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综定稿_第1页
35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综定稿_第2页
35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综定稿_第3页
35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综定稿_第4页
35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综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索号35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总说明书批准审核校核编写XX35KV输变电工程总目录第一篇总的部分6第一节总述61设计依据62XX35KV输变电工程设计内容63工程概况631、XX电网所属供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632、XX片区供电情况简介64XX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7第二节电力系统821XX电网结构现状822XX电网供区负荷现状及预测823XX35KV变电站供区负荷现状及预测824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93变压器容量及导线截面的确定1031XX变电站变压器容量的确定1032九陇XX变电站35KV线路导线截面积校核114XX35KV输变电工程设计内容及图纸目录11第二篇35KV变电站部分13第一节总的部分1411站址概况14第二节建站条件17第三节建设规模21第四节主要设计原则21第五节无功补偿装置选择224电气部分2341电气主接线2342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选择2743电气布置2844防雷接地3045全站照明3146变电站防污及抗震措施3147电气二次部分3148系统继电保护375通信和调度自动化部分3851通信部分3852调度自动化396土建部分4061总图与交通4062建筑结构4263大件运输447暖通部分4471主控制室空调447210KV配电装置室通风448给水排水及消防4681给水排水4682消防4683消防电气和火灾自动控制报警系统4884本站主要消防设备499工业电视监视系统5010环境保护51101变电站污染防止措施51102变电站绿化规划5111劳动安全卫生50111概述50112变电站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50113防电气伤害50第三篇35KV线路部分521总述111、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12、线路主要技术特性表113主要材料耗量及经济指标22线路路径321两端进出线322线路路径513、交叉跨越及路径协议情况63机电部分631、气象条件632导线和地线选型及其防振833、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934、绝缘子串及金具114杆塔规划1241、杆塔选型1242、杆塔型式及其使用情况125结构部分1451杆塔型选择及主要设计原则1452、基础型式选择及主要设计原则146对电信信号线的危险和干扰影响167辅助设施1771巡检站及检修站1772运行维护用通信设备1773交通工具1774安全警示牌17第一篇总的部分第一节总述1设计依据11XX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于二八年编制的“XX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512地震灾后电网重建项目项目申请报告书”。12XX市计委关于“XX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关于512地震灾后电网重建项目项目申请报告书”批复文件字(2008)号。13本院与XX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于200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在XX鉴定的XX35KV输变电工程勘测设计合同,合同号为(2008)成水电勘设字(56)号。2XX35KV输变电工程设计内容XX35KV输变电工程包括以下二部分内容21XX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部分22XX35KV线路新建工程部分3工程概况31、XX电网所属供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位于XX平原西北部的XX市与XX市交界处的XX乡XX村,距XX市60KM,离XX市、XX市均约2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9、北纬3138,海拔高程为608M,北靠龙门山的浅丘,南面向肥沃的XX平原。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原XX市XX电厂)是一家XX市的地方电力企业,该公司供电区域为XX市九个乡镇(白鹿镇、葛仙山镇、红岩镇、龙门山镇、小鱼洞镇、九陇镇、通济镇、敖平镇、军乐镇)和XX市二个乡镇(隐丰镇、民主镇)。供区面积417平方公里,4万余农户,人口145万人。32、XX片区供电情况简介XX片区原牛心山10KV网络供电,配电网络平均长度约10KM,供电网络较长,迂回较多,最大供电长度迂回达15KM。512地震使整个片区10KV网络受损严重,512XX地震使片区内10KV线路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片区内灾民安置,供区内工业企业的迁入,负荷布局结构的调整,将促进XX变供电片区供电负荷的进一步加大,目前已有几家加工企业达成意向性供电协议,XX片区需要将10KV供电网络升压成35KV网络供电,建设一座35KV变电站,满足负荷增长需要。4XX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1、XX供区负荷发展的需要XX片区原为牛心山10KV网络供电,配电网络平均长度约10KM,供电网络较长,迂回较多,最大迂回长度达15KM。512地震使整个片区10KV网络受损严重,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灾后移民安置新村建设,供电负荷大大增加,10KV网络供电系统不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42、XX供区供电可靠性的需要XX供电片区2007年综合最大负荷27MW,2008年综合最大负荷297MW,随着XX供区经济发展和部分工矿企业的迁入,2012年综合最大负荷436MW,2014年综合最大负荷52MW,新建XX35KV变电站势在必行。43、XX供区电网结构发展的需要随着XX供电片区负荷的增加,供区内企业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容量不足和设备故障停电,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对XX供区电网结构调整是非常迫切的44、降损节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改造XX供电片区供电网络,使XX35KV变电站处于负荷中心,线路供电长度短,线损降低,可降损节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新建XX35KV输变电工程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节电力系统21XX电网结构现状XX供区电网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不断改善发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县级电网,目前供区内有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直属电站三座,发电机组11台,总机容量9745KW;另有XX市境内30余座电站,装机容量13342KW;网内总装机容量23087KW;年发电量为115亿KWH左右。年销售电量为127亿KWH左右。网内有35KV变电站4座岷齿变电站、牛心山、九陇变电站、XX升压站,总容量429MVA;35KV输电线路8条,共88KM;10KV线路23条,共390KM。在德阳XX35KV万春变电站和35KV工农兵电站并网。22XX电网供区负荷现状及预测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发展规划提纲”要求电力应适应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并以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6年翻两番为规划目标,根据XX地区市20042020年GDP年均递增135,结合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目标预测,参见四川西星电力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德阳分公司“XX35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XX电网供区20082020年负荷预测如下单位MW、万KWH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20最大负荷180210250285335365608网内用电量9000103101186013640158001810032000售电量900010310118601364015800181003200023XX35KV变电站供区负荷现状及预测231XX变电站片区负荷现状及预测XX变电站片区原属牛心山10KV网络供电,配电网络平均长度10KM,迂回较多,最大供电长度迂回达15KM。随着灾后重建和移民安置工作的进行,片区负荷负荷结构的调整,原10KV网络供电已不能满足负荷的增长。XX供电片区2008年综合最大负荷27MW,由于受10KV供电网络(导线截面和供电半径)的限制,XX片区10KV网络供电综合最大负荷为26MW,2009年已不能满足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根据XX电力公司规划和片区内负荷发展情况,以2009年为基础,XX供电片区负荷预测如下单位MW、万KWH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20综合供电最大负荷272973273639643647275供电量12951426157017321902209522693600232XX35KV变电站新建后与不新建相比增加供电量一览表单位MW、万KWH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20综合供电最大负荷2973273639643647275新建变电站供电量1426157017321902209522693600综合供电最大负荷26262626262626不新建变电站供电量1248124812481248124812481248新建后与不新建相比增加供电量1783224846548471021235224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根据XX变电站地理位置,可供选择接入系统方案为九陇小鱼洞35KV线路“T”接进站。3变压器容量及导线截面的确定31XX变电站变压器容量的确定根据XX片区负荷现状及预测,2009年综合最大负荷为327MW,2010年综合最大负荷为36MW,2014年综合最大负荷为52MW,2020年综合最大负荷为825MW,推荐主变容量为263MVA。32九陇XX变电站35KV线路导线截面积校核设计代表年序号名称200920142019备注1综合最大负荷(KW)627010000162502线路输送功率因素093输送电流(A)11518332984年利用小时(H)300050005经济电流密度(J)1156经济电流密度选导线截面(MM2)1001592597已架导线截面(MM2)LGJ958已架导线长度KM129已架导线最大载流量(A)36110已架导线电压损耗3047977811已架线路能否满足供电要求能能不能4XX35KV输变电工程设计内容及图纸目录41XX35KV输变电工程部分设计内容1、XX35KV变电站部分2、XX35KV线路部分42XX35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目录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书及附图检索号B09025CA01总说明书检索号B09025CA0101变电站部分图纸电气部分B09026CD01土建部分B09026CT01线路部分S09026CD01第二册主要设备材料表检索号B09025CA0107第三册概算书送审稿检索号B09025CA01E第二篇35KV变电站部分第一节总的部分11站址概况111站区地理位置及地形站址位于XX市位于通济镇光荣村(原XX火车站侧),地形地貌为湔江河边河滩地,场地内原属农耕旱地,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差13M;站址周边地形为坡地,自然地表高程约638M,相对高差010M,站址东北侧有一条小火车道(已报废)从站前通过,地面地形由北侧向南侧倾斜。112站址选择根据XX供电片区负荷分布及地理位置的基本情况,变电站站址的位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遵循这一原则,结合XX电力公司所属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安排,符合选站要求又不与XX市总体区域规划发生矛盾,可选站址的位置相对较少,因此我院在尽量兼顾两者要求的基础上,慎重进行了变电站站址选择工作。按照变电站的建设规模,进出线通道方向,公路交通,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时结合XX市国土局、规划用地性质的考虑,变电站选站位置主要集中在XX市近十五年规划以外的位置。同时结合周围环境的情况进行了多个站址的考察。项目工作组经综合分析和现场进行比选,认为通济镇光荣村站址(方案)和通济镇上河村站址(方案)具有建站条件,并对这两个站址方案进行详细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并向XX电力公司及当地有关部门介绍了这两个站址的情况,取得了相关部门的相应承诺,各方均同意将这两个方案作为站址比选,选出其中一个作为推荐方案。经过详细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一致同意推荐通济镇光荣村站址方案为XX35KV变电站站址。现比较如下1)、通济镇光荣村站址环境状况方案站址位于通济镇光荣村,距XX市县城20KM,地形地貌为湔江河边河滩地,地形较为规则。场地内原属农耕旱地,机耕道从站前通过,交通运输方便。站址范围内属河道堆积层,场内无房屋和树木。场地自然地表高程约为63800M,南北相对高差13M,地面略向河床倾斜。变电站区域内内无任何拆迁的电力线路和建筑物。2)、通济镇上河村站址环境状况(方案)站址位于通济镇上河村,距XX市县城20KM,场地自然地表高程为64600M,场地平坦,目前属地震临时安置点。变电站区域内无任何拆迁的电力线路和建筑物。3、综合经济技术比较31、综合技术比较序号项目通济镇光荣村站址(方案)通济镇上河村站址(方案)备注1所址地理位置距县城20KM,距县城20KM,2地形地貌平坦开阔,高差13M地形平坦,高差较小3线路走廊35KV出线走廊较好35KV出线走廊较好35KV出线走廊较好35KV出线走廊较差4交通运输满足施工条件满足施工条件5占用土地情况河滩地旱地6城镇规划非规划区非规划区、地震房临时占用7环境污染无无8农田保护区无无9通信干扰无无10生活条件方便方便11站外引接公路无新建50M12站址地质良好良好13场平土石方量较少较大14线路改线改建1200M无15大件运输容易容易32、综合经济比较单位万元序号项目通济镇光荣村站址(方案)通济镇上河村站址(方案)备注1土石方工程及场地平整费5102原有建筑物拆迁及赔偿003征地费用、青苗赔偿175204所外公路接引055大件运输沿线桥涵加固006供水工程337排水工程有排水沟可利用无排水沟8地下文物普查探费009防洪防涝措施费3610地基处理费00合计28544以上比较为相对增减值。33、推荐的站址方案参加比较的两个站址方案基本都具备建站条件,各站址方案的条件综述如下1、通济镇光荣村站址方案距县XX市城20KM,站址场地平坦开阔,相对高差较大,稳定性条件较好,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作用,对建筑抗震有利,35KV,10KV进出线走廊较好,进站公路引接方便,生活条件方便。本站址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费用略低。2、通济镇上河村站址方案距县XX市城约20KM,站址场地起伏较小,相对高差较小,进站公路引接方便,生活条件方便。但目前属地震房临时占用,搬迁较困难。本站址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费用略高。3、推荐的站址方案通过以上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我们认为通济镇光荣村站址方案的建站条件相对于另一站址方案好,因此本报告将该站址方案作为推荐方案,即推荐通济镇光荣村站址方案为XX35KV变电站站址站址。第二节建站条件1、交通运输1)、进站公路紧临原小火车站道路,不需修进场道路。2)、大件运输路径方案主变压器重量约193T,大件运输利用原小火车站,公路运输全程从XX市起算约20KM。大件运输沿途桥梁不存在加固的问题。机耕道路面较为平整,转弯半径不够路面作局部处理,上、下坡均满足主变运输条件。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站址区地貌单元为河流侵蚀阶地,地形平坦开阔,自然地表高程约为63800,相对高差13M,地面略向河床倾斜,地形坡度为124,场地正北约20M有一条乡村机耕道。(2)地层岩性根据区域资料及本次钻探表明场地出露地层表现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卵石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成之粉砂质泥岩,现从上到下分述如下杂填土黑灰色褐红色,松散,稍湿,主要为粘性土夹少量杂物组成,结构疏松,含较多植物根系及有机质,分布于场地地表,层厚050060M。卵石层褐灰灰白色,稍湿,稍密中密状,卵石主要成份为花岗岩、闪长岩、灰岩等,中等风化程度,磨园度中等,粒径520CM不等,直径达2535CM。厚330660米,遍布整个场地。粉砂质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SE13514。局部夹粉砂岩。无强风化壳,勘探深度范围内为中风化状。(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综合各项测试及该地区工程经验,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有关参数建议值列于下表3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一览表表31项目岩土名称重力密度KN/M3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度压缩模量ESMPA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杂填土1617/12152380100卵石土2122/28322030300500粉砂质泥岩(中风化)2223/300400(4)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及附近无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不良地质现象,无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稳定性较好。(5)地震效应本区地震活动较少,近期最大一次地震为XX80级。根据四川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图(1100万)表明站址及附近区域地质构造属龙门山边界断裂向XX平原过渡地带。拟建站址地质构造简单,所址及附近2KM范围内无活动性断裂带及隐伏构造带通过,区域及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修建站址。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站址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为015G,对应抗震设防烈度均为度,2)、水文地质条件(1)陆地水文通济镇光荣村站址,根据水文调查结果无内涝现象,满足50年一遇洪水标准要求。本变电站推荐设计标高61800M。该变电站站址排水顺畅。(2)地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据区域资料,场地地下水位埋深67M。场地地下水水量丰富,但对基础施工影响不大。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为1651G/L,矿化度较低。(3)气象条件项目XX市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51平均相对湿度82历年最大风速20M/S基本主导风向偏北风NNE平均雷暴日数40(2)地基持力层选择根据区域资料及本次钻探表明自上至下为人工填土,力学性能差,承载力低,不能作为持力层;卵石土属中高压缩土,工程性能好,力学强度较高,分布范围广,埋藏浅,可作为修建站址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粉砂质泥岩,力学性能较稳定,但其埋深深,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3)水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3、进出线走廊35KV线路最终2回,本期1回,预留1回。本变电站35KV出线受民房和工业厂区制约,通道较拥挤。10KV线路最终6回,本期3回,预留3回,电缆出线。4、环境保护根据2006年四川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划分,站址区域属级污秽区,但考虑湔江河对岸大型工业企业的污染,本站址考虑按级污秽区设计。变电站设专用事故油池,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出站外,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5、干扰该站址附近无军用民用广播电台和通信设施。6、其它站区内地下未发现矿藏、埋管、等隐蔽设施,未发现文物,古迹等国家保护项目。7、施工条件1)、施工用电用水本变电站的施工用电从近区民用电处引接。本变电站施工用水从湔江河中取水,经过沉淀过滤处理后可以使用。2)、施工场地站址场地平坦开阔,具有塔建临时设施,材料和工器具堆放的条件,便于与站内施工面的通行与运输,具备临时租用条件。3)、建筑材料XX市各种地方建筑材料供应充足,如沙石等建筑材料可就地采购,价格较便宜,运输方便。4)、劳动力资源。XX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各类施工队伍较多,能满足工程施工对劳动力的需求。5)、施工道路变电站场地紧挨乡村公路。6)、通讯施工通信租用当地邮电局市话一部并作为变电站投运后的备用通信。第三节建设规模1、主变压器最终263MVA,本期163MVA。2、35KV出线最终2回,本期1回。3、10KV出线最终6回,本期3回。第四节主要设计原则变电站设计以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程GB500591992中的规定为主要设计原则。一、电气主接线35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接线;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二、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普通中型布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厢式成套配电装置布置。三、总平面布置根据站址场地地形、地貌,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以及35KV线路出线方位,变电站总平面采用形似“长方形布置形式”。以主变压器运输道路为主轴,35KV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分别布置在主变压器两侧。站区东西方向长555M,南北方向长480M,围墙内占地40亩。进站道路由站区西南侧引入,并与乡村公路相接,交通方便。总平面布置中35KV屋外配电装置采用东南方向出线,为屋外普通中型布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单列布置,主控综合室布置在站区东南角。站内主干道布置在35KV配电装置和主控综合室、35KV配电装置和主变压器之间。四、调度组织关系35KVXX变电站位于XX市,由XX电力公司调度管理,本站的各种语音及数据信息应分别接入XX电力公司调度中心的自动化系统。五、所区绿化在不影响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利用站区内一切空地进行绿化布置。在场地内植草坪,主控制室周围种植四季常青花木,以美化所区环境,在进站道路旁草坪中间植低矮灌木,尽量形成竖向绿化,给人以幽静、雅观和富有层次感。第五节无功补偿装置选择根据GB50227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国家电网生2004435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XX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考虑为1800KVAR,无功补偿容量为主变容量的225。4电气部分41电气主接线41135KV、10KV接线由于近年来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网结构不断加强,设备质量水平逐渐提高,通过采用可靠性高和检修周期长的设备,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水平,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减少停电检修时间,为简化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提供了有利条件。35KV和10KV配电装置简化接线后,不会降低变电站接线的供电可靠性。因此,根据XX建设规模和变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在满足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操作功能的前提下,本工程推荐的主接线方案为35KV最终采用单母线接线方案,10KV接线最终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41235KV侧接线方案比较变电站35KV侧出线二回,接二台主压器,拟出两个接线方案进行比较。单母线接线(方案)、内桥接线(方案)。(1)技术比较方案方案单母线接线方案内桥接线可靠性母线故障,影响该段母线所联回路线路和变压器供电;变压器故障,不影响线路供电,一回线路故障,不影响变压器供电,变压器故障,仅影响部分供电,不影响线路供电,一回线路故障,不影响变压器供电,灵活性切除主变和线路故障方便切除线路故障方便继电保护简单复杂(2)经济比较在接线方案经济比较中,包括了主要电气设备投资和差值部分,各方案经济比较见下表接线方案经济比较项目名称方案方案主要设备费(万元)真空断路器485335385255隔离开关(单接地刀)5126071284隔离开关(双接地刀3133941352电压互感器30802460848氧化锌避雷器90654120672合计512511费用差0001占地面积布置形式中型中型根据以上技术经济比较,技术上单母线接线方案较优,保证接线在各种故障情况下,能短时切除故障,操作运行方式灵活。综合考虑本变电站的建设规模和变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设计推荐单母线接线方案为本变电站的35KV侧接线41310KV接线10KV最终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414站用电接线4141站用电容量选择项目名称容量KW连续经常KW短时KW空调5照明310KV高压室充电电源3照明15休息室、会议室会议室空调335KV配电装置断路器储能电机12变压器风机602开关站照明3检修动力15合计167192根据以上厂用负荷统计结果可知,本变电站可能同时参与运行的负荷总和为359KW,利用综合系数法计算厂用电最大负荷为320KW,可供选择站用变容量为50KVA。4142站用电取得站用电源设计考虑从35KV线路和10KV母线取得两个方案。4143站用电接线站用电源采用明备用方式,站用电电压为380/220伏,采用单母线接线,装设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42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选择411短路电流计算根据XX电力公司提供的系统接线图,将九陇110KV变电站35KV母线容量按无穷大考虑,本变电站按推荐方案的电气主接线进行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详见B09026CD0106。422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本工程海拨高程为618M,地震烈度为度区,属级污秽区,所选电力设备经校验应满足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要求。电气设备选择详见B09026CD0107。413主变压器本主变压器推荐选用三相双线圈铜芯低损耗低噪音节能变压器。型号SZ96300/356300KVA;电压比35325/105KV;接线组别Y,D11;阻抗电压UK7541435KV电压级设备主变及分断回路断路器ZW4051250A25KA内置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GW435DIID630A电压互感器JDX635WB02/05/3P35/01/01/01/3KV33避雷器YH5WZ51/134W41610KV电压级设备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母线故障机率和维护、检修工作量,缩小占地面积。工程选用户外厢式配电装置,柜内配真空断路器断路器,其额定电流为1250A,遮断电流为25KA。41735KV站用变压器选用铜芯电力变压器。型号S950/3550KVA组别D,YN11电压比355/04KV阻抗UK441710KV站用变压器选用铜芯电力变压器。型号SC950/1050KVA组别Y,YN0电压比105/04KV阻抗UK4418站用配电屏选用抽出式低压配电屏。43电气布置1、35KV电气设备的布置方案比较35KV出线2回,接两台主压器,35KV分别拟出户外软母线中性布置方案(方案)、户内开关柜布置方案(方案)二个方案布置方式进行比较。二方案技术比较35KV方案户外软母线普通中型布置方案(方案)户内开关柜布置方案可靠性户外布置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由于进年来设备故障几率低,可靠较高户内布置,不受环境影响,可靠性高检修、维护工作量较大少地震破坏地震裂度度,户外设备能满足要求地震裂度度,户内设备能满足要求覆冰厚度10MM不考虑覆冰环境污染周围环境污染级,但考虑河对岸化工厂对变电站环境影响,本站按级污秽等级考虑室内布置,不考虑周围环境污染海拔高程自然地面海拔高程61800M,对设备无特殊要求自然地面海拔高程61800M,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占地面积220M306M16M75M场地占用情况场地较大场地空间小二方案经济比较35KV户外软母线中型布置方案(方案)户内开关柜布置方案方案面单价万元合价万元组单价万元合价万元KYN405断路器柜4150600KYN405其它柜1100100真空断路器485335电压互感器30824氧化锌避雷器90654隔GW435D51260离开关GW435D31339站用变压器13030一次设备投资万元542700土建间隔投资万元2530占地面积M2220M306M16M75M占地面积费用万元70297综合费用万元86210297综合费用差万元01677注1、占地费用按10万元/亩计2、土建间隔投资户外软母线布置按5万元/1个间隔计,3、设备投资相同部分不参加比较。经上述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二个方案技术上都可行,虽然35KV户外软母线中型布置方案(方案)比户内开关柜布置方案(方案)运行维护工作量偏大,但施工费用较低。设计推荐35KV采用户外软母线中型布置方案(即方案)为本工程35KV布置方案。431布置概述根据变电站场地情况和变电站防污降噪的要求,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叙述如下35KV和10KV采用背靠背布置,主变布置在35KV和10KV配电装置之间,主控室布置在站区北侧。35KV采用户外软母线中型布置,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北面。35KV向西方向出线。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单层布置,10KV配电室采用单列布置,主变至10KV配电装置采用软母线进线,10KV配电装置出线采用软母线和电缆混合出线方式。详见B09026CD0105图。44防雷接地按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为了防止大气雷电对电气设备的直接袭击,在变电站内设置避雷针保护。为了防止雷电入侵波和操作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在35KV、10KV母线上分别装设了避雷器保护,在35KV、10KV出线回路全部装设避雷器。变电站接地采用水平接地带为主、垂直接地极为辅的复合接地网,接地带选用506的镀锌扁钢,接地极选用50镀锌钢管。本变电站按小电流接地系统设计。由于变电站布置在在砂卵石层上,按常规接地电阻很难满足规程要求,故本站考虑在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可加设接地碳棒,直至满足要求为止。45全站照明全站设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工作照明电压为交流220伏,事故照明电压为直流220伏,设事故照明自动投切装置。屋内配电装置以荧光灯照明为主,设事故照明灯。屋外配电装置采用高效投光灯照明。46变电站防污及抗震措施变电站属于级污秽区,本设计按级污秽区设计,按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的要求,同时满足618M高程电气距离的要求。本变电站地处7度地震基本烈度区,电气设备均按不低于此要求选择。47电气二次部分471监控系统本监控系统拟选用一套完全开放分层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主控级微机监视系统、微机五防装置、智能电度表、高频开关电源直流系统构成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472本变电站监控系统结构监控系统按分层原则配置CPU,整个系统结构可分为三层或两层两层系统结构即一次设备间隔层测控单元及保护单元;站级计算机(含通讯管理功能)。主变的测控保护单元组屏安装于10KV厢式配电装置内10KV部分采用测控保护合一装置,分散安装于10KV开关柜上473微机监控系统主要功能4731变电站部分计算机监控系统按站内自动化模式设计,不仅具有以往常规控制屏监视、测量、同期、控制、报警等多项功能以及RTU装置的功能,而且具有事件顺序记录、GPS卫星校时、与智能设备接口等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实现变电站安全监视和控制的基础。采集的数据包括各线路、变压器、母线电压,断路器、刀闸的位置,直流电源电压,主变温度,各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电度量,微机保护装置和各智能设备串口通讯数据。采集到的数据经过系统的实时处理,用来更新当前数据。数据处理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计算,开关量信号变位报警和处理,电度量积算和处理,越限处理,事件顺序记录,GPS卫星对时等。模拟量的采样内容按电气测量仪表设计技术规程执行。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库采用实时数据库。数据库中装有全系统的模拟量、数字量、脉冲量、控制量和计算量。数据库可在线修改和离线生成数字库,并可交互式查询和调用。控制、同期、操作防误闭锁本监控系统监控对象包括主变压器、35KV线路、10KV线路及站用变以及35KV断路器等。控制方式为三级控制即就地控制、站控层控制、远方控制。就地控制仅在监控系统故障时作为紧急后备手段,远方控制为预留调度远方控制接口,在任何时候只允许一种级别的操作控制有效。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和断路器之间的操作闭锁均由微机“五防”系统完成。报警处理报警处理类型有测量值越限报警,设备状态异常报警(事故及预告报警),站内监控系统软件及硬件、网络及传输通道出错报警。事件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当产生事故信号时,系统将把事件过程中各测点的动作顺序,以毫秒级的分辨率正确记录下来,供事故分析、处理和查询。事故追忆功能可追忆到事故前1分钟到事故后2分钟的所有模拟量值。系统能同时储存10个以上的事故追忆报告。实时画面显示是在就地人机工作站上实现,运行人员通过各种实时画面的调用显示,可对全站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制表打印操作员能在工作站上以交互方式定义报表格式,报表数据等;制表操作可在线进行,不应影响系统运行。打印启动方式可以分为定时启动、人工启动、保护动作及事件启动。电度量积算监控系统与智能电度表通信,实现电度量的采集积算及统计功能。人机接口远动功能本期暂不上卫星时钟接收和时钟同步微机监控系统配置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终端装置,接收卫星发射的标准时间信号,与微机监控系统、微机保护及其他装置对时,确保系统时钟的一致,GPS据有软、硬校时的功能,以空接点方式实现毫秒级校时。设备自诊断与自恢复微机监控系统能在线诊断系统关键软件和主要硬件的运行工况,当发现异常及故障时能及时显示和打印报警信息并在运行工况图上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显示。当系统发生软、硬件故障时,备用设备能自动切换。与智能设备接口如微机保护、直流系统、微机五防等微机监控系统能适应多种通信规约,能与变电站的各型微机保护、智能设备及自动装置通信。管理与维护功能负责管理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工程师或制造商可通过运行工作站或远方维护口对该系统进行诊断、排障、管理、维护、扩充等工作。4732XX变测量仪表测量仪表按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装设,35KV母线电压计量与测量、保护回路分开设置。为保证电度量考核精度,在35KV线路装设关口电能表(单表配置,有功精度为02S级),在10KV线路装设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单表配置,有功精度为05级,无功精度为10级),4733电能表通过通信口或脉冲口将电度信息送入监控系统进行监测及打印。474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4741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配置微机成套保护装置,保护配置如下1、主保护选用微机型保护装置,组柜1面,安装于10KV厢式配电装置。保护配置1差动速断保护、差动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2非电量保护主变本体瓦斯保护,重瓦斯动作跳开主变三侧断路器,轻瓦斯作用于信号。调压油箱设置重瓦斯保护,可动作于跳闸压力释放装置,动作于信号绕组温度、本体油温度一段动作于信号本体油温度保护一段动作接点与二段动作接点串联动作于跳闸。2、35KV侧后备保护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依次动作于分段断路器、本侧断路器及总出口。过负荷保护动作于信号。3、10KV侧后备保护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依次动作于分段断路器、本侧断路器及总出口。过负荷保护动作于信号。474210KV部分10KV部分的测控保护单元除具有监控功能外,还应具有以下保护功能110KV电容器保护三相式三段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有流闭锁低电压保护、不平衡电压保护,保护装置安装在开关柜上。210KV线路保护设阶段式电流保护,低周减载保护、三相一次重合闸等,保护装置安装在开关柜上。4743监控系统及保护柜的布置方式需组屏安装的监控装置及各保护柜、自动装置柜、继电器柜、站用电柜等均安装于安装于中控室。475直流系统直流系统向本站内计算机监控设备、保护设备以及事故照明等负荷供电。按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本工程设置一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100AH、18只/组、每只12V),蓄电池组电压为220V。蓄电池容量选择按本工程最终规模经常负荷和事故负荷考虑。事故放电时间按1小时计算。蓄电池配置一套高频开关充电装置,用于向蓄电池组浮充电及均衡充电,充电装置的充电模块按N1热备份方式配置。设4只10A模块。直流系统设置一套微机监控装置,由该装置对整个直流系统进行监测及管理,并通过通信接口与站内监控系统通信。为了提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和寻找接地的方便,直流系统设置一套直流系统绝缘监测仪,在线监测各馈线的直流接地故障点,并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柜的微机监控装置通信。直流系统的所有信号均通过通信接口和空接点方式传至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476电缆设施及电缆阻燃措施站区进入主控室及配电装置室的电缆沟入口处以及电缆沟相关位置设置阻火墙,阻火墙两侧的电缆在2米范围内应刷防火涂料;主控制室的静电地板底下电缆均应刷防火涂料;电缆敷设所留下的孔洞用防火堵料严密封堵。电缆阻燃措施按“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电力工业部、公安部关于“火力发电厂、变电站消防、防火规程”等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477防误系统电气设备的防误操作系统选用微机“五防”闭锁装置一套。由该装置对全站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网门、接地桩实行防误闭锁操作。对需远方控制的断路器、隔离开关可分别在站控层,间隔层及就地进行操作,并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一种控制方式有效。每种操作方式有完善的五防闭锁功能。478二次防雷措施为防止雷电和其他内部过电压侵入变电站二次系统所造成的干扰和破坏,在变电站的低压交流供电系统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考虑内部防雷及过电压防护措施。防雷级别安装地点一级防雷器二级防雷器三级防雷器站用电柜交流母线站用电柜交流母线通信机房配电屏逆变电源直流柜交流进线低压交流系统通信控制器直流柜直流母线主控监控保护10KV配电室控母直流系统通信控制器通信按通讯口类型具体配置信号防雷器。479二次控制电缆及抗干扰措施本站35KV、10KV部分保护以及主变保护等均为微机保护。此外还有微机监控系统的测控装置及计算机等,这些设备的工作电压很低。一次系统的操作、短路、雷电侵害等所产生的瞬变电磁场通过静电耦合、电磁耦合等形式极易对二次回路形成干扰而误动作或损坏设备。另外二次回路本身,如直流回路中的电感线圈的开断产生高电压,也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为此,除要求这些设备本身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外,还需采取下列抗干扰措施4791在高压装置内及由此引出的二次、照明、低压动力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4792在不同电压的回路,不合用一根电缆。4793到微机保护的交、直流电源进线,应先经抗干扰电容,然后才进入保护。在微机保护柜间用专用的截面不小于100平方毫米的接地铜排直接连通。保护柜内装置的接地点与专用铜排接地网相连,专用铜排再与地网一点牢固连接。4794高频同轴电缆屏蔽层应在两端分别接至紧靠它敷设的截面不小于100MM2的裸铜导线上。4795所有CT(除差动保护外)二次回路中性点均在就地一点接地。所有PT的二次回路中性点均集中在继电保护室一点接地。4796微机监控系统不设单独的接地网,遵照一点接地原则,接地线连接于变电站主接地网的一个点上。4797设备自身应能满足抗电磁干扰及静电影响的要求。机箱、机柜、电缆屏蔽层均可靠接地。接地线独立敷设,并同建筑物绝缘。微机监控系统各间隔之间、间隔层和站控层之间的连接,以及设备通信口之间的连接采用电磁隔离或光电隔离。不同接地点的设备连接采用电气隔离措施,不破坏一点接地原则。4798除以上措施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电缆选用屏蔽性能优越的电缆。本工程采用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铜带屏蔽钢带铠装控制电缆。48系统继电保护481系统概况XX变35KV出线为2回482XX变系统保护481135KV部分48111线路保护选用微机型保护装置。35KV线路保护测控装置除具有监控功能外,还应具有以下保护功能三段低压闭锁方向过流保护、三相一次重合闸。低周减载保护。483故障录波本站不装设故障录波装置484电气二次设备在变电站中控室内布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站控层主机操作台和主变保护屏、电度表屏、直流电源屏、光纤设备、35KV线路保护设备等,10KV线路保护与测控单元分布在现场开关柜上。电气二次主要设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套1包括UPS2火灾报警系统套13电视监视系统套14主变保护装置屏微机型面15直流电源设备220V100AH套1包括直流屏635KV线路保护装置面2710KV监控、保护单元套6810KV分断监控、保护单元套15通信和调度自动化部分51通信部分511系统通信5111光纤通道租用邮电光缆,所有光接口设备由电信提供,本站以RS485接口接入。5112市话通讯通道利用市话作为生产辅助通讯。5113站内通信1)程控交换机站内通信考虑不设程控调度总机,利用市话通道作为变电站的调度通信。52调度自动化511调度管理35KVXX由XX市XX电力公司调度,站内一次系统的相关二次信息应组织成远动信息向XX市XX电力公司调度室传送,以满足XX市XX电力公司调度对变电站的远方监控需要。512远动组织本系统远动信息组织功能由站内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远动信息内容根据现行部颁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要求确定。为满足远动处理的实时性,要求综合自动化系统以直采直送方式组织远动信息,实时性指标应满足现行部颁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中提出要求,规约库应支持DL/T63451012002IEC608705101、SC1801、DL/T7192000规约。远动化范围是1遥测35KV线路有、无功功率;35KV母线电压;10KV线路有功功率、电流;10KV线路无功功率;10KV母线电压;2遥信10KV、35KV所有断路器位置信号(35KV等级要求双位信号);10KV、35KV线路反映运行方式的隔离开关位置信号;主变两侧反映运行方式的隔离开关位置信号;10KV、35KV母线接地位置信号。远动通道使用光纤远动通道方式,远动通道应采用四线全双工通道,保证上、下行信息的同时传输,数字通道传输速率1200波特,误码率应保证在信噪比为15分贝时不低于109,模拟通道传输速率600波特,误码率应保证在信噪比为17分贝时不低于105。513电能量关口计量计量关口点电能表均按单表方式配置,35KV线路关口配置单向计度关口电能表精度02S级,10KV线路关口配置单向计度关口电能表精度05S级。其它凡涉及与电能关口计量点有关的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等的配置、技术要求等皆应满足川电营销200276号文提出的四川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及技术要求。6土建部分61总图与交通611全站总体规划6111土建工程设计范围包括站区总平面方案布置,新建进站公路,各类生产、辅助生产建构筑物。生活区不建在站区内,由运行单位统筹安排。6112本工程总平面布置有二种方案,前面章节已对两方案进行比较,本节部再论述,仅对推荐方案阐述站区占地面积0340公顷(合511亩)其中变电站围墙内占地0266公顷(合400亩);新建进站道路占地面积003公顷(合045亩)。612站区总平面布置站区平面为东西方向为长边,南北方向为短边的矩形场地,大门朝向为西向,总长555M,宽480M,站区进站道路从站区西面的乡村道路引接,长约60M,路面纵坡不大于8。35KV屋外配电装置采用屋外中型软母线布置,朝西方向出线。10KV配电室设于站区东侧,采用户内单层单列布置。主变压器为三相组合式变压器。控制室布置在站区西北角,站内主干道布置在35KV屋外配电装置与控制室之间。613竖向布置本工程站区场坪标高的确定,不受站址附近河流百年一遇洪水位及内涝水位的影响,以高于乡村道路03米为原则,确定站内标高为61830米。站区内按散排排水设计确定站区场地内分别由道路中心向北向南排水,坡度为05,道路中心最高设计标高为61830M;站区场地内南侧最低设计标高为61815M。614道路6141站区内道路站内主车行道路面宽40M,为公路型砼路面。人行便道宽10M,采用公路型砼路面。6142进站道路进站道路为厂矿四级道路。进站道路为公路型,砼路面,宽400M,两侧路肩宽050M,长约60M。62建筑结构621主控综合室主控综合室为单层建筑,平面呈一型布置,建筑面积为1014M2。主控综合室总长147M、宽69M,层高480M。该建筑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控综合室设有控制室、值班室,工具间。62210KV配电装置室配电室为单层建筑,平面呈一型布置,建筑面积为1215M2。配电室总长225M、宽54M,层高510M。该建筑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623屋外配电装置构架623135KV屋外配电装置采用软母线中型布置,构架采用300普通钢筋砼环形杆,其梁为钢梁,基础为砼杯型基础。6232主变及构架主变压器基础为钢筋砼大板基础,构架为门型架,柱采用300普通钢筋砼环形杆,横梁采用钢梁,构架基础为砼杯型基础,支柱均为300普通钢筋砼环形杆。624设备支架设备支架柱用300普通钢筋砼环形杆,钢组合梁(应热镀锌处理),基础为砼杯型基础。625附属建、构筑物站区填方区挡土墙采用直立路肩式挡土墙,挡土墙身采用浆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