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944-2012 多功能林经营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1944-2012 多功能林经营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1944-2012 多功能林经营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1944-2012 多功能林经营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1944-2012 多功能林经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19442012多功能林经营技术规程20120109发布20120209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CS6502001B60DB21/TXXXX2011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森林功能类型划分与评价441森林功能类型划分442多功能林主要功能评价55多功能林区划与经营651多功能林区划系统652多功能林经营模式653多功能林主要经营目标76多功能林经营作业设计861外业调查862内业设计87多功能林经营管理971作业设计与审批972作业检查与验收973经营档案管理9附录A(规范性附录)森林功能分类表10DB21/TXXXX2011II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鸣放,刘明国,周永斌,陈晓非,谭希斌,雷庆国,殷炜达,宁良智DB21/TXXXX20111多功能林经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提出了森林功能类型划分及评价、多功能林区划与经营、多功能林经营作业设计、多功能林经营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的多功能林经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DB21/706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林分起源、林龄、树种组成、密度、蓄积量等林学特征相同或相似,并与周围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32单层林林内所有林木的树冠高度相差不超过20,形成1层林冠的林分。33复层林具有2个或2个以上林层的林分。34纯林由1个树种、品种,或者是由2个或2个以上树种(组)组成,但其中1个树种(组)蓄积或株数占林分蓄积量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DB21/TXXXX2011235混交林由2个或2个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任1树种在林内所占的比例均不足65,而且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稳定群体的林分。36同龄林林分内树木年龄相差不超过1个龄级的林分。37异龄林林分内树木年龄相差超过1个龄级的林分。38人工复层林通过人工营造形成的林相为2层或2层上的森林。人工复层林的树种组成和年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有不同树种同龄或异龄混交的,也有相同树种异龄混交的。39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林业部分,是实现一个或多个明确的经营目标的过程,使得森林经营持续不断地得到所需的林业产品和服务,同时又不造成森林与生俱来的价值和未来生产力不合理的减少,不给自然界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310生物多样性是在陆地生态学及这些复合生态学之中的生物变异性。表示单位空间或地段内生物物种的多样化程度。311商品林以生产木材和提供其它林副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导功能的森林、林地。312生态公益林以维护和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地。DB21/TXXXX20113313多功能林森林自身既可以提供可持续木材生产和其它林副产品,又可以发挥高质量生态效益的林分。314多功能林经营是对一定空间的森林,为了使其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所采取的提高各种功能的经营活动。315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森林对土壤的保护、形成和促进雨、雪等降水向其渗透的功能。316减少二氧化碳功能森林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317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森林通过为生物物种提供生存与繁衍的场所,从而起到对其保护的功能。318可持续木材生产功能森林能持续、高效率的生产优良材,并确保林分自身健康生长的功能。319二类调查即森林经理调查。主要是林场为了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对所辖范围进行的林地、林木资源现状与经营状况的调查。320综合评价对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地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为每个评价对象赋予评价值,再以此进行择优或排序。321森林经营作业设计DB21/TXXXX20114对于即将进行作业施工的小班,在进行森林资源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作业量、技术措施、作业设施以及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概算、计划和安排的总称。322标准地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林内选择的可以代表各种林分因子平均状态的地块。323经营模式经营者根据自身经营宗旨,为实现既定的价值定位所采取的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324雷达图能够用定量指标反映定性问题的模型工具。4森林功能类型划分与评价41森林功能类型划分411森林功能分类森林功能根据其性质分类,分为8类36子类(见附表1)。412森林功能类型划分森林功能类型按照综合功能大小分为3个类型优势齐备型、稳定平衡型、弱势缺失型。具体划分方法采用多功能指数。413多功能指数4131多功能值的计算SIN212LS式中S多功能值;L1子功能值;L2子功能值;由子功能值L1、L2组成的夹角。4132多功能指数的计算0MS式中S多功能值;DB21/TXXXX20115M多功能指数;M0理想林分多功能值。414优势齐备型多功能指数为0910。各指标上的评价值基本上是最大值,个别子功能处于中等水平,所构成的多边形饱满并从圆心向外扩张,这些小班的多功能呈现优势齐备态势,是理想的多功能林类型,可采取保持现状的经营措施。415稳定平衡型多功能指数为0708。小班若干方面好,具有优良的主导功能,部分子功能有较小缺欠,但整体上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其多功能属于中等状态,呈现稳定平衡态势,可根据主导功能进行适度经营。416弱势缺失型多功能指数为06以下。小班整体功能处于低水平状态,存在1档“低”的子功能,评分结果构成的多边形向圆心收缩,说明这些小班的整体功能较差,呈现整体功能软弱缺失态势,对其可采取,充分发挥其中的优良的主导功能,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健康等经营措施。42多功能林主要功能评价主要功能评价均采用相对值方法进行,即对4个主要功能分别计量,以各项因子最大值作为当地的最理想目标值,对低于该值的各个小班进行评价,给出高(0910)、中(0708)、低(06)水平。421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评价采用覆盖土壤表面的森林面积比例指标作为确定此评价标准的根据。森林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等于不同覆盖度下的森林地块与无森林地块的功能之差。评价功能大小,对影响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的项目评价。计算下面4个子功能缓和枯水洪水功能;保护水质功能;防止泥沙流失功能;防止林地受损功能。将其平均值作为小班综合评价结果。422减少二氧化碳功能评价通过计量森林吸收、储存二氧化碳量来评价。吸收二氧化碳量生长量/HM2扩大系数木材比重含碳率;储存二氧化碳量蓄积量/HM2扩大系数木材比重含碳率。式中扩大系数17,含碳率05;蓄积量、生长量、木材比重数据通过实测获得。423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采用稀少性、多样性和自然性等指标联合评价方法。稀少性评价调查小班内是否有国家级或省级濒危灭绝植物种。多样性评价根据标准地内物种数量就过计算确定。自然性评价分为如下7个等级1级为顶极群落森林;2级为由顶级种和先锋种组成的过度性群落森林;3级为先锋群落森林;4级为处于1、2级的森林群落但有非乡土的树种成分;5级为含有非乡土树种的先锋群落森林;6级为由乡土树种组成但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形成的森林群落;7级为引进树种在不适宜的立地上营造的林分。424可持续木材生产功能评价DB21/TXXXX20116评价指标有小班的林木形状比、林木生长量、林木蓄积量、树木修枝、木材缺欠等林分指标和集材距离、平均坡度、面积等林地指标。5多功能林区划与经营51多功能林区划系统多功能林经营的现地区划系统为区域集水区林班小班。511区域区划区域区划在林业区划时进行,或参照林业区划成果进行,或者在二类调查的森林区划时进行。在区域区划时主要确定区域内多功能林的比重指标和主要分布区。512集水区区划集水区尺度要求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满足多功能林正常经营所需的空间;满足连接森林与立地环境的水系。在一个集水区内至少包含一个以上的林班。513林班区划多功能林林班划分方法与普通林班划分方法的区别是,更加注重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以自然界线及河、谷、脊、路等永久性地面标志为林班线。是在自然区划方法基础上结合人工区划方法进行区划。根据经营目的、经济条件、经营水平综合情况确定。每个林班的面积在70HM2150HM2。514小班区划在林班下划分小班。小班划分原则是按着每个小班内部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差别来划分。划分小班条件是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级(组)、郁闭度、林型(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指数)、起源、坡度级、形状比、出林级、单位面积蓄积量等。每个小班面积在05HM215HM2。52多功能林经营模式521多功能林经营模式是在小班内采取相同的、适合各个小班经营目的的森林经营措施组合类型。分为人工纯林诱导复层林经营模式、天然次生林诱导复层林模式和人工营造混交林模式等3种。522人工纯林诱导复层林经营模式5221适宜对象林分人工纯林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5222诱导方法根据现实林分特点,采取带状间伐的方法,每隔2行4行伐去2行6行的林木(伐、留等行),在采伐带上栽植耐阴树种红松、云杉、冷杉、水曲柳、椴树、黄菠萝等,连续幼林抚育3年5年,幼林抚育方法见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对于保留带上林木连续进行抚育间伐3次5次,抚育DB21/TXXXX20117采伐方法见DB21/706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抚育间伐目标是使林分最后保留株数在每公顷100株150株。5223理想林相通过诱导措施,使现实林向多功能林转变。最后实现多功能林理想目标。即保持多功能林分经常处于复层、异龄、混交的状态进行轮替的森林经营模式。523天然次生林诱导复层林模式5231适宜对象林分天然次生林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5232诱导方法根据现实林状况,采取等距离带状采伐方法(带宽5M10M,伐、留等宽)。于采伐当年或次年在采伐带上人工更新耐阴树种红松、云杉、冷杉等;使其与上层保留林木形成人工天然复层林。造林和幼林抚育方法参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抚育采伐方法参照DB21/706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进行。通过上层林木抚育间伐最后保留株数为100株/HM2150株/HM2。5233理想目标通过诱导措施,使天然次生林向多功能林转变。最后实现多功能林理想目标。即保持多功能林分经常处于复层、异龄、混交的状态进行轮替的森林经营模式。524人工营造混交林经营模式5241适宜对象选择立地条件适宜、交通方便的宜林荒山荒地。5242营造方法通过人工营造混交林方法,实现多功能林。采用带状混交方法营造带状混交林。带间距离为5M10M,株行距采用15M15M。用不同混交树种进行混交,带宽相同。混交林营造方法参见LY/T16072003。抚育间伐具体方法参见DB21/7062009。5243理想林相人工营造多功能林,从一开始就要考虑了树种的混交问题,通过混交林实现森林多功能。复层林目标可以通过速生与慢生树种搭配实现;异龄林要通过上层速生林木进入主伐期后在更新下一代幼林实现。53多功能林主要经营目标531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性能高该目标是多功能林经营的基本目标,森林无论生长在任何地方,都要把充分发挥这个目标作为基本要求,辽宁省很多地区都处于缺水和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状况,必须坚持这个基本目标。532高蓄积量目标DB21/TXXXX20118是根据可持续木材生产功能和我国近期对于木材生产的高度需求提出来的。它与高碳储存目标紧密相关,高蓄积量是更好地以木材的形式储存CO2的有效办法。533高生长量目标多功能林承担着吸收CO2、稳定大气CO2含量、快速形成森林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功能,把多功能林作为一种可再生循环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循环速度。534维持生物多样性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遗传基因和森林各种生物自身存在的需要。尽管短时间内不会对森林产生明显效果,但是,从长远看它对经营对象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区域、国家乃至更大尺度带来重要的影响。535多目的利用目标森林多目的经营可以使区域社会从多功能林中得到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包括森林的公益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改善区域内外的环境质量,为区域社会提供最大的全面利用价值。6多功能林经营作业设计61外业调查611小班区划实施多功能林经营活动前,要对拟开展多功能林经营的地块进行多功能林小班区划。小班区划要落实到最新二类调查基本图上,根据林分特点、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进行。小班界限要求实测、标记。面积误差要小于1。612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多功能评价所需要的各项因子逐项调查。此外还包括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情况、林木生长情况和既往森林经营史等调查。调查的同时,应针对拟开展多功能林经营地块的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加以记录,以便形成多功能林经营档案。613调查方法在多功能作业的小班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不得小于作业小班面积的2。设立标记,实测面积,面积闭合差不得超过1,其它林分因子调查误差不超过5。62内业设计621搜集既有技术资料内业设计之前要搜集历年的各种调查资料、林场档案资料和林业局森林资源档案资料。在作业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既有技术资料。622搜集森林经营法律、法规资料凡是国家和省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经营有明确禁止、限制规定的要按照其要求执行。DB21/TXXXX20119623内业设计按照森林资源三类调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森林经营作业设计软件系统执行。624成图与面积计算采用12000至15000比例尺绘制作业小班平面图,用求积仪或网点板计算面积,有条件的用计算机制图、计算面积。625图面注记和转绘要按照国家标准图例规定进行注记,并标示出作业小班周围的地类以及明显地物标志。转绘要按照制图规范进行。7多功能林经营管理71作业设计与审批多功能林经营作业设计应在施工前有关林业部门审核、批准方可实施。没有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报原审批部门批准。72作业检查与验收有关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森林经营作业设计呈报书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对森林经营单位当年的作业设计施工情况即上一年度采伐迹地更新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抽查或联合检查,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验收。73经营档案管理森林经营单位应及时对审批文件、各种调查设计图表、各种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