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版)XX煤矿设计研究院XX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版)工程编号C1308生产能力60万T/A煤种焦煤XX煤矿设计研究院前言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位于XXXX市海南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距XX市海勃湾区30KM。该矿是新建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目前正以60万T/A的生产能力进行改扩建。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是在2006年煤炭行业整顿后保留下来的矿井,经内国土资采划字20070067号文批准划定了矿区范围。并于2008年5月19日颁发了1500000810028号采矿许可证。XX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井田,由XX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5月编制了XX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XX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资源储量复核范围为内国土资采划字20070067号文划定的矿区范围,并由国土资储备字2007174号文备案。2006年矿井经整改验收后,即开始着手按正规的30万T/A矿井规模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2006年6月XX市英信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为XX二矿编制了XX二矿初步设计。该设计按30万T/A规模标准炮采工作面进行装备。随着企业后续产业链的延伸,上马焦化厂和配套洗煤厂的需要,以及XX自治区安全委员会20067号文关于XX自治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实施,原30万T/A初设的生产规模、机械装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标准偏低,满足不了公司所属200万T/A洗煤厂和96万T/A焦化厂用煤需要,影响公司后续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同时部分系统达不到XX自治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要求及规定,公司决定将在建的XX二矿30万T/A的井型改造提升为60万T/A井型。并已于2008年5月7日以内煤局字2008133号文得到了XX自治区煤炭工业局的批准。为此,我院受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于2008年7月开始调研和收集资料,编制完成了该XX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该设计在编制的初期和中期,参与该项目的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数次深入现场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和矿方领导和技术人员就该矿技改各环节的主要方案及部分主要指标、安全设施及监测监控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并达成了一致意见。该设计在编制过程中所依据的基础性资料及支持性文件、设计编制的指导思想、设计的主要特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述如下一、设计编制依据1、采矿许可证;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006年版);3、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4、XX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5月编制的XX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XX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5、XX二矿提供的2008年6月末实测的XX二矿建井工程巷道实测平面图6、XX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国土资储备字2007174号文关于XX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XX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7、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2007年7月10日中矿蒙储评字2007139号XX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XX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8、XX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煤局字2008133号关于XX市XX矿业公司二矿技术改造的意见;9、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7月3日印发的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10、XX自治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二、设计的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努力为企业后继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2、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3、在满足60万T/A生产能力要求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系统简化,充分利用井上下已经形成的设备、设施和建(构)筑物,节省矿井投资和方便生产。4、开拓工程采取“多掘煤巷,少掘岩巷”的原则,以利提高经济效益。5、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产业政策和煤矿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XX自治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努力提升矿井综合现代化水平。三、技改设计的主要特点1、技术改造方案充分利用了原有井巷、地面设施及矿井装备。2、采用主副斜井、立风井混合开拓系统,减少大巷工程量。3、工业广场布置在井田西北部,井筒、集中巷布置在井田北翼边界,广场煤柱、井筒煤柱、集中巷煤柱、井田边界煤柱重叠,占用储量少。4、集中巷布置在煤层中,减少了岩巷工程量,大大缩减了矿井投资。5、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将矿井划分为两个采区,分两个水平开拓,矿井分水平分采区建设,先建设一水平东采区,投产后再进行其它采区和水平的建设,以减少矿井先期投资。6、矿井的开拓系统力求简单、实用,开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全矿井集中生产、一井一面。7、采、掘全部机械化,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强度。8、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矿井通风系统简单,易于管理。9、主斜井采用大倾角胶带运输机、顺槽和集中运输巷全部采用普通胶带运输机连续运输;副斜井采用绞车单钩串车提升;运输环节简单。10、矿井为低瓦斯矿井,采用KJ42000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及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矿井有害气体及各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的装备水平。11、矿井井上下采用了无线通话系统和视频监测系统,实现安全生产面对面管理,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12、根据煤层赋存特征,选用一套适合矿井各煤层开采的综采设备,减少了设备占用量,从而减少了矿井设备投资。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矿井地质储量16596万T矿井可采储量120536万T矿井服务年限143A投产面个数1个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井巷工程量7709M万吨掘进率12848M/万T矿井吨煤耗电量1924KWH/T技改工期8个月职工在籍总人数328人全员效率878吨/工天总投资2137200万元吨煤投资35620元/T五、存在问题及建议1、主井井筒上部是利用原30万T/A井型已施工的部分,原掘进断面964M2,净断面85M2,井筒净宽32M,皮带机宽1000MM,机架宽1560MM,原井筒宽度除满足通风要求外,不能满足检修轨道布置要求,生产中主井皮带的检修更换工作需完全依靠人工搬运。2、本技改设计利用的地质报告为2007年5月XX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XX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XX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描述的煤层厚度与实际揭露的情况有较大出入(煤层变厚),设计建议应在矿井投产后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地质资料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特别是资源储量。3、本设计该矿服务年限达不到规范规定年限,主要是受资源储量的限制,为了使已投固定资产减少浪费,延长矿井寿命,建议XX二矿继续申批该矿深部和周边南侧资源。4、由于该矿是在现有30万T/A设施基础上进行技改,工程量在新老交替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应在实施过程中作相应调整。六、有关事项的说明1、关于资源储量的情况说明XX市XX矿业有限贡任公司二矿技改初步设计,依据的地质资料主要为XX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5月编制的XX自治区桌于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XX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XX二矿建井工程巷道实测平面图。该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可采煤层为四层(8、92、161、162)保有资源储量共1131万T。根据该矿2008年6月末编制的XX二矿建井工程巷道实测平面图由于建井过程中实际揭露的煤层变厚,该矿在批准的范围之内,经计算实际拥有资源储量165960万T,较原核实报告新增储量52860万T。2、关于煤层编号的说明该井田内的92煤层和10号煤层为同一煤层,只是不同阶段地质工作报告标注不同,这已在中矿蒙储评字2007139号文XX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XX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中有明确表述。3、本设计(送审版)于2008年10月11日,由XX市煤炭管理局主持,在XX市星云酒店会议室招开初评审会议,参加会议的单位有XX市煤炭管理局及海南区煤管局、煤矿技术专家组、设计单位及业主等。与会人员对本技改初步设计进行了认真评审,对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会后,参加该项目设计的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初设进行了认真修改。2008年11月24日至25日由XX煤炭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本初步设计评审会议,与会专家经过对设计的认真审查,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会后各专业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逐条逐项对设计进行了认真研修,形成了该技改初步设计修改版。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XX二矿位于XX市海南区境内,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第1317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隶属XX市海南区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5441065714;北纬392247392413。XX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3月30日为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内国土资采划字20070067号”文进行了“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矿权人为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名称为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井田东西最宽处1620M,最窄处1220M,南北长平均1070M,矿区面积15194KM2,开采标高1261810M,划定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如下XX二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XY1、43623700036409920002、43623700036408300003、43613000036408700004、4361300003640992000XX二矿西北距XX市政府所在地(海渤湾区)30KM,西南距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50KM。由海勃湾经拉僧庙、鄂托克旗至东胜公路(109国道)从矿区西部2KM处通过,矿区距海(勃湾)拉(僧庙)线拉僧庙车站105KM,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井田内为低中山丘陵地貌,南部为岩石裸露的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12351260M,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相对高差25M。区内大小沟谷均为季节性流水,一般干枯无水,只在洪水期间才有地表水迳流,形成短暂的洪水,但持续时间不长。三、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半沙漠、半草原地带,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年最高气温384,年最低气温328,年降水量8783376MM,平均降水量173MM,年蒸发量3132139193MM,平均34851MM。常年缺水,仅在7、8、9月份为雨季,并常以暴雨突发,形成间歇性洪流。春、秋、冬季多风沙,一般为西北风,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28M/S,无霜期在156165天之间。最大冻土深度124M。根据国字地震局和建设部1990年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对照地震烈度为8度。四、矿井现状1、矿井建设概况该矿是XX市2006年煤矿整顿后保留下来的23家煤矿之一,目前正以30万T/A的规模进行基本建设。截至2008年7月末,已经完成主井720M,副井596M,立风井224M。主、副井之间的联络巷、一水平水仓等工程已经完成,总回风巷及中组煤皮带运输机巷等正在施工中。2、矿井设计概况二六年六月,XX市英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为该矿编制了30万T/A初步设计。二七年一月,XX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为该矿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二七年十一月,XX新创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该矿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书。五、周边相邻煤矿XX二矿北邻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矿,东部没有划分相邻煤矿。上述各煤矿均在建设之中,到目前为止,各矿均未发生越界开采及各种安全事故,基建工程进展顺利。六、矿区经济概况本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但资源丰富,主要是煤炭资源。工业经济主要以煤炭业和高耗能冶炼业为龙头,特别是煤炭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当地和外地农民工在煤矿井下和露天煤矿以及冶炼业就业。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农业盛产小麦、玉米和土豆等作物。七、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1、外运条件XX二矿紧邻西来峰工业园区的东缘,工业园区的主干道路的沥青路面已修至该矿西侧200M处,并已有泥结碎石路面连通,外运条件较好。2、电源条件该矿目前已有两回路电源供电,一回路引自卧龙岗220KV变电站,由10KV侧母线引入,线路导线型号为LGJ240MM2,线路全长40KM,供电容量2500KVA。另一回路引自西来峰工业园区654变电站,由10KV侧母线引入,线路导线型号为LGJ240MM2,线路全长15KM,供电容量1000KVA。3、水源条件XX二矿目前生产和生活用水,由矿井自备水源井供给。该水源井深20M左右,水量约300M3/D,均为第四纪潜水。根据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XX市海南区自来水有限公司签署的供水协议,自来水公司仅能供XX二矿生活用水240M3/D。据此设计安排全矿用水总量为94194M3/D,矿井生活用水17024M3/D,地面绿化及除尘洒水45M3/D,共21524M3由自来水公司供给,其它地面消防用水270M3/D,井下消防用水162M3/D及井下除尘洒水2947M3/D,由井下排水经过水处理后再回用。4、通讯条件目前,矿井所在地已开通国内、国际程控电话,固定通讯、移动通讯网已覆盖矿区,当地通讯资源可满足本矿井行政、生产调度的通讯需求,并可以为本矿井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矿井通讯条件较好。5、资金与外部协作条件矿井开发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均由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多渠道筹措解决。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跨煤炭生产、销售、煤化工、运输等多行业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企业前身又是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企业,不但资金比较雄厚,而且有大批的煤炭生产、加工等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业有充足的矿井开发所需的资金和资金自筹能力。矿井的其它基本条件如外运、材料供应、社会化服务等外部协作关系,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均依靠社会由企业与各专业公司(商家)协商解决。6、其它外部条件矿区范围内人烟稀少,不影响矿井建设和生产,因此不存在搬迁问题。矿山建设所需的料石、砖、砂子等建筑材料,可立足本地,就近解决,其它建材可由XX市就近采购解决。由于本矿是在30万T/A基础上进行改造,充分利用了部分原有设备和设施,节省了投资,生产成本低,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第二节地质特征一、以往地质工作简述1、1954年地质部华北地质局205队在桌子山煤田进行普查地质工作,并提交了普查报告。2、1972年XX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进行J48VI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矿区进行了矿山调查,并编写了区域地质测量报告。3、1961年1962年,XX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地质勘探分公司117勘探队提交了白云乌素普查地质报告。4、1965年1966年,XX贺兰山煤炭公司地质勘探分公司117队在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进行了精查勘探,于1966年12月提交了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精查(最终)勘探文字说明书。5、19851987年,XX自治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7队在白云乌素区进行勘探地质工作,提交了XX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该报告经XX自治区矿产储量委员会以“内蒙储决字(1988)52号”文审查批准通过。二、地层矿区煤系地层基底为古生界奥陶系下统(OL12),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非含煤地层二叠系上下统石盒子组三个岩段(P12SH),第四系全新统(QH),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下统(O112)为黄绿色薄层状砂泥岩、钙质泥岩及薄层灰岩;为煤系地层之基底。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1)第一岩段(C2T1)包括原报告中的本溪组(C2B),顶部为黑色泥岩或钙质砂泥岩,致密,含腕足类动物化石,灰、灰白色石英质细砂岩,十分坚硬;底部砂岩中夹12层深灰色粘土岩。含14、15、16、17、18号煤层,统称丙煤组,其中16号煤层全区发育良好,是主要可采煤层,本组整合于下石灰统之上,地层厚度27155033M,平均3102M。(2)第二岩段(C2T2)黑灰色,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灰白色细砂岩,局部出现厚层状粗砂岩,含动植物化石12层,菱铁矿结合,含11、12、13号煤层,局部达可采厚度,其中12号煤层厚度虽然不大,但普遍发育,为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底层厚度22263610M,平均2432M。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根据岩性组合和沉积旋回共分四个岩段,自下而上为(1)第一岩段(P1S1)灰、灰黑色粘土岩,砂泥岩和煤组成,下部局部出现白色细砂岩,较坚硬,含7、8、91、92、10号煤层,煤层总厚7M左右,统称乙煤组,本组厚度23472656M,平均2517M,厚度变化不大。(2)第二岩段(P1S2)灰白色砂岩,灰、灰黑色砂泥岩夹粘土岩,含5、6号煤层,5号煤层局部可采,本岩段厚度24623397M,平均30M,出露在矿区西、南部。(3)第三岩段(P1S3)灰绿、深绿色砂泥岩,砂质粘土岩,中部夹透镜状细砂岩,含植物化石及2、3号煤层,统称甲煤组,煤层一般不可采,该岩段厚度13922620M,平均2033M,大面积出露在矿区北、西部。(4)第四岩段(P1S4)灰绿色,绿色或带紫色的砂泥岩、泥岩,灰白色砂岩、砂岩中含云母较多,下部夹13层绿色粘土岩,可作为标志层。中部含1号煤层,一般不可采,厚度为26633321M,平均3024M,地表均有出露。4、二叠系上下统石盒子组(P12SH)原报告为(P2)本层在矿区范围内分三个岩段,自下而上为(1)第一岩段(P12SH1)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局部夹中细砂岩及紫红色砂泥岩,斜交层理发育,厚度为13462487M,平均厚1913M,地表出露于矿区中、东部。(2)第二岩段(P12SH2)灰绿色,紫色砂泥岩、泥岩、砂质粘土岩为主,局部夹白色透镜状砂岩,层位不稳定,含云母,本岩段厚度变化较大,由15683021M,平均1811M,地表在矿区均有零星出露。(3)第三岩段(P12SH3)灰白色,厚层状粗砂岩,含小砾石,中下部夹12层紫色砂质泥岩,厚4352468M,平均1495M,地表出露在矿区东北部。(4)第四系全新统(QH)风积、残破积、冲洪积层,由砂土、亚砂土、砾石、风积砂等组成,一般厚35M,最大厚度29M,分布在现代河床以及地势平坦之处。三、构造1、褶皱(1)A18背斜位于本煤矿西北部,轴向NWSE长约1320M,倾角东翼8,西翼11,地表出露明显,有两个观测点控制。(2)A6背斜,位于矿区东部,倾角610。(3)S7向斜贯穿矿区中北部,区域长5000M,矿区部分长250M,轴向NWSE,地表出露完整,东翼倾角5,西翼倾角7,在矿区内由北向南逐渐倾没。2、断层(1)西来峰逆断层位于本区西部边界,北段轴向近SN,南段SE20,长达65KM,倾向SW,倾角5660,落差大于300M。(2)F101逆断层位于本矿区西部外围,走向170,倾向SW,长约600M,倾角8084,断距1625M。该断层对本井田的开采不受影响。(3)F72断层位于矿区西北角,走向NE,倾向SE,倾角80,断距2M,长300M。(4)F73断层位于矿区西北角,走向NE,倾向SE,倾角75,断距3M,长300M。F72、F73两条断层分别延伸进入矿区约75M,对矿区内煤层开采影响较小,F101断层和西来峰逆断层位于本煤矿范围外,对矿区内煤层无影响。四、岩浆岩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岩浆岩活动迹象。综上所述,矿区范围内虽有宽缓的向斜构造,但两翼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0,断层都位于本煤矿范围外,对矿区内煤层的开采基本无大的影响,故该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构造类型。五、煤层XX二矿范围内可采煤层为8、92、161、162号四个煤层,其它煤层属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根据可采煤层间距大小不同,将煤层划分为中组煤和下组煤,煤层倾角一般315左右,东、西部陡,中部缓。可采煤层情况分别介绍如下1、8号煤层赋存于下二叠统山西组第一岩段(P1S1)地层之中部,煤层厚度031174M,平均厚度108M,属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可采,层位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2层,夹矸厚度02025M。煤层顶板为河床相的中、粗砂岩,有砂质泥岩伪顶,底板为粘土岩、泥岩及炭泥岩,属较稳定煤层,距92号煤层3831478M,平均845M。2、92号煤层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第一岩段(P1S1)地层之底部,煤层厚度015174M,平均081M,该煤层全区发育,属局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及炭泥岩,底板岩性为细、粉砂岩,属稳定煤层,距8号煤层间距38M,距161号煤层54367397M,平均6361M。3、161号煤层赋存于上石炭统第一岩段(C2T1)地层之中上部,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74260M,平均166M,本矿区范围全区可采,结构较复杂,一般含02层夹矸,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层位稳定,容易对比,夹矸厚度多为01M,属较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一般为细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细砂岩或砂质泥岩,距92号煤层间距65M,距162号煤层020247M,平均143M。4、162号煤层赋存于161号煤层之下部,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216316M,平均243M,本层煤厚度大,全区发育良好,本矿区范围全区可采,结构较复杂,一般含02层夹矸,夹矸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层位稳定,容易对比,夹矸厚度002038M,属较稳定煤层,顶板一般为细砂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厚度(M)利用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埋深(M)夹矸煤层编号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层数厚度可采情况稳定程度8031174108(6)070148095(6)86773181519796(6)02002025全区可采较稳定3831478845(6)92015174081(6)070174103(6)10243272420786(6)局部可采不稳定545673976361(6)161074260166(5)070260166(5)157114015627513(5)02002003大部可采较稳定162216306204306020247143(4)10204036202全区较稳243(6)241(6)27354(6)002038可采定六、煤质1、物理性质和煤岩类型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宏观煤岩类型见下表物理性质煤岩类型一览表煤层892161162颜色褐黑色黑色黑色黑色光泽弱玻璃玻璃玻璃玻璃煤岩类型暗及半暗淡半亮煤半亮及亮煤半暗为主结构线理条带线理条带线理条带线理条带构造层状均一层状层状断口棱角状参差状参差状参差棱角矿物杂志少量FES2粘土质粘土质、少量FES2粘土质、少量FES2气味H2SH2S2、煤质(1)8号煤层原煤水分070149,平均110,灰分22803511,平均2875,挥发分31363622,平均3379,干燥基弹简发热量33MJ/KG,原煤全硫110;洗煤水分070164,平均120,灰分9041755,平均1196,挥发分30543144,平均3106。全硫110;精煤回收率629。(2)92号煤层原煤水分137164,平均147,灰分16783028,平均2352;洗煤水分091106,平均101,灰分9291269,平均1108,挥发分29483066,平均3026。(3)161号煤层原煤水分024092,平均054,灰分24444226,平均3026,挥发分29323167,平均3050,原煤全硫235271,平均254,原煤磷01480015,平均0082;洗煤水分053086,平均065,灰分10012072,平均1446,挥发分27303056,平均2899,全硫158264,平均225,精煤回收率5080,中煤含量38502530,平均3190。(4)162号煤层原煤水分001110,平均051,灰分18583133,平均2413,挥发分28383088,平均2963,原煤全硫232502,平均351,磷00080102,平均0067;洗煤水分058097,平均075,灰分8791643,平均1172,挥发分27002957,平均2811;全硫156198,平均180;精煤回收率4620,中煤含量49502250,平均3508。煤芯煤样测试成果见下表XX二矿煤芯煤样测试成果汇总表工业分析()MADADVDSFST,DQBDMJ/KG精煤回收率()胶质层厚度Y(MM)煤层编号洗选情况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最大最小平均(点数)原149070110(3)351122802875(3)362231363379(2)110110(1)3333(1)8洗070164120(33)305431443106(3)110110(1)3636(1)629629(1)212322(1)原137164147(3)302816782352(3)92洗106091101(3)12699291108(3)306629483026(3)24202133(3)原092024054(4)242624403026(4)316729323050(2)271235254(3)3535(1)161洗086053065(4)207210011446(4)305627302899(4)264158225(3)508508(1)262252425(2)原110001051(4)313318582413(4)308828382963(2)502232315(3)3434(1)162洗097058075(4)16438791172(4)2957727002811(4)198156180(3)3636(1)462462(1)37192663(4)综上所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GB/T1522411994)、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1994)、煤中磷分分级(MT/T5621996)、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1994),本区8号煤层为中灰分、低中硫、高热值煤;92号煤层为中灰分、高热值煤;161号煤层为中灰分、中硫分、高热值煤;162号煤层为中灰分、高硫分、高热值煤。3、可选性及煤类据原精查报告及核实报告资料,XX二矿煤层可选性见下表XX二矿煤层可选性一览表煤层号精煤()AD()中煤()回收率评价可选性评价8448110321880中等中等16128799003190低等很难选162387210793508低等很难选由上表可知,8号煤层回收率中等,161、162号煤层回收率低等;按照中煤含量法评定8号煤层可选性中等,161、162号煤层为很难选煤。据本次核实利用钻孔煤芯煤样化验测试成果,依照中国煤炭分类方案(GB575186)对煤类的划分方案,核实区内8、92和161煤层洗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VDAF)均在28993423之间,胶质层厚度(Y)9632425MM,确定为1/3焦煤(1/3JM);162号煤层洗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VDAF)平均2811,胶质层厚度(Y)2663MM,确定为肥煤(FM36)。4、高硫煤处理由于162煤层为高硫煤,原煤全硫最高达502,为了充分开发不可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延长矿井服务寿命,对开采含硫量大于3的高硫煤应首先供应砖场等民用煤。当有条件时也可入洗脱硫后,作为配煤炼焦。5、容重值区内煤层视密度是利用原报告硐探采样测定成果。8、162号煤层容重值为150(T/M3)。92号煤层容重值为145(T/M3),161号煤层容重值为140(T/M3)。6、煤的工业用途评价根据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等综合分析,各可采煤层均不能单独作为冶金焦炭用煤,但可作为冶金焦炭的配煤使用。洗出的中煤可做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煤,对煤矸石及燃烧后的灰渣可用来制作建筑用砖或水泥添加剂,可充分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七、井田内伴生矿产综合评述1、建筑材料石炭二叠系之砂岩是建筑的良好材料。2、耐火粘土矿主要赋存于P1S1之中,共有四层,其中主要的一层赋存于92号煤层顶板,该层粘土矿结构单一,无夹石,层位稳定,厚070398M,一般15M左右,耐火度高,有害组分低,属级硬质粘土。物理性质灰、黑灰色,致密,性脆,质地坚硬,贝壳状平整状断口,比重248/T/M3。矿方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对煤系地层中的粘土矿进行综合开发,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避免浪费矿产资源之目的。3、与煤伴生的有益稀有元素锗(GE)、镓(GA)、钒(V),含量均未达到工业品位,无工业价值。第三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1、水文地质工作概述白云乌素矿区自1961年以来进行了大量的水文地质工作,在水文地质测量中,对白云乌素沟、黑龙龟沟、棋盘井沟进行了最大洪水位测量,并作了节理裂隙统计。对施工的大部分钻孔作了简易水文观测,质量满足最终勘探要求,可作为评价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各种计算的依据。2、含水层、隔水层的划分矿区大部被第四系(QH)覆盖,石炭二叠系地层裸露地表,形成低山,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煤系地层基底是奥陶系的石灰岩,勘探资料证明均含不同程度的空隙裂隙水,但受岩性、构造等条件的影响,含水是微弱而不均匀的。棋盘井沟洪水迳流经拉僧庙、白云乌素沟洪水迳流经水泥厂流入黄河。黄河水位标高1065M,比本区低170M,黄河水不能由地表补给本区,从地下补给也比较困难,水文地质条件属较简单。现将矿区的含水层、隔水层的划分叙述如下(1)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潜水含水组矿区内第四系松散地层,分布不均匀,面积小,厚度不大。冲洪积层(QHA1P1)分布于河谷中,以砂、砾石为主,主要成分为灰岩、石英岩、砂岩等,分选极差,磨圆度不一,全厚在10M以内。含水层厚度265M,钻孔抽水资料单位用水量Q028L/SM,渗透系数K2602M/D,总硬度858(德国度),矿化度为0295G/L,水质为HCO3CAKNA型水。风积砂(QHEOL)黄土状及残坡积碎石零散分布,厚度不大,透水性强,且不含水。(2)坚硬岩层弱含水组的孔隙裂隙水基岩在本区裸露面积较大,经长期风化浅部裂隙较发育,地面坡角较大,有利于降水的排泄,不利于补给。含水带的划分如下第含水带(P2SH)紫红、砖红色的砂泥岩及灰白、淡绿色中细砂岩,多为互层。含水层厚0150M,钻孔抽水资料Q0109L/SM,K0119M/D,含孔隙裂隙水微弱。第含水带(P1S4P1S3)上部为灰白色粗、中砂岩,下部为中、细砂岩,泥岩夹粘土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地面坡角较大,利于降水的排泄。含孔隙裂隙水微弱,含水层平均厚度104M,据钻孔抽水资料Q00639L/SM,K0476M/D,矿化度0211G/L,总硬度为638德国度,水质为HCO3CAKNA型水。第一隔水层(P1S3)砂泥岩、粘土岩及2号煤层,隔水性能较好,一般厚6M。第含水带(P1S2或28号煤层)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及细砂岩,含水层平均厚度2687M,含孔隙裂隙水微弱,水位一般呈下降趋势,说明含水贫弱又承压性不强。据钻孔抽水资料Q00001340113L/SM,K000052501555M/D,矿化度06380680G/L,总硬度1441685,水质为HCO3CLSO4KNACA和HCO3SO4CLKNACA型水,两者水质类型相似,矿化度、总硬度由浅到深呈增加趋势。第二隔水层(P1S1、8、9号煤层)主要为粘土岩、砂泥岩、8、9号煤层,层厚稳定,平均厚度985M,隔水性能良好。第含水带(C2T2、916号煤层)灰白、浅灰色细砂岩、局部为中砂岩,平均含水层厚度1563M,含弱孔隙裂隙水。Q0000442L/SM,K000362M/D,矿化度1126G/L,总硬度462,水质为SO4HCO3CLKNACA型水。第三隔水层(16号煤层)煤层及砂泥岩,一般厚6M,隔水性能较好。第含水带(16号煤底O112)灰白色细砂岩、中砂岩,局部有含砾粗砂岩。平均厚185LM,由于基底不平或岩相变化,局部含水层厚度变薄,煤矿范围外8531孔含水层厚度5M。含弱孔隙裂隙水。Q0000254000217L/SM,K00013900545M/D,矿化度36750776G/L,总硬度7211466,水质为CLSO4KNAMG和CLHCO3SO4KNA型水。各隔水层在正常地层中隔水层位比较稳定,隔水性能较好,各含水带不会产生水力联系。在断层带地段,由于构造的影响,裂隙比较发育,可破坏正常含水带地下承压水,使承压水相互沟通,形成水力联系,因此,巷道通过较大断层时,应预防井下涌水量的增大。3、本区位于桌子山东麓,地处干旱的半沙漠、半草原地带,常年无地表水迳流,仅在雨季白云乌素沟有少量、短时间的洪水,矿区大部分地区属低山丘陵地形,且坡度较大,降水又比较集中,利于排泄而不利于汇集,渗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区内岩石以粗、中、细砂岩为主、夹泥质岩及煤层等,泥、沙、钙质胶结,一般节理裂隙不发育,钻孔资料表明,各层带含水微弱,渗透性能不强。第四系潜水水位较高,可微量补给基岩,而大气降水则沿基岩裂隙渗入到地下。综上所述,本区岩层含水微弱,地下水补给来源贫乏,导水性不强,这些都是开采的有利条件,但开采后由于顶板裂隙的形成,可能导致与地表水的连通,造成突然涌水的发生,应予注意。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二类一型矿床,即以裂隙水充分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二、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性质8号煤层,顶板以砂泥岩为主,次为中、细砂岩,中细砂岩呈不规则条带状分布。砂泥岩深灰色,风化后呈灰绿色,垂直节理发育,易风化成薄片状。中、细砂岩灰色,致密,较坚硬,裂隙不太发育,不易破碎。本层煤顶板普遍有一层厚1M左右的由炭泥岩,高灰煤或泥岩组成的伪顶。开采时如只采中、下部,则此层极易冒落,如连同上部一起开采,煤层灰分将会有所增加。底板为粘土岩,隐蔽的垂直节理发育,岩石易沿节理裂成规则碎块,遇水不膨胀。92号煤层顶板粘土岩,特征同8号煤层底板之粘土岩。易冒落。底板以砂泥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北部有一薄煤层,与92号煤层相隔05M左右,其间岩性均为粘土岩。向南该薄煤层逐渐消失,其与92号煤层间的夹矸即变为伪底,此层粘土层局部为鳞片状,易碎。砂泥岩深灰色,含较多粉砂质,块状,裂隙不发育。此层在8515钻孔采岩样一个,自然状态下抗压强度为82183MPA。161号煤层与162号煤层,多以炭泥岩或泥岩做为分界,其厚度不超过050M。而分层明显地段中间多为坚硬的石英质砂岩。16号煤层顶板中部及北部多以砂泥岩组成,南部为细砂岩。砂泥岩深灰及灰黑色,常见波状或水平层理,岩石易沿此裂开。自然抗压强度672117MPA。底板以细砂岩为主。从矿区外围勘探线看本矿区以北出现零星的砂质泥岩层,个别钻孔附近有050M以下的泥岩伪底。细砂岩灰色,石英为主,较坚硬,块状。砂泥岩黑灰色,块状,含较多的粉砂质,自然状态下抗压强度13994MPA。综上所述,主要煤层8、92号煤层顶板属易冒落,顶板维护较为困难或复杂,161与162号煤层分层不明显,夹矸多且复杂,给今后开采也将造成一定困难。92号煤层底板之松软粘土岩,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其底板隆起。在各煤层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开拓系统的形成及煤层的开采,势必造成岩层原始应力的改变,故应考虑顶板坍塌及冒顶事故的发生。由于地下水沿漏斗向坑道涌集,将破坏岩石原有的力学结构,降低其力学强度,故在开采中应对软弱岩层采取防范措施。据矿区附近矿井介绍,在实际生产开拓过程中未发生井巷塌陷和冒顶的事故。本区煤层顶底板岩层以半坚硬坚硬岩层为主,有空隙裂隙水存在,但水量不大,故本区工程勘查类型为第二类第二型第三型,即以半坚硬岩层为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矿井。三、瓦斯由于XX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正在基建当中,没有瓦斯等级鉴定资料,本技改设计仅参照相邻矿井资料,根据XX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出具的相邻矿井(正兴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书(2007年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81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6M3/MIN,据此推断该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应小于20M3/MIN,矿井属低瓦斯矿井。四、煤尘本区主要煤层煤质较软,易碎,具有爆炸性。特别是在矿井开采浅部煤层时,由于煤体干燥,容易产生大量煤尘,容易引发煤尘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洒水喷雾,降低煤尘浓度。复核报告提供的煤尘实验结果见下表煤尘实验结果表煤层爆炸性指数测定煤层爆炸性指数测定煤层孔号火焰长度(MM)岩粉用量()有无爆炸性煤层孔号火焰长度(MM)岩粉用量()有无爆炸性85033015045有856270正向70有855040080有161856310080有885638060有8503204055有9285033040065有85507060有8503308065有85621560有16185506060有162856320505080有五、煤的自燃根据2008年8月6日,XX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和XX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共同提供的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8层、92层、161层检验报告表明,8层、92层及161层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同时对以上三层煤作了煤的吸氧量测定表明,该矿经检测的三各煤层均为自燃煤层,自燃等级为级,属自燃煤层,详见下表煤样检验鉴定表序号检验项目依据标准条款8号煤层10号煤层161号煤层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1081521972煤中水分的测定GB/T2122001煤中工业分析方法32条0840900753煤中灰分的测定GB/T2122001煤中工业分析方法41条2968331932794煤中挥发分的测定GB/T2122001煤中工业分析方法第5条VAD2423VDAF3487VAD2236VDAF3342VAD2168VDAF32625煤中全硫的测定GB/T2141996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第3条0420521566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GB/T2171996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TRD2020148TRD2020156TRD20201587煤尘爆炸性鉴定MT/T781984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41条有爆炸性有爆炸性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性鉴定火焰长度90MM30MM120MM煤尘爆炸性鉴定抑制煤尘爆炸所需的最低岩粉用量6055608煤的吸氧量测定MT/T7071997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7条(烟煤类自燃倾向性分类)058CM3/G干煤级自燃054CM3/G干煤级自燃050CM3/G干煤级自燃六、地温本区简易测温资料表明,恒温带地温与孔底温度近似地温梯度为34,40至70M段温度偏高而温差较大,70至90M段为恒温带,温度在18左右,90M以下温度均匀递增,大致每百米递增35左右。结合其他区的测温工作,桌子山煤田未发现高温异常区。第二章井田开拓第一节矿井开采范围及资源储量一、矿井境界范围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XX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5441065714,北纬392247392413。根据XX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8年5月19日颁发的证号为1500000810028号采矿许可证,XX市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为XY1、43623700036409920002、43623700036408300003、43613000036408700004、4361300003640992000井田为四边形,东西长12201620M,南北宽1070M,面积15194KM2。二、资源/储量1、矿井地质资源/储量按照XX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XX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XX二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井田内可采煤层为8、92、161、162四层。该四个煤层地质资源/储量为1084万T,其中(122B)为365万T,(333)为719万T,资源/储量见下表XX二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截止2007年4月30日)煤层编号分布标高(M)查明资源储量(万T)保有资源储量(万T)资源储量类型(编码)106106(122B)81150918133133(333)计23923992101810091111(333)计111123623616110108603(灰外)3(灰外)(333)计239239259259(122B)162336336(333)计1071820595595365365(122B)7167163(灰外)3(灰外)(333)合计115082010841084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在初步设计阶段,以资源核实报告为基础,按规范要求进行分类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地质资源储量中经分类得出的经济的基础储量122B连同地质资源量中推断的资源量333乘以可信度系数(因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取09)后的煤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按下式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12B333可信度系数。经计算该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10121万T,各煤层工业量计算见下表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表单位(万T)工业资源储量煤层编号地质资源/储量122B333K小计82391061330922579211110999161239239092151162595259336095614合计108436571910121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根据规范规定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资源量该矿井各种永久煤柱包括井田边界煤柱、风井井筒及工业场地保护煤柱、主要大巷煤柱。由于该矿服务年限较短,工业场地的地面建筑均按临时性建筑布置,工业场地占压煤柱后期按全部回收考虑。经计算,矿井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87429万T,其中8层设计资源/储量19881万T;92层设计资源/储量684万T;161层设计资源/储量18281万T;162层设计资源/储量48583万T;4、矿井设计可采资源/储量矿井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减去各种煤柱的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后的煤量,即按下式计算ZKZSPC式中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MT;ZS矿井设计储量,MT;P开采煤柱损失,MT;C采区回采率,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为80;薄煤层采区回采率为85。经计算,矿井可采资源/储量为70971万T,设计可采资源/储量见下表井田内可采储量表设计损失(万吨)煤层工业储量(万吨)边界煤柱井筒煤柱合计采区回采率可采储量万吨8225713331356268985168999299306306855811612151128319463229801462516256143002455575578038866合计10121561881631378170971根据建井过程中煤层厚度变化趋势计算,XX二矿在批准的境界范围内,增加资源储量5756万T,加之原资源储量1084万T,共有资源/储量共16596万T,各煤层占有资源储量见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