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_第1页
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_第2页
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_第3页
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_第4页
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榆林市中小企业促进局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研究人员名单目录第一章背景与意义10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背景10(一)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大力扶持10(二)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10(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11(五)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12(六)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13二、建设中小企业体系的意义13(一)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13(二)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榆林实施强市富民战略13(三)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榆林市经济转型发展14(四)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榆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4(五)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转型15第二章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现状与环境分析16第一节现状分析16一、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16(一)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发展16(二)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科技支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逐步开展17(三)信息服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启动18二、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19(一)缺乏统一规划,服务体系建设无章可循19(二)服务体系不健全19(三)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19第二节环境分析20一、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20(一)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积极营造有利政策环境20(二)着力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20(三)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服务体系良好建设基础21(四)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为生产服务业提供良好发展契机21二、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21(一)中小企业发展“南北失衡”制约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推进21(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人才保障不足22(三)中小企业低水平发展22(四)能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挤出”效应明显22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思路和目标任务23一、指导思想23二、基本原则23(一)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23(二)坚持统筹规划,各区县、各级别、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原则24(三)坚持整体推进,局部突破的原则24(四)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建设,分阶段实施的原则24(五)坚持服务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25三、总体思路25四、建设目标26(一)总体目标26(二)专项服务目标27第四章基本框架、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30第一节基本框架30一、组织框架30二、平台框架30三、层次框架30四、功能框架30(一)服务类型30(二)专项服务31第二节重点任务32一、创业辅导32(一)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优化创业辅导环境载体32(二)加强创业辅导基地建设,优化服务基础与条件32(三)充实创业辅导机构,合理配置服务资源32(四)完善创业辅导机制,优化服务33二、融资担保34(一)继续加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力度34(二)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促进银行业充分竞争34(三)促进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34(四)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35(五)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35(六)拓宽中小企业其他融资渠道37(五)提升“政、银、企、保”等相关部门与机构协作水平37(六)营造有利环境,加强监督指导38三、市场开拓38(一)搭建市场开拓综合服务平台38(二)积极参与、举办高层次展会38(三)推动标准化认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39(四)建设国内外市场风险预警与发布平台39(五)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招标、采购39四、信息服务39(一)建设好两类信息服务平台,夯实服务体系基础39(二)搞好网站建设,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40(三)加强信息服务队伍,提升服务效能40(四)健全信息平台运行机制,促进服务体系良性运转40五、科技支撑41(一)政府与市场相配合,构建中小企业科技支撑服务平台41(二)加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42(三)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43六、教育培训43(一)整合多种资源,完善教育培训服务平台43(二)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人才培育工程44(三)丰富培训方式44(四)积极创新培训模式44七、管理咨询45(一)加强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45(二)深入开展管理咨询专家巡回服务活动45(三)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研修活动45(四)开展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观摩与学习活动45八、信用服务46(一)搭建榆林市中小企业综合信用服务平台46(二)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46(三)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评级工作46(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分布与披露47(五)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协作,激励企业加强信用建设47(六)大力开展企业诚信活动47第四节实施步骤48一、创业辅导体系48(一)平台建设阶段48(二)启动服务阶段49(三)充实完善阶段49二、融资担保体系49(一)平台建设与业务发展阶段49(二)巩固、提升、完善阶段49三、市场开拓体系50(一)服务平台建设、巩固阶段50(二)服务提升与完善阶段50四、信息服务体系50(一)平台建设与信息网络设施建设阶段50(二)服务能力提升阶段50(三)服务效能完善阶段50五、科技支撑体系51(一)平台建设与巩固阶段51(二)服务工作实施与规范阶段51(三)服务质量提升与完善阶段51六、教育培训体系51(一)平台建设与服务实施阶段51(二)充实、提升与完善阶段51七、管理咨询51(一)服务平台建设阶段51(二)服务完善阶段52(三)服务升级阶段52八、信用服务体系52(一)平台建设与培育阶段52(二)服务实施阶段52(三)完善提高阶段52第五章重点项目、配套工程与运营模式54第一节重点项目54一、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54(一)中心组建54(二)中心组织结构54(三)中心人员55(四)中心设施55(五)中心管理55(六)中心能力55二、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55(一)中心组建55(二)中心组织结构55(三)中心人员56(四)中心设施56(五)中心管理56(六)中心能力56三、区县创业辅导基地56(一)基地组建56(四)基地设施56(五)基地管理与运营57(六)基地能力57四、榆林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57(一)中心组建57(二)中心能力57五、区县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58(一)基地组建58(二)基地设施58(三)基地管理与运营58(四)基地能力58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8(一)平台组建59(二)重点领域59(三)组织机构59(四)平台能力59七、榆林市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中心59(一)中心组建59(二)中心管理与运营60(三)中心能力60第二节配套工程60一、示范型服务机构认定工程60(一)工作宗旨60(二)业务范围60(三)工作程序61(四)机构管理61(五)扶持措施61二、外部服务资源引入工程62(一)工作宗旨62(二)工作程序62(三)合作模式62(四)服务领域62(五)服务方式63三、成长型中小企业认定工程63(一)工作宗旨63(二)工作程序63(三)扶持政策63第三节运营模式64一、合理界定职权,提供组织保障64二、依托龙头机构,配置服务资源64三、搭建服务平台,夯实服务基础65(一)综合性服务平台65(二)专业性服务平台65四、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65五、突出服务重点,确保取得实效66第六章保障措施67一、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67二、加强组织保障,明确相关责任67三、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形成合力68四、着力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引导68五、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资金投入69六、优化人才队伍,积聚人才优势69七、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多方力量70八、培育核心机构,形成辐射效应71九、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建设环境71十、加强监督指导,提升服务绩效7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中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培育发展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对改善中小企业成长环境,推进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等七部委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力营造中小企业良好服务氛围,促进榆林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背景与意义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一)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比例占80以上,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资金难融、信息难得、人才难求、技术难新和市场难拓等一系列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迫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分布广、涉及行业多的特点,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直接对这一庞大群体的具体企业进行指导和扶持,只能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快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解决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二)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目前,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运营,系统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作法和成功经验。美国以小企业管理局为主导,构建了包括政府机构、半政府机构、民间机构等多种组织,面向联邦、州、地区和社区小企业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向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资金支持、技术、管理、信息和市场拓展等服务。日本构建了由国家、都道府县、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商工会、商工会议所和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等中小企业指导团体组成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诊断和指导、技术指导、实验研究平台、技术开发支援、创业指导、教育培训、信息支持与科技支撑等服务。韩国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以总统中小企业委员会为中心的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体系,以银行体系为中心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支持体系,以国家和公共机构、公共研究机构和非盈利机构多层面组成的技术服务体系,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以及非营利机构为组成的市场促进体系等。我国台湾地区依托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形成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十大辅导体系,其内容包括财务融通、互助合作、经营管理、研究开发、生产技术、资讯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治、市场营销和品质提升等各大方面,构建了一个上下连贯、左右交织的相当完备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同时也是一条值得借鉴和效仿路径。(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1999年,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服务体系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2010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首先就是要求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2010年,在全国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工信部明确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要编制和发布两个规划,其中之一就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思路,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无疑将会极大地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与步伐。(五)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2001年,国务院经贸委下发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上海、深圳、青岛、哈尔滨、成都、兰州、镇江、抚顺、温州、滁州等10个城市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揭开了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序幕。2008年,国家发改委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落实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目前,国内许多省市中的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较有特色的有上海市按“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的要求,构建了以“一办两中心”为核心,行政性服务机构、公益性服务机构和商业性服务机构联动的系统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江苏省政府连续两年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重点目标任务,以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抓手,推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先后出台江苏省中小企业服务(发展)中心建设规范、江苏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09年,江苏86的市、县(市)已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市一级,南京市搭建了八大服务体系建设框架,苏州市提出要建设五大服务平台的计划;沈阳市构建了在市级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秦皇岛市借力外部优质服务资源构建了别具特色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广州、长春等市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编制了专项规划。这些省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也是极大的鞭策,促使其他地区加快建设的进程和步伐。(六)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目前,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综合服务平台缺失,专业性服务平台发展缓慢;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政出多门,服务机构缺乏协调与整合;服务机构的实力不强,公共服务散、公益服务缺、商业服务弱问题突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能满足中小企业需要。具体问题有创业辅导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开展服务工作;融资服务效率不高,担保体系发展不规范,信用评价体系起步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很突出;市场开拓服务手段单一、力度不强,中小企业市场狭窄,竞争力不强;针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支撑体系还十分薄弱,企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需要;教育培训体系仍比较薄弱,针对中小企业的专业培训尚未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轨道,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与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资源不足、力量薄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现代化水平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榆林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建设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才能将其一一破解,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建设中小企业体系的意义(一)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榆林市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的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科技支撑、管理咨询、信用评价等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单靠市场力量无法有效提供,必须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扶持和推动下,依托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服务资源,构建并有效运营资源整合、体系健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运转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环境,满足榆林市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需求,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难融、信息难得、人才难求、技术难新和市场难拓等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其更好地服务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二)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榆林实施强市富民战略中小企业在榆林市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09年底,榆林市各类中小企业总数发展到5570户,从业人员总数2026万人,实现增加值3835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45亿元,实交税金826亿元。通过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从而增加社会性服务机构的收入和就业,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服务体系发挥作用,可扶持更多的中小企业创业,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推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增加产值、提高效益,吸纳就业,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提供更多的税收,从而有力地促进榆林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对繁荣地方经济、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是榆林市实施强市富民战略不可或缺的举措。(三)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榆林市经济转型发展近年来,榆林市为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上持续发力,确立了打造能源化工、循环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建设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顺应了榆林市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是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首先,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服务体系中的创业辅导、融资担保、财税、技术、会展、评估、认证、咨询、信息、培训等服务内容都属于生产服务业范畴,这些行业发展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其次,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其他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可为其他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开拓市场、技术升级、优化管理、提供信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生产性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以企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榆林经济转型发展。(四)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榆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通过服务中小企业间接推动榆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现代信息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是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维系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吸纳社会就业的市场基础。通过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榆林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涵盖的多个子系统可直接推动榆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开放式的信息服务体系有利于榆林各界更快更多地掌握信息;科技支撑体系有利于提高榆林市科技综合实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教育培训体系可改善本地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和层次,推动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显著提升。这些因素都对推动榆林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五)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转型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既是促进榆林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级中小企业促进局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有效途径,还是推动榆林市政府机构转型的有益尝试和典型示范。随着榆林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主导社会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各类服务平台,改由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具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这样,不仅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服务于中小企业,从而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也可以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契机,更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专门致力于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宏观管理职能,从环境、政策等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第二章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现状与环境分析第一节现状分析榆林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促进局积极贯彻执行中、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在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下,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务实推进,积累了建设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一)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发展1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榆林市逐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2009年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投放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5;专门制定了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基金管理,加大支持力度。除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外,榆林市的扶南资金、科技基金、农综资金等专项财政资金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其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银企对接不断加强榆林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促进局十分重视做好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工作,把“银企对接会”作为经常性工作机制加以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0年上半年,在全市银企对接会中,全市所有商业银行和116位企业家参加了会议,有31户企业和11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和贷款意向书,贷款总额2938亿元。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和小额信贷业初步发展榆林市出台完善相关政策,鼓励、规范信用担保业和小额信贷业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设立的各类担保机构150户,注册资本18818亿元。截至2010年4月,经省金融办批准,榆林市设立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共31家,已开业经营的有17家,共发放贷款1458亿元。正在申报的小额贷款公司10家,其中,已经报省金融办待批的有5家。4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筹备工作积极开展榆林市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上市筛选与推荐工作。中小企业促进局先后筛选出7户具备一定条件的拟上市后备企业报省有关部门备案,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将其中3户(陕西三愚煤炭集运股份公司,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有限公司、府谷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列为重点培育企业。(二)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科技支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逐步开展1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初具成效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促进局积极组织创业培训基地建设。2005年按照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的要求,经过认真考察、筛选,确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的榆林市工业学校为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2007年根据远程培训要求,积极争取专项资金10万元,为基地购置先进的远程教育培训设备;2008年6月,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对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验收和授牌。在所属区、县中,横山、榆阳、绥德、清涧等地的创业培训基地建设也快速进行。2008年12月榆阳区被省局确定为陕西省新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试点区县。2008年清涧红枣开发站联合县职业中学组建了清涧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中心,该中心2008年经省局验收并确认为“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及“陕西省远程创业辅导基地”。2009年6月,绥德县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工作组的验收。2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多层次展会,促进中小企业市场开拓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促进局、招商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将各种类型、层次的展会作为榆林市中小企业市场开拓的有效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社会各界大力推介榆林市知名中小企业及其产品,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使中小企业参与经贸交流更便捷、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经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陕北小杂粮、横山双城羊肉、子洲黄昏、绥德石雕、清涧红枣、清涧石板、府谷金属镁、定边马铃薯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品,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3多措并举,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一是出台优惠政策,营造有利环境。榆林市先后出台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策规定、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61211”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专门制定了榆林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暂行)、榆林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氛围。二是构筑平台,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榆林市以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构筑中小企业公益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类型、多层面的技术服务。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09年,获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批准的创新研发中心企业有4家。北六县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基础良好,神木县有政府和企业设立的侧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研发机构8个,府谷县有9个。三是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榆林市积极为中小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在2009年召开的榆林市产学研合作峰会上,围绕产学研的签约项目达21项。榆林市多家中小企业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和科技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0年申报的27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4项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7项科技计划项目,均为产学研合作项目。4教育培训稳步推进,人才状况得到较大改善2007年以来,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促进局、人事局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以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和远程教育基地为依托,以银河培训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各类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2万人次,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培训04万人次,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层次和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社会人才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三)信息服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启动1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初步构建榆林市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较慢。2009年,在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和榆林市财政专项事业经费支持下,在整合已有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榆林中小企业信息网于2009年7月投入运行,市级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已初步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营销、技术、人才和管理等多方面信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开端。2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为解决榆林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政出多门、杂乱无序,评价结果无法为银行采用的局面,2009年,榆林市在市人行建立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数据库,初步建立起了以企业信用征集、评价和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协调联动和信息交流。二、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一)缺乏统一规划,服务体系建设无章可循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统一有效的系统规划,没有详细的实施方案,对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基本路径、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营模式等许多关键因素没有明确设定,无法指导、规范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了服务资源缺乏整合与协调;服务机构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市与区县之间全市缺乏协调联动,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形不成品牌和优势;运营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运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二)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综合性服务平台缺位。榆林市县两级都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导致市县两级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统领,服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服务工作开展缺乏机构保障、场地保障、人员保障和项目保障,众多服务机构各自为战,服务零散开展,服务效率不高,许多企业享受不到服务。二是专业性服务平台发展滞后。榆林市从事生产服务业的商业机构相对滞后,仅有的服务机构处于自我滚动发展状态,没有发展成为中小企业专业服务平台,存在服务渠道不畅、服务产品单一,服务供给与需求不能有效对接,服务质量和水平低、服务机构分布散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专业服务需求。(三)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问题有公共服务散。公共服务政出多门,服务职能缺乏协调与整合。除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促进局外,市经贸局、农业局、科技局等许多其他政府部门都承担部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职能。但是,各部门缺乏配合和有效沟通,没有形成合力,服务工作的协调性不高。公益服务缺。公益性服务机构缺位问题相当突出,市县两级都没有设立公益性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发展滞后,服务工作比较零散,系统性、综合性不强。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没有出台,中小企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的组建方式、人员编制、服务范围等许多因素仍未确定。商业服务弱。榆林市生产服务业缺乏有效培育,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主要问题有商业性服务机构整体实力不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机构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运营不规范,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商业服务。第二节环境分析一、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一)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积极营造有利政策环境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着力通过多种政策手段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快速健全、完善。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出台榆林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榆林市关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榆林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星级挂牌管理暂行办法、榆林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榆林市关于加快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榆林市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若干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着力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环境,大力推动服务体系的建设。(二)着力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通过多种举措,创新政府工作方式,深化机构改革与人事改革,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由行政向服务型转变,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随着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许多原来由政府部门承担的业务和工作转移给社会性服务组织与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全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政府职能的变革不仅优化了政府公共服务,还为各类社会性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事业的积极性,必将极大地促进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三)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服务体系良好建设基础近十年来,榆林市经济一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榆林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0231亿元,占全省GDP的1591,年均增长133,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2位,人均GDP达到3895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7928,地方财政收入达9118亿元,增长302。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持续快速的增长速度为中小企业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活动领域,也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四)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为生产服务业提供良好发展契机榆林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着力建设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从多个不同层面催生出大量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为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提供了指引。榆林市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全市12县区都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备,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为低成本、高效率地建设、运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二、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一)中小企业发展“南北失衡”制约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受榆林市“南北发展失衡”、“城乡收入失衡”和“产业结构失衡”三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影响,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区发展差异,北部“榆神府、横靖定”六区县,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特色农业优势,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较好,而南部“子绥清、吴米佳”六县,受地形地貌、资源、交通等诸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多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利润微薄,发展相对滞后。南北发展失衡造成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制定与施用方面的诸多困难,为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整体推进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人才保障不足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小企业服务需要以专业知识和智力资源为依托,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营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当前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并且结构也不合理,各项建设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人才保障,对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不利影响。(三)中小企业低水平发展榆林地区不乏高素质的优秀中小企业经营者,但整体而言,中小企业经营者知识不足、观念陈旧、思想保守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小企业不多,企业管理粗放,决策力、管理力、执行力、文化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科技水平较低,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整体素质不强。中小企业的低水平发展不利于服务体系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四)能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挤出”效应明显榆林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资本竞相在榆林投资兴业。近十年来,北部榆神府地区及西部靖边、定边等县资本密集、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能源、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整个榆林地区原材料成本、资本成本上涨,用工成本攀升,使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经营费用增长明显,盈利能力降低,发展困难;而且造成了许多政府部门与领导将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能化行业上,对发展中小企业重视不足,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以服务各类中小企业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目的,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在未来5年,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要立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等中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榆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实际,着眼各类中小企业的需求,依托、整合、优化配置现有的社会服务资源,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建设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三位一体,综合性服务平台与专业性服务平台互为补充、密切协同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体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构建适宜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环境,有效促进榆林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为导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快速实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迁和中小企业发展态势等实际情况,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上,榆林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促进局要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合理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额度,切实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需要;财政、人事、工商、税务等相关政府部门在服务机构的设立、人员编制、工商登记、办公场所设置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快速发展的有利氛围和环境。政府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中,不搞大包大揽,除保留必要的公共服务外,政府部门少参与或不直接参与服务机构的运作。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建立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带动社会资金投资中小企业服务事业,引导、规范社会投资,保护其合法权益,打破条块界限,体现社会整体功能,实现社会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充分发挥和调动公益性和商业性服务机构在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积极性。(二)坚持统筹规划,各区县、各级别、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原则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多个区县、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必须从整体上统筹规划。榆林市中小企业促进局作为主管政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整体上统筹规划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市辖各区县、各部门协同、配合,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分级分批分步培育和发展。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根据中小企业需求,组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体系。(三)坚持整体推进,局部突破的原则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既要从整体上规划、设计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战略和蓝图,形成全市范围内协调、均衡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整体格局,保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向前推动;又要充分考虑各区县在建设基础、区位优势、资源配置和服务需求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区县级别的建设方案,在条件较好的区县,服务体系建设要率先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县,要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建设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建设。(四)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建设,分阶段实施的原则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类服务资源,提高服务体系建设和运作的实效,必须合理安排服务体系的结构层次,构筑政府部门、非营利机构、商业性机构共同参与、合理分工,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三位一体、协调配合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机构的优势,提高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同时,为切实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服务需求,提高服务体系建设和运作的实效,还必须实现服务机构的类型多样化,构筑综合性服务机构为统领、专业性服务机构为支撑,以点带面、简约高效的服务体系。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基础相对薄弱,要实现最终的建设目标,必须依据现有条件和资源,合理设置阶段性建设目标,分步骤实施,稳步、有序向前推进,做到目标结构与建设能力匹配,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五)坚持服务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榆林地区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平台建设的速度和水平不一,为了保证全市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局部地区的优质服务资源不仅要为本地企业服务,还要将服务辐射至周边地区,实现全市范围内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三、总体思路依托科学的指导思想,紧密遵循基本原则,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可概括为始终坚持“一个导向”、全力打造“两类平台”、合理配置“三类服务”、快速建设“四大机制”,全面完善“八大子体系”。坚持“一个导向”,就是要以全面、深入、系统地优化榆林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导向,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级。打造“两类平台”,就是要建设好综合性服务平台和专业性服务平台,两者协调配合,能够有效承载各类服务工作。配置“三类服务”,就是要使政府公共服务、非盈利机构公益服务和商业性机构有偿服务合理分工、三位一体,实现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全面提升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建立“四大机制”,就是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领导机制、协调机制、业务运营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通过四大机制的合理设计,带动相关制度的发展、完善,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科学、规范、有序发展。完善“八大子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价等八类服务,全面满足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四、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未来5年,按照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资源社会化、分布网络化、服务标准化和便捷化的要求,形成资源整合、体系健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运转高效、满足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服务需求的“32138”社会化服务体系,即综合性服务平台与专业型服务两类服务平台合理分工、密切协同;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三位一体;市、区县、工业园区三级服务网络上下贯通、纵向补位;打造一个市级核心服务机构,有效配置服务资源;有机合成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科技支撑、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信用评价八个子系统。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务求各类服务机构和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各类急难问题,使榆林市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快速扩张,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使榆林市中小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使中小企业成为推动榆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1资源整合立足积聚和培育本地服务资源,积极吸纳外部优质服务资源,搞好两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相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业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服务有平台,资金有来源,人才有优势,技术有保障,管理有支撑的开放式、社会化服务体系。2体系健全形成市、区县、工业园区三级上下贯通,政府相关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性服务机构联动合作,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科技支撑、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信用评价等八大子体系有机合成的纵向能补位,横向有合作,管理规范,服务便捷,理念超前,手段创新的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社会化服务网络。3功能完善立足结构合理的服务体系,通过增设服务机构、增建服务设施、增加服务功能、增扩服务范围,发挥核心服务机构和示范性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激活八大子系统的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从人才、资金、管理、技术、市场、维权、信用等全方位的服务,实现对中小企业从创立到成长再到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服务需求的全面覆盖。3服务规范加强建章立制,将服务体系运营的相关机制固化为规范化、体系化的政策和制度,提高服务机构运营的规范性;强化业务指导,提升各类服务机构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监督力度,引入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4运行高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构筑各类服务机构合理分工,相互之间密切协同的有机体系,以市级中小企业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为统领,以各类实力强、信誉好、服务优的示范性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点带面,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形成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服务体系良性运行格局。(二)专项服务目标1创业辅导2015年底,榆林市每个区县至少建立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创业基地和一个设施完善的创业辅导基地。将各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高效能的创业辅导综合性服务机构,多方面组织辅导资源,与本市和省内外知名专家、社会性服务机构建立创业辅导协作关系。全市每年培育小企业120个以上,培训人数2000人以上,为600户以上小企业提供具体辅导服务。2融资担保2015年底,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四位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榆林市金融服务体系覆盖率和服务效率,形成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要渠道,政府财政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其他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的中小企业融资格局。重点发展信用担保服务业和小额信贷业。在全市构建起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作规范,能够充分发挥担保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信用担保体系。各类担保机构总注册资本金争取达到50亿元以上,总担保能力达到200亿元以上。营造有利于小额信贷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使其发展成为榆林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可靠力量。3市场开拓到2015年,充分利用多方面的服务资源和有利条件,将榆林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市场开拓综合性服务平台;将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成为有效的市场开拓信息分布平台和风险预警平台,实现规模以上企业都进入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将各种高层次展会办成展示榆林市经济实力、产业特色、企业品牌和招商引资的窗口;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标准化认证覆盖面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