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假期法制与安全教育课讲稿_第1页
中小学生假期法制与安全教育课讲稿_第2页
中小学生假期法制与安全教育课讲稿_第3页
中小学生假期法制与安全教育课讲稿_第4页
中小学生假期法制与安全教育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生假期法制与安全教育课讲稿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许多节假日要度过,既有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如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和元旦节等;也有我们学生特有的节假日,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还有两个休息时间比较长的假期寒假和暑假。在假期里,大家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可利用这个时间走上社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也可以参加一些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展开的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更多地了解社会,提高我们的劳动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大家在利用假期离开校园之际,走上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重要问题。社会与校园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在校园内,因有专门负责看管校门的门卫和保卫人员管理,使得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特别是一些企图对我们学生人身,财物安全实施侵害的不法分子难以下手;而在社会上,各种人都有,他们会随时随地企图侵害我们的安全和利益。学校里有许多规章制度,让大家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为我们明确了一个行为规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较为安全的学习、活动环境,而在社会上,虽有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但仍有不少人由于法律意识薄弱,道德水准低下,时不时地侵害他人的安全,损害他人的利益。在学校里,一般有老师帮助我们教育我们如何注意安全如何做好安全防范与保护工作大多数学校还有专门负责安全的老师,他们从事着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从门卫管理到校园巡查,从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到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有了他们,我们的安全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而在社会上,虽有公安机关等国家专门机关管理和家庭的保护,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安全要靠大家自己来保护。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假期安全防护工作,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安全1、居家安全(一)当一个人在家时,要看好家假期里,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因各种原因不可能整日跟我们在一起,那么当我们一个人在家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呢1、关锁好自家或宿舍的门窗当父母或其他家人外出时,要随手关好门。家里装了防盗门窗的,一定要关锁好。2、不要随便开门接待来访者当有人敲你家门或按门铃时,一定要先从装在门上的“猫眼”中观察一下,辨别一下来访者的身份,对身份不明者不要开门;对上门推销商品者不要开门,要态度坚决地予以拒绝,义正词严地告诉他;“我家不要(包括同学们非常喜爱和感兴趣的书籍、玩具、食品等)”如果不是家庭成员,虽然自己曾经见过面的人,也尽量不让其入内,可婉言谢绝,或打电话告诉父母,让父母知道来访者身份,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方可接待,千万不能随便开门接待,以防引狼入室。3、不要向他人谈论家中存放的贵重物品或有价票证等平时要有“保密”意识(这个“密”是指家庭财物的秘密),不要向他人谈论或告诉他人家中存放的贵重物品、有价票证等物品的情况,并要保管、存放好。其他人来玩时,也不要带他们去家中存放贵重物品的场所,更不要吹嘘家中多么富有。4、妥善保管好自己家(宿舍)的钥匙锁是我们用来防盗的最原始的工具之一,而钥匙是用来开锁的,钥匙一旦被他人偷去或丢失,就有可能引发盗窃案件。所以,同学们平时要保管好自己家宿舍)的钥匙,不要随便给别人使用或交给他人代为保管,不要挂在自己的脖子上,防止丢失。可叫父母帮你在衣服上缝一个特别的口袋,用于置放钥匙。(二)帮父母做家务时,要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或遭遇意外伤害1、防止发生火灾事故火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文明的同时,也会带来灾难。燃烧一旦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就会变成火灾。火灾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安全的重要灾害之一。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很多,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因不能正确使用火而引发的火灾事故,这类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引发火灾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有私拉乱接电线或违章使用电器、用电不当、违禁点燃明火或用火不当。除人为因素外,一些自然因素也会引发火灾事故,如雷电、物质自燃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以提防,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预防火灾的方法主要有(1)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不断增强防火安全意识。2、积极做好日常防火安全工作,养成不玩火和不乱扔火种的好习惯,做到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违章使用电器,不使用明火。年龄偏小的学生独自一人在家时,不要做饭烧菜,不要点燃明火(包括生日蜡烛、煤球炉),不要使用打火机、火柴,不要在火上烧烤东西,不要随便燃烧杂物等。3、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学会扑灭初起火灾;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身上有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4、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得疏散方向;爱护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不要随意移动或挪作他用。5、发现火灾速打报警电话“119”,消防队救火不收费。6、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可向公安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举报。2、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电给予了人类巨大的便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粗心大意,便会在瞬间给人类造成灾难,轻则伤及人的身体,重则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在电的使用十分普及的今天,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预防触电事故的方法是(1)不要私拉乱接电线。(2)不能用手指头或拿东西插进电源插孔中。(3不要用湿手或湿毛巾(布)等擦洗电器(因为水可以导电)。(4)不能用剪刀剪带电的电线,也不能用刀砍电线。(5不要用木棍等物捅、击打电线。(6)不要把手、脚伸进使用的电风扇、洗衣机等电器中,以免被夹伤。(7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电吹风、电熨斗等易发生事故的电器3、防止发生烧、烫伤事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果粗心大意,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烧、烫伤事故。据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对该院收治的1287例热液烫伤占147。其他热液主要包括热烫类(如米、面、菜汤、热粥、豆浆、牛奶、猪食、酒糟等)和热油烫伤(主要为食用猪油、菜油类)。此外,接触性热损伤(灼热的煤渣,铁器、沥青、热水袋等)也时有发生。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加强防护。(三)走亲访友时,要礼貌待人,同时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防止被宠物咬伤,以免染上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2003年上半年我国27种重点传染病中,死亡数和病死率最高的是狂犬病,而让人们谈及色变的非典型肺炎的病死率仅位居第五。现在不少家庭养了猫、狗等宠物,这些动物极易传播狂犬病。节假日期间,大家在家时间长,与宠物接触机会相对增多;另外和家人一起串门时,易被别人家的宠物咬伤。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去追赶猫、狗等宠物,以免造成意外伤害。二、外出安全假期中,大家免不了要外出活动。当我们离开家外出时,要注意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预防交通事故、中毒事故等事故和财物被盗(偷)窃、抢劫(夺)、扒窃等案(事)件的发生。(一)注意交通安全,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今天,交通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交通运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此同时,交通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并日益严重。自1886年人类发明汽车以来,全世界在汽车轮下丧生的人数约有3200万人,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亡人数。目前,全世界每年在交通事故中丧生人数约70万人,而交通事故致伤人数是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交通事故不仅在政治上造成严重影响,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给人们在精神上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威胁着人身安全。据了解,我国目前约90的死亡或残疾源于交通事故损伤。这使得人们不得不惊呼交通事故是“交通战争,而且是永不休止的战争”,汽车是“流动的杀人武器”,“马路是最危险的场地,交通事故是最凶残的社会公害。”在造成中小学生伤害和死亡事故的主要因素中,交通事故占有一定比例。从2000年各地上报给教育部的事故分析中看,各类交通事故占839,死亡人数占1739。可见,交通事故对学生的危害有多大。那么,大家如何预防交通事故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交通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自己不违章;对违章行为,及时制止。2横穿马路要走人行道,注意观察过往车辆(先看左后看右),不要跨越马路边上的护栏。3在交通要道口,要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红灯亮时,切勿横穿马路。4过马路时要小心慢行,看看周围是否有正在行驶的车辆。要学会估测来车速度以及与自己之间的距离,以确定如何通行。5不要在马路上乱跑、做游戏、踢球、追逐或玩耍。6坐自行车、摩托车时不要乱动,以免手或脚被车轮夹伤。7坐汽车时不要将头、手、脚伸到窗外去,以免被过往车辆或路边的树木、电线杆等物撞伤、擦伤。8骑自行车时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只能在自行车车道上骑行,且靠右行驶。9上下汽车以及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不要拥挤,要排队等候;车辆、船舶未停稳,请勿上下;不要从机动车车头前通行,应从车尾行走。10不私自包车、包船外出,不要乘坐证照不全、驾驶员驾驶水平不高,安全素质较差的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11发生、发现道路交通事故,快快拨打“122”报警。(二)注意财物安全,防止被骗、被扒、被抢或遗失1防骗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侵犯财物安全的犯罪行为。目前,诈骗犯罪十分猖獗,花样百出,人们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在日常生活中,骗子最爱诈骗的对象主要有4类,即贪利型、疏忽型、轻信型和专业知识缺乏型的人。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注意识别,就能及早揭穿骗局,避免侵害,减少损失。2防扒窃扒窃是作案分子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乘人不便,凭自己“手疾眼快”,进行技巧性的盗窃财物活动。作案分子与失主之间必须有近距离接触,且人多拥挤,失主精力分散,否则就难以下手。在这类案件中,被窃的物品往往是一些现金、票证等小件物品。因此,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公共场所购物、游玩时,一定要做好防扒窃工作。3防抢劫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公开强行掠取公私财物为已有的行为。其实施结果不仅侵犯了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而且伴随着行凶伤人、杀人、强奸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行为。抢劫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侵犯财物安全的犯罪形式,居各类刑事犯罪发生敬的第二位。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极易成为抢劫犯罪的侵害对象,特别是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同学们随身携带的钱财物在逐步增多,使用的生活用品的价格也较昂贵,部分学生已拥有手机、随身听、掌上电脑等通讯工具和电器,这使得同学们防偷盗、防抢劫的任务日渐加重。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对L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2002年年初,贵州省兴义市抓获一中学生抢劫团伙,50多名成员均是LL17岁无业青年和在校学生。两年间,他们劫掠100多名中小学生,非法敛财16万元,打伤5人。所以,大家要做好防范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财物安全。4防敲诈勒索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者要挟等恐吓手段,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特点是行为人通过恫吓等手段,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恐惧,被迫交出财物。敲诈勒索的方式很多,有的是施害人面对面地对被害人进行恐吓,有的是通过书写、邮寄信件等书面形式进行威胁,有的是通过其他人传递口信的方法敲诈,有的用暗示的方法或制造某种借口进行勒索,还有的以被害人的某种缺陷、把柄相要挟。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游手好闲的“恶少”们,他们三五成群,聚集在学校周围或学生上学、放学的路上,对学生进行敲诈勒索。这类案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屡见不鲜。2002年1月3日,陕西铜川某中学学生余某与一四川打工者一起,向同班同学李某勒索钱财,后叉劫持李某打电话向李父母敲诈钱财,因涉嫌绑架被警方拘捕。5防财物遗失遗失是指物主或物品保管人因保管不善,将物品丢失的行为。青少年由于天性好玩,极易造成物品丢失。因此,在携带一些贵重物品或数额较多的现金外出时,一定要细心,不可粗心大意,将钱财物乱丢。(三)积极做好中毒事故的预防工作中毒事故是侵害学生安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之一。从2000年各地上报给教育部的事故分析中看,各类中毒事件占1538,死亡人数占348(2000年全国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生人数为144万人)。中毒的原因主要有1误食毒物由于当事人对有些食物、药物或毒物辨认不清而误食毒物引起的中毒。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易将砒霜、碳酸钡、氟硅酸钠等误当成碱面(碳酸氢钠)做面食,将亚硝酸盐错当做食盐食用,也有的是吃了带毒的物品。如2002年1月13日,广西贵港市师范学校有128名学生在该校门口的“阿莲粉店”中,吃了残留有“杀虫双”农药的青菜后,引起了食物中毒。2毒物泄漏由于毒物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存放有毒物质的设备损坏或泄漏而引起的中毒。如2001年4月4日,浙江省新安江塑料公司困工人操作失误导致苯乙烯生产原料严重泄漏,致使距该公司150米远的更楼小学的800多名学生中的407名学生吸人散发在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后出现了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咳嗽等症状,被送人医院检查。3故意投毒故意投毒是指不法分子出于某种目的而故意投毒制造的中毒案件。这类案件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在南京市扛宁区汤山镇经营面食店的陈正平为琐事与另一业主发生矛盾,于2002年9月13日晚II时许,潜人“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的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巾毒,案发至2002年10月14日时死亡42人。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直接影响、危害学生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我们学生个人来说,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是增强卫生防疫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餐饮器皿常消毒、变质食品不食用、保管食品要妥当、购买食品要查验、生吃水果要洗净;不吃含毒食品、不吃海鱼内脏、不吃不明食物、不吃不沽食品、少吃腌制食品。三、活动安全(一)防中暑中暑是人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外界过高的热能作用于人体,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人的肌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损害脑细胞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由于烈日当空,天气闷热,如果运动量过大出汗太多,失水过多,就有可能引发中暑。人中暑后,会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神志恍惚、皮肤干热和潮红、体温很高、脉搏加快、呼吸短促、瞳孔缩小转为放大、尿量减少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具体措施是1不要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防止暴晒。2夏天外出戴上太阳帽(凉帽),用来遮挡烈日。3不要长时间生活、活动在温度高。人员多的环境中,如网吧、歌舞厅、电影院、图书馆等公众聚集场所和车厢内。(4注意及时补充水和盐。当发现中暑后,应立即将病人转移到清凉、干爽、通风的地方,适当脱去点衣服,用湿毛巾或冰袋置于其颈部两侧、腋窝等处,使体温降到38以下。对神志不清者,切勿进食。对清醒者也不可给予热的或具有刺激性的饮料。(二)防溺水事故溺水事故是指人因水吸人呼吸道和肺泡而引起的意外事故。它常见于水灾遇险、失足落水、游泳意外等。在造成学生人身安全遭受侵害的安全事故中,溺水事故占有很大比例。从2000年各地上报给教育部的事故分析中看,各种溺水事故占上报事故总数的1958,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2565。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不谙水性。不少溺水事故是由于人们不了解游泳池或游泳水域的情况,误人深水区而引发的。2001年9月10日,广东廉江市吉水镇三角坡村朗仔分校的7名在校女学生中午放学时间到九洲洗澡,不慎溺水,除一人侥幸爬上岸外,其余6人溺水身亡。二是运动不当。有些人在游泳时,不根据游泳运动的规律、特点和自身体力及身体状况,长时问在水中游泳,造成体力不支,引发溺水事故。三是不会自救或施救。当自己身处危险境地或他人发生溺水情况时,既不会自救,也不会对他人进行施救,从而引发溺水事故。四是不慎落水。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靠近水域行走或活动时,由于行为不当,不慎掉进水中,特别是从高处掉进水中或急流、漩涡之中,往往会造成溺水事故的发生。2001年IO月7日下午,广东增城市卫生学校2001级卫保一班15名学生在河边玩耍时,不慎造成L男5女落水后溺水死亡的惨剧。2002年1月15日河北省安平县安平镇一中3名女学生在校园内的养鱼池滑冰时,不幸落水死亡。五是不会游泳。有些人由于受到地域、生活方式等影响,平时未学会游泳,当不慎落水或遇到他人落水进行救护时,往往会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而引发溺水事故。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呢一是不要到野外去游泳、不要去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二是学习溺水事故防范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是有组织地开展游泳插动,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游泳活动,或与家长一起去游泳。四是溺水事故发生后,要积极做好抢救工作。当你不慎掉入水中或身处危险境地时,要保持镇静,切不可惊惶失措,可一边呼救,一边进行自救。先要使自己能呼吸到空气,这就要使自己的身体在水中保持仰位,头向后,口鼻露出水面。如果手臂抽筋,可将手指上下屈伸,采取仰位用双脚游向池(岸)边。如果小腿肌肉抽筋,无法继续游泳时,应将足趾屈伸,采取仰位,浮出水面。在游泳池内游泳时,可向管理员、救生员呼救;在野外游泳遇到危险时,在大声呼救的同时,用双臂奋力游向岸边。当你发现他人溺水,进行施救时,先要脱去外衣,迅速游到落水者附近,从背后对溺水者进行施救。用左手从其左臂和身体之间,握住其右手,使其仰面向上,口鼻露出水面,然后用仰泳的方法将落水者拖到池(岸)边。如果溺水者在水中双手乱舞,则可从其背部抓住其头发,将其拖往池(岸)边。施救者千万不能从正面对溺水者进行施救,以免被其抓住不能动弹,导致自己被其拖入水中。如果被其抱住不能活动,应立即设法挣脱,然后从其身后再进行施救。施救者若不会游泳,可一边呼救,一边将木棍、长竹竿、木板、绳(带)子、救生圈等物品抛向溺水者进行施救,切不可贸然下水救护,以免自己也遭遇不幸。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先将其口鼻中的泥草等杂物清除,然后再采取措施将其吸入腹腔的水排出。排水时,施救者可先将溺水者的脸朝下,整个身体前倾,头部偏低,脚部稍高,用腿顶F溺水者的腹部,并用手掌压其背部,以便将潮水者吸人体内的水、泥沙以及其他杂物排出。如果溺水者呼吸与心跳已经停止,施救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或借助其他工具进行抢救。情况严重者,应在进行现场抢救的同时,迅速与医院联系或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寒冷季节,抢救溺水者时,还应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三)防运动损伤体育运动、外出旅游、进行游戏以及其他户外运动,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易对运动者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同学们在参加这些运动、活动时,由于缺乏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方法不当,加之少数运动、娱乐设施存在一些事故隐患,极易引发各类意外伤害事故。因此,大家应了解、掌握有关运动保健知识,积极做好运动安全保护工作,有效预防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运动损伤是指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活动时,由于运动方法不当、运动者身体素质差等主客观原因而造成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损伤或病害,主要有扭伤、挫伤、擦伤、撕裂伤、拉伤、关节脱位、骨折、脑震荡、溺水、运动中暑、运动性腹泻、直立性休克、运动性肌肉痉挛等。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I学习必要的体育运动保健知识,了解体育运动的规律、特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学习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了解人体组织和结构,知晓人体哪些部位易受伤以及生命运动的规律、特点,掌握必要的保健技能,知道如何避免因运动不当造成人身伤害。3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防御运动损伤的能力。4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热身”后方可参加剧烈运动。5运动时,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不要参加严重超过自身体能承受能力的运动;运动中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要自觉遵守竞赛规则,不做出有违体育道德的行为。6运动后,要知道如何消除疲劳,掌握恢复体能的方法。7发生运动损伤后,要学会自救、自护,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包扎、清洗等应急处理,以免救护不当加重伤情。(四)防其他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防止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有调查表明,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指除学校校园和学生自己的家庭以外的所有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因“下水道没有盖子或没盖好”而引发的事故高达74,因“公路正在修建,无安全提示”、“建筑施工现场无安全隔离设施”、“高压电线无安全隔离设施和警示标志”而引发的事故发生率分别为494、398和284。如2000年5月17日,西宁某装潢广告公司在未安装安全网、警示标志和防护设备的情况下焊接安装霓虹灯广告牌支架。施工时,一长约6米的角铁从7楼顶部坠落在地将路过的西宁市五中一名高一年级学生的头部贯穿,致其死亡。2001年10月20日上午II时30分,乌鲁木齐市第二钢铁厂劳动服务公司砖厂院内两条看工地的狗将来玩耍的一个5岁男孩活活咬死。因此,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远离存在危险的场所。四、上网安全假期中,大家有一些时间可供自己支配,很多同学可能选择上网。如果大家上网的话,我提醒大家要注意防御网络伤害。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创造更为快捷、方便的思想交流空间,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人们的同时,也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诱发违法犯罪的新的侵害源。近年来,我国经营性网吧发展较快,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其中少数人整日沉湎于“网吧”,进行不健康的游戏、搞畸形虚拟的网恋、窥视网上不良信息;有的专门进行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猎取不义之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还在网吧中纠结成利用计算机犯罪的团伙,成为危害社会的隐患。有些网吧里,电脑拥挤不堪,空气浑浊,尤其是计算机的辐射对人产生的危害极大有些网吧电脑成“健康杀手”;有的网吧烟雾缭绕,在这样的环境里上网,人的身心健康必然会受到严重侵害。互联网上还存在着大量被人们称之为“网络鸦片”的有害信息,这些宣扬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有害信息就像鸦片、海洛因等毒品对人们的危害一样,人们一旦沉迷于其中就很难自拔。“网络鸦片”对学生的诱惑力极大,不少青少年原本是出于好奇和求知欲望走进网络世界的,结果受到“网络鸦片”的毒害后,沉迷于网上的暴力游戏和色情内容之中。从发生的一些案件来看,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由于没有父母亲、老师的监督和正确引导,登录暴力、色情网站的可能性就很大,不少青少年就是在网吧上同时受到“网络鸦片”的毒害不能自拔而走上强奸等违法犯罪道路的。因此,我们要高度警惕网络有害信息的侵害。此外,不良网络游戏对同学们的危害也是极大的。与枯燥的功课比起来,游戏或者上网聊天显然有趣多了,这种有趣的感觉似乎成为吸引同学们走进网吧的动力。同学们正处于性格、心理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若长期沉醉于不良的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