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_第1页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_第2页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_第3页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_第4页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XX市XX县XX镇XX水库大坝安全技术综合评定报告水利勘测设计院二一二年五月目录1工程基本情况111前言112主要依据113工程概况114主要特性指标12现场检查情况421工程资料情况422工程任务调查(检查)情况、见下表423大坝运行管理状况424大坝安全状况初步评估43工程地质条件631区域地质概况632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633大坝坝基及岸坡工程地质条件634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74枢纽工程质量评价841坝基及岸坡工程地质评价842大坝填筑质量评价843溢洪道质量评价844放水涵管质量评价845工程质量评价结论85防洪标准复核951流域情况952气象9541计算原理和方法1255坝顶高程复核1656防洪安全评价186渗流安全评价1961大坝渗流状况1962坝体渗流稳定计算19622计算工况20623计算结果20624计算结果分析2063渗流安全评价207坝体结构安全评价2171大坝变形情况2172大坝坝坡稳定复核21721计算方法与安全标准21722计算断面和指标的选用21723计算工况2173溢洪道结构2374放水涵管2375大坝结构安全评价238水库大坝技术安全认定综合结论2481工程等级与洪水标准2482工程质量评价2483大坝运行管理评价2484防洪标准复核2485大坝渗流安全评价2486大坝结构安全评价2487大坝安全技术评定结论2588建议251工程基本情况11前言XX水库位于XX县XX镇,库区集雨面积02KM2,原总库容1018万M3,正常库容847M3,复核后总库容为1018M3,正常库容847M3。该水库是一座以饮水为主的小二型水库,水库主要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管等组成。12主要依据(1)浙江省小型水库安全技术认定办法(浙水管200310号);(2)浙江省中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小型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大纲(浙水管20039号);(3)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5)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6)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13工程概况XX水库库区集雨面积02KM2,原总库容102万M3,正常库容为847万M3,是一座以饮用为主的小(二)型水库。(一)大坝大坝原设计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高程163M,最大坝高8M,坝顶宽40M,坝长170米,迎水面未设防浪墙,大坝上游采用干砌石护坡,坡比12,下游坡比12,背坡面无护坡设施,杂草丛生。(二)溢洪道溢洪道位于主坝左岸坝头,为正槽式溢洪道,进口底宽2M,堰顶高程144M,溢洪道两侧为干砌石挡土墙,整个泄洪段底部及两侧均无衬砌,溢洪道末端未设消力设施。(三)放水涵管放水涵管位于大坝右坝段0110处,出口位于主坝下游坝脚,口径为30厘米,涵管进口底高程为115米。涵管进口采用斜拉式铸铁插板门,手动启闭,用以灌溉和水库放空。14主要特性指标枢纽工程的主要特性指标见表11表11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序号及名称单位性能指标复核前性能指标复核后备注一、水文1、所在流域2、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02023、主流长度KM02024、多年平均降水量MM11898118985、代表性入库流量校核洪水洪峰流量M3/S11731173P033设计洪水洪峰流量M3/S789789P336、最大下泄流量300年一遇最大下泄流量M3/S323323P03330年一遇最大下泄流量M3/S195195P33二、水库特征水位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15461546P033设计洪水位M15161516P33正常蓄水位M144144溢洪道堰顶高程汛限水位M144144堰顶高程死水位M7575历史最高水位M2、水库库容总库容万M310181018P033设计洪水位库容万M3902902P33正常蓄水位库容万M38478473、水库库容曲线见图41见图414、水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图42见图42三、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主坝坝型粘土心墙坝粘土心墙坝坝顶高程M163163坝底高程M6060最大坝高M1010坝顶宽度M44坝顶长度M170170上游坝坡1212下游坝坡1212坝基特性含砂、砾粘土含砂、砾粘土2、溢洪道进口型式正槽式正槽式堰顶高程M144144进口宽度M22衬砌型式砌石砌石最大泄流量M3/S3233233、输水涵管型式混凝土圆形无压混凝土圆形无压进口底高程M138138直径CM3030长度M5050闸门型式启闭机型式四、水库管理1、主管部门XX县水利水务局XX县水利水务局2、水库管理机构XX镇人民政府XX镇人民政府3、水库所有制集体集体4、管理人员112现场检查情况21工程资料情况水库设计、施工及竣工资料缺失,目前XX水库主要的工程资料有XX水库大坝工程地质勘察报告(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9年3月)。22工程任务调查(检查)情况、见下表表21XX水库大坝安全检查项目内容表安全检查部位内容与情况坝顶坝顶无明显裂缝,较平整,局部有凹陷现象。防浪墙迎水面未设置防浪墙迎水面发现较多异常变形,局部护面块石松动、剥落、水位经常变动部位局部凹陷,有冲刷、浪蚀现象,坡面上偶有杂草。背水面无护坡设施,杂草丛生。大坝坝趾坝趾偏左常年有渗水,渗流量不大。坝址近区近坝址区域比较湿润,植被茂盛。坝基和坝区坝端岸坡坝端处无隆起、塌陷或其他损坏现象。启闭设备启闭设备为人力启闭,设备简陋老化。涵管管身存在局部渗漏。溢洪道为正槽式溢洪道,导水墙为干砌块石挡土墙,整个泄洪段底部及两侧无衬砌,溢洪道末端未设消力设施。23大坝运行管理状况水库无专门的管理机构,由XX镇水利员管理。水库管理区交通、通讯较为方便,XX水库档案资料已缺失,水库无监测设施,有管理用房,水库管理条件较差。24大坝安全状况初步评估该水库建于1976年,已运行近40年,经历了多次洪水考验,发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水库安全运行。(1)结构安全方面大坝坡面出现杂草,护砌块石有松动现象,坝顶局部有凹陷现象;溢洪道表面岩石风化;放水涵管有渗漏现象,启闭设备陈旧老化,很难正常使用。总体来看,大坝坝体较单薄,上、下游坝坡均较陡,在运行过程中坝体结构存在较多变形情况,存在安全隐患。(2)渗流方面大坝坝体(心墙)及坝基接触段有渗漏现象。3工程地质条件31区域地质概况XX地区属海岛丘陵区,一般岛中央为山脊或分水岭,最高峰海拔504M,滨海平原呈小块散布于海岛的滨海部位,溪河不发育,短小,流量小,单独入海。工程区地处温带,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62。C,年平均降水量12734MM左右。夏、秋季常受台风侵袭。工程区位于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带的北段,浙东南褶皱带丽水宁波隆起的北部,镇海温州北北东向大断裂带从工程区西部海域通过,昌化定海东西向断裂带位于工程区以北,形成了以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为主,北西向、北西西向和南北向断裂相辅的断裂基本格架。本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当低,为少地震、震级小的地区,无地应力集中表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及建设部建筑抗地设计规范中的规定(GB500112001),本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为010G,场地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基岩为035S,软土为065S。32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水库库周群山环抱,分水岭宽厚,库周为抗渗性良好的熔结凝灰岩等岩石组成,库周未见渗透性良好的区域性断层通过,无低矮分水岭,故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水库周边库岸均为坚硬、块状的火山岩,自然边坡稳定,沿库周未见大的塌方和崩滑体,除局部地段有顺坡卸荷节理切割产生少量坍塌,不存在大的岸坡再造问题,不存在水库浸没问题;库内山坡植被茂盛。综上所述,该水库不存在严重的渗漏、浸没、岸坡稳定等地质问题。33大坝坝基及岸坡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大坝坝体为粉质粘土,大坝防渗体由人工填筑的粉质粘土及下游坝体反滤层等组成,坝基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混砾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凝灰岩。大坝现有防渗体系为粘土心墙坝。34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溢洪道位于水库左岸,其型式为正槽式。溢洪道部位未见大的断层通过,工程地质条件较好。4枢纽工程质量评价41坝基及岸坡工程地质评价坝基开挖达到了相对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和弱风化岩的规范要求,不存在坝基渗漏问题,坝基处理满足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的要求。故溢坝基及岸坡工程地质评价为合格。42大坝填筑质量评价心墙土为含碎、砾石粘土,坝体土为混碎、砾石粉质粘土,碾压密实度较差。大坝心墙土属于中等透水性,根据钻孔现场注水试验资料,防渗体部分地段为中等透水性强透水性。大坝坝体基本上为中等透水地层,局部为中等透水强透水地层。大坝左坝端ZK4号孔位置大坝坝体现场水文地质试验显示为强透水地层。故大坝填筑质量较差,存在渗透稳定性问题,须进一步进行防渗处理以消除大坝渗透变形的安全隐患,以达到大坝的防渗稳定要求。43溢洪道质量评价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坝头,为正槽式溢洪道,进口底宽3M,底高程为144M。溢洪道为干砌石挡墙,整个泄洪段底部及两侧均无衬砌,溢洪道末端未设消力设施。经过运行多年,溢洪道现在比较破碎,导墙风化现象比较严重,故溢洪道评价为不合格。44放水涵管质量评价大坝右坝段设置放水涵管一根,内径300,目前涵管存在渗漏现象,而且启闭设备陈旧,较难正常使用,工程质量不合格。45工程质量评价结论大坝坝基开挖达到相对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和弱风化岩的规范要求,不存在坝基渗漏问题;大坝填土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心墙土属于中等透水性,部分地段为中等透水性强透水性,不满足规范要求。坝体工程质量不合格,溢洪道质量不合格,防水建筑物质量不合格,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XX水库工程质量评价为“不合格”。5防洪标准复核51流域情况XX镇位于浙江省XX市XX县,属海岛丘陵区一般岛中央为山脊或分水岭,滨海平原呈小块散布于海岛的滨海部位,溪河不发育,短小,流量小,单独入海。XX水库位于XX县XX镇,水库原总库容1018万M3,正常库容为847万M3,是一座以饮用为主的小“二”型水库。52气象工程地处亚热带南缘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受海洋调节,海洋性气候特征较为典型,具有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常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秋季多台风,无霜期长等特点。小长坑水库流域无长期观测资料,采用XX气象站观测资料,XX站气象特征详见表4143。表41XX站气象要素表项目多年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八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数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日数多年平均蒸发量无霜期单位小时MM天MM天数值1625367273386213648311898134516342907表42XX站多年平均月气温、日照时数分布表月份123456气温()535585136181224日照时数(小时)14211441211165520061657月份789101112气温()26827324419614385日照时数(小时)25522566198817491621784表43XX站各风向出现频率及平均风速表风向NNNENEENEEESESESSE出现频率()111563558527111992平均风速(M/S)462387351374418498522456风向SSSWSWWSWWWNWNWNNW出现频率()25096211627474999平均风速(M/S)3142932974384734864853253设计洪水复核531设计暴雨设计暴雨通过XX站与定海站相关延长19512005年24小时系列资料排频计算得出的成果,同时采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查算得出的成果作比较。具体计算如下(1)根据XX站与定海站相关延长19512005年24小时系列资料采用年最大值选择,运用P型曲线进行频率拟合计算,求得各历时各频率的设计暴雨,如表44。表44XX站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排频成果表均值(MM)统计指标设计频率重现期(年)降雨量(MM)01100027519025002588203330024653052002366211002193025020140333018772520176501010156322051342410475CV0368CS09275029888(2)采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进行查算,根据该图集的使用规范,查图求得24H的点雨量、均值、CV值,然后由24小时暴雨适线参数(CS35CV)查图得KP值,从而求得各频率的设计暴雨,如表45。表45XX水库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查表计算成果表重现期1000年500年300年200年100年50年30年20年10年5年P010203305123351020KP379347324305274242218198816611326HP40932374834993294295926142354214717941432532设计暴雨成果合理性分析由表44和表45成果比较,采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计算的成果较采用系列资料拟合计算成果较大,但根据邻近站通过系列资料与通过暴雨图集计算成果的差异性并没有XX站成果大。鉴于近年来XX地区在台风来临时出现罕见暴雨情况,本次认定采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计算成果。533设计雨型以集流时间为单位,把24小时划分为24/个时段。第K时段的暴雨强度IKBKIP(MM/H);第K时段的暴雨HKIK(MM);暴雨强度公式N124PIBK暴雨分配系数,BK;1N1NKN暴雨衰减系数,该地区为067根据小型水库将各时段的暴雨强度按以下原则组成最大24小时设计雨型即把雨峰放在第18小时,老二老三放在雨峰之前,然后按一前一后顺序排列,当峰后6小时排满后把余下的顺序排列在前面。534设计洪水根据设计雨型并假定各时段的暴雨均为一孤立暴雨,采用公式0278KQIF将各时段洪水过程线叠加起来,作为该重现期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式中QK时段洪峰流量,单位M3S;暴雨径流系数,这里取085;F集雨面积(KM2)洪水入流过程见调洪计算成果表。54水库调洪计算水库调洪的目的,是根据确定的各种设计洪水过程线和有关泄洪建筑物的泄洪能力以及水位库容曲线等基本资料,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防洪调度原则,采用合理的调洪计算方法,求出水库水位过程和泄流过程,同时求出最高洪水位和最大下泄流量。541计算原理和方法溢洪道采用无闸门控制的正槽式宽顶堰,其泄流能力采用公式3/20QMBH泄式中M流量系数;B溢洪道净宽M;H0溢洪道堰顶水位。调洪计算采用半图解法。水库调洪计算原则为起调水位为正常水位,即该水库起调水位为167M,洪水超过正常蓄水位则自由溢流。542调洪有关数据水库水位库容关系见表57,库容曲线见图51。表57XX水库水位库容关系表高程(M)体积(万M3)合计(万M3)备注60070240249059125110902901210339313118511141336441441668471633081018表58XX水库溢洪道泄流能力计算表高程(M)堰上水深(M)泄流量(M3/S)14500147020265149040749151061376153082118155102960王家岙水库库容曲线1011121314151617181920024681012库容(万M3)水位(M)图51库容曲线王家岙水库泄流能力曲线图1414214414614815152154156005115225335泄流量(M3/S)高程(M)图52泄流能力曲线543调洪计算成果库设计及校核洪水的调节计算结果见表59。调洪计算结果见表510,511和图53,图54。表59XX水库洪水调节成果表项目设计(P33)校核(P033)洪峰流量M3/S7892766最高洪水位M15161546相应库容万M39691018最大下泄量M3/S195323图5330年一遇设计洪水调节过程图图54300年一遇校核洪水调节过程图表51030年一遇设计洪水调节计算表时序入流量Q出流量Q时序入流量Q出流量Q时序入流量Q出流量Q100394000033005180503650153912982003970089340052305096601730143330040001583500529051667019941630400402021236005350522680238718885004050255370054105286903058227160040802893800547053470045583036700411031639005530540710650943808004150338400056005467202532511785900418035541005670553730362413713100042103704200574055974026716549110042403824300581056675021684113120042803924400588057376018502998130043104004500596058077016282365140043504074600604058878014621988150043804144700620059779013321716160044204204800638060980012281516170044504254900657062381011421368180044904305000678064082010701270190045304355100700065883010081183200045704395200724067884009541108210046104445300750070085009071041220046504485400779072586008660983230047004525500811075187008280932240047404575600846078088007950887250047804615700886081289007650847260048304655800930084890007370811270048704705900980088891007120779280049204746001038093492006890749290049704796101105098593006670722300050204846201183104594006470698310050704886301278111495006290676320051204956401393119796006120655表511300年一遇校核洪水调节计算表时序入流量Q出流量Q时序入流量Q出流量Q时序入流量Q出流量Q10039400003300518050365015391298200397008934005230509660173014333004000158350052905166701994163040040202123600535052268023871888500405025537005410528690305822716004080289380054705347004558303670041103163900553054071065094380800415033840005600546720253251178590041803554100567055373036241371310004210370420057405597402671654911004240382430058105667502168411312004280392440058805737601850299813004310400450059605807701628236514004350407460060405887801462198815004380414470062005977901332171616004420420480063806098001228151617004450425490065706238101142136818004490430500067806408201070127019004530435510070006588301008118320004570439520072406788400954110821004610444530075007008500907104122004650448540077907258600866098323004700452550081107518700828093224004740457560084607808800795088725004780461570088608128900765084726004830465580093008489000737081127004870470590098008889100712077928004920474600103809349200689074929004970479610110509859300667072230005020484620118310459400647069831005070488630127811149500629067632005120495640139311979600612065555坝顶高程复核551坝顶超高计算坝顶超高系坝顶高于水库静水位(正常运用情况或非正常运用情况的高度。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分别按下列情况计算(1)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2)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3)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加地震涌浪高(根据地震设计烈度,取10M)坝顶超高按下式计算YRA式中Y坝顶在静水位以上的超高,M;R风浪沿着坝坡的最大爬高,M;A安全加高,M,正常运用情况取A050M,非常运行情况取A030M;XX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属V等工程,设计波浪爬高采用累计频率5的爬高值R5,查表按下式计算R5184RM21WMKHL式中RM平均波浪爬高(M);M边坡系数;K迎水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取075;KW经验系数,取102;HM平均波高(M);LM平均波长(M)。平均波高、平均波长按鹤地水库公式计算1/6/32205GHGDW/238MLHMH2/223式中H2累计频率为2的波高;W计算风速(M/S);D风区长度(M),取170M。坝顶高程复核计算见表512。表512XX水库大坝坝顶高程复核计算工况静水位(M)计算风(M/S)波浪爬高(M)安全超高(M)坝顶超高(M)坝顶高程(M)设计1516245083051331649校核1546207067030971643非常地震144地震涌浪高10M10154根据计算结果,推荐坝顶高程为165M,目前大坝坝顶高程(未设防浪墙高为163M,故现有大坝坝顶高程不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56防洪安全评价(1)XX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土坝,原设计总库容为1018万M3,复核总库容为102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XX水库工程规模为小(2)型水库,工程等级为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的级别为5级,其洪水标准设计为2030年一遇,校核为200300年一遇。本次复核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复核。(2)经按设计标准30年一遇,校核标准300年一遇复核,XX水库的坝顶高程不满足防洪安全要求,溢洪道泄流能力不满足要求,根据浙江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办法(试行)(浙水管200310号),XX水库防洪安全性定为“C”级。6渗流安全评价61大坝渗流状况611大坝漏水情况XX水库大坝未设置渗流检测设备,根据大坝的运行情况、现场检查及地质勘察情况分析坝体渗流情况如下大坝坝体基本上为中等透水地层,局部为中等透水强透水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不满足规范要求,存在渗流安全问题。大坝左坝端ZK4号孔位置大坝坝体现场水文地质试验显示为强透水地层,须进行防渗处理以消除大坝渗透变形的安全隐患。612漏水成因分析大坝坝体基本上为中等透水地层,局部为中等透水强透水地层,渗透系数在102CM/S级别,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防渗体基本上为中等透水地层主要是含有碎石等,局部为中等透水强透水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不满足规范要求。综上所述,目前大坝坝体的坝址处存在的渗透现象,是由于坝体土和心墙土渗透系数过大造成的。62坝体渗流稳定计算621计算断面及计算参数计算断面选取勘探揭露的断面,断面图见附图1。大坝各填土的渗透系数根据本次地质勘察结果提供数据进行选取,具体取值情况见表61。表61XX水库主坝各种土渗透系数选用表土层类别渗透系数(CMS)坝体填土166103心墙土54104夹层土906105坝基土20105622计算工况坝体渗流计算工况见表62。表62XX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工况表计算工况上游水位下游水位正常工况正常蓄水位144M坝基面高程非常工况校核洪水位(1546)坝基面高程623计算结果根据以上计算参数,进行渗流计算,计算采用AUTOBANK计算软件。在各工况下的渗流场形态分布图分别见附图2、附图3。表63XX水库主坝计算断面在各工况下渗流要素表计算工况水位(M)下游坝基平均渗透比降单宽渗流量(M3SM)正常工况144035101E05非常工况1546039133E05624计算结果分析从附图2、附图3的大坝剖面流网形态看,在正常蓄水位和在校核洪水位时,浸润线在坝体出逸点出的土层可能遭到破坏,而在心墙土的背水面和大坝的背水坡未设置反滤层,因此在这两处容易形成集中的渗水通道。63渗流安全评价XX水库大坝未设置渗流观测设施,由运行情况、现场检查及地质勘察情况分析河床段及左、右坝头坝基开挖达到了相对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和弱风化岩的规范要求,不存在坝基渗漏问题;大坝坝体土以及心墙土渗透系数较大,浸润线出逸点处的土层可能遭到破坏,存在渗透稳定问题。根据浙江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办法(试行)(浙水管200310号),XX水库大坝渗流安全性级别为“C”级。7坝体结构安全评价71大坝变形情况XX水库大坝未设置坝体位移观测设施,无法了解大坝变形的趋势情况。从现场查及地质勘探报告来看大坝由于坝体座落在粉质粘土混砾的坝基土上,根据地质勘测1至4号孔孔样看,3号4号的粉质粘土混砾土层较厚,因此经过近40年的运行,坝体中部出现轻微凹陷,坝顶凹凸不平,高程不一,大坝上游坝坡部分护坡块石松动、剥落、水位经常变动部位局部有凹陷,冲刷现象,下游坡面中部坝体凹陷,无块石护坡。溢洪道溢洪道进口周边岩石风化,整个泄洪段底部及两侧浆砌石导水墙破损严重,岩石存在裂隙且风化现象严重。72大坝坝坡稳定复核721计算方法与安全标准XX水库为小(2)型水库,大坝为5级建筑物,参照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坝坡稳定,5级坝的坝坡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应不小于115,在非常运用条件下应不小于105。722计算断面和指标的选用本次坝坡稳定复核选用断面见附图1(采用与渗流计算相同断面)。本次计算分析所采用的物理和力学性指标根据本次地质勘察报告提供数据进行选取,其中坝基全风化层采用经验值。具体指标详见下表71。表71XX水库大坝稳定分析各种土的物理和力学性指标湿容重设计计算取值计算指标土层名称湿KN/M3CKPAO含砾砂粉质粘土(坝体土)200228217粉质粘土(心墙土)198272164粉质粘土(夹层土)2009278169粉质粘土混碎石(坝基土)2016313153723计算工况根据规范要求,分析稳定渗流期的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以及库水位骤降时的上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1)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分析工况对下游坝坡分析如下三种工况下的抗滑稳定工况上游水位下游水位渗流情况正常运行工况正常蓄水位144M无水稳定渗流非常运行工况校核洪水位1546M无水稳定渗流非常运行工况正常水位地震无水稳定渗流(2)上游坝坡抗滑稳定分析工况对上游坝坡分析如下三种工况下的抗滑稳定工况上游水位下游水位渗流情况正常运行工况三分之一坝高水位937M无水稳定渗流非常运行工况正常蓄水位(144M)骤降至死水位(75M)无水快速降落非常运行工况正常水位地震无水稳定渗流724计算结果及评价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分析成果见表72、73及附图4附图9。表72XX水库大坝下游坝坡稳定分析结果运用条件滑弧半径(M)安全系数K规范要求值滑弧位置图正常运行工况正常蓄水位144M207314721115附图4非常运行工况校核洪水位201414172105附图51546M非常运行工况正常水位地震2194134058105附图6表73XX水库大坝上游坝坡稳定分析结果运用条件滑弧半径(M)安全系数K规范要求值滑弧位置图正常运行工况三分之一坝高水位937M205619112115附图7非常运行工况正常蓄水位(144M)骤降至死水位(75M)20216574105附图8非常运行工况正常水位地震228622481105附图9综上计算成果看在不同的工况下,上、下游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73溢洪道结构溢洪道为正槽式溢洪道,进口为宽顶堰,堰顶高程144M,堰宽2M,边墙浆砌石导墙,现已破坏严重。故溢洪道评价不合格。74放水涵管放水设施由启闭设备和防水涵管组成。启闭设备过于陈旧,使用困难;涵管老化严重,较难正常使用。故放水涵管评价不合格。75大坝结构安全评价经复核,大坝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在不同的工况下均满足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的要求,大坝坝顶高程不一;内外坡坡面局部凹陷,下游坝坡有凹陷现象且无护坡设施,大坝变形沉陷较严重。溢洪道底部及两侧无衬砌,外露岩石部分风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