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滨海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可编辑)_第1页
洋浦滨海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可编辑)_第2页
洋浦滨海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可编辑)_第3页
洋浦滨海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可编辑)_第4页
洋浦滨海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建议书(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洋浦滨海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1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4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4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第三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7第一节建设地址7第二节建设条件8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10建设方案11第一节设计依据11总体改造建设构思11总平面布局13绿化景观工程方案18建筑工程20道路工程21市政公用工程22填海造地工程方案24第六章环境保护25第七章节能27第八章项目建设管理及招标投标31第一节建设管理31第二节招标投标31第九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33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4第一节投资估算34第二节资金筹措36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37总论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建设单位项目概况是海口市民休憩和举办节日庆祝活动的中心,同时由于其滨邻大海,紧靠城市,成为海口市民享受自然的极佳场所。将被打造成为集公共绿化、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赏景观海、集会交往的综合性城市公园。1建设工程范围及内容绿化景观改造人工水体改造整治广场、活动场改建新建钓鱼、游步码头,栈道及平台扩建生态停车场改造园区道路、给排水、供配电等基础设施修建管理办公中心、配套设施填海造地工程万绿园改造工程范围包括原址7248HA,向外填海造地46HA,新建人工岛77HA,合计8478HA。2主要技术指标序号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A)占建设用地比例(100)备注1建筑占地面积048062道路面积6087123广场面积3624334停车场面积1962005景观水体798616游泳池0630747绿地面积6247660合计84781003公园定位“城市生态客厅、文化客厅”,市民公共活动绿地;城市之窗,展示海口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形象。4投资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50万元预备费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本项目资金通过两种渠道解决由于该项目政府已经投资约500000万元,本次新增投资拟全部申请开发银行借款解决。5项目建设期二年。五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该项目是万绿园改造项目。结合现状,借鉴国内外滨海公园成功经验,将其打造成集城市绿化、文化娱乐、休闲旅游、赏景观海、公共游憩为一体的新型园林城市公园。项目建设符合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要求;改造建设规模和内容适宜,工程建设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案可行;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一定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二)建议1切实做好与外部供水、供电、燃气、道路等工程的衔接,以保证项目施工建设和运营的需要;2进一步科学考虑改造后的万绿园对外交通组织,尤其是大型集会期间的车流、人流交通顺畅;3人工岛建设应得到海域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相关要求设计建设。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海口万绿园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碧波万顷的琼州海峡、东邻会展中心、西接世纪公园。万绿园始建于1994年11月,1996年1月首期工程竣工并向社会正式开放,公园范围主要为龙昆沟、滨海大道、玉兰路及琼州海峡所围合区域,其南侧与城市干道相连,区位条件优越。万绿园,作为海口市市中心区最大的滨海公共绿地,已成为市民休憩、节日庆典、民俗聚会的中心场所,然而由于万绿园由始至终均未经过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按照海口核心滨海风光带生态景观功能的要求,今日之万绿园存在诸多不足1园区道路系统未经过系统的梳理与规划,等级划分含糊,构架尚不完善。2公园格局及框架不明确,中心、轴线等不明晰。3伴随游客的日益增加,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严重不足。4公园景观特色不突出,景观品质不高。5园区植物种类较少,层次不丰富,生境种群不够完整。6园区未经过整体竖向设计,部分地区雨水排放不畅,暴雨后积水情况严重。立足现状,借鉴国内外滨海公园成功建设经验,将其打造成为集城绿化、文化娱乐、集会交往一体,休闲旅游、赏景观海、公共游憩为一身的新型园林城市综合公园。为此,海口市政府决定对万绿园进行改造建设,并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建立公园功能新格局,补充完善公园服务设施体系,为市民创造具有公共开放性的休闲游憩、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及科普教育的新型生态城市公园绿地。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对万绿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改造,建立起“一核、一环、一区、一岛”的景观格局,凸显了万绿园生态景观功能;增设和扩建了青少年活动区、儿童游乐区、体育健身活动区、中心活动场所,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节庆活动、聚会交流的活动空间,提高了公园的群众广泛参与性;内湖景观区、滨海景观区、疏林草地休闲区、密林游览区的建设改造,满足了人们亲水涉水、知海观海的需求,为游客提供了消暑纳凉、散步闲谈的好去处。万绿园的改造建设改善和提升了公园的功能与品位,改造后的万绿园将成为集公共绿化、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它对城市的生态保护和居民的生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区域位置上分析,万绿园、世纪公园、滨海公园三园用地毗邻呈“三园合一”趋势,成为海口主城区最大最集中的滨海休闲活动区。万绿园目前已成为市民和游人最喜爱的休闲活动场地,世纪公园尚处于规划建设中,滨海公园因其定位和经营问题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在如何对“三园”进行整体功能整合,加强“三园”之间联系,功能上实现相互补充完善,万绿园的改造建设对世纪公园和滨海公园的开发建设必将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万绿园作为海口市最大的滨海公共绿地喧嚣城市中的一方净土,是最能体现海口城市形象、展现滨海城市独特魅力的窗口,保护和利用好这块绿色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海口城市形象、知名度的塑造和提升,促进海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万绿园占地面积7248公顷,其中绿地面积60余公顷,人工水体面积3万M2,又三面临海,是现代城市中难得的大型公共绿地。通过对万绿园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造,形成多种植物群落共生的绿色生态体系,对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净化空气十分有益;绿地和绿树好比城市之“肺”,它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达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使空气中负离子数得到提高。约63公顷的城市绿地,为海口市民休闲、运动提供了有益身心健康的城市“氧吧”。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与保护,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万绿园改造工程可以说是海口市政府加大城市改造力度,切切实实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又一具体体现,是一项与海口市市民关系密切的民心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万绿园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第一节建设地址万绿园改造工程是在现有的万绿园基础上进行改造新建。万绿园是海口市中心区最大的滨海公共绿地,公园范围为龙昆沟、滨海大道、玉兰路及琼州海峡所围合的区域,面积约7133公顷。公园南侧与城市干道相连,北面临海(琼州海峡),东端为会展中心,西端与世纪公园相连。公园主入口位于用地南部,与海口市城市主干道滨海大道相通,西主入口与玉兰路相通,园内建有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现状用地较为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其地北侧靠近滨海步道(绿园路)附近较为低洼。园内有较大的内湖一个,其驳岸均为硬质驳岸。因此兼具有海滨风光、湖滨景观的双重资源优势。公园现状以草地为主,树木种类较少,主要为几个纪念性种植林。园内栽种有近万棵椰子树,是园内主要的热带树木,同时铺种大面积的草坪。园内土壤大部分为建园时滩涂上回填的种植土,土壤肥沃,种植条件比较好。第二节建设条件1气候项目所在地位于海南岛北部,处于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8,年均降雨1581MM,气候条件优越。2资源利用该项目为恢复改造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的树木、草地及区内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等可做为公园改造建设的可利用资源。3周边道路及市政情况自万绿园建园以来,周边道路已经建成,南侧是城市主干道滨海大道,西侧是连接会展中心的玉兰路,道路系统相对完善。市政设施,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网非常完善。4原材料供应项目所需砂、石、水泥、钢材等基建材料为市场上常用材料,海口市建材市场均有充足货源,能保证项目需要。5地域文化海南民风淳朴,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传统。海口的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其中主要包括琼剧、木偶戏(俗称公仔戏)、民间八音,极具生活气息。琼剧是全国有名的地方戏种之一,木偶戏和八音配套活跃于乡村,成为节日和大型活动的娱乐项目之一。丰富的地域文化基础为万绿园举办相关活动创造了条件。6项目改造支撑条件万绿园改造是打造海口市滨海公共绿地,使其成为新型园林城市综合性公园的一项重要工程,海口市政府和人民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市政府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市民的要求,对万绿园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对公园功能格局、服务设施体系等进行了完善,并积极安排项目建设资金,确保工程尽快更好的组织建设,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海口市民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绿化景观工程30万M2中心区广场3万M2活动场6208M2园区道路面积61万M2生态停车场19600M2桥梁700M2观海栈道及平台1421M2钓鱼码头和游步码头1000M2人工水体改造79万M2管理办公中心1400M2茶社1195M2公厕800M2园区给排水工程、供配电工程给排水管线95KM长,配套供配电及照明设施填海造地工程人工岛面积约77HA,填海造地46HA。改造建设方案设计依据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海口市万绿园规划设计(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200912)万绿园现状总平面图海口市万绿园保护管理规定海口市园林局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公园设计规范GBJ489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国家及行业其他相关规范总体改造建设构思建立“一核”“一环”“一区”“一岛”的景观格局。由于万绿园现状景观格局较含混,缺乏明确的景观秩序。因此改造的目标之一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道路、广场、水体、植被等现状景观元素作整体规划,使公园形成形象鲜明,中心明确、景观有序的园林空间。建构“一核”“一环”“一区”“一岛”的景观格局,使原来混乱的空间井然有序。保留原有中心大道,扩大成为新的入口景观主轴;在原有大道中间局部断开,形成圆形的中心集会草坪,成为“一核”核心活动区;利用原半环形现状道路,顺其地势围绕内湖,以核心活动区为中心形成“一环”“生态景观功能环”,它既是主要的游览观光环,同时又是连通各功能区的功能环;在滨海区域,改造原来滨海护堤,建设观海平台等滨海景观要素,利用原有洼地,形成湿地园,建立“一区”滨海生态景观区;在万绿园外延的海、陆颈口区域建立生态人工岛屿“一岛”,形成完美海岸线轮廓,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凸显生态效应。2挖掘公园“双滨水”的景观特色抓住万绿园双重滨水亮点,重点着眼天滨海和滨湖的景观改造和建设。在滨海景观区,设置钓鱼、观海台等设施,利用各种元素演绎热带滨海风情,提供人们观海赏景的好去处;滨湖区通过改造现有硬驳岸,沿湖设置游船码头、茶社、水上表演台等景观要素美化环境、满足群众亲水的需求。使双重滨水的特性在万绿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利用。3改进公园的生态功能在美化公园环境的同时,改善公园的生态功能。纵深拓展绿化的生态走廊作用,便于动植物迁移,创造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化改造原内湖硬驳岸的手法,改善内湖的生态景观功能;利用滨海湿地园,强化公园的生态作用;通过生态通廊的建设,把公园的各个区域连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4强化海口的地域特色在植物选择上选用本土树种,营造热带滨海风情。在景点设置上引入民俗文化景点,水上表演台、民俗场景雕塑、小品等,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强市民的参与和认同感。5蓝色城市的“翡翠项坠”,生态景观绿岛新拟建的生态人工岛,位于滨海公园与世纪公园之间的港湾海域,面积约121HA,增加了片区的绿地面积,成为海口公共活动绿地的有效储备;绿岛的营建将成为两侧海岸线的补充和延伸,弥补此处海岸线性缺口,美化海岸线形;生态岛的建立将使万绿园成为滨海公园和世纪公园的两大绿地生态体系有效连接的媒介,景观体系的绿色过渡空间,将丰富市民视线空间、景观体验。同时,岛的位置相对特殊一位于海口两段海岸线交汇外,岛形的设计上采用心形流畅曲线,岛上动植物种群丰富,绿地、绿化面积大,宛如海口美丽海岸线、蓝色城市项链上的“翡翠项坠”,它将成为海口市区惟一公开放的市民欢乐休闲岛。第三节总平面布局根据现状条件和景观特色,因地制宜的将公园划分为12个功能区主入口区,中心活动区,内湖景观区,儿童游乐区、休闲运动区、疏林草地休闲区、密林游览区、雨水花园游赏区滨海景观区、热带植物展示区、缓冲过渡区、填海区。1入口区对万绿园南侧老入口进行调整,扩大入口规模,加大广场范围,适应的游人容量,强化南门作为标志性入口的地位。位置往西适当偏移,作为人流入园的主入口梳理了复杂的交通环境。与公交车站统筹规划做到“人车分流”“快慢分流”。主入口保持了南门的历史延续性,也大大方便游人的进入。结合周边环境要求,公园西入口作出了适当的调整设计。西门邻近会展中心、度假休闲中心,改善西入口附近的景观。规划次入口设于西门也有助于解决进出公园车辆对滨海大道交通的影响。在充分利用西门北现有的停车场基础上,扩大成为主要停车场。西入口广场两端设置了绿荫树阵,营造公园的休闲生活氛围。入口作为起点,笔直的椰子林荫大道直通中心活动草坪。2中心活动区利用和保留原有中心大道扩大成新的入口景观主轴;在原有大道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形成圆形的中心集会草坪。在大型草坪内还设置一些色彩鲜艳,尺度宜人的现代雕塑,为草坪增添了典雅时尚的艺术氛围。保留原有半圆形广场,在原有基础上扩大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广场,通过布置张拉膜、景观雕塑、小品等形成公园的标志性中心。它是节庆活动时人流集聚的场所。3内湖景观区内湖景观是全园的特色之一,拟将原内湖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原有内湖驳岸均为硬质混凝土驳岸,规划在游览环跨湖桥的位置设橡胶坝,把内湖水位稳定在景观营造需要的高度上,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海潮涨落来换水。采用多种驳岸处理的手法(退台式、缓坡式等),乔、灌、草结合,形成立体绿化的格局,美化滨湖环境;另一方面,也增加景观多样性、充分满足人们亲水活动的需求。内湖中心在与中心草坪结合处设置了水上表演台,围绕表演台布置一组智能喷泉。内湖周边设有咖啡屋、茶室、露天茶座等休息服务设施,并可增建临时性服务建筑,以适应节庆期间人流高峰期的需要。设计中还充分考虑了游人需要,在此区域安排亲水台阶,游船码头等设施,给游人更舒适的环境,带来更多的乐趣。4儿童游乐区公园原有儿童游乐设施得到了普遍的青睐,规划在原处扩大,增设游乐设施,如软橡胶场地、儿童活动场等富有趣味性的设施吸引儿童。另外、在儿童活动场的南侧,规划设置了科普植物园和观赏性花卉区。5休闲运动区在公园东南侧区域设置休闲运动区。增设林间健身器材及其他运动器械的设置,引导市民强身健体。6疏林草地休闲区疏林草地休闲区是人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人们可以在这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晨练、舞蹈、曲艺、英语角等。富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游憩设置点缀期间,让人们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为了满足老年人活动需要,建设寿喜园,增加门球场设施等。7密林游览区在疏林草地区与湿地生态景观区之间设有密林游览区,这里人们可以享受林间的乐趣。种植一些阴生植物,增加区内的景观层次。密林区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防风功能。8雨水花园游赏区利用地形,在公园北部地势低洼的地段,局部改造地形,建立生态雨水花园,收集场地雨水资源,种植色彩丰富、种类繁多的喜水喜湿植物,丰富动植物景观吸引游客,它将成为游览观光、生态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新景点。雨水花园内设计木栈桥道和亲水平台,平台周围种植各种水生植物,以加强雨水花园的生物多样性。在木栈桥上人们可观赏到花园中水生动植物的情况,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夜晚,灯光亮起,景色更加优美。此外,设置一些标识牌,解释该处的生态含义生物种群,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认识雨水利用的重要作用。在花园布局上,设计多种不同动植物生境,以增加该区域生物的多样性。地形营造上有岛屿、半岛,为两栖爬行类、鱼类、昆虫、鸟类等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结合湿地植物,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雨季雨水充沛,满足动植物生存需求,旱季雨水减少花园水位下降时,也不需要主动补水,形成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园水、湿、干的变化季向景观。9滨海景观区滨海景观区是公园主要特色景区之一。规划设置了滨海栈道、椰林步道、钓鱼码头、观海台等特色景观;在与湿地园结合的位置设计了大片面朝大海的开敞草坪,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闲的观海,体验海南风情的好去处。这里采用各种滨海景观元素塑造浓郁的热带滨海风情,是人们滨海活动的乐园。10热带植物展示区热带植物园展示区是公园主要特色景区之一。花香园内以展示热带花卉植物景观为主的海南热带棕榈植物、热带开花乔木等热带植物景观。其中热带花卉园采用花球、花带等多种展示形式,用各种热带花卉构成了花的海洋,黄金鸟、美人蕉、龙船花等色彩鲜艳的热带花卉植物。果硕园主要以种植具有海南特色的热带瓜果为主,收获季节可以组织市民进行采摘,享受丰收的乐趣。药本园种植适宜热带生长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品种,设置讲解牌,讲解药用植物的生活习性及药用功效。通过对场地内植物种类进行归类,营造各自所需的不同的生长环境,合理配置,结合林草等优美景观,形成多个以植物主题为主的小园林,园林景观优美,同时又具有科研、科普、观赏热带植物景观材料展示的场所。良好的种植环境和片片林荫必然会引来各色蝴蝶与多种鸟类,蝶舞、花香、林荫、鸟鸣,相得益彰。11缓冲过渡区缓冲过渡区是公园与城市的衔接地带,一方面它要隔离城市快速道路(滨海大道)的噪音,另外一方面它又要与城市的道路功能相结合,设置一些与城市结合的休闲设施,如休息亭廊、坐凳、电话亭等。同时它还是公园与城市结合的界面,是公园对城市的窗口。12填海区填海区的建立将扩大公园面积,提升滨海用地面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有公园交面拓展海洋使用面积,美化海岸线形,面积约46HA;一部分是生态人工岛。新拟建的生态人工岛作为“万绿园之子”浓缩升华了公园的市民娱乐休闲功能,并成为欢乐岛的一大主题特色,面积约77HA。岛上既没有大型的公共戏水泳池,预留主题雕塑草坪,滨水休闲带,生态丛林等深受市民喜爱的户外活动场地,也规划了风情茶廊等体现地域特色的餐饮配套设施。公共戏水泳池面海而建,池面开阔水天相接,由浅至深的均匀过度满足不同人群的游水习惯。两旁大面积的平台可以承载大量人群停留躺卧的需要,服务用房结合屋顶绿化技术,用风力太阳能为动力来源,降低维护成本提升了环保的主题。合理设置情景体验式服务设施,使您在运动过后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就餐气氛。风情茶廊里纳凉喝茶,海阔天空的畅谈于海风椰影之下,舒适惬意。海边和林中的休闲带是市民跳舞、唱歌、组织活动的好地方,宣传栏配合雕塑形成的一条海滨文化道,可以宣传科学知识、以提高环保理念。于原有公园背面拓展海洋使用面积,形成与生态人工岛的亲海、观海空间,岛内的海秀台,自然是观海的最佳站点。环岛道路在人工岛北侧以堤坝形式存在,道路内外均为水景,行走其上如同行走于海面之上,远观海景,有海天一色的壮观秀丽。第四节绿化景观工程方案根据园内不同的景观及功能分区,种植配置主要形成四种方式六大分区的结构形式。其中四种方式分别为生态湿地、景观密林、疏林草地和疏林花灌。其中疏林草地由西向、北向和中央三片区构成,和疏林花灌一起,共同形成全园的基调;疏朗通透的热带滨海景观,将以防护功能为主的景观密林团团围合。既构成视觉节奏的变化,又达到了防风护城的效果。不同类型片区相互交叉联系、贯穿呼应,成为一体。一雨水花园游赏区此片区因地质低洼经常积水,因地制宜,将此区做雨水花园处理。为防止海口进入引起园内土壤盐碱化,湿地内用淡水,配置淡水湿地植物。同时适量配置耐盐碱海风的其他耐湿类植物,营造一片能为多种生物,尤其是多种海鸟提供栖息地的景观乐园。树种推荐湿地植物种类有水芹菜、浮萍、豆瓣菜、睡莲、荷花、萍蓬草、荇菜、马蹄莲、慈姑、芋、大野芋、紫芋、水葱、日本报春、菖蒲、石菖蒲、黄菖蒲、灯心草、伞草、香蒲、菰、芦苇、千屈菜;岸边适当配置量龟背竹、鸡蛋花、大花栀子、水杉、池杉、落羽杉、榕树、金叶榕、垂叶榕、棕榈、椰子、蒲葵、短穗鱼尾葵、海南蒲桃、洋蒲桃等。二疏林草地区公园内人流聚集的主要场所,空间要求开阔通透。此区内乔木覆盖率控制在30_40之间,在稀疏的乔木林荫下,种植少量地被花灌。沿湖岸线乔木枝下高控制在4M以上,保证视线的通畅。树种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多孤植或三五群植,灌木以上整形修剪绿篱为主。树种推荐海南木棉、凤凰木、榕树、印度紫檀、非洲楝、大王棕、短穗鱼尾葵、红刺露兜、苏铁、黄槿、丝葵、油棕、王棕、酒瓶椰、羊蹄甲、白兰、异叶南洋杉、桂花、菩提树、红桑、野牡丹、变叶木、红背柱、米仔兰、九里香、大花栀子、假连翘、龙血树。三疏林花灌区此区种植少量高大乔木,配以花色鲜艳的中小乔木,以及大量无毒无刺的花灌木,和不同花色的地被植物。形式多样,色彩明快,趣味丰富。其中城市与公园过渡区域,大量配置色叶植物,色彩鲜艳的乔灌木等,利用植物之间的色彩变化,及同种植物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构成一幅永远处于变化中的色彩画。树种推荐凤凰木、榕树、海南木棉、枫香、酸豆、麻楝、青皮、海南红豆、印度刺葵、雨树、木麻黄、大王棕、短穗鱼尾葵、散尾葵、红棕榈、蓝棕榈、银海枣、硬叶刺葵、酒瓶椰、三角椰、霸王榈、红刺露兜、大花紫薇、红枫、紫叶李、碧桃、红桑、变叶木、大花栀子、假连翘等。四景观密林区此区主要的功能是防风护园,提供浓密的林荫场地,同时兼顾景观性的需要。区内林木除保留原有已成型的抗风林外,另外补植一些抗风性乡土树种或景观树种,增加防风林的厚度。选用不同高度树种搭配,以丰富景观层次;同时利用不同树种的不同的枝下高,逐层削减来自海洋的风力,达到护园的目的。同时可以保障由城市来的热风可顺利地排出。推荐树种青皮、秋枫、榄仁、刺桐、枫香、酸豆、麻楝、印度紫檀、非洲楝、木麻黄、银海枣、硬叶刺葵、苏铁、黄槿等。五绿化面积总绿地面积约624HA,本次改造需重新种植树木、绿地面积约30万M2。第五节建筑工程根据万绿园功能区划及要求,配套建设管理办公中心,公厕、建筑小品、及其他配套设施。建筑工程数量表编号建筑名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层数备注1管理办公中心480140032中心广场张拉膜50050013茶社1195119513处4公厕80080019个5建筑小品1445144516其他配套设施2780278017总计72008120第六节道路工程改造将原有中央道路扩大成景观大道,就原有道路形成环形的游览主环路,主环路的宽度为6M;与主环路相对应的是围绕着中心草坪的内环,内环宽度6M。由内环至外环有发散状的道路相连,其接宽度约45M。同时,从中心草坪到滨海生态景观区有较宽阔的椰林大道相连接。规划也基本上保留了原有滨湖的景观游览道路。公园的游览道路共分为三级,其宽度分别为一级道路6米,二级道路45米,三级园路152米。道路改造工程铺装面积约4万M2。停车场的设置主要配合公园的出入口及活动区人流量的多少来设置。停车场分两部分设置,主要的停车场设置于西入口的北部和南部,可以容纳290辆小车;另外保留了原有东边靠近体育馆的停车场,停车位为168辆。公园内部原则上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第七节市政公用工程一电力及照明工程利用万绿园一个原有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容量为400KVA),规划负荷率为074,并在管理处内新设置一个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为2500KVA),规划负荷率为067,新增变电所10KV进线从原有箱式电站10KV进线T接引来,10KV电源进线电缆采用埋地敷设,电缆规格由当地供电局定。公园内配电线路为沿道路两边直埋地敷设或穿管埋地敷设。电力线路埋深07米,穿越道路、广场时,穿镀锌钢保护埋地敷设,埋深10米。本公园照明系统主要有道路照明和环境景观照明。园区内主要园路设置道路照明,主要为傍晚时疏散游客以及用于安全防范,主干道路(456米宽)照明灯具采用40米高庭院灯,安装间距25M左右,光源为150W高压钠灯。区内主入口广场设置环境景观照明,结合景点、植树、庭园小路和水景等分别设置泛光灯、草坪灯、地脚灯和水下灯等来渲染、点缀景点以营造活跃、温暖的环境氛围。二电讯工程在管理处附近设置一个落地交接箱,公共电话亭和新增办公电话线路均由该交接箱引出。电话容量的65部。通信传输采用HYAT205电话电缆,穿PE管沿道路两边埋地07米敷设。在管理处设数据网络机房,数据网络系统进线采用光纤穿PE管直埋引进,进线规格由当地电信部门定。数据点容量为14部。三有线电视及背景音乐系统有线电视信号从城市有线电视网采用光纤穿PE管直埋引进,进线规格由当地有线电视部门定。用户容量为34部。沿游览路线和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广场布设音箱,在游览开放时间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一个和谐的游览环境,并可通过广播播放寻人、寻物启事等。背景音乐主机设在管理处。信号传输采用RVVP型3芯电缆传输,线路均为穿阻燃塑料管沿道路两边埋地07米敷设。四给排水工程根据万绿园改造扩建的规模和工程内容,需对原给排水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造,并新建人工岛给排水设施。依据规划,计算用水量为3860M3/D,消防用水330M3/H,污水量约为960M3/D,按此规模配套进行给排水管网改造与新建;给水管线采用PPR给水管,排水管材采用UPVC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管径分别为DN50、DN100、DN300、DN400及DN500,管线总长约95KM。第八节填海造地工程方案在万绿园北端海域,浅滩范围内,采用人工填海造地的方式增加园区面积约46HA,并在岛外近处填海造地形成与公园相邻的人工岛,人工岛面积约77HA。填海工程方案据调查,人工岛填海范围内的海滩水深较浅,落潮期间有局部沙滩可见。因此填海造地拟采用水下抛石、水上采用石块堆砌斜坡围堤,冲填砂后密实形成陆地。其后根据人工岛陆地开发建设需要,再回填所需种植土等。依据海口50年潮水位为424M,人工岛回填陆地高程应为48M。主要工程量块石48万M3回填砂65万M3回填土18万M3环境保护一施工期环保治理措施粉尘与废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尽量做到带水作业、或经常喷洒水以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弃物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应有计划,有步骤搬运或堆存,临时堆场不得影响交通,不应破坏原生植被和水体。噪声建设期内应控制作业面积和施工机械的噪声值。防止水土流失在土方开挖时,剥离表土裸露时间不易过长,防止水土流失。严格控制建筑密度,保护周围环境生态功能。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要定点放置(排放),施工结束时统一处理。二经营期环保治理措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与环保工程“三同时”要求。制定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规划与环保规则。景区内或步行道两旁,设置分类垃圾箱,设置间隔50100M。设置清洁队,定时收集垃圾,运至公园外市政垃圾转运站统一处理。公园内采用清洁能源,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物。公共绿地施肥不得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宜用生物农药。绿化植物采用本地树种和乡土树种为主。各类建筑物宜采用涂料,避免采用玻璃幕墙产生光污染。建筑材料采用环保型、生态型;避免出现大量的水泥构筑物。所有步行道,公共空间的台阶、小品、驳岸应采用天然石材、生态砌块或鹅卵石、文化石等。公园内的构筑物高度均不应超过三层(低于椰子树梢为宜)。各类建筑物外观色彩应与绿色植物相协调,不宜采用与环境背景色彩形成强烈反差的颜色。测算并实施环境容量管理,防止环境容量超载,确保环境质量不恶化。节能一节能的意义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少,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应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二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资源19972542号文件关于国家资产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与评估的规定”的通知;2本项目的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和行业节能设计标准,不得采取国家已颁布的限制(或停止)生产的产业序列、规模,或行业已公布下令限制(或停止)的旧工艺翻版扩产增容及选用淘汰产品;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4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5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规划;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1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三工程能源消耗分析海口市万绿园改造项目工程运行期单项工程能耗项目主要有(1)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建筑照明电能消耗;(2)工程建设期土石方开挖回填、混凝土浇筑、机电设备使用等需要消耗能源。综上分析,海口市万绿园改造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期和生产运行管理期所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有电力、柴油、汽油。四能耗指标、节能措施、节能效果评价1能耗指标分析海口市万绿园改造工程是一项以改善海口市中心区绿地环境为主的园林建设项目,目前没有国家能耗标准。2节能措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能源消耗主要在供电设备、生活管理区的照明等。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树立节约能源的主导设计思路。具体措施如下建筑节能措施在本工程建筑节能设计中尽量通过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光提高通风照明设施的能源利用。建筑节能主要措施有1)积极细化设备尺寸,合理减小建筑面积,最终减小空调供电面积,减少能源消耗;2)建筑物积极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条件,减少电能消耗;3)发展节能型墙体和屋面,重点保温墙体,采用合理的窗墙比及建筑体型;4)生产和生活用房节能设计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满足三步节能要求;5)建筑照明方面,推广节能型电光源,选用高效照明及线路设备,减少电能损耗。(2)电气一次节能措施电气一次设备的耗能设备主要有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导线损耗等电能损耗。电气一次主要节能措施有1)积极采用高效设备,提高效率,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减少能耗;2)变压器采用低损耗变压器系列产品,减少能耗;3)景观及园区照明灯具选用节能灯等高效节能灯具,减少能耗;4)合理选用导线材料和截面,降低线损率。(3)管材节能措施1)采用使用寿命长,技术性能优良高密度聚乙稀双壁波纹排水管(HDPE)为污水截流管管材,因其重量轻,接头少,管道安装时施工方便,使管网运行可靠,可节省电耗;2)选择玻璃钢拍门,因其重量轻,使其在运输和安装方面减少能耗。由于可靠性高,不受海水侵蚀,减少维护费用。(4)工程管理措施工程管理亦是项目节能的关键,主要节能措施有1)合理配置人员,减少工程管理区建筑面积,减少能源消耗;2)积极进行节能宣传,树立广大员工节能思想意识,从点点滴滴做起,节约能源。(5)工程建设施工中的节能措施工程施工建设中,通过提高工程质量、工程管理,就会间接产生节能效果,应制定能源管理措施和制度,防止能源无谓消耗,应对进场施工人员加强节能宣传,强化节能意识,应对施工设备制定和工程施工特点相符合的能源指标和标准,严格控制能源消耗。五项目节能效果评价本工程设计从设计理念、机电设备选用、施工实施等多个方面遵循国家的节能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的用能标准、机电设备节能设计规范,选用符合国家政策的节能设备,节能措施科学、有效、符合我国节能设计要求。项目建设管理及招标投标建设管理为防止在投资建设项目中出现漏洞,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加强项目建设管理。1严格工程管理,建议层层负责质量责任制,逐级明确责任,对工程质量长期负责;2严格项目的监理、监督,特别对隐蔽工程重点监理,严防偷工减料。实施“监理”,即质量监理、工程监理、财务监理;3建设资金要严加管理,严禁挪用资金,切实做到专专款专用;4加强项目档案工作,严格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健全的项目档案。第二节招标投标1招标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建设项目拟对工程实行招标,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进行招投标。2招标方式本项目招标方式是采用公开招标。项目承办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委托招标试行办法和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开展招、评标活动。评标活动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采取“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原则,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并具有信誉的监理公司或咨询公司全权负责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支付管理。3招标组织形式本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涉及社会公共得利益和公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应在建设过程中实行严格、规范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专业技术设备的购置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办理。4招标基本情况招标基本情况见下表招标范围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655景观绿化工程8860建筑工程513道路工程2232市政公用工程1630填海造地工程设备购置230监理工程315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本项目于2010年1月开始进行前期工作,至2011年12月底完成,建设期2年。项目实施进度表如下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时间内容2010年2011年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编可研、立荐、审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准备(购材料、设备订货等)管理办公中心、厕所、道桥、广场、停车场等各主要建设施工地下管线施工(雨、污水管、检查井及雨水口、电力、照明及设备安装等)填海造地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峻工验收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一节投资估算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海口市中心,总用地面积约7248公顷,是海口市民休憩和举办节日庆祝活动的中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绿化景观改造;人工水体改造整治;广场、活动场改建;新建钓鱼、游步码头;栈道及平台;扩建生态停车场;改造园区道路、给排水、供配电等基础设施;修建管理办公中心、配套设施及填海造地工程等。投资估算依据1建设部关于印发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的通知;2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版);4海南省建设厅颁布的2005年海南省市政园林工程综合定额;5海南省建设厅颁布的2005年海南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6海南省建设厅颁布的2008年海南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常用册);7国家及海南省有关规定。单价1人工工资综合4952元/工日按市政工程有关规定计列。2材料单价采用海南工程造价信息2010年(第4至5期)的市场价格。其它建设单位管理费依据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规定估算;勘察设计费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估算工程监理费依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估算前期工作费依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施工图设计审核费依据琼发改收费20051820号文件规定计算其他工程咨询费依据琼发改收费2007170号文件规定计算工程技术方案;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基本预备费按一、二部分的8估算;涨价预备费暂不考虑;其它费用按国家有关部门和海南省规定估算。估算结果工程总投资198633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5490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5043万元预备费138396万元建设期利息117992万元详见附表“辅助报表1”第二节资金筹措本项目为海口市万绿园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1986336万元,由于该项目政府已经投资约500000万元,本次新增投资1986336万元拟全部申请开发银行借款解决(约占项目总投资的80)。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从直接的经济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没有直接的收益。但从其对地方国民经济发展来看,贡献又是极大的、持久的;本项目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益,万绿园林改造后将使海口市特别是滨海大道沿线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其主要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的建设对带动整个海口市特别是滨海大道沿线经济建设的发展,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2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地改善海口市旅游休闲基础设施条件,方便当地居民生活及休闲,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证。3项目的建设给海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