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_第1页
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_第2页
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_第3页
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_第4页
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申请人聂呈荣申请学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盖章联系电真075782272233电子邮箱NIECR126COM访问路径HTTP/WWWFOSUEDUCN/FOSUQS广东省教育厅制二O一二年五月1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本人自愿申报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认可所填写的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为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以及本人所在单位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声誉和公信力,不以项目名义牟取不当利益。3遵守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有关管理规定以及广东省财务规章制度。4凡因项目内容、成果或研究过程引起的法律、学术、产权或经费使用问题引起的纠纷,责任由相应的项目研究人员承担。5项目立项未获得资助项目或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项目并按申报预期完成研究任务。6同意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有权基于公益需要公布、使用、宣传项目申请评审书内容及相关成果。项目主持人(签章)_2012年6月3日2一、简表项目名称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项目简况起止年月2013320153姓名聂呈荣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3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园艺系主任最终学位/授予国家博士/中国邮政编码528000学校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电话075782982304所在学校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江湾一路18号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8年至今园艺专业导论园艺专业本科生18园艺系2010年至今园艺综合技能实践园艺专业本科生18园艺系1996年至今农业生态学园艺专业本科生56园艺系项目申请人主要教学工作简历1996年至今应用概率统计园艺专业本科生64园艺系3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9高等学校生态类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2011园艺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类型的关系研究职称学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10910225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名王蕴波男19624教授园艺系园艺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查邓日烈男196410实验师园艺系实践活动改革曹毅男19665副教授园艺系专业内涵结构调整刘晓辉女19592教授园艺系不同高校园艺专业比较宋东光男196410副教授园艺系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喻敏女19722教授园艺系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王惠珍女19647副教授园艺系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任敬民男196610副教授园艺系产学研活动项目组主要成员(不含申请者)何丽烂女197410高级实验师园艺系实验课改革4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1现状分析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蔬菜、水果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在补充人体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他园艺产品(例如花卉等)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2009年启动“吃喝营养”计划,向公众推荐“喝健康水”、“多吃水果”、“多吃蔬菜”等,并计划将其列入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园艺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随着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者对品牌和名特优园艺产品的追求正在增加,因此要求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产品中有机园艺产品、特色园艺产品等高质高价产品的比例;在通过注册商标大力开展品牌经营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标志、无公害认证等措施,打造绿色有机园艺产品。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2001年开始,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此外,园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效益高,有利于解决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系始建于1958年,原为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农学系,当时面向全省招收农学专业和园艺专业的专科学生;2000年园艺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至今园艺专业招收了12届本科学生。园艺系50多年的办学历程,在作物遗传育种、园艺作物栽培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科研积累,拓展了一些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广东省培养了上万名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涌现出包括现任广东省农业厅厅长谢悦新在内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不错,主要表现在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容易进入角色;能够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等。当今,珠江三角洲园艺产业的迅猛发展,我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要求在珠江三角洲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这必将进一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园艺园林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珠江三角洲(佛山市)的农业主要由花卉业、蔬菜种植、物流业和水产养殖组成。佛山市政府将佛山市现代都市农业应定位为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并重,突出“绿色蔬菜、1表格不够,可自行拓展加页;但不得附其他无关材料。下同。5岭南瓜果、花卉世界、优质活鲜、生态乐园”五大特色,重点发展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等种植类农业、水产养殖类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类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按照佛山市委市政府对我校提出“理工为主、综合发展”的要求,我校必须继续做好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主动对接珠三角规划纲要、佛山发展战略部署与措施,对接佛山市支柱产业与重点发展产业,按照佛山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优化园艺专业学科结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调整和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力度,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园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课题研究的意义开展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1)目前广东省开设有园艺专业的高等院校除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外,还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各校均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园艺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竞争激烈。上述高校除了华南农业大学以外,其余均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因此,研究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对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具有丰富园艺产业的资源优势,办好园艺专业,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较高针对性和较广适应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其他高校错位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研究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有助于深入了解园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在进行园艺专业结构调整时,通过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真正做到“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内涵的专业教育和以“创业创新,成人成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确保我们的学生在出到社会后能有更宽的就业面和更强的竞争优势。(3)研究优化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有助于深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通过院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6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改革的基本内容(1)研究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对象,研究不同人才培养类型所要求的培养模式,深入了解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2)制定适宜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探索能适应珠江三角洲各类园艺产业的园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内涵。制定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按照“产前产中产后”园艺产业链调整园艺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复合型应用人才。(3)完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要求,将园艺专业所有的课程分为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储藏加工、经营管理等五大课程群;将各种园艺植物分为蔬菜、花卉、果树和其他主要农作物(包括大田作物、能源植物和草业等)四大类,分别介绍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的相关知识和所需技能。(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将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剥离,整合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加强院企合作办学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形式,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较高针对性和较广适应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改革目标(1)培养综合素质高、创业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扎实,能扎根基层、吃苦耐劳、适合珠江三角洲园艺产业带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内涵的专业教育和以“创业创新,成人成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适应广东省园艺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技能,增设交叉学科课程,适当增大选修课比例,体现一专多能。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探索不同类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内涵,制定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调整园艺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出能够适应珠江三角洲各类园艺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型应用本科人7才。(2)改革传统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实施方案本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1)明确培养目标。调查分析国内外大学、尤其是广东省各高等院校园艺专业的结构与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的关系。重点分析华南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园艺专业的结构,研究不同人才培养类型所要求的培养模式,以及各校培养人才的特点,深入了解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由过去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型人才,转向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业创新人才。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产前产中产后”园艺产业链调整园艺专业教学体系。以通识课为专业教学基础,增设与创业创新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改革实验与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效果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明显提高,更受社会欢迎。图1园艺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8(2)探索培养模式。以制定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突破口,进行园艺专业的全面改造和提升,提高专业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新的调整、改革与整合优化,重新制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第二课堂及创新计划等各个环节的培养,优化制定新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产前产中产后”园艺产业链调整园艺专业教学体系,规范实验与实践教学配套体系。利用“从顶向下设计教学内容”课改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即首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园艺产业不同岗位具体任务与技术职责要求,明确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园艺专业的基本技术、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立体化专业教学体系,强调产学研合结合,并紧密跟踪行业发展使教学内容趋于开放、多元、动态,真正体现了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实践设计紧贴岗位流程,使教学内容完成了由学科教育型向创业创新型的转变。(3)完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将园艺专业所有的课程分为几大类群,形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储藏加工、经营管理等五大的课程群(组);同时,将各种园艺植物分为蔬菜、花卉、果树和其他主要农作物(包括大田植物、能源植物和草业等)四大类,分别介绍每一类作物的产业化,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最新研究成果、生产动态、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产业化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覆盖了理念更新、方法转变、管理高效、物流畅通以及期货运营等领域。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普遍提高。(4)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大量思想性、方法类课程,以解决目前重知识、轻方法的问题;需要开设一些产业经营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更注重企业案例型教学。强化通识课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增加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5)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转变观念,明确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理论教学的论证环节和补充。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将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剥离,由关联密切、可在同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实验与课程实践内容整合为一个独立开课的实验课程,统筹安排实验内容、设立实验项9目、合理分配课时。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整合后的实验课程构建了三个实验层次体系第一层次为课程实验认知、验证、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为综合大实验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同时注重系统性;第三层次为综合实践能力训练,贴近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拓展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加强院企合作办学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形式拓展实训基地,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较高针对性和较广适应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园艺专业要立足地方,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丰富的园艺产业资源锻炼教师、培养学生。要以佛山市强大的花卉产业为支撑,以陈村花卉世界、维生、七巧、旺林等知名园艺企业和佛山市林科所等为实习基地,着重培养学生从事花卉产业的能力,包括组织培养、换盆、上架、切花保鲜、艺术插花和销售营运等;要以佛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以南海中南公司、万頃洋、三水大塘、乐平和佛山市农科所等无公害蔬菜栽培基地为场所,着重培养学生从事无公害蔬菜栽培的能力,包括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生态学和植物栽培学等;要以佛山市创意产业园为支撑,以棕榈公司、嘉宝公司和佛山市林科所等为实习基地,着重培养学生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能力,包括园林设计、园林项目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应用等。这些创业实践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7)加强队伍建设。创业创新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对我系师资队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系将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案,针对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师资结构。一方面,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锻炼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杰出校友,尤其是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兼职任教,合作研究或联合撰写创业方面的教材,扩大创业创新教育的师资力量。(8)推行新的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和推行创业创新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内容体系,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不再仅仅注重“学分”和学生试卷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能力分”,设计出高素质学生所应该获得的“能力分”数值和“能力分”结构。10实施方法以实施新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构建专业能力,进行园艺专业的全面改造和提升,提高专业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1)加强学生实验实习工作,实行校内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在校内,除了整合实验课以外,还要将学生带到试验田,要求学生种花、种菜、种果、种园林苗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校外,多方联系企业,增加学生见习和实习机会。除了毕业实习以外,从一年级的暑假开始,要求学生参加暑期实习,直接到企业从事专业劳动,尽早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培养劳动观念,培养专业技能;也让企业了解我们的学生和学校。(2)加强对园艺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和第二课堂的指导,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珠江三角洲有关园艺园林产业的大型活动,增加学生了解园艺园林产业的机会,扩大学生视野。(3)引导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具体实施计划2013320136调查分析国内外大学、尤其是广东省各高等院校园艺专业的结构与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的关系,深入了解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20137201312探索能适应珠江三角洲各类园艺产业的园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内涵,制定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按照“产前产中产后”园艺产业链调整园艺专业教学体系,建立适合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普遍提高。同时,开始联系新的实训基地,引进、培养教师队伍。20141201412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在强化通识课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改革传统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2015120153探索和推行创业创新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内容体系。总结研究成果,结题。11方案可行性分析(1)在佛山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历史悠久,积储深厚。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河流及支涌较多,河网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水乡特色。“生态融合,碧水绿地”的珠江三角洲岭南水乡情韵,孕育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水性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人民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敢为天下先”精神,实现了经济腾飞的神话。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佛山市的学生也普遍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勇气,这为创业创新教育奠定了一个较好的氛围。同时,佛山市有大量典型的创业案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正是创业创新教育所必须的鲜活素材。此外,佛山市还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大多白手起家,但是都有一股誓不罢休的韧劲,敢闯敢冒,敢走天下路,敢为天下先;对于认准了的事,就会想尽千方百计,走过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绝不半途而废。长期的拼搏,也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因此,把这些企业家邀请到学校给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也可以给学生传授创业的经验和技能。(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创业创新教育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现实基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和“求是、笃实”的校风。学校秉承“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一直十分强调务实学风和艰苦创业精神,培育出包括现任广东省农业厅厅长谢悦新和美国普渡大学终身教授郭培宣在内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创业创新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目前活跃在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园艺园林产业的企业家,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毕业于我校园艺、农学等专业的校友。这一优良传统不仅在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得到继承和发扬,已积淀为学校特有的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成为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系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系在创业创新教育方面已经开展了三年的探索。2010年,制定了园艺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从2010年开始,园艺系强化园艺专业学生专项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积极为学生联系校外企业12作为专业见习和生产实习场所,取得显著成效。对创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以及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内容都较为了解。在此期间,已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并在校内外建立了若干创业创新实训基地等。3年来,园艺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和学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实践技能操作大赛”等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并屡获佳绩;积极开展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如“腾骏杯专业技能大赛”、“永顺杯科技三下乡”活动;举办科技文化节,坚持每年都参加如中国植物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以上这些环境、条件和经验,都为本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奠定了重要而扎实的基础。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预期推广、应用范围、受益面等)预期成果和效果(1)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树立创业创新教育理念,形成教师乐于创业教育、学生乐于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氛围。(2)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高,能适应珠江三角洲各类园艺产业。(3)培养出创业创新意识显著提高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一次就业率在广东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4)在高档次教育类刊物上发表有关创业创新教育的论文35篇。(5)建设成23个产学研基地,建立20个校外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成果以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形式,预期推广、应用范围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为主。预计本校受益学生数为500人/年。13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通过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在机制上确保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2)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技能培训与校外生产实习相结合。通过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院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较高针对性和较广适应性的“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3)立足地方,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出能够适应珠江三角洲各类园艺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型应用本科人才。四、教学改革基础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系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从2010年开始,园艺系强化园艺专业学生专项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积极为学生联系校外企业作为专业见习和生产实习场所,取得显著成效,现已建有十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园艺系分别在2010年与2011年连续两年组织2008级、2009级和2010级园艺专业学生多个小组到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旺林园艺有限公司、邹氏园林有限公司、三龙园艺园林有限公司等开展暑期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培养劳动观念,培养专业技能;也让企业了解我们的学生和学校,效果良好;组织2008级、2009级和2010级园艺专业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园艺专业技能培训,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校内基地的面貌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与陈村花卉世界、旺林园艺有限公司、邹氏园林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扩大了我校园艺专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2010年与2011年连续两年我校园艺专业毕业生每人均有23个就业岗位可供选择。同时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发表了许多教学改革的论文。与本项目相关主要教改项目有(1)聂呈荣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9年教改课题高等学校生态类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聂呈荣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1年教改课题园艺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类型的关系研究。14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1995年经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组建的一所综合性本科大学,2002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学校占地面积共约2,248亩,建筑面积约322万平方米,现有生命科学、理学、医学、机电与信息工程、环境与土木建筑、经济管理、文学与艺术、政法、和教育科学等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42个。学校现有在职教工1,523人,其中专任教师79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74人(其中正高87人),博士学位教师91人、在读博士50余人、硕士学位教师344人、留学回国人员70余人。此外,还聘请一批外籍教师及客座教授,并诚聘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丁肇中博士及国内著名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0,566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设备仪器固定资产13,278万元。设有实验中心、附属医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农牧场、实验果园、兽医院、孵化场等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拥有国家级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肉鸭研发分中心。学校图书馆藏书128万册,期刊4,000多种,报纸280多种。电子图书10,000多册,中外文数据库9个,中文全文学术期刊7,000多种,外文全文学术期刊,7000多种。学校出版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主动承担省、市或区的课题,同时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地方攻关课题。自1995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15项,横向合作项目221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系始建于1958年,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为广东省培养了上万名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以基础扎实、吃苦耐劳等优点得到用人单位好评,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通过贯彻落实“稳定、培养、引进”的方针,已形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爱岗敬业、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正高级职称教师7人,副高级职称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全系教师平均年龄40岁,2名教师成为广东省高教系统“千百十工程”校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1名教师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现有园艺、园林两个本科专业,有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病理两个学科。园艺系的各项科学研究也紧紧围绕珠江三15角洲的园艺产业发展而定位,通过多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提高了研究的水平,近年来承担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省市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80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学校对园艺系创业创新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在师资培养方面,校人事处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每年选派1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3名教师到企业和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在挂职期间,有关教师的奖金福利由学校承担,并享受校部机关相关人员的同等待遇。在开展创业创新教育以来,学校已帮组园艺系建立了10多个创业实训基地。为了支持创业创新教育,学校在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教材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资助;获得省部级或国家有关教改项目的,学校按“一比一”的比例予以经费配套;从事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师在定职定级时也予以优先考虑。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申请者聂呈荣,1966年生,理学博士,教授,生态学博士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园艺系主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高教厅重点课题1项、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2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重点课题2项、学校一般课题多项(其中教改项目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学校团队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8部。1989年7月获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以后,一直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任教,具有23年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在此期间,1992年曾到南海市里水镇挂职锻炼,从事农村工作。自1994年起历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原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农学系副主任、副书记、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副所长和园艺系主任等职务。2006年起获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指导土壤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自2010年6月,任佛山科学技术学教学督导组组长。16主讲园艺专业导论、园艺综合技能实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保护导论、旅游生态学、生态农业和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本科课程;其中农业生态学为学校精品课程。此外,还主讲过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班课程现代生态学研究进展和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农业应用数学、应用概率统计、实验设计、运筹学和作物栽培学等本科课程。现兼任中文核心刊物生物技术通报编委会委员,广东省遗传学会理事,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佛山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土壤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中国作物学会会员、中国园艺学会会员、中国农学会会员等。园艺系充分依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农科类专业的传统优势,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在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迅猛发展。在科研方面,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际合作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6项,市厅级及以上课题共20余项。在教学方面,主持学校教改课题6项;获学校精品课程1项,重点课程1项;出版教材11本,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在学生实验实习条件建设方面,园艺系现建有校外教学试验基地10余个(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韶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珠海农科中心、佛山市种子站、南海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高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村花卉世界、广州花卉中心、旺林园艺有限公司、邹氏园艺园林有限公司、三龙园艺有限公司等)。在校内,拥有较为成熟的实验技术条件,有投资总额200万的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食品安全生产与检测研究中心可供使用,有比较完善的实验仪器设备,包括超临界CO2萃取仪、超纯水制备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核酸蛋白电泳系统、分子杂交炉、蛋白电泳系统、DNA真空转移系统、放射性计数器、超声波粉碎机、PCR仪、超低温冰柜、万分之一天平、室内恒温冷冻系统、数显分光光度计、人工气候箱等精密仪器设备,并有足够的田间试验场地,能够较好地满足创业创新教育工作的需要。17五、经费预算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合计100,0001设备和材料费30,000购买相应教学软件和电脑2调研和差旅费20,000进行省内和跨省调研3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15,000省内高校互补专业借鉴、合作4会议费1,0000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5人员劳务费15,000项目相应人员劳务费6其他开支10,000管理费、专家咨询费等18六、申请者所在学校意见评审、推荐意见1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表决意见主任(签字)2012年月日2学校推荐意见(公章)学校领导签字2012年月日19附件1聂呈荣职称证书附件2聂呈荣博士学位证书20附件3聂呈荣博士后学位证书21附件4聂呈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附件5聂呈荣博士后科学基金23附件6聂呈荣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4附件7聂呈荣佛山市课题125附件8聂呈荣佛山市课题2附件9聂呈荣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督导26附件10聂呈荣佛山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专家附件11聂呈荣生物技术通报编辑委员会委员27附件12聂呈荣广东科普讲师团讲师附件13聂呈荣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128附件14聂呈荣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2附件15聂呈荣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专家129附件16聂呈荣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专家2附件17聂呈荣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实用图册编辑专家组成员30附件18聂呈荣广东省遗传学会理事31附件19聂呈荣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导师资格323334附件19聂呈荣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3536附件20聂呈荣教学优秀奖3738附件21聂呈荣科研贡献奖39附件22园艺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404142434445附件23农业生态学精品课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件佛科院教20103号关于公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三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根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佛科院教200316号)和关于开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三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佛科院教200927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提高我校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组织开展了第三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审工作。经专家评审、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等11门课程被确定为学校第三批精品课程立项项目,现予以公布。名单如下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陈国杰教授食品微生物学董华强教授VISUALBASIC程度设计夏树发教授家畜病理学邓桦教授大学体育张洪顺教授46财务管理学李晓明教授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基础化学实验(A)(B)吴艳平教授诊断学孟红旗教授光电子学李炳乾教授农业生态学聂呈荣教授机械制图谭伟明教授附件24园艺植物育种学重点课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件佛科院教200748号关于确定财务管理学等21门课程为第五批校级重点课程的通报经学校专家组实地考察,认真评审,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公示和校长办公会议通过,评出财务管理学等21门课程为第五批校级重点课程。现将名单通报如下47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在学院财务管理学李晓明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外国文学张唯嘉教授文学与艺术学院普通心理学郭淑斌副教授教育科学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何真教授政法学院英语听力王林教授文学与艺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陈晶瑛副教授经济管理学院英语阅读周胜教授文学与艺术学院免疫学娄华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医学免疫学王晓娟教授医学院食品微生物学伍国明副教授生命科学学院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在学院护理学基础潘杰副教授医学院园艺植物育种学王蕴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诊断学孟红旗教授医学院饲料添加剂学胡民强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光电子学曹辉副教授理学院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谢嘉宁副教授理学院48环境影响评价徐颂副教授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INTERNET及多媒体应用郭俐副教授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信号系统分析孙明副教授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含概率论)陈怡副教授理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林冬梅副教授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各学院要高度重视重点课程建设,各门重点课程成立建设小组,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尽快启动第五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主题词第五批校级重点课程通报49附件25聂呈荣教学改革课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件佛科院教200915号关于公布2009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各部门根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关于开展2009年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和遴选工作的通知(佛科院教20091号)要求,各部门申报了课题。经评审,决定对13项重大项目、31项重点项目、55项一般项目和12项自筹项目作为我校2009年校级教学研究课题进行立项(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立项时间。2009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时间自2009年2月开始计算,研究时间为两年。二、学校对2009年校级教研课题进行宏观管理。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学校对课题的实施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验收。项目负责人根据与学校签订的课题协议书开展研究工作。三、经费管理。学校将对非自筹项目给予经费资助。研究期间可使用课题经费的50,另50待验收合格后50予以报销。课题经费使用限于与该课题有关的图书资料费、教研论文版面费、教学研究交流旅差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资料复印费等。四、结项验收。课题完成时,项目负责人应填写结题申请表,并提供研究期间相应的成果向教务处申请结题验收。结题材料除了研究报告外,学校还将组织专家重点检查该项目的研究成效,对重大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验收,重点和一般项目进行抽查答辩。附件2009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二九年四月十五日主题词校级课题立项通知附件2009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课题编号课题名称主持人评审等级2009JY001培养创新型、数字化服装设计人才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马仲岭重大2009JY002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莫运平重点2009JY003地方高校英语教师发展佛科院英语青年教师合作学习研究汤庭华重点2009JY004现代汉语演绎教学法研究周日安重点2009JY005文本细读教学法在应用翻译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朱凡希一般512009JY006古代文学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贺仁智一般2009JY007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及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许结玲一般2009JY008语言类文科大学生表达技能的课外训练体系建构与实践李锋一般2009JY009服饰配件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罗春燕一般2009JY010地方高校大学生求职技巧训练的课程建构谢中元一般2009JY011多媒体环境下的文学批评史教学孙琪一般2009JY01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结合”毕业实习模式研究与实践戴激波重大2009JY013院系教学管理规范化模式建立与实践林银凤重点2009JY014地方高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向玉兰重点2009JY015地方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之研究李晓春一般2009JY016西方管理哲学课程教学法研究耿爱先一般2009JY017新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黄爱萍一般2009JY018点面结合相互促进的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卢维奇重大2009JY019构建我校立体化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曹辉重点2009JY020应用型化学学科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探索陈忻重点2009JY021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刘玉华重点2009JY022绿色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刘弋潞一般2009JY023高师以“双师制”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苏敏邦一般2009JY024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斌一般2009JY025光电信息与技术课题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周红仙一般2009JY026考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王春燕一般2009JY027大学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刘晓莉一般2009JY028面向地方的工科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苏彩红重大2009JY029工程教育中的“创新、创意、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孙明重点2009JY030机械类本科应用型人才2年2年阶段式培养方案的探索谭伟明重点2009JY031按大电类专业培养宽口径人才的探索杨定安重点2009JY03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于昕梅重点课题编号课题名称主持人评审等级2009JY033计算机专业教育中“专向性培养、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周燕一般2009JY034虚拟仪器平台上的实验改革研究唐艳云一般2009JY035“网络互连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周灵一般2009JY036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应采取的对策张德丰一般2009JY037将职业规划意识引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李娅一般2009JY038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专业课程的教改研究马莉一般2009JY039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实践研究王祥秋重大2009JY040定性结构力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陈玉骥重点2009JY041GIS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雪重点2009JY042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李辉霞一般522009JY043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黎晓霞一般2009JY044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周锡武一般2009JY045基于知识链的教学互动模式的创新研究刘书安一般2009JY046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易芬云一般2009JY047高校新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在地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培养宋宪强一般2009JY048基于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蔡河山一般2009JY049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研究陈宏武重大2009JY050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李军重点2009JY051构建高校ERP实践创新教学研究岑桂芳重点2009JY05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刘丽辉重点2009JY053商务谈判课程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李晓燕一般2009JY054统计学课程教学规律与方法的探讨贲雪峰一般2009JY055培养经管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关秀明一般2009JY056基于网络技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就业教育的探讨朱焕辉一般2009JY057管理专业领导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朱晓影一般2009JY058预防兽医学科课程体系优化的改革与实践顾万军重大2009JY059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验体系的改革优化和创新张辉华重点2009JY060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园林设计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吕慧重点2009JY061课程实验报告的定量与定性评分研究杨明重点2009JY062食品微生物学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伍国明一般2009JY063动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田萍一般2009JY064高等学校生态类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聂呈荣一般2009JY065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渗透于毕业论文指导的研究上官国莲一般2009JY066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韦器闳重大2009JY067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李丽芳重点2009JY068基于网络的视听心理学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黄晓旭重点2009JY069提高地方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的研究与实践李美华一般课题编号课题名称主持人评审等级2009JY070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陈旸一般2009JY071大学文学类选修课教法研究曾令霞一般2009JY072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本科学生特色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龚道元重大2009JY073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朱建刚重点2009JY074逆向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晓娟重点2009JY075改革口腔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探索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式李霞一般2009JY076口腔医源性感染PBL教学模式探讨李宏鸣一般2009JY077我校护理人才培养计划与需求关系的分析研究黄峰一般2009JY078探索影响护理学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王强一般2009JY079医学生化学课程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段穗芳一般532009JY080地方性体育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