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_第1页
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_第2页
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_第3页
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_第4页
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一、施工设计说明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三、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四、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汇总表第二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计算一、设计检算说明二、侧模支撑计算三、横梁计算四、纵梁计算五、抱箍计算附图图一、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总图图二、盖梁抱箍设计图图三、盖梁抱箍法施工支撑详图图四、各部件连接、栏杆与工作平台详图第一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一、施工设计说明1、概况泸州泰安长江大桥引桥长101298米(起迄里程为K1815352K191665)。共有24个桥墩,除4、5墩为双柱式外,其余各墩为三柱式结构(墩柱为直径20M的钢筋砼结构),墩柱上方为盖梁。盖梁为长264M,宽24M,高26M的钢筋砼结构,如图11。由于引桥墩柱高度较大,最大高度为325M,除4、5墩及高度较低的墩柱采用搭设支架施工外,其余墩柱盖梁施工拟采用抱箍法施工。引桥盖梁砼浇筑量大,约1561M3。26472261805701242322图11盖梁正面图(单位M)2、设计依据(1)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2)汪国荣、朱国梁编著施工计算手册(3)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上、下册)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4)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5)盖梁模板提供厂家提供的模板有关数据。(6)西南出海大通道泸州绕城公路泸州泰安长江大桥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7)国家、交通部等有关部委和四川省交通厅、海通公司的规范和标准。(8)我单位的桥梁施工经验。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1、侧模与端模支撑侧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6MM,肋板高为10CM,在肋板外设214背带。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12M的214B作竖带,竖带高29M;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20的栓杆作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27M,在竖带外设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端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6MM,肋板高为10CM。在端模外侧采用间距12M的214B作竖带,竖带高29M;在竖带外设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2、底模支撑底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8MM,肋板高为10CM。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4M工16型钢作横梁,横梁长46M。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横梁底下设纵梁。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2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型钢支架作支撑。3、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单层四排上下加强型贝雷片(标准贝雷片规格3000CM1500CM,加强弦杆高度10CM)连接形成纵梁,长30M,每两排一组,每组中的两排贝雷片并在一起,两组贝雷梁位于墩柱两侧,中心间距2536CM,贝雷梁底部采用3M长的工16型钢作为贝雷梁横向底部联接梁。贝雷片之间采用销连接。纵、横梁以及纵梁与联接梁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纵梁下为抱箍。4、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6MM)制成,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1734CM,采用66根高强螺栓连接。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5、防护栏杆与与工作平台1栏杆采用50的钢管搭设,在横梁上每隔24米设一道12M高的钢管立柱,竖向间隔05M设一道钢管立柱,钢管之间采用扣件连接。立柱与横梁的连接采用在横梁上设02M高的支座。钢管与支座之间采用销连接。2工作平台设在横梁悬出端,在横梁上铺设2CM厚的木板,木板与横梁之间采用铁丝绑扎牢靠。三、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见附图)图一、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总图图二、盖梁抱箍设计图图三、盖梁抱箍法施工支撑详图图四、各部件连接、栏杆与工作平台详图四、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汇总表见表一。需要说明的是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是以单个盖梁需用量考虑。序号项目及名称材料规格单位数量备注一侧模支撑1竖带槽钢14BKG4657632栓杆20KG38038两端带丝型3钢管斜撑钢管48M96计48个4螺帽用于20栓杆个885垫板0101米钢板10MMKG6908计88块每块二底模支撑1横梁16工字钢KG52808计56根2三角架16工字钢KG79737计2个3特制型钢架16工字钢KG104673计3个4型钢架联接用螺栓20个24螺栓带帽5型钢架联接用钢板钢板10MMKG2826序号项目及名称材料规格单位数量备注6钢垫块钢板20MMKG4239每横梁上布3个三纵梁1贝雷片30001500KG108002加强弦杆3000100KG64003横拉杆16工字钢KG1230计20根4弦杆螺栓KG320计160个5销子及保险插销50KG432计144个四抱箍共计3套1抱箍桶钢板钢板16MMKG4545722上盖筋板钢板20MMKG442933下盖筋板钢板10MMKG123924中部筋板钢板10MMKG123925加强筋板钢板8MMKG381176加强筋板钢板14MMKG230137高强螺栓24长100MM个1988橡胶垫厚23MM33五连接件1A型U型螺栓共计328套1螺杆20KG1040242螺母用于20栓杆个6563垫板钢板12MMKG1699372B型U型螺栓共计24套1螺杆24KG80092螺母用于24栓杆个48序号项目及名称材料规格单位数量备注六护栏与工作平台1栏杆架钢管50M17442栏杆支座钢管60M63安全网834木板厚2CM4895扣件个60第二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计算一、设计检算说明1、设计计算原则(1)在满足结构受力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3)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4)尽量采用已有的构件和已经使用过的支撑方法。2、贝雷架无相关数据,根据计算得出,无资料可复。3、对部分结构的不均布,不对称性采用较大的均布荷载。4、本计算结果不适合于除4、5墩盖梁施工。5、本计算未扣除墩柱承担的盖梁砼重量。以做安全储备。6、抱箍加工完成实施前,必须先进行压力试验,变形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二、侧模支撑计算1、力学模型假定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拉杆和竖带承受,PM为砼浇筑时的侧压力,T1、T2为拉杆承受的拉力,计算图式如图21所示。2、荷载计算砼浇筑时的侧压力PMKH式中K外加剂影响系数,取12;砼容重,取26KN/M3;H有效压头高度。砼浇筑速度V按03M/H,入模温度按20考虑。则V/T03/2000150035H022249V/T022249001506MPMKH12260619KPAH26MPM23KAH0T1T图21侧模支撑计算图式砼振捣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按4KPA考虑。则PM19423KPA盖梁长度每延米上产生的侧压力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即砼浇筑至盖梁顶时)PPM(HH)PMH/22322306/253KN3、拉杆拉力验算拉杆(20圆钢)间距12M,12M范围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上、下两根拉杆承受。则有(T1T2)/A12P/2R21253/20012101223KPA101MPA160MPA可4、竖带抗弯与挠度计算设竖带两端的拉杆为竖带支点,竖带为简支梁,梁长L027M,砼侧压力按均布荷载Q0考虑。竖带14B的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X6094CM4抗弯模量WX871CM3Q02312276KN/M最大弯矩MMAXQ0L02/8276272/825KNMMMAX/2WX25/2871106143513144MPAW160MPA可挠度FMAX5Q0L04/3842EIX5276274/384221108609410800075MFL0/40027/4000007M5、关于竖带挠度的说明在进行盖梁模板设计时已考虑砼浇时侧向压力的影响,侧模支撑对盖梁砼施工起稳定与加强作用。为了确保在浇筑砼时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同时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在竖带外设钢管斜撑。钢管斜撑两端支撑在模板中上部与横梁上。因此,竖带的计算挠度虽略大于允许值,但实际上由于上述原因和措施,竖带的实际挠度能满足要求。三、横梁计算采用间距04M工16型钢作横梁,横梁长46M。在墩柱部位横梁设计为特制钢支架,该支架由工16型钢制作,每个墩柱1个,每个支架由两个小支架栓接而成。故共布设横梁56个,特制钢支架3个(每个钢支架用工16型钢18M)。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特制三角支架,每个重约8KN。1、荷载计算(1)盖梁砼自重G11561M326KN/M34059KN(2)模板自重G2279KN根据模板设计资料(3)侧模支撑自重G3960168291057KN(4)三角支架自重G48216KN(4)施工荷载与其它荷载G520KN横梁上的总荷载GHG1G2G3G4G540592795716204431KNQH4431/264168KN/M横梁采用04M的工字钢,则作用在单根横梁上的荷载GH1680467KN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HGH/LH67/2428KN/M式中LH为横梁受荷段长度,为24M2、力学模型如图22所示。BRRAQ278KNM46H横梁,工1EI图22横梁计算模型3、横梁抗弯与挠度验算横梁的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1127CM4抗弯模量WX1409CM3最大弯矩MMAXQHLH2/828242/820KNMMMAX/WX20/1409106141945142MPAW160MPA可最大挠度FMAX5QHLH4/384EI528244/38421108112710800051MFL0/40024/4000006M可四、纵梁计算纵梁采用单层四排,上、下加强型贝雷片(标准贝雷片规格3000CM1500CM,加强弦杆高度10CM)连接形成纵梁,长30M。1、荷载计算(1)横梁自重G646020556318020564KN(2)贝雷梁自重G7(270821230205)40237KN纵梁上的总荷载GZG1G2G3G4G5G6G74059279571620642374732KN纵梁所承受的荷载假定为均布荷载QQGZ/L4732/264179KN/M2、力学计算模型建立力学模型如图23所示。A42MDL9MQ17KN/CRLEIAA42BE图23纵梁计算模型图3、结构力学计算图23所示结构体系为一次超静定结构,采用位移法计算。(1)计算支座反力RC第一步解除C点约束,计算悬臂端均布荷载与中间段均布荷载情况下的弯矩与挠度AQALLABQCDEM图()28521632LAEIQLAFFCEDC点位移量RB2QL()M图8405ARACAEILQFCC38425点位移量第二步计算C点支座反力RC作用下的弯矩与挠度ALL()4AA3795QRC2LBDEILFC8第三步由C点位移为零的条件计算支座反力RC由假定支座条件知FC0求得(2)计算支座反力RA、RB由静力平衡方程解得(3)弯矩图根据叠加原理,绘制均布荷载弯矩图2QA85712ALQ(4)纵梁端最大位移648Q/EI4、纵梁结构强度验算1236243LALEILQAF8323LIL2318ALQBA0384251648223EIALQIEILRCQLQLC318456222192464932EQ(1)根据以上力学计算得知,最大弯矩出现在A、B支座,代入Q后MB882Q8821791579KNM(2)贝雷片的允许弯矩计算查公路施工手册桥涵第923页,单排单层贝雷桁片的允许弯矩M0为975KNM。则四排单层的允许弯矩M4975093510KNM上下加强型的贝雷梁的允许变矩应大于此计算值故MB1579KNMM3510KNM满足强度要求5、纵梁挠度验算(1)贝雷片刚度参数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AHH/2254824150150/22293200CM4(因无相关资料可查,进行推算得出)(2)最大挠度发生在盖梁端FMAX648Q/EI648179/2110822932001080024MFA/40042/40000105M6、关于纵梁计算挠度的说明由于FMAXF,计算挠度不能满足要求。计算时按最大挠度在梁端部考虑,由于盖梁悬出端的砼量较小,悬出端砼自重产生荷载也相对较小,考虑到横梁、三角支架、模板等方面刚度作用,实际上梁端部挠度要小于计算的FMAX值。实际实施时,在最先施工的纵梁上的端部、支座位置、中部等部位设置沉降监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据此确定是否需要预留上拱度。如果需设置预拱度时,根据情况采取按以梁端部为预留上拱度最大值,在梁端部预留2CM的上拱度并递减至墩柱部位的办法解决。五、抱箍计算(一)抱箍承载力计算1、荷载计算每个盖梁按墩柱设三个抱箍体支承上部荷载,由上面的计算可知支座反力RARB2LA831Q/22945831179/21672KNRC831Q8311791487KN以最大值为抱箍体需承受的竖向压力N进行计算,该值即为抱箍体需产生的摩擦力。2、抱箍受力计算(1)螺栓数目计算抱箍体需承受的竖向压力N1672KN抱箍所受的竖向压力由M24的高强螺栓的抗剪力产生,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426页M24螺栓的允许承载力NLPN/K式中P高强螺栓的预拉力,取225KN摩擦系数,取03;N传力接触面数目,取1;K安全系数,取17。则NL225031/17397KN螺栓数目M计算MN/NL1672/39742142个,取计算截面上的螺栓数目M42个。则每条高强螺栓提供的抗剪力PN/441672/42398KNNL397KN故能承担所要求的荷载。(2)螺栓轴向受拉计算砼与钢之间设一层橡胶,按橡胶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取03计算抱箍产生的压力PBN/1672KN/035573KN由高强螺栓承担。则NPB5573KN抱箍的压力由42条M24的高强螺栓的拉力产生。即每条螺栓拉力为N1PB/4455743KN/42133KNS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