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秦线接触网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1、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2、电化局颁布的接触网施工工艺手册第一三册3、电化院提供的大秦改造平面图、安装图为确保大秦线加强应急改造工程质量,针对大秦线加强应急改造工程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参考施规、验标的有关要求,制定标准如下,望各施工班组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确保打好大秦线改造工程第一仗。二、工程介绍1气象条件A、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30,最大风时气温5,覆冰时气温5,吊弦、定位器正常位置时气温10。B、最大风速27M/S,覆冰时风速10M/S。C、承力索覆冰厚度10MM,接触线覆冰厚度5MM。2线路条件21最高行车速度80KM/H22曲线外轨超高最大150MM23轨面连接中点水平面高于轨面的距离区间按960MM;站场按800MM。3、接触网悬挂类型既有接触悬挂为TJ120TCG110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2010)吨系,新建接触悬挂为THJ150CTHA150全补偿简单直链形悬挂(167147)吨系,既有环节吊弦全部更换为整体吊弦。结构高度由11米改为14米,隧道内改为08米。4、污染级别为重污区,绝缘子泄漏距离不小于1200MM,绝缘子材质隧道内为硅橡胶,隧道外为瓷质,强度为12KN。5、接触悬挂均为直链型接触悬挂。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一般为距轨面连线6000MM,隧道内为5750MM(各个隧道内实际高度见支柱装配表)。6、接地保护混凝土等径园杆及隧道内采用单绝缘,桥钢柱采用双重绝缘。隧道内采用单绝缘。7、跨距要求当桥上支柱跨距超过60米时,在其中增加一根桥钢柱,以增加接触网的稳定性。8施工范围81区间接触网锚段在下庄站内7、8下锚,铁炉站隧道内13、14下锚的拉线、承、线锚角钢及补偿装置更换。要求与区间相同。82下庄站18,铁炉二号隧道内1518腕臂不更换,只更换钩头鞍子、定位线夹及电连接。83区间AF,PW线除75锚段(因其与站内为一个锚段,在261没有下锚)外,全部更换。在铁炉二号隧道内AF线悬挂从对向下锚开始更换;区间251263单号及270更换AP线肩架、绝缘子及底线引线,杵座鞍子不换。三、下部施工技术标准1混凝土支柱及钢柱整正标准11支柱整正的倾斜标准(混凝土支柱以地面为准,钢柱以基础面为准)。12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允许施工偏差05,锚柱端部应向拉线侧倾斜70MM。121等经400如果遇到坚石地段,与技术人员联系,经主管技术负责同意,采用断杆浇注方式,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更改。13横线路方向131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支柱外倾值均为70100毫米。132对于纯下锚支柱外倾值为0毫米,支柱中心直立。133两侧悬挂的支柱,安装隔离开关支柱,曲线内侧支柱和位于直线上并与相邻锚柱同侧的转换柱,有明显受力方向时应向受力的反方向倾斜50MM,无明显受力方向时,均应直立。134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施工误差最大为100MM。135混凝土支柱埋深的允许误差为50MM(从轨面算起396M),入土部分的实际埋深不能小于设计值。136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测量标记指定的位置进行,任何施工均无权随意移动,如遇特殊情况时,由技术人员处理。137所有接触网及附加线下锚支柱应增设底板,以增加支柱的稳定性。138支柱整正后回填及拉线坑回填,应严格执行每回填300MM夯实一次的原则,冬季施工时,应将冻土块打碎,并不得掺杂冰雪块,位于水沟中或水沟沿上的支柱,回填完毕后,应及时将水沟疏通。139支柱及拉线回填完毕后,在地面以上,支柱四周培一个高300毫米,四周宽度与坑口尺寸相同的梯型土台。外型要方正美观一致,以确保基础的正常下沉。1310支柱整正完毕后,要准确及时地画上轨面红线。1311支柱底部距轨平面连线的距离,曲线时减外轨超高的1/2锚板拉杆埋设标准21锚板拉杆与拉线受力后,应成一条直线,并与下锚支的延长线相吻合,锚板应垂直于拉线,拉杆螺帽应配齐紧固,拉线不得有断、散股,不得有接头和锈蚀。UT型线夹螺帽外露螺纹长度为20100毫米。22拉线锚板坑应保证埋深的设计值,以地面算应25M,拉杆出土点处不应大于700MM。23当遇有特殊地形时,拉线角度最大不能超过60,并应由技术人员现场确定。附加说明A,施工完毕后,施工技术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填写隐藏工程记录;B支柱限界应严格掌握在100MM毫米间,作业队施工中要认真执行;3桥梁隧道打孔标准(见施工方案)四上部施工技术标准(一)、承锚(钢锚)角钢的安装1、安装高度(对轨面)11无补偿下锚安装高度接触线6500MM承力索7900MM12全补偿下锚安装高度接触线6815MM接触线6800MM承承力索7900MM承力索8200MM(上述安装高度为导高为6M时的安装高度,当导高发生变化时,安装高度应相应改变隧道口导高或结构高度变化时承锚(钢锚)角钢的安装高度应相应变化,具体数值见支柱装配表。)2、安装要求21承锚(钢锚)角钢应安装水平,且密贴支柱。22螺栓应从主角钢穿向副角钢,即螺母在副角钢侧(拉线侧),螺栓应安装水平、密贴支柱且各种螺栓、垫片齐全。23应注意上下两承锚角钢的相对位置,以免承力索补偿绳与接触线下锚处的双环杆相磨(承力索补偿绳应在接触线下锚处双环杆的田野侧)(二)支持结构安装所有腕臂均由拉杆式改为平腕臂带定位管支撑形式,平腕臂与斜腕臂管采用无缝结构钢管,更新腕臂底座及所有支装配件。平腕臂与棒式绝缘子连接时,支柱钢柱采用绝缘子外侧压板带145凸台,侧压板不带凸台结构,压管及平腕臂与绝缘子连接处结构改为在钢管端部钻孔,以提高绝缘子的抗拔性能。1、支柱装配11要求测量的各种数据必须精益求精,误差精确到毫米。12腕臂底座安装应符合设计规定,与支柱密贴且呈水平状态,各部位螺帽、开口销等应齐全且安装牢固。锚段关节转换柱上非工作支腕臂的安装按照安装图所示位置安装,不可随意安装。13锚段关节及双压柱处所采用的上、下底座类型应依据接触悬挂安装图(图号DQW101103)执行。14装配时应注意站区两端及隧道处降高标准。15当导高为6000MM,结构高度为1400MM时,支柱上底座安装高度为距轨面7270MM,上、下底座间距为1800MM(直线区段当支柱限界小于2700MM时,上、下底座间距为1600MM)。双压柱处腕臂上底座安装高度距轨面连线为7470MM,上、下底座间距为1800MM。隧道口导高或结构高度变化时承锚(钢锚)角钢及腕臂上下底座安装高度应相应变化,具体数值见支柱装配表。16腕臂安装应满足承力索及接触线的悬挂位置及结构高度的要求,承力索应位于接触线的正上方,允许偏差25MM,承力索悬挂点高度应满足其结构高度的要求(其结构高度为1400MM),允许偏差50MM,安装后平腕臂不得低头,且抬头不大于100MM设计要求的抬头除外。17腕臂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线,温度变化时,腕臂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应符合DQW10102旋转腕臂位置安装曲线的要求。隧道内安装时注意与隧壁的绝缘距离。18棒式绝缘子弯曲不得超过1,瓷釉表面光滑,无裂纹,不应有缺釉、斑点、烧痕、气泡等现象,瓷釉剥落面积不得大于300MM2。棒式绝缘子有排水孔的,其排水孔应朝下。腕臂上各部件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不包括定位装置),绞接处转动灵活,腕臂不得弯曲,顶端管帽封好。各组支柱装配在预配和安装中螺栓穿向应一致,统一规定为螺栓在顺线路方向时,其穿向与行车方向相反,即螺母在来车方向一侧,预配中所有螺栓应采用扭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梅花扳手,严禁使用活口扳手。19腕臂预配安装时,承力索支撑线夹与组成腕臂三角形的套管双耳间距按200MM,以利于调整。110平腕臂端部的长度余量为200300MM。111承力索应统一安装在承力索支撑线夹转角内侧的线槽中。另一线槽对于直线区段(转角不大于1/100)安装长度约为250MM同规格的承力索线材;对于曲线区段(转角大于1/100)安装长度约为800MM的同规格的承力索线材,其两端采用与线材规格相对应的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与承力索并沟连接。辅助线及承力索在线槽内安装均应安装同规格的铜衬垫,安装时辅助线应适当拉紧,以使辅助线受力。但中心锚结处的承力索应安装在远离支柱侧的槽内,支柱侧沟槽安装承力索中心锚结绳,中心锚结绳为THJ150线。(具体安装形式见DQW10101)2、定位装置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21定位管应呈水平状态,各种定位管的斜拉线保持顺直,定位管支撑与定位管之间的夹角为60,困难时允许为4570。22定位器中定位环或限位定位环在定位管上的调节余量不小于100MM。定位管在长支持器外露长度为50100MM。23定位管端部的外露长度宜为200400MM。超长部分应截掉,并用管帽封好。定位管卡子与反定位环中心之距约等于150MM。软定位器的坡度相对于轨面连线不小于1/10。24转换柱处非工接触线抬高后与工作支定位管(或定位器)之间间隙不小于50MM。25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其偏移量参照DQW10102旋转腕臂安装曲线。定位线夹的安装有其方向性,安装时的方向如下图所示26定位环安装261腕臂预配时2定位环有其方向性2611直线和曲外支柱的腕臂其定位环上的缺口朝下;2612曲内支柱的腕臂其定位环的缺口朝上。262定位环安装高度与定位管相连处定位环对轨面连线高为6000MM时,(A2定位器)正定位为6300MM,反定位为6430MM。(三)补偿装置安装1补偿装置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DQW10307图中补偿滑轮间距“A”值最小为460毫米,施工中注意根据现场温度查表见图DQW10102得出L,从而得出安装时滑轮最小间距A1460L200。2隧道内接触线下锚悬臂增加下锚拉线及吊柱拉线。补偿滑轮改为13形式,定位器定位线夹螺母绝缘子更换为硅橡胶双重绝缘子,详情见DQW10509图安装说明。承力索坠砣为20块25KG2块3125KG。限制横管长度应根据现场坠砣洞内宽度制定。3应调整承锚角钢及线锚角钢活动孔位置,以避免承力索补偿绳与接触线双环杆相磨擦。4坠砣完整无损,坠砣串排列整体,缺口相互错开180,并保证坠砣串上下移动灵活。每串坠砣重量误差为1坠砣串重量包括坠砣杆,坠砣抱箍的重量坠砣串组成正线承力索17块混凝土坠砣,接触线20块混凝土坠砣,当锚段长度大于1400米时承力索采用17块铁坠砣。5坠砣限制框架应安装在田野侧。(四)承力索及接触线架线既有接触网锚段长度大于1800米时,将分成两个锚段(我管段内有6个长锚段改为12个小锚段)。由于接触悬挂线型发生变化,个别支柱容量不足的更换为大容量支柱;同时新建关节处须改换支柱;曲线外侧电力线与接触网合架区段部分须更换支柱。1承力索、接触线锚段配盘供应,正线承力索、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2承力索、接触线架设用滑轮和S钩滑轮应带有防护措施,避免线索磨损。3架设接触线应在每一个跨距内均匀悬挂23组S钩滑轮。4张力架线时曲线区段,转换柱处的支柱装配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既有锚柱亦有相应的临时加固措施下锚角钢新旧错开时可以换线后在拆旧。5承力索、接触线宜进行超拉或采取其它预延伸措施。6承力索、接触线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砣重量误差不得大于1。(五)中心锚结中心锚结应严格参照DQW10313、DQW10505进行安装安装中心锚结时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弛度不低于该跨承力索的弛度。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在定位点两侧。接触线中心锚结绳应适当拉紧,但拉力不宜过大,且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应端正。中心锚结正线承力索中心锚结绳采用THJ150线。接触线中心锚结绳采用619W137结构的不锈钢丝绳,外径为875毫米,整绳拉断力54KN,导高不抬高。(六)吊炫安装调整1、正线承力索位置调整完毕之后,测量正线承力索高度,然后进行整体吊弦计算和预制,吊弦线采用16MM2结构为71205的青铜软绞线。整体吊弦的安装位置测量应从两悬挂点向跨中进行,偏差应积累在跨中,最大偏差不得超过50MM。整体压接式吊弦与螺栓可调式吊弦的使用范围请参照DQW11115说明,吊弦的布置必须根据实际跨距按照施工数据(DQW11116图)安装,允许误差100MM。接触线工作面必须端正,工作部分不得扭转、弯曲。各种线夹均应端正。对扭矩力有确切要求的零配件安装时,必须采用扭矩扳手。为确保整体吊弦一次安装成功,各班组应及早将每个跨距的实际长度测量备案。2、整体吊弦载流环的方向如下图吊弦线夹的螺栓穿向卡子来车方向承力索线夹螺栓一律穿向田野侧。接触线线夹螺栓一律穿向另一侧。3、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30MM。4、接触线在悬挂点距设计轨面的高度应保持一致,施工偏差30MM,相邻悬挂点间的相对误差为20MM,当接触线的高度发生变化时,其坡度不得大于1,困难情况下不超过2。5、悬挂点两边的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的高度相对悬挂点处接触线的高度应相等,施工偏差10MM。51一个跨距内所有吊弦点处接触线的高度施工偏差为20MM。52一个跨距内相邻吊弦点接触线的高度差允许为10MM。53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的高度不抬升。54锚段关节处两转换柱间的两接触线交叉点接触线高度抬高量为6080MM。55所有与承力索、接触线直接接触的线夹表面应涂抹电力脂。(七)电连接安装电连接的安装位置有以下两种锚段关节电连接、横向电连接。1每个锚段关节设两处电连接分别安装于关节的两侧转换柱与锚柱之间,距离转换柱非工作支悬挂点10米处,两承力索间电连接线的弓型朝向开口侧。2横向电连接安装于第1、2吊弦间距第1吊弦1米处。3各种电连接在预制前均应现场测量,然后根据两线间距、温度变化时的相对位移量和弹簧圈及线夹算出实际长度。4承力索与承力索间的电连接线应缠绕两圈,圈直径为60,下圈距接触线高度为300MM,刀型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安装有其方向性,如下图5电连接线采用TJR120软铜绞线,关节电连接分四种型号隧道外开口侧为51米,交叉侧为46米;隧道内开口侧为37米,交叉侧为32米。新接触网架设时采用过渡关节电连接,适用于(CTHA150THJ150与TCG110TJ120)悬挂类型,长度51米。换线完毕后更换为正式电连接。有关电连接安装要求见DQW11142。(八)标志牌安装“高压危险”标安装在站台及洞内落锚和行人较多的支柱上,标牌底边距地面18米(防护栅上的“高压危险”标高度相同);钢柱安装在垂直线路的两面上,砼柱在支柱的小面上用漆刷制,刷制的规格参见。(九)附加线架设正馈线在隧道内采用绝缘抗冰导线(KBGLYJ240/10),隧道外由LJ240改为LGJ240/30。所有AF线肩架均更换,AF线下锚埋入杆及承载悬挂的水平埋入杆和角鸭嘴利旧。AF线悬挂由三串瓷绝缘子改为四个棒式硅橡胶绝缘子悬挂。附加线均在隧道口下锚。PW保护线由LGJ70改为LGJ95/15,PW线肩架利旧。混凝土柱采用LJ70行车方向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线连接上下底座,在连至PW保护线。隧道内接触网立柱保护采用既有VLV701000V电缆压接设备线夹连接立柱,再沿洞壁引至保护线。AF线悬挂接地保护采用新VLV701000V电缆压接设备线夹沿洞壁连接至保护线,每0506米固定一次,旧的固定点可以利旧。隧道口AF线下锚接地线采用12圆钢,沿洞壁引至PW线,网支柱下锚均为双重绝缘,保持既有形式不变。1、附加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的固定应牢固可靠且符合下列要求11直线杆导线绑在顶槽上,操作过程如下111本线缠绕铝带共长200MM,各圈要密贴,绑线留头150MM,靠近瓷瓶颈由下往上绕3圈。112绑线绕过瓷瓶颈后在另一侧同样绕3圈。113再绕过瓷瓶颈回来又绕3圈。114又绕过瓷瓶颈再绕3圈。115然后绑线绕过瓷瓶颈与导线斜交到另一端由本线下面绕回再通过瓷瓶顶两绑线在本线上部斜交成“十”字花后再由另一端本线下面绕回,两余端在瓶颈中间拧三个花切断压倒。12转角杆导线绑在转角外侧颈槽内,操作过程如下121本线缠绵绕长度为200MM的铝包带,铝绑线一头留150MM,靠近瓶颈由下往上缠3圈后在另一侧由上往下再缠3圈。122在原侧由下往上再缠3圈。123在另一侧由上往下再缠3圈。124绑线绕过瓶颈由下往上绕过本线与本线斜交。125再绕过瓶颈再由上往下绕过本线与本线斜交,这样两绑线相交成“十”字花后将余端在瓶子颈中间拧三个花切断压倒。缠绑时应注意防止损伤导线和绑线,绑线在针式绝缘子颈槽内顺序排开,不可互相压在一起。2接地跳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的固定参照以上方法执行。3附加导线的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3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在跨距内接头;32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的通航河流时,导线不得有接头;33一个耐张段内接头、断股补强处数当耐张段长度不得超过500M时为1个,5001000M时为2个,1000M以上为3个;34接头位置距导线悬挂点应大于500MM。4铝导线断股为三股及以下时,可用铝绑线绑扎加固(补强),绑扎长度应超出缺陷部分3050MM,断三股以上时应剪断重接;钢芯铝绞线钢芯断一股时应剪断重接;有背扣、破股等已形成不易复原的永久变形者,应剪断重接。有关技术标准如下将导线两端锯齐,从钳压管两端插入,导线的两端须露出管外20MM。钳压铝绞线时从管的一端开始,上下交错的压向管的另一端,钢芯铝绞线从管的中间开始,依次上下交错的城市向一端,完后压向另一端。钳压管两端的第一个压坑必须在导线的短头侧,钢芯铝绞线短头侧应压两个坑。钳压管因压接而发生弯曲时,其弯曲度不得大于1,如弯曲度在3时可用木锤轻轻敲击校直,如弯曲度已大于3或压接弯校直后钳压管发生裂纹时必须剪断重接,钳压管两端的导线不得有鼓包。5正馈线及PW线肩架的安装朝向上、下行应分别统一,各种肩架安装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安装牢固,螺母垫片装配齐全。6正馈线及保护线的张力与驰度严格按照线材的安装数据执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