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医疗器械市场风险分析报告_第1页
2010年医疗器械市场风险分析报告_第2页
2010年医疗器械市场风险分析报告_第3页
2010年医疗器械市场风险分析报告_第4页
2010年医疗器械市场风险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一、规模稳步增长到2009年底,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已突破900亿元,较2008年增长约18;2009年111月医疗器械行业总资产达到78683亿元,同比增长2096。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3299051447738924484590159018021021025027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520062007200820090005010150202503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二、供需分析及预测(一)需求不断扩大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迅速。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均在18以上,其中2009年111月的销售收入达到79354亿元,同比增长1853。从销售收入的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02004006008001000亿元051015202530销售收入3250342771493186364979354增长率230922852217284818532005200620071112008111200911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0052009年11月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情况医疗器械子行业发展较不平衡。作为传统医疗器械两大子行业,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子行业与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子行业,占据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份额的694;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子行业占154;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四个子行业在全行业中占比较少。368133393682162368343736843600368554736863763689153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32009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各子行业工业销售收入比重(二)供给稳定增加医疗器械行业近几年发展稳定,行业供给能力逐年提高。从2005至2009年,行业的总产值逐年稳步提高,增幅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09年111月,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2646亿元,同比增长1793。02004006008001000亿元05101520253035工业总产值3299044845514476773582646增长率224127442142325317932005200620071112008111200911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速变化从行业结构上看,作为传统医疗器械两大子行业,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子行业与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子行业工业总产值累计占据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约70;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等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在全行业中则占比较少。368133293682176368341936843608368562036863203689152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2009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各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三)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从医疗器械行业的库存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9年行业的产品供给并没有出现明显过剩。这与行业环境改善,相关企业质量不断提高有关,行业产能仍有不断扩大的空间。同时,2009年的新医改促使各类医疗机构新添或者更新现有医疗设备,激发了市场需求,未来行业将出现供需两旺的形式。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旺盛。在旺盛需求带动下,医疗器械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其行业收入和利润平均增速远高于医药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高技术医疗设备更是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未来几年,医疗器械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趋势。相对于旺盛的行业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并不能有效满足该需求,行业缺口较大;此外,医疗器械行业的供给结构不能很好的满足具体子行业的需求增长,行业调整很有必要。在结构以及总量上,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供给将会稳步增长并自我合理调整,以更有效迎合需求。三、进出口分析及预测(一)出口状况分析及预测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为12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1。2009年,我国向214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出口目标市场中,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和英国排在前五位,五大市场的出口额占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5544,与去年同期相比,五大市场份额提高了189个百分点,出口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医用敷料、按摩器具、导管等高分子制品、医用仪器、医用家具等,其中,敷料类产品出口增幅最大。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仍以敷料、低值耗材及中低端设备为主,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主体主要是在华跨国企业。前10种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到6003。由于我国是中低端诊治设备、医用敷料、中低值耗材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许多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对优势,已经占据了一定份额,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其它国家替代。欧、美、日等成熟市场通常要选择符合注册上市标准、具有更高安全和性价比的产品,这也为我国医疗器械的达标产品提供了机遇,使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选购我国产品成为可能。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应对危机中,采取了加大对新兴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转变营销模式和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2010年的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帮助。预计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仍将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幅度。(三)进口情况分析及预测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6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04,医疗器械进口额增幅低于同期我国医药产品进口增幅近5个百分点,进口额占我国医药产品进口总额的3017。2009年,我国从99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进口目标市场中,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和荷兰排在前五位,市场比重为7147,与上年同期相比,份额提高了067个百分点。从进口产品来看,2009年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X射线应用设备、彩超诊断仪、弥补生理缺陷残疾穿戴或植入人体的器具、导管、插管、X射线断层检查(CT)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最大的产品为CT仪。原因是我国一些三甲医院的设备更新换代,且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一些高端医用耗材及人造弥补产品需求旺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国内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目前国内生产的医疗器械90以上为中、低档常规产品,其他无论是手术器械类还是设备类产品均主要依赖进口。我国对中高档医疗器械的进口需求在未来的几年内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随着我国国产医疗器械质量、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外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进口产品在我国国内的份额很有可能会下降。四、财务状况分析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的盈利能力比2008年有所提高,销售毛利率、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三项指标都比2008年出现增加。行业利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加大了成本方面的控制,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营运能力主要是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管理经营水平的高低对于行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重要的作用。从2009年111月的综合表现看,医疗器械行业的营运能力出现增长。行业偿债能力说明企业运行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五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负债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2008年行业亏损面比2007年上升了大约44个百分点,2009年在形式好转的情况下又出现下降;从利息保障倍数来看,2009年利息保障倍数为2118倍,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值,有力证明企业具有较强的利息偿还能力。2009年111月,医疗器械行业应收帐款增长率为1877,较2008年同期上升了496个百分点。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较2008年同期上升了1081个百分点。行业资产增长率为2096,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说明行业规模增长趋势明显。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853,比2008年同期下滑了995个百分点。总体来说,行业发展能力较好。图120052009年11月医疗器械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2009年11月2008年11月2007年11月2006年2005年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24372391255624842535销售利润率11119991067975887资产报酬率1282120612311090904偿债能力负债率()42314504458647194747亏损面()17812186174919221838利息保障倍数(倍)21181919173515431703发展能力应收帐款增长率()1877138120307621118利润总额增长率()3187210642512637001资产增长率()20961745165316001281销售收入增长率()18532848221722852309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次)715707610640532产成品周转率(次)1301111211021090969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9219617617116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五、区域特点分析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分省市来看,行业的主要资产集中于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五省市总资产比重接近70。其中,广东省资产比重达到了1838,第二位的江苏省资产比重也达到了1656。按销售收入排名,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排名前五位,五地区销售收入比重达到了6720。广东省和江苏省排名前两位,所占比例分别为1998与1645。从利润来看,利润分布的前四个区域分别是北京、广东、江苏和上海,利润所占比重分别为2070、2026、1733和959,四个区域的利润所占比重总合达到6788。六、子行业对比分析及预测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子行业、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子行业与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子行业是医疗器械子行业中的三个主要行业,三者在整个行业的总资产、销售收入以及总利润等方面都处于重要的地位。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业总产值约占医疗器械行业的30。资产规模增速较快,2005年2009年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平均在15左右,2009年111月行业总资产为28743亿元,同比增长1749。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行业也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业总产值约占医疗器械行业的33。资产规模增速较快,2005年2009年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平均在15左右,2009年111月行业总资产为23427亿元,同比增长2617。20052009年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行业的资产增长非常明显,年均增速在20左右,2009年111月的行业资产达到14535亿元,同比增长2432。七、行业风险分析(一)宏观经济波动风险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出口额增幅仍然保持两位数,高于同期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增幅近7个百分点;国内市场医疗器械行业的资产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销售收入增长率也在15以上,利润总额增长率更是高达30以上。2009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中国等新兴市场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竞争空前激烈,但是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使市场迅速增量,新医改也促进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总体来说,医疗器械行业没有因为宏观经济的严峻形势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医疗器械行业的宏观经济风险不大。(二)技术风险在高端产品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风险;低端产品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技术风险相对较小。(三)政策风险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改革深入,政府持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未来五年医疗设备制造业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随着政府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预计未来五年公司外部环境将保持较好形势。2010年,新医改政策继续向基层医疗投入,中低端医疗设备将获得较快发展。总体来说,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风险较小。(四)供求风险2009年行业的产品供给并没有出现明显过剩。这与行业环境改善,相关企业质量不断提高有关,行业产能仍有不断扩大的空间。同时,2009年的新医改促使各类医疗机构新添或者更新现有医疗设备,激发了市场需求,未来行业将出现供需两旺的形式。综合判断未来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供需风险影响等级低。(五)区域风险我国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经济大环境前景良好基础上,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城镇化的进程使长期抑制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极大释放,目前此类地域的产品供应量远远不能够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未来投资机会巨大。(六)产品结构风险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子行业是第一子行业,但是其规模比重总体来说有下降趋势,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子行业是迅速发展的子,该子行业自2004年起迅速崛起,在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中的规模越来越大。八、行业授信建议(一)总体授信建议可保持并适当扩大对医疗器械行业授信总规模,增加一些拥有研发项目和国家支持类项目的医疗器械企业授信,以及一些大型医疗器械集团的授信;坚持有进有退原则,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重点支持优势企业。(二)鼓励类信贷建议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基层医疗市场将得到快速发展,银行在信贷时可侧重于基层医疗设备的制造。同时,银行在信贷时可以多考虑国内企业。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在中低端市场更是占有一定优势。迈瑞、新华、万东、鱼跃等企业作为国内企业的佼佼者,已经在医疗器械市场小有所成,这一方面和自身发展良好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外资跨国企业关注重点在高利润的高端市场而形成的市场空白有关。(三)允许类信贷建议江西、辽宁、四川、吉林等省份市场需求增长较快,银行的授信应予以允许,对这些地区中部分经营效益好,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还可以加大授信力度。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型企业中有不少企业属于成长型企业,虽然资产规模不高,且易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盈利状况不佳。但这些中小企业里,也有部分企业的发展值得关注。这些企业由于具备某些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是成本优势,或者技术优势,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对这类企业,银行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力度。(四)限制类信贷建议对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银行授信应有所限制。一些企业产能盲目扩大,导致出现企业产能过剩,经营效益有所下降。对于这些产能盲目扩大,盈利水平下降,且短期内产能尚无法消化的企业,银行的授信应持谨慎态度,信贷规模应有所限制。(五)推出类信贷建议对于生产技术落后、能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缺乏竞争力、经营恶化、管理混乱的企业,银行应坚决退出。目录第一章医疗器械行业基本情况1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的定义及分类1第二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第二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环境分析4第一节2009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4一、全年经济实现V型反弹4二、工业生产逐季回升5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6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明显回升7五、全年进出口下滑,11月后快速回升8六、CPI全年负增长9七、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94万亿元10八、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分析11第二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2一、重点政策汇总12二、重点政策及重大事件分析12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14第三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5一、行业发展社会环境概述15二、具体社会环境分析15第四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7一、医疗器械行业技术特点17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技术现状17三、2009年行业劳动生产率18四、行业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9第三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分析20第一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分析20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20二、利润变化分析20第二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22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22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22三、20102012年供给预测23第三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25一、需求总量分析25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25三、20102011年需求预测26第四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28一、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28二、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29第五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投融资情况分析31一、行业资金渠道分析31二、投资结构分析31三、兼并重组情况分析32第六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运行主要特点34一、产品种类繁多、各子行业收益不一34二、规模稳步增长34三、供给量不断扩大,供需基本平衡34四、外资公司是主要投资主体34第四章行业竞争状况分析35第一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情况分析及预测35第二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36第三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竞争结构分析37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37二、行业当前竞争特点总结38第四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生命周期分析39第五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全球市场及我国进出口情况分析40第一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全球市场情况分析40第二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进口情况分析42一、进口金额分析42二、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进口结构分析42三、2009年进口特点分析42四、2010年进口预测43第三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出口情况分析44一、出口金额分析44二、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出口结构分析45三、2009年出口特点分析46四、2010年出口预测46第六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分析48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介绍48第二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上游产业分析49一、新材料发展情况分析49二、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51第三节上游行业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分析56第四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下游产业分析56一、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情况分析56第五节下游行业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分析58第七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财务状况分析59第一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三费变化情况59第二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经营效益分析61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61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61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61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62第三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63第八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64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64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64二、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65三、行业盈利指标的区域分析67第二节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8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分析68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8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69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0第三节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72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特征分析72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2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73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4第四节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76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特征分析76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6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77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8第九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79第一节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79一、行业规模79二、供求状况80三、财务情况81四、运行特点82五、发展趋势83第二节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85一、行业规模85二、供求状况85三、财务情况87四、运行特点88五、发展趋势89第三节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90一、行业规模90二、供求状况90三、财务情况92四、运行特点93五、发展趋势94第十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分析95第一节企业总体特征分析95一、总体分析95二、规模特征分析95三、所有制特征分析96第二节行业内上市公司综合排名及各项指标排名99一、总资产排名99二、销售收入排名99三、净利润排名99四、净利润增长率排名100五、综合排名100第三节万东医疗发展情况分析101一、企业简介101二、股权关系结构图101三、经营状况分析102四、主导产品分析103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04六、SWOT分析105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05第四节新华医疗发展情况分析107一、企业简介107二、股权关系结构图107三、经营状况分析108四、主导产品分析109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10六、SWOT分析111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11第五节鱼跃医疗发展情况分析112一、企业简介112二、股权关系结构图112三、经营状况分析112四、主导产品分析113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14六、SWOT分析115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15第六节东软集团发展情况分析116一、企业简介116二、股权关系结构图116三、经营状况分析117四、主导产品分析118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19六、SWOT分析120七、企业竞争力评价120第七节迈瑞医疗发展情况分析121一、企业简介121二、经营状况分析121三、主导产品分析121四、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121五、SWOT分析122六、企业竞争力评价122第十一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风险分析124第一节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24第二节政策风险124第三节技术风险125第四节供求风险126第五节相关行业风险126一、国外企业竞争力强126二中小企业面临风险127第六节区域风险127第七节产品结构风险128第八节其他风险128第十二章投资及信贷建议129第一节行业总体授信原则129第二节鼓励类信贷政策建议129一、子行业授信建议129二、区域授信建议129三、企业授信建议130第三节允许类信贷政策建议130一、区域授信建议130二、企业授信建议131第四节限制类信贷政策建议131第五节退出类信贷政策建议131附表表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类及代码1表2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2表3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政策汇总12表4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主要指标统计20表520052009年医疗器械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23表6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在建及拟建项目24表72010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24表8医疗器械各子行业销售收入比重变化26表92010年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值27表102009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不同所有制情况31表11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兼并重组情况32表12行业生命周期的判断39表13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长率39表14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主要贸易伙伴情况43表152010年医疗器械行业进口情况预测43表16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主要贸易伙伴情况45表17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主要产品情况45表182010年医疗器械行业出口情况预测47表1920052008年我国卫生机构数量变化57表20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三费变化情况59表2120052009年11月医疗器械行业盈利能力指标61表2220052009年11月医疗器械行业营运能力指标61表2320052009年11月医疗器械行业偿债能力指标62表2420052009年11月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能力指标62表2520052009年11月医疗器械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63表262009年111月医疗器械行业地区分布状况65表272009年111月医疗器械行业地区盈利状况67表28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状况69表292009年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子行业规模对比70表302009年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70表31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状况73表322009年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子行业规模对比74表332009年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74表34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状况77表352009年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子行业规模对比77表362009年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78表3720052009年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经济基本运行情况79表38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运行状况分析82表3920052009年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行业经济基本运行情况85表40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行业运行状况分析88表4120052009年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经济基本运行情况90表42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运行状况分析93表43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资产情况95表44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亏损情况96表4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盈利情况96表46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情况97表47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亏损情况98表48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盈利情况98表49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排名99表50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主营收入排名99表51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排名100表52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排名100表53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指标加权排名100表54万东医疗股权关系结构图102表55万东医疗经营状况103表56万东医疗产品情况104表57万东医疗SWOT分析表105表58新华医疗股权关系结构图107表59新华医疗经营状况109表60新华医疗SWOT分析表111表61鱼跃医疗股权关系结构图112表62鱼跃医疗经营状况113表63鱼跃医疗2009年中期主营构成114表64鱼跃医疗SWOT分析表115表65东软集团股权关系结构图116表66东软集团经营状况118表67东软集团SWOT分析表120表6820072009年迈瑞医疗各业务收入情况(百万美元)121表69迈瑞医疗SWOT分析表122附图图1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2图22006年以来我国GDP季度增长情况4图32006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5图42008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与PMI对比情况6图52007年以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情况6图62003年以来分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情况7图72007年以来国内名义消费增速情况8图82003年以来国内居民收入情况8图9我国进出口月度增速情况9图102006年以来我国CPI、PPI走势情况10图11月度信贷投放规模10图12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劳动生产率19图13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20图14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利润变化情况21图15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速变化22图162009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各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23图17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情况25图182009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各子行业工业销售收入比重26图19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产销率28图20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库存增速变化及比重29图212009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不同所有制资产情况32图22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情况35图23行业竞争结构37图24全球医疗器械行市场分布40图25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进口金额变化42图26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出口金额变化44图27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48图2820082009年主要钢铁产品月产量及同比增长趋势52图292008年年初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在全球粗钢总产量中占比变化情况52图302008年年初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指数走势54图312008年年初以来国内主要品种钢材价格指数走势54图32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三费同比增速图59图33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三费比重变动图60图342009年111月各省市医疗器械行业总资产所占比重66图352009年111月各省市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66图362009年111月各省市医疗器械行业利润总额所占比重67图37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在全国地位的变化68图38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在全国地位变化72图39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在全国地位变化76图4020052009年我国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资产变化79图412005年2009年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80图422005年2009年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81图432005年2009年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销售及利润情况81图4420052009年我国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业资产变化85图4520052009年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86图4620052009年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86图4720052009年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业销售及利润情况87图4820052009年我国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资产变化90图4920052009年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91图5020052009年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91图5120052009年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销售及利润情况92图5220052009年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产销率变化93图53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企业规模分布状况95图54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企业所有制类型分布97第一章医疗器械行业基本情况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的定义及分类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等目的。生产制造医疗器械的行业是医疗器械制造业。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科技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进入门槛较高,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之一,在我国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经2003年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调整后,其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代码为C3680,包括七个子类别图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类及代码代码行业名称行业描述36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3681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指用于内科、外科、眼科、牙科、妇产科、中医等医疗专用及兽医用诊断、监护、治疗等方面的设备制造与修理。3682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指用于口腔治疗、修补的设备及器械的制造与修理。3683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制造指实验室或医疗用的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的制造与修理。3684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指各种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等医疗专用及兽医用的手术器械、医疗诊断用品和医疗用具的制造与修理。3685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指各种治疗设备、病房护理及康复专用设备的制造。3686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指外科、牙科等医疗专用及兽医用的假肢、人工器官、植入器械,矫形器具的制造。3689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指外科、牙科等医疗专用及兽医用的家具器械,以及其他未列明的医疗设备及器械的制造与修理活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产业,其产品聚集和融入了大量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许多新产品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物。近十余年来,该行业在世界发达国家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年增长率,被誉为朝阳产业,是21世纪十分活跃的新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技术实力与水平。第二节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到2009年底,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已突破900亿元,较2008年增长约18,已经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图2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单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增长率工业产值比重2005183217410432990224101820062119235116448452744021200724952991195144721420212008300670890738923549025200933535308790159179302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注2008年、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为各年前11月的工业产值换算为12个月后的产值。3299051447738924484590159018021021025027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520062007200820090005010150202503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占GDP比重为027。虽然医疗器械行业目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限,但是这一数字一直呈现逐年上涨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经济的发展,人民健康的需求的不断扩大,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计,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由近几年的态势可见,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和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医疗器械行业逐步成为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领域。同时,由于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行业对资金的吸引和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定决定了医疗器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第二章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2009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止跌、企稳、回升等几个阶段。随着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实并逐次发挥作用,国内经济已经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从数据上看,GDP同比增速呈现“V型”反弹。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温和”增长的发展趋势。一、全年经济实现V型反弹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从图示看,经济增速呈现明显的“V型”,在国家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下,2009年我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114011709006207901070910990104010601190122012201160118012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06Q106Q206Q306Q407Q107Q207Q307Q408Q108Q208Q308Q409Q109Q209Q309Q4GDP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006年以来我国GDP季度增长情况同时,经济增长的动力也逐步趋向平衡由政府财政刺激政策主导的投资增长在下半年开始逐步向房地产投资和私人部门投资需求过渡;出口在4季度也出现了明显的恢复;全年的消费增长则稳定在较高水平。其中,从12月的数据看,“三驾马车”驱动力也趋于平衡当月城镇固定资产增速回落至241,而出口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则分别回升至177和175。但在经济快速复苏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开始显现,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同时,货币、财政政策调整、退出可能性增大,这是2010年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二、工业生产逐季回升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长97。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0510152025200601200603200605200607200609200611200702200704200706200708200710200712200803200805200807200809200811200902200904200906200908200910200912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当月)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累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32006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内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11月、12月单月增速分别达192和185,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这与PMI处于566的景气高点相符合,也预示着2010年一季度工业增速仍将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保持高位。四季度重工业增速超过20,进一步拉大与轻工业增速的差距,我们认为这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期重工业受危机影响较大,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则受到进口、出口在四季度大幅回暖和消费持续旺盛的带动。综合全年来看,前三季度是投资和消费带动工业走出低迷,四季度则是出口和消费拉动工业强劲增长。010203040506070200802200803200804200805200806200807200808200809200810200811200812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2009092009102009112009120510152025PMI(左轴)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当月右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2008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与PMI对比情况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从单月投资情况来看,12月单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回落至24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5月的高点回落146个百分点。由于政策重点指向了调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放缓。同时,由于政策调控预期和年末的信贷收紧,房地产投资增速在四季度也有所回落。22242628303234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2007年2008年2009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2007年以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情况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0,第一产业投资增长明显高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从全年来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幅度比较大,但在2010年1季度这种情况会随着政府对强农惠农体制的建设和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而有所改观;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呈现出回升态势,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今年会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在三季度前呈现出较快增长,而在四季度有所回落,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62003年以来分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情况伴随着2009年工业企业利润的好转和企业家信心的提高,企业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并且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延续,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政策逐步回归正常,投资增速较09年会略有回落,投资结构上也随政策着力点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明显回升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2008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受到汽车补贴等促消费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火爆销售的影响,汽车、家具、建材消费最为强劲,同比增长达323,355,266,远超平均水平,表明消费结构升级提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72007年以来国内名义消费增速情况2009年,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有利于消费的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82003年以来国内居民收入情况鉴于2010年进一步推进的消费刺激政策和进一步深化的分配制度改革,可以预期,旺盛的消费仍将在2010年延续和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增加。五、全年进出口下滑,11月后快速回升2009年全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年的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2009年的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2009年全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62;进口价格总体下跌127。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12月份,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35;进口价格总体上涨86。从环比价格来看,12月份当月出口价格在11月份上涨05的基础上继续上涨24,进口价格则在11月份上涨14的基础上继续上涨26。总体而言,2009年我国的进出口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走势密切相关,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9我国进出口月度增速情况2010年,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通货紧缩的结束,产品价格开始上涨,进出口贸易可能会出现量价齐升的现象。预计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六、CPI全年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在2009年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居民消费价格2009年11月份同比的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2009年12月同比上涨19。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54,2009年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CPI和PPI2009年12月的环比都是增长1。105051015200601200603200605200607200609200611200701200703200705200707200709200711200801200803200805200807200809200811200901200903200905200907200909200911CPI当月PPI当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02006年以来我国CPI、PPI走势情况12月份CPI上涨19,超出普遍预期,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严寒冰雪天气的影响。后果是直接导致2010年CPI实际翘尾因素将达144。6、7两个月的翘尾因素预计为全年最高231,使得第二、三季度的通胀压力加大,部分月份会接近甚至超过4。但综合全年来看,2010年仍将是温和通胀的一年。由于翘尾因素增加,预期全年CPI将达到335。七、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94万亿元200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新增贷款9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71万亿元,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76。12月单月,新增贷款3798亿元,较11月份增加约850亿元,这主要是非金融性公司和其他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加量上升1023亿元,而其他部分的新增信贷规模基本与11月份持平,这包括居民户短期和中长期贷款的新增规模,以及票据融资的下降规模。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亿元2007年2008年2009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月度信贷投放规模从新增贷款的流向看,排名前三位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及工业行业。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