要求332、幼林抚育措施343、成林经营措施364、现有林的改造和更新375、果实采收38七、项目建设方案(自然条件和厂址选择)381、自然条件概述382、建设方案383、厂址选择394、项目产品方案与工艺技术40八、项目实施进度42九、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31、编制方法432、投资估算433、资金来源44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441、销售收入估算442、基地收益估算453、成本估算454、利润测算455、财务评价4651现金流量4652投资利润率4653投资回收率4754内部收益率476、社会效益分析47十一、环境保护及其它471、环境保护472、劳动保护483、工业卫生484、节能495、组织机构与定员49十二、综合评价50宁德市阳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安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概述(一)项目概况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战略举措,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以油茶种植业为基础,以茶油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开发系列产品,延伸油茶产业链,集聚相关产业,既能为林农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有效实现林农持续稳定增收,又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油茶是常绿阔叶树种,营造油茶林,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而且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能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居住环境。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地方优质资源相当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近来在油茶产业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重要性。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文件精神,广泛调动山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良品种、提高单产,进一步挖掘山地资源利用潜力,努力把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做大做强,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改善食物消费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福安市是我省油茶种植面积和低改面积大县,被原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所辖范坑乡墩头村是油茶专业村,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绿色油库”。范坑油茶名声不胫而走。上世纪70至90年代,是范坑油茶产业最红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植,多的一户茶农可采收鲜果5000公斤。近几年来,随着橄榄油等高端食用油产品步入寻常百姓家,价格看涨,营养价值与橄榄油不分伯仲的山茶油产业再起波澜。福安市林业专家分析认为,范坑、上白石、潭头、城阳等地油茶生产历史文化悠久、距今有300余年,颇有名气,且其生长过程中少有施肥喷药,其品种是全国最晚熟的立冬籽品种,生长期长达13个月之久。历经四季。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高山土壤,是一种难得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广,对广大茶农而言无疑是座沉眠的“金矿”。做好油茶产业开发这篇文章,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而且对“三农”问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具有十分的意。油茶是世界世上稀有的木本油科植物,全身是宝,果实生长期长,从开花、授粉,到果实成熟需经历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拥有“抱子怀胎”之佳称,可称为“人间奇果”,完全处于自然野生状态,是现有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绿色”油料作物。一次栽种多年收益。种植油茶树既能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也可帮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型、观光型林业经济。茶油色泽金黄,清香宜人,营养丰富;茶粕深加工潜力很大,综合利用价值高;油茶加工后可以生产很多副产品,如茶皂素、茶蛋白、茶多糖、皂角素等多种化工急需的原料,国内、国际市场紧俏。油茶花开冬秋,花期长达数月,花蜜浓香;油茶树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苛刻,荒山僻壤、丘陵闲散地均可种植,这些都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发展我国油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项目名称福安15万亩丰产油茶基地建设项目2、项目主办单位宁德市阳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地址宁德市东侨工业园3、项目总负责人杨峰(经济师,高级工商硕士)(电话0593888888手机1388888886传真05937777777)技术负责人颜复志(高级农艺师)(电话0593888888手机1388888886)余道兴(工程师)(电话0593888888手机1388888886)4、技术合作单位福安市林业局科技推广技术中心技术负责人颜复志(高级农艺师)(电话0593888888手机1388888886)财务策划人陈英堂(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总投资154亿元,其中原料基地11400万元,精制油厂投资3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新建油茶林9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6万亩,建成年产6000吨精制山茶油的生产能力。6、项目建设地点福安市与宁德市东侨工业园7、项目建设年限主体项目(厂房、加工设备等)建设期2009年3月到2009年8月完成,正常生产期2009年11月到2010年2月完成,附属项目2009年至2013年8月前完成改造低产油茶林6万亩,新建油茶林9万亩,建设期合计五年。(二)编制工作依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发展粮油生产和优势特色、安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按照福建省实施细则和福建省油茶产业2007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要求编制。二、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背景1、行业背景2005年7月10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专家身份应邀)、企业界人士等60人齐聚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首次“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茶油与健康、油茶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茶油生产现状与未来展望及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等进行了客观、科学、充分而又不乏真知灼见的讨论,并形成共识。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对于改善国民健康、解决“三农”问题、优化环境生态、发展区域经济、形成中国农林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同时,中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全力推动。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随着人们营养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命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茶油市场需求巨大;茶油的科学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人们对茶油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油茶稳定高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已经解决,实现了大幅度的增产,同时形成了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这为油茶的产业化、拉长产业链提供了良好基础。目前,中国油茶产业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当务之急是“官、产、学、研”的联合互动,产业界是动力,科研力量是支撑,政策是保障,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尤其迫切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这几年国家对地方优质资源相当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2008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强调指出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也对发展油茶产业作了重要指示精神,要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良品种、提高单产,进一步挖掘山地资源利用潜力,努力把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做大做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改善食物消费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按照福建省林业厅的规划,总体发展规模1至2010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444万亩。(1)2007年2010年新造油茶林面积181万亩。(2)低产油茶林改造324万亩。(3)规模油茶产品加工企业57家,形成龙头企业23家。2至201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648万亩。(1)2011年2015年新造油茶林面积204万亩。(2)低产油茶林改造469万亩。(3)规模油茶产品加工企业79家,形成龙头企业35家。3至2020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1)2016年2020年新造油茶林面积202万亩。(2)低产油茶林改造47万亩。(3)规模油茶产品加工企业9家以上,形成龙头企业57家。总体发展布局重点建设闽西北、闽东、闽中、闽南北部地区油茶种植与加工基地,以改造油茶低产林为主,建设优质丰产高效油茶示范基地,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2、建设单位背景福安市地处闽东中心,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年平均气温198,年有效积温54006150,年平均降雨量13502050MM,年日照时数1906小时。2007年福安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03亿元,占宁德市的219,人均生产总值12258元。工业总产值约占宁德市的1/3,是闽东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城市之一。农业总产值达2315亿元,农业已经形成了粮食、茶叶、绿竹、水果、水产、畜禽、蔬菜、油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被授予“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典型示范市”、“中国南方葡萄之乡”和全省“科技兴林先进市”称号;有20多种农副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福安是闽东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南方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和福建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福安市又是我省油茶种植面积和低改面积大县,被原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所辖范坑乡墩头村是油茶专业村,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绿色油库”。范坑油茶名声不胫而走。上世纪70至90年代,是范坑油茶产业最红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植,多的一户茶农可采收鲜果5000公斤。近几年来,随着橄榄油等高端食用油产品步入寻常百姓家,价格看涨,营养价值与橄榄油不分伯仲的山茶油产业再起波澜。福安市林业专家分析认为,范坑、上白石、潭头等地油茶生产历史文化悠久、距今有300余年,颇有名气,且其生长过程中少有施肥喷药,其品种是全国最晚熟的立冬籽品种,生长期长达13个月之久,历经四季。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高山土壤,是一种难得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广,对广大茶农而言无疑是座沉眠的“金矿”。做好油茶产业开发这篇文章,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而且对“三农”问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具有十分的意。项目原料基地设福安市北部三个乡镇范坑、上白石、潭头。夏长冬短,温暖湿润,土质以黄土壤为主,年平均气温18度,海拨80680米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土质条件,是油茶最佳的生长环境。三镇现有油茶面积范坑28万亩、上白石37万亩、潭头31万亩。而且,三镇均分布在104过道旁,距沈海高速才半个小时车程,交通便利。(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项目建设是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需要。我市是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市,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是生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天然场所,油茶林比较适宜粗放管理,可不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在未被污染的环境中生产的山茶油是一种有机绿色食品,发展山茶油产业是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同时,山茶油产业与我市旅游业相互渗透,山茶油可丰富我市的旅游食品市场,冬季连片的山茶花盛开的美景能吸引大量游人驻足观光。山茶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亚油酸的木本油脂,优质茶油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比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橄榄油还多1,食后易消化,有效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具有降低油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并具有较好的护发养颜功效,是一种集食用、养生保健、美容于一身的安全营养健康食品,是21世纪人们普遍追求的高级食用油。茶油具有无与伦比的营养和健康价值。油茶果是油茶树的果实,它由油茶蒲(或称茶包和油茶籽构成,而油茶籽又由茶籽壳和茶籽仁组成。茶籽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含较多色素,含油量极少。一般制油中要进行脱壳处理。油茶籽整籽含油3040,油茶籽的含仁率为6672,仁为淡黄色,仁中含油4060,粗蛋白9、粗纤维3349、皂素816、无氮浸出物228246。油茶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其中油酸7487,亚油酸714,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食用油中最高的。此外,油茶籽油还含有丰富生素E、维生素D、胡萝卜素、磷脂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国内著名的“润心”野茶油和国际上流行的橄榄油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茶油与橄榄油的成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榄油,也优于其它任何油脂。橄榄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7590,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则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几种主要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油脂名称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C181C182C183C221C140C160C180C200茶油82374028811橄榄油81670029514花生油4123761143006菜油1581469248223猪油436830222259146橄榄油和油茶籽油它们共同特点是脂肪酸中油酸的含量特别高,可以达到脂肪酸总量的80以上,油酸的学名是十八碳一烯酸,也就是碳链中含有一个双键(即单不饱和酸)。这两种油为什么近来变得红火起来呢这是因为科学家们证明,油酸有一个重要功能,它具有选择性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具有显著降低血液中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功效,而对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有保留的功能。从目前人类追求的“健康理念”出发,它们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就十分自然的了。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帮助“三高”患者改善健康,对抗癌也有明显的功效。同时,茶油的分子结构比橄榄油还要细,所以食用时不用担心副作用、有油腻。2002年后,美国白宫卫生研究院(NIH)营养平衡委员会主席西莫普勒斯博士把茶油排在了橄榄油的前面,茶油因此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富营养与健康价值的食用油。茶油不仅可以食用,还是重要的化工,医药的原材料,目前国内已成功开发出用于注射用的针剂和调制的各种药膏,药丸等;利用茶油能滋养皮肤和吸收短波紫外线(UVB)的功能,精炼制作的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茶油产品附加值可增加几十倍。茶籽榨油后的枯饼,通过深加工提取茶皂素,制作高蛋白饲料、生物杀虫剂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茶壳能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可大大提高油茶综合效益。油茶是世界世上稀有的木本油科植物,全身是宝,果实生长期长,从开花、授粉,到果实成熟需经历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拥有“抱子怀胎”之佳称,可称为“人间奇果”,完全处于自然野生状态,是现有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绿色”油料作物。油茶也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有油茶林面积约50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贵州等省(区)。油茶树全身是宝,油茶籽含油量一般在30左右,茶籽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佳味香,营养丰富,属天然绿色食品,有“东方橄榄油”美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4左右,易被人体吸收消化,有降低血压、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胆固醇,抑制和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茶油经深加工可制成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皂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造洗发香波等;树干、根部可用作雕刻、砧板和生产生活物品等;茶树常绿,开花量大,花香,可作园林观赏树种,也是优良的蜜源。油茶树耐瘠薄,经济价值高,且不与粮、棉等农作物争夺耕地,种植开发油茶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茶油作为绿色健康食用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所喜爱。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种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国内茶油价格却逐年攀升,并逐步打入国际市场,为油茶产业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形成了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油茶的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三、油茶产业发展分析茶油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经越来越被国内外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综合开发茶油及其副产品,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一油茶产品的竞争优势分析1、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用油我国早在南宋年间就开始种植油茶,从茶籽中榨油食用始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我国的许多古代医书中记载了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例如农息居饮食谱中有茶油润燥、清热、息风、利头目;农政全书记载的疗痔疮、退湿热;纲目拾遗中的润肠、清胃和解毒杀菌作用;随之居饮食谱对茶油更是赞誉有加,“茶油烹调看撰,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在民间,人们从传统的饮食习惯中总结出孕妇在孕期食用茶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婴幼儿及儿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促进骨骼发育;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长寿健康。据报道澳大利亚人用茶油防治感冒、支气管炎、嗓子痛、肌肉痛、扭伤、毒虫叮咬引起的疮疹、足部真菌病、日光性皮炎、割伤、擦伤、牙龈炎等,并且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把茶油说成了“灵丹妙药”。在台湾、日本等地,茶油被盛赞为“东方橄榄油”,当今食用油中的最佳选择。茶油中脂肪酸构成比较合理,含不饱和脂肪酸90以上,还含有一定比例的亚油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如长期食用,能有效调节血脂,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心脑血管疾病,能增强人体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完全符合人们祟尚自然,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目前国内市场上茶油的价格一般是菜籽油的23倍之间,在日本是菜籽油的75倍,且高于橄榄油的价格。油茶生长于低丘岗地,远离城市众多的污染源,又不打农药,也就不会受环境污染和拥有农药残留,所以茶油绝对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开发前景非常广阔。2、油茶是我国所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中,油橄榄主要产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现已有40多个国家引种和栽培,年产油量26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高级食用油之一,橄榄油的市场价格一般为豆油和菜油的48倍。棕榈油和椰子油则主要产在亚非和南美三大洲的沿海地区,年产量分别为2460万吨和300万吨左右。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年产量约为20万吨,是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尽管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但均以生态林为主,如日本年产油量仅有50吨。但目前茶油精制加工不够深入,大部分茶油制品的价值潜力没有得以充分挖掘市场价格只有橄榄油的5060左右,是菜籽油的23倍。3、油茶综合开发后产品附加值极高茶油不仅可以食用,还是重要的化工、医药原材料,目前国内已成功开发出注射用的针剂药膏、药丸等,利用茶油能滋养皮肤和吸收短波紫外线的功能,精炼制作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使茶油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几十倍。榨油后的枯饼,通过深加工可提取茶皂素和制作高蛋白饲料、生物杀虫剂和机床抛光粉等。目前枯饼粉碎后的茶粕,价格达2800元/吨,而且供不应求,甚为抢手。茶果壳可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大大提高了油茶的综合效益。(二)油茶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分析1、国内市场分析(1)我国油料生产分析我国地域广,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选用加工食用油的油料作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国内食用油产品丰富多样,油料年产量约为40005000万吨,主要以油菜籽与大豆为主,两者约占80,大豆绝大部分用作粮食,真正用来榨油不到一半。木本油料主要以油茶为主,但所占的比重很小,仅为生产总量的2左右。(见下表)表1国内主要油料生产格局产量类别播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折油万吨占当年比例菜籽油107151053402406大豆油131831615382386花生油7517149570371棉籽油627833743844芝麻油1198903636茶油550090202其它油类37(2)我国油料消费分析我国年人均食用植物油自“八五”期间的49公斤提高到目前的14公斤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公斤,但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公斤。国内食用油年消费量约为2200万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消费缺口已从“八五”的28上升到如今的50以上,国内植物油消费逐年在大幅度增加(见下表)。表2中国各类主要食用植物油消费对比表单位万吨从食用油生产和消费比较中,不难看出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严重不足,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的植物油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量还在逐年上升,也从单纯地考虑数量提高为数量和质量双重提高。但国内草本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长变缓,呈萎缩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世界食用植物油市场的依赖度。也就是说,茶油这种优质的食用油,在国内将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力。(3)国内油茶产品市场特点我国油茶栽培面积5500万亩,年产茶油1820万吨,相当于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左右,从总量而言,目前根本无法与大豆、花生、油茶籽、棉籽、葵花籽及芝麻等各种主要油料直接竞争。为此,油茶产品市场的发展重点应瞄准食用油的高端市场,针对大中城市的年度产量类别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豆油3265385646506299761971557498棉籽油900111699010121023971962棕榈油1879227024952608388631823456菜籽油4190374033804684198165897078花生油2110211521702212374323112683葵花籽油215181224231247738261茶油181198201196206203204其他油类248203253264278358367合计12988136791436317505189832100522509高消费人群和注重特殊保健需要的人群,在市场打造过程中必须尽快树立油茶产品知名品牌。茶油作为优质食用油,一直以来就得到产区人们的认可,初加工的茶油市场价格是菜籽油的2倍左右,2007年很多地方在30元/公斤以上。通过精加工的食用油,价格更高,国内市场已上升到4560元/公斤,出口价已提到1520美元/公斤,这充分说明茶油已得到市场的认可。为此,茶油市场的开发,要注重精炼工艺的提高,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扩大贸易出口量。同时也要逐步加大高级化妆品市场的开发力度,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的附价值。油茶综合利用的副产品茶皂素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在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有着很大的作用,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在逐年上升。用茶果壳生产加工成的食品活性碳,市场开发潜力也非常大。2、国际市场分析世界植物油料消费主要是以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为主体。(见下表3)表320012005年度世界食用油产量及20102020预测单位万吨年度产量类别200120022005201020152020大豆油266628352466275630573371棉籽油389419463496530565花生油486493581675783905葵花籽油8878491125129813961541菜籽油14151390227675783905玉米油204211210190190190橄榄油256270331233244257棕榈油233823802460305837164426棕榈仁油289298377494631788椰子油34334085337341342茶油18119820621425835茶油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其它来自油世界。一般大宗油料生产国,肯定又是该油料的主要消费国。其中印尼和马来西来等国则是以棕榈油等热带油脂为主,几乎占95以上;美国、巴西等以大豆为主,占70以上;俄罗斯和阿根庭以棉籽油为主体,约占50以上;中国、德国和加拿大等以菜籽油为主,约占40左右,意大利和西班牙沿岸国家则是以橄榄油为主,占35左右。油茶主产我国南方,日本、越南、泰国也有少量栽培,但仍以生态效益为主,整体产量非常少。20世纪初期,日本和韩国等从中国进口茶油主要制成高级护肤化妆品;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的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但作为高级化妆品开发的企业在日本,日本大岛椿株式会社以茶油作为高级天然护肤产品已有了100多年历史,目前增加了防晒、洗发等系列。从上表可以看出,茶油占世界食用油总量的比重很少,属稀缺优质食用油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对茶油的优质特性认识更上了一个层次,不但国外进口中国原料制作茶油产品,国内很多企业生产出来的茶油产品推介到海外销售。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更有利于茶油产品的出口,有眼光的油茶在逐步开拓占领国际市场。(三)油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虽然油茶是上天赐与中国的一种极为宝贵的珍稀资源,但令人惋惜的是,长期以来,油茶却“藏在深闺人未识”,国人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遍对茶油缺乏足够的认知,油茶的产业化更是步伐缓慢甚至出现倒退,油茶产出效益极低,油茶的原产地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品种低劣,优良品种推广面小。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见苗就栽、盲目种植的现象,造成品种良莠混杂,良少莠多,品种不纯,使结籽率、出油率降低,从而造成油茶林的低产。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一些油茶林长期失管,长势不旺,产量低,大小年明显,林相混乱,稀密不匀,杂草灌木丛生,处于半荒芜状态。老残林多,油茶树龄老化,生长衰退,效益低。油茶产业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加工技术落后,设备老式、陈旧,出油率及品质低,而且只停留在茶油加工,没有药品或化工原料深加工项目。对油茶扶持政策没有连续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油茶的科研投入非常少,重视不够,后续人才出现断层,油茶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从油茶生产环节上看,我国油茶目前平均亩产只有23公斤,与亩产50公斤的油茶生产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极大。1972年,中国的茶油产量为13万吨,32年后的2004年,中国茶油产量减少为10万吨。而与此同时,橄榄油产量在突飞猛进,并风靡全球。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联合国组织在欧洲地中海地区所做的一项著名的“七国调查”,发现常年食用橄榄油的希腊人群癌症的死亡率是美国人的一半,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只有美国人的120,使橄榄油的价值迅速提升,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广泛种植油橄榄的运动。2004年,全球橄榄油产量达到300万吨,是1972年12万吨产量的25倍。其次,从油茶加工及综合利用效益来看,目前,全国各油茶产区大多采用热榨法榨油,生产的初级毛油市价仅每公斤1415元左右,与进口橄榄油的价格相比,相差十几倍。油茶榨油后的茶粕大部分作为燃料烧掉,资源综合利用很差,浪费十分严重。而反观国外,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已掀起一场野生茶油美容、养颜的热潮,并已开发生产出了以茶油为原料的美肤油、美发油和护体油等茶油化妆系列产品,日本还开发出了以高纯度茶皂苷为原料生产的茶皂胶囊等产品,进一步拓宽了茶油及油茶产品在化妆品和医药保健领域的新用途。而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油茶资源的中国,除个别企业外,在上述领域却几乎还是空白。我国茶油生产企业的状况也令人堪忧。目前,我国有150余家茶油生产企业,但大多规模小、技术研发能力低下。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类似于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橄榄油的支持举措也是我国目前所缺乏的,并非常值得借鉴。2004年底,美国FDA官方发布了一则有关橄榄油的新闻公告允许橄榄油在其食品标签上标注“每天食用23克橄榄油,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允许作为非保健品的橄榄油使用这样的标注,显然将给橄榄油带来更加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另一方面,我国对高档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目前年需求量在60万吨左右,国际橄榄油组织称“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大的橄榄油消费国”。仅仅从合理利用国内优势资源、发展民族产业出发,全面提升中国油茶产业已是刻不容缓。而尤其重要的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为农民增产增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来考量,大力发展中国油茶产业也理应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四、油茶产业在福安发展的区域优势(一)福安油茶发展史福安为油茶重点产区。福安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据清福安县志记载,经营历史至少有150年以上。1974年,在山林普查的基础上,在上白石、潭头、城郊、松罗、溪柄建立5个油茶基地,总面积167万亩。1975年,营造油茶种子园66亩。其中潭头村56亩、墩头村10亩(经省林科所鉴定的优选单株闽43、闽48、闽60均生长在墩头村)。苗木采用省林科所在漳平、宁化、桐口林场与墩头优选的22株优树实生苗与扦插苗。1985年,产籽500公斤。1986年,国营化蛟林场在霞山区进行油茶嫁接换冠20亩,接穗采用福建、湖南、江西3省的80个无性系,建成油茶优良采穗物种库。1989年,在潭头镇营造闽43、闽48、闽60等3个无性系的油茶采穗圃130亩,其中渔溪洋村100亩、潭头村30亩。1989年,在上白石镇不老村营造亚1(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亚2、亚6等3个无性系的油茶采穗圃100亩。19751990年,共新造油茶林367万亩。福安群众历来有对油茶、油桐、毛竹成林进行中耕抚育的习惯,通常在夏秋季节进行劈草、锄草或松土,农谚有“七月挖金、八月挖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林抚育工作得到政府重视,尤其是油茶成林抚育,被列为生产议事内容,还在经济上给予扶持。1956年,政府发放长期贷款扶助油茶抚育工作。1957年秋,由于对成林抚育的工分采取当年报酬的办法,全县油茶中耕抚育形成高潮,完成油茶抚育489万亩。1960年国家粮食困难,无力经营油茶,1962年,贯彻六十条,体制下放,实行生产队经济核算。县委提出“以粮为纲,粮油并举”的方针,专区无偿投资174万元,用以支援穷社队垦复油茶,油茶林垦复又形成高潮。当年垦复油茶林39954亩,为1949年以来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年。直至1963年,国民经济好转,国家拨款扶持,油菜成林抚育逐渐正常化。同时在中耕抚育中进行“三改”(改劈草为挖山,改隔年中耕为年年中耕、改秋季抚育为春秋两季抚育),同时在保土、保水方面推广湖南的经验,进行翻土包草堆畦,尽可能挖成水平梯层。排洪沟与鱼鳞坑也得到推广。19631970年,全县共抚育油茶384万亩次,年均48万亩次。19761980年,5个油茶基地在国家支持下,结合中耕、抚育,建筑“三保山”5万多亩。19761980年,国家投资主要用在5个亩茶林基地建设“三保山”上,油茶抚育任务多数未能完成,荒芜面积逐年增加。19831990年,经济林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全县15万亩油茶林全面得到垦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视油茶生产,荒芜油茶林得到垦复。1957年,油茶大丰收,总产油737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上白石区墩头村千亩油茶林平均亩产油126公斤,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国务院授予该村“绿色油库”的荣誉称号。1979年,全县茶油总产量达到900吨,比1957年增产2212。1988年,福安县被列为全省油茶低产林改造县,连续3年,每年投资180万元,改造低产林11万亩。1990年福安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全国53个油茶重点基地县市之一,年改造低产林09万亩,油茶生产得以发展,当年产油625吨。19491990年为国家提供商品茶油199万吨。19881990年,平均年产茶油675吨。若干年份福安主要林副产品(油茶籽)产量表单位吨年份1952195519571960196219651968197019751978197919801981油茶籽1108190029501250110021002250175012501250360017503400年份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油茶籽1600140015002100120015852360325025002345223921402014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油茶籽1982197619651921187916451452132011461221109712401345福安市有种植油茶的林场化蛟林场、经济林试验、乡村林场等。化蛟林场创办于1956年10月,原名福安专署油茶林场,建场时只有职工16人。1957年,经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调查设计,该总面积426万亩,其中荒山322万亩,范围涉及化蛟、黄沙、洋面、步洋、仙岭、金洋、江堤7个大队。1960年全场拥有职工208人,其中干部10人、固定工人7人、临时工191人,设化蛟、洋上、龟武、茶洋、洋面、黄柏岭、赤岭7个工区和柳堤、南广、水井岩、牛佬子、归洋、管洋、阴阻岗、蛤蟆洋、白坑9个基点,共造林25961亩,其中油茶1906亩,占734,但油茶多为直播造林,质量较差。1983年,该场进行森林资源清查,全场总面积27665亩,林业用地面积27243亩,占985。林业用地中用材林7970亩、经济林16976亩、竹林153亩、特种用途林129亩、疏林地61亩、未成林造林地814亩、苗圃地6亩、无林地1134亩。此后,鉴于低效益的油茶占该场有林地面积的67,林分生长类型属、的低产油茶林占油茶面积43,林场改变经营方针,“以用材林同经济林并重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以种植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油茶为主,发展茶叶、水果生产。对油茶林采取分类经营,其中、类林5500亩,建设“三保山”,低产林4400亩套种马尾松,逐渐淘汰油茶。1990年,化蛟林场下设7个工区和8个生产点,干部职工118人,全场经营面积27746亩,其中经济林10692亩、用材林13564亩。经济林试验为林业局下属单位。1989年9月建设,场址设城阳乡白塔村下梨坑自然村,有职工10人。经营面积556亩。该场与白塔村订立50年租用合同,以经营名、特、优经济林为主。1990年,栽植油茶优良无性系、冬桃、青柰、哈姆林、晚熟龙眼、浙江玉环柚等经济林360亩。乡村林场1958年,县委号召开发“万宝山”,乡、村林场应运而生。是年,穆阳、溪潭、上白石3个公社建立林场9个。1959年,溪柄公社兴办林坑林场,1960年改名油家山油茶林场,为全省第一个社办油茶林场。1975年后,由于建设用材林基地,提倡“基地办林场,林场管基地”,林业部门对林场重点扶持,因此社队林场蓬勃发展。1977年,全县有社办林场8个,队办林场23个,经营面积116万亩,其中有林地61亩,宜林荒山55万亩,劳力508人。1982年,有林地增至12万亩。1990年,全市登记在册的乡、村林场56个。其中乡办林场18个、村办林场38个。(二)福安油茶发展现状福安现有茶林面积1488万亩(其中经营面积819万亩,荒芜面积669万亩)。茶林主要分布在潭头镇、范坑乡、上白石镇、城阳乡、溪柄镇、松罗乡等。现全市茶油产量从原来的5080万公斤下降到30万公斤左右,按现行价格计算,平均每公斤40元,全市油茶产业产值仅余12亿元人民币。油茶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就这么一个有巨大价值的产业,却逐年在萎缩,而且是令人痛心的速度在萎缩。大多数茶林置于无人管的地步,只取不予,茶油经营也相当粗放,散乱。茶油生产和经营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油茶林面积逐年减少。福安八五期间尚有茶林面积1488万亩,到现在只有819万亩。素有“绿色油库”称号的范坑乡、潭头、上白石镇三个镇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茶林面积7999万亩,现在面积不到4999万亩,减速相当快。2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减少。(影响投入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由于茶林生长周期长,新栽茶林一般要4年才挂果,8年以上才进入旺盛期,在此之前不仅没有效益,还需要劳力、资金投入,不如到外面打工赚的是现钱,直接经济效益比种茶林更划算。因此,年轻的农民往往不愿意垦复山林,不愿投入,致使茶林到处荆棘丛生,无法通行。二是山地承包不稳定,影响投入。目前,一些地方依然实行五年一大调整,三年一小调整的土地承包方式,土地承包权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农民投入的积极性。3管理粗放,设施损坏,纠纷较多。据调查,92的农民不懂油茶林培育新技术,林业科技在农村基本上一片空白。林业部门设法推广嫁接等茶林培育技术,但实际上在农村很难推行。另外茶林的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茶林承包到户后,原有排灌和喷灌设施遭到破坏;摘茶规矩已被破坏,霜降籽或立冬籽,在大部分地方寒露就摘了,而茶籽的积油多在成熟的后段时间,这样不仅影响了产量,而且影响了出油率;茶林承包,都有明显的划界标识,但是到摘茶籽时,便乱了套,经常出现混摘、偷摘现象,引起纠纷。4没有规模,没有品牌,难以形成大市场。一,是经营市场无序。92年以前,粮食部门茶油收购和销售红红火火,每年收购多少,当年全部销售一空。从92年以后,取消了茶油定购任务,粮食部门基本退出了茶油收购市场。茶油经营的分散性很难打开茶油生产和经营的新局面。二,是没有上档次,创品牌。目前。福安市尚没有一个上规模的、上档次的茶油经营企业,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茶油品牌。福安的茶油只是以满足本地市场为主,外销数量微乎其微。加工也只停留在初始、粗放阶段,没有形成先进的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三,是由于茶油价格较高,掺杂使假的现象相当严重,整个茶油商品市场较难找出纯正的茶油。真假难分使得消费者对茶油消费淡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油销售,价格也上不来。这种经营状况不仅不能给福安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收入,反而影响了茶油的生产,形成恶性循环。综上所述(1)、产品品质落后,产量过低;(2)、管理粗放,形成恶性循环;(3)、政府重视不够,群众无心经营;(4)、没有规模油茶深加工企业,产品无法做大做强,更无法创立自己的品牌。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长期以来缺乏龙头企业的推动,更没有形成影响力来引导这项产业,并由此引起专家、学者、权威机构、国家有关部门和媒体的高度重视。比如茶油的营养与健康价值一直未能像橄榄油一样通过专家及权威机构鉴定并公布于众,从而使人们普遍知道茶油的价值,看到茶油未来的前景,使政府、企业、农民也像当年地中海地区种植油橄榄一样大力去发展、去投入。(三)在福安建设该项目具有很强的区域优势1、价值优势福安油茶是全国最晚熟的立冬籽品种,生长期长达13个月之久,是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和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经济价值高。今年国内市场每公斤初制茶油已由10年前的10元上升到现在的3040元,茶花蜜、茶枯饼等产品已成为市场抢手货。国际市场近年来茶油的需求量一路攀升,价格每吨已上升到6000美元以上,精炼茶油甚至高达12万美元。福安茶油风味独特,不仅能增加菜肴的色泽、口味、促进食欲,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品质优于橄榄油,是深受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