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优秀硕士论文】反垄断集团诉讼比较研究_第1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反垄断集团诉讼比较研究_第2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反垄断集团诉讼比较研究_第3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反垄断集团诉讼比较研究_第4页
【word优秀硕士论文】反垄断集团诉讼比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反垄断集团诉讼比较研究(硕士论文摘要)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维护市场公正竞争秩序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经正式施行,这为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切实的基础。但是一种完整的法律制度的形成,光凭一种或几种法律的施行是不够的,即使这种法律在这一制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就一个完整的法律制度来说,配套法律制度的存在是必须的。反垄断法也需要各种配套的制度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反垄断法的具体执行制度可以分为公共执行措施及私人执行措施,而公共执行措施又可以分为行政执行措施及司法执行措施。就各国的具体情况来说,采取的措施则各有不同,有些国家不采用私人执行措施,而有些国家虽然采用却也更强调公共执行措施。反垄断集团诉讼是私人反垄断措施的一种。美国是反垄断法最发达的国家,反垄断集团诉讼也正是在美国得以兴起并获得迅速发展。客观而言,除了美国以外,长期以来反垄断集团诉讼在其他国家并未获得充分的发展,即使是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虽然有着同类制度的存在,但是具体的实施也并未像在美国那样频繁。但是近年以来,这种趋势似乎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的根源主要在于,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其中欧盟态度的改变可以称为一个典型。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集中阐述了反垄断集团诉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美国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的具体情况。该部分首先从分析集团诉讼入手,阐述了其概念、价值本质、历史发展、其一般构成条件、与其他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的区别以及与集团诉讼有关的一些争议。该部分最后对反垄断集团诉讼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分析了其定义、一般构成、与其他具体集团诉讼制度的区别以及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与反垄断法的公共执行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垄断行为国际化的基础上阐述了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的发展,具体说明了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欧盟的发展状况,并对以上各国的制度与美国的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本部分还通过对EMPAGRAN案的分析,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在美国的不同表现,试图说明反垄断集团诉讼的国际化趋势。第三部分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反垄断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采用反垄断集团制度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主要的障碍。关键词反垄断法集团诉讼反垄断集团诉讼ACOMPARATIVESTUDYONANTITRUSTCLASSACTION(ABSTRACT)THEANTITRUSTLAWISONEOFTHEBASICLAWSOFTHEMARKETECONOMYTHOUGHCHINAHASALREADYPUBLISHEDITSNEWLYFORMULATEDANTITRUSTLAW,ITISFARAWAYFROMSAYINGTHATCHINAHASESTABLISHEDITSCOMPLETEANTITRUSTSYSTEMSTHELIFEOFLAWSDWELLSUPONITSEFFECTIVEENFORCEMENT,THESAMEFORTHEANTITRUSTLAWGENERALLYSPEAKING,THEREARETWODIFFERENTWAYSFORTHEENFORCEMENTOFANTITRUSTLAW,THEONEWECALLIT“PUBLICENFORCEMENTOFANTITRUSTLAW”,ANDTHEOTHER“PRIVATEENFORCEMENTOFANTITRUSTLAW”ACOUNTRYMAYCHOOSEONEOFTHEM,ORCHOOSEBOTHOFTHEMBUTMAKESONEOFTHEMTHEMAJORONETHEUSISTHESTATEWHICHCHOOSESBOTHWAYS,ANDANTITRUSTCLASSACTIONISTHEMAINFORMOF“PRIVATEENFORCEMENTOFANTITRUSTLAW”ATFIRST,ORMOREPRECISELYEVENUPTILLNOW,THEREAREONLYAFEWCOUNTRIESTHATADOPTEDTHECLASSACTIONSYSTEMTOENFORCEMENTITSANTITRUSTLAWBUTTHINGSARECHANGINGRECENTLYTHEREASONFORTHISCHANGEISTHEGLOBALIZATIONOFTHEECONOMIESOFCOUNTRIESTHEECONOMIESOFCOUNTRIESAREINCREASINGLYINTERRELATINGWITHEACHOTHER,ANDECONOMICBEHAVIORSOFBUSINESSMENAREALSOMOREANDMOREGLOBALIZEDANDWEALSONEEDAGLOBALIZEDMINDTOFACETHISSITUATIONTHISARTICLEISMADEUPOFTHREEPARTSCHAPTERONESTATESFIRSTLYBASICCONCEPTS,DEVELOPMENTS,CONTROVERSIESOFTHECLASSACTIONSYSTEM,ANDCOMPARESTHESYSTEMWITHOTHERSIMILARSYSTEMSTHESECONDPARTOFTHECHAPTERFOCUSESONANTITRUSTCLASSACTION,ITSCONCEPT,THEDIFFERENCESBETWEENANTITRUSTCLASSACTIONANDOTHERFIELDSOFCLASSACTION,SUCHASSECURITIESCLASSACTION,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ANTITRUSTCLASSACTIONANDTHEPUBLICENFORCEMENTOFANTITRUSTLAWCHAPTERTWOSTATESTHEDIFFERENTANTITRUSTCLASSACTIONSYSTEMSINDIFFERENTCOUNTRIES,SUCHASAUSTRALIA,CANADAANDANALYZESTHEDIFFERENCESOFANTITRUSTCLASSACTIONSYSTEMSINTHOSECOUNTRIESTHISCHAPTERALSOANALYZESTHEEUSATTITUDETOWARDSANTITRUSTCLASSACTIONANDTHEDEVELOPMENTOFTHEANTITRUSTCLASSACTIONSYSTEMINTHEUSINDIFFERENTHISTORICALPERIODSTHROUGHTHEANALYSISOFTHEEMPAGRANCASECHAPTERTHREETRIESFIRSTTOTARGETTHEAIMSANDPRINCIPLESOFTHEANTITRUSTOFTHEPRCWITH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SABACKGROUNDANDWITHTHEFIRSTPARTASABASIS,THEARTICLEWANTSTOFIGUREOUTTHEKEYPOINTSTHATMAYBAFFLETHETRANSPLANTATIONOFTHEANTITRUSTCLASSACTIONSYSTEMINTHEPRCKEYWORDSANTITRUSTLAW,CLASSACTION,ANTITRUSTCLASSACTION目录导言1第一章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概述2第一节集团诉讼制度的概念及历史沿革2一、集团诉讼的概念2二、美国集团诉讼的历史沿革2第二节集团诉讼制度分析4一、美国集团诉讼的构成条件4二、集团诉讼的本质及其价值追求5第三节集团诉讼制度与其他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6一、集团诉讼与德国团体诉讼7二、集团诉讼与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8三、集团诉讼与我国的代表人诉讼9第四节与集团诉讼有关的争议9一、集团诉讼制度的经济分析9二、集团诉讼制度与法律的实施12三、对集团诉讼的滥用12第五节反垄断集团诉讼与其他领域集团诉讼比较13一、反垄断集团诉讼13二、反垄断集团诉讼与其他集团诉讼制度15三、反断垄集团诉讼与反垄断法的公共执行16第二章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的发展及比较18第一节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的国际化18一、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的国际化18二、律师在反垄断集团诉讼发展中的作用19第二节反垄断集团诉讼立法比较20一、澳大利亚反垄断集团诉讼概况20二、加拿大反垄断集团诉讼概况22三、反垄断集团诉讼在欧盟的发展23第三节美国反垄断集团诉讼前后时期的比较25一、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25二、对EMPAGRAN案的简要分析26第三章对我国可能选择的分析32第一节我国反垄断法的目标32第二节从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出发对我国诉讼制度的分析35结语39参考文献4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5后记46反垄断集团诉讼比较研究导言一种良好的制度架构不但在于其自身设计的完善性,而且还在于其能否得到有效的施行。1反垄断法律制度也服从于这样的规律,而且反垄断法律执行制度对于反垄断法律制度来说可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这一点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决定的。反垄断法规制的通常都是宏观的经济现象,这一点就决定了反垄断法的宏观性以及抽象性,由此而导致其实施的复杂性。对一项经济行为进行反垄断法判断往往超出单纯法律的范畴,从而需要其他各方面专家的辅助;而且由于其牵涉广,需要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从而导致相当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对于反垄断法律制度来说,一种或者几种切实、高效的实施制度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反垄断法的执行制度从大的分类来说有公法执行与私法执行。公法执行包含了行政及司法执行措施;而私法执行则主要指的是个人针对反垄断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属于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一个种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对于反垄断法的意义。对于提起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的个人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他们遭受的损失得以赔偿,而这种赔偿在其他方式下是难以获得的;对于反垄断法律制度本身来说,这种制度一方面使得反垄断法的目的在很多情况下有可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而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制度的多人参与性,从而使得反垄断法的公共成本可能得以降低。1从广义来说一种制度的配套执行措施也应该包含在这种制度之中,但是这里为了叙述的便利将它们视为两种相互紧密的制度体系。第一章反垄断集团诉讼制度概述第一节集团诉讼制度的概念及历史沿革一、集团诉讼的概念根据有关学者的论述,集团诉讼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集团诉讼是指各类群体性诉讼,与集体诉讼和群体诉讼等概念等义。”2而狭义的集团诉讼则“一般特指美国的CLASSACTION或与此相似的制度(GROUPLITIGATION)”。3本文在狭义上使用集团诉讼这一概念,即本文所称“集团诉讼”指的是美国的CLASSACTION制度或者与此相近似的制度。具体而言,它指的是这样的一种诉讼制度,“在这种诉讼制度中法庭授权单独的个人或者一个大的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代表整个群体的利益;尤其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在该情形中为公共利益或者利益相关者的便利,案件通过具有相似境况的一部分人代表群体提起诉讼的形式来加以解决,而在通常的情形中,该群体中的单独个人无法以自行或者委托代理人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其利益。”4二、美国集团诉讼的历史沿革一般认为集团诉讼制度源于英国早期的衡平法院实践。“17世纪,衡平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息诉状”(BILLOFPEACE)发展出了代表诉讼(REPRESENTATIVEACTION)这一集团诉讼的近代原型。”5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集团诉讼制度有着更早的源头,如STEPHENYEAZELL就认为集团诉讼于12世纪即在英国出现。6有观点甚至明确认为早在1199年即有了集团诉讼(GROUPLITIGATION)的存在。7尽管对于集团诉讼制度起源的具体时间,学者们各有不2范愉编著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3同上注。4BRYANAGARNERBLACKSLAWDICTIONARY,2004EIGHTHEDITION,“CLASSACTION“5同注1,第154页6STEPHENYEAZELL“THEPASTANDFUTUREOFDEFENDANTANDSETTLEMENTCLASSESINCOLLECTIVELITIGATION,“9ARIZLREV687,690,19977MASTERMARTINRECTOROFBARKWAYVPARISHIONERSOFNUTHAMPSTEAD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集团诉讼制度的最早源头在于英国衡平法。1873年英国诉讼规则第10条正式允许当事人代表另一人进行诉讼,条件是他们之间就诉讼具有共同的利害关系。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根源在于英国,但是其对于该制度的正式规定却早于英国。美国最高法院于1842年发布了第二版联邦衡平规则,其中相较于第一版增加了一个新的规则,即第48项规则。这一规则通常被法院解释成为集团诉讼而制定。81849年纽约州议会通过费尔德法典并在其中合并规则下增加了一个条款适用于集团诉讼。该法规定,集团诉讼的提起,只需要众多当事人具有共同的法律或事实利益。91853年最高法院通过标志性的SMITHVSWORMSTEDT10一案判定集团诉讼判决对缺席集团成员具有拘束力。其后最高法院于1912年发布的联邦衡平规则第三版重申了最高法院的这一观点。然而这一观点也引发了相当的疑虑。出于一种妥协的考虑,学者开始将集团诉讼区分为三种类型即真实的集团诉讼、混合的集团诉讼和虚假的集团诉讼。这三种集团诉讼的区别在于判决对于缺席集团成员的拘束力在真实的集团诉讼中判决约束所有的集团成员,包括缺席成员;虚假的集团诉讼则只对加入集团的成员具有约束力,不对缺席成员发生效力;对于混合的集团诉讼,判决的效力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个案而定。1937年美国最高法院发布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这一规则整合了普通法与衡平法系统,其中的第23条阐述了关于集团诉讼的规则。在主要内容上,这一规则并未改变1912年联邦衡平规则所确立的集团诉讼规则,因此被视为只是对衡平规则第38条的重复表述。1966年美国最高法院对民事诉讼程序规则进行了修改,从而确立了现代集团诉讼规则制度。与以前的规定不同,修改后的第23条规定法院判决对所有集团成员具有拘束力,而将重点前移到集团诉讼的确立以及集团成员的确定中来,同时以选择退出制度(OPTOUT)代替选择进入制度(OPTIN)来确定集团成员的具体范围。此后,该23条又分别于8SUSANTSPENCELOOKINGBACKINACOLLECTIVEWAYASHORTHISTORYOFCLASSACTIONLAW,BUSINESSLAWTODAY,VOLUME11,NUMBER6JULY/AUGUST2002,P209任自力著美国2005年集团诉讼公平法及其启示,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15卷第4期,第137页。10SMITHVSWORMSTEDT,57US28818531987、1998、2003年经历了几次修改,但是并无实质性的变化。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2005年集团诉讼公平法,这次改革步骤非常之大,涉及了集团诉讼制度的各个方面,如关于集团诉讼的管辖权、集团诉讼和解规则等。考虑到这次改革的政治背景,该部法案实际上具有限制集团诉讼的作用,因此布什总统在签署仪式上将此法案誉为“结束美国诉讼文化的关键一步”。111966年对“选择退出”制度的采用是集团诉讼制度的一个转折点。根据该制度,凡是未选择退出的当事人即成为集团成员,因此使得集团诉讼当事人的范围大为扩张,从而也使得集团诉讼制度具有了强大的影响力。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集团诉讼的适用来看,其发挥显著作用的领域还是在公民权利歧视性案件。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通过部分原告律师的成功劝说,“并基于对庞大数量的个体性大众侵权案件减缓或阻塞司法体系的恐怖,美国法院逐步扩大了集团诉讼的适用”,“逐步发展为一种普遍适用于产品责任与大众侵权案件的重要群体性诉讼机制”。12第二节集团诉讼制度分析一、美国集团诉讼的构成条件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3条规定集团诉讼的成立必须先满足其设置的先决条件。集团诉讼的先决条件是集团成员人数众多,合并当事人存在实际上的困难;集团所有成员存在共同的法律问题或者事实问题;集团诉讼代表人提出的请求或抗辩为集团其他成员的请求或抗辩的典型;代表当事人能够公正而且适当地维护全体集团成员的利益。在满足先决条件的情况下,第23条第二款23(B)将继续进行的集团诉讼分为三类第一类,被称为“有限赔偿金侵权诉讼”,通常应用于对大规模侵权诉讼的合并,以防止由于被告赔偿金的有限,使后来求偿者利益受损;第二类,被视为“禁令型和宣告救济型集团诉讼”,这一项适用于民权类及违宪审11同注10。12THECLASSACTIONFARINESSACTOF2005DATESOFCONSIDERATIONANDPASSAGE,P8SENATEREPORTJUDICIARYCOMMITTEENO10914FEBRUARY28,2005,109THCONG,1STSESS2005,USCCAN3,2005WL627977LEGHIST转引自上注8。查类案件,但是不适用于以金钱为主要或者唯一诉讼请求的案件;第三类是“损害赔偿类诉讼”,适用于除上述两类之外的其他案件,范围最为广泛,也有一些不同于上述两类案件的特殊的制度。二、集团诉讼的本质及其价值追求什么才是集团诉讼给集团诉讼下一个概念上周全的定义可能是相对简单的,但是对于集团诉讼的本质及其价值追求的分析则更有助于在实质上掌握集团诉讼制度的内涵并进行有效的运用。有观点认为“集团诉讼本质上是共同诉讼制度与诉讼代理制度的结合,是在共同诉讼的基础上,吸收代理制度的某些特征而形成的诉讼形式。”13说集团诉讼是共同诉讼制度是因为集团诉讼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由多数人构成。这种共同性可能是基于共同的事实或者法律问题,也可能是基于共同的诉讼请求。集团诉讼代理性的体现则在于在集团诉讼中并不是所有的当事人都参加到诉讼程序中来,而是由所有当事人的一个或者一部分代表所有的当事人来推动诉讼程序的进行。以上关于集团诉讼制度本质的说法,指出了其在诉讼形态上与其他诉讼制度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但是这样的说法不免流于表面,而缺乏对集团制度的自身所具有特质的深入论述。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这样一种事实,尽管在不同的时代,由于政治、经济背景的不同,集团诉讼的发展并不均衡,但是从其产生以至发展壮大的历程来看,集团诉讼无疑证明了其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集团诉讼不但在美国得以兴旺发达,而且有逐渐向世界上其他国家扩张的趋势,如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就在美国之后确立了自己的集团诉讼制度,甚至连大陆法系的巴西也借鉴了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颁布了融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差异而独具匠心的集团诉讼法规。14欧盟在近年来也有意吸收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这也引起了某些学者的13薛倩著载论集团诉讼制度,经济论坛2006年第10期,第135页。14张伟和著载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研究,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辑第287288页。疑虑。15连作为大陆法系代表国家之一的法国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特定诉讼领域接受了集团诉讼制度。16集团诉讼之所以有向全球扩展的态势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集团诉讼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应该是主要原因。通常认为集团诉讼在维护弱势群体、争取少额多数权利救济,以及制裁或限制强势集团、维护社会公益中具有重大和积极的作用。17分析集团诉讼的历史渊源,可以发现,集团诉讼的最初采用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尤其是在法院面临多个相类似案件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或者目的性尤其明显。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说正义或者说对当事人权利的维护是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人权的张扬,集团诉讼被赋予新的内涵。尤其是其在美国的发展,集团诉讼开始更多的被视为是一种弱势群体相互联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机制。通常,集团诉讼一方当事人就个人来说相对于另一方当事人都是弱势的一方。这时集团诉讼所起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接近正义(ACCESSTOJUSTICE)”。20世纪60年代及其后一段时间,集团诉讼在民权运动中得以运用,从而又具有了相当的政治意义。集团诉讼具有了维护社会公益,形成公共政策的作用。因此,现代意义上的集团诉讼制度是权利维护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多数的弱者集结力量向强势一方争取利益的手段,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形成公共政策的准立法作用,因为立法是民主的产物,而多数人的利益主张所在也就是民主之所在。第三节集团诉讼制度与其他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集团诉讼从宏观类别来说是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的其中之一,更明确地来说应该是群体性诉讼制度的一种。所谓群体性诉讼指的是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15JOHNHBEISNERANDCHARLESEBORDEN“ONTHEROADTOLITIGATIONABUSETHECONTINUINGEXPORTATIONOFUSCLASSACTIONANDANTITRUSTLAW”USCHAMBERINSTITUTEFORLEGALREFORM,OCTOBER200616法国的集团诉讼有以下诸多条件的限制只适用于与格式合同有关的消费者诉讼、损害赔偿金额不高于2000欧元、只有经过政府批准的消费者保护组织才有权起诉、不允许律师采用或有收费的方式等等。17范愉编著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人数众多的诉讼。除了集团诉讼之外,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着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它们与集团诉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一、集团诉讼与德国团体诉讼德国的团体诉讼,是一种赋予某些团体诉讼主体资格和团体诉权,使其可以代表团体成员提起、参加诉讼,独立享有和承担诉讼上的权利和义务,并可以独立作出实体权利处分的制度。团体诉讼制度不是一种一般性的民事诉讼程序或者制度,而是通过制定实体法,在特定的领域中建立的专门性制度或者特殊程序。18德国团体诉讼制度与集团诉讼制度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团体诉讼中的团体是一个固定性质的组织,根据法定的条件设立,有自己的组织形式、章程,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出于经济和效率的考虑,几个团体可能组成一个较大的联合团体19,但是从本质上说,团体诉讼中的团体并非为应对诉讼而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体。而在集团诉讼中,集团是一种法律的拟制,集团的组成是该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制度,如通知、集团构成的审查、成员的退出制度等等。集团是一个纯粹为应对诉讼而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体。由于团体是依据法律的规定而成立,因此其内部结构也相对稳定,而集团诉讼中的内部关系则会因种种原因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面貌。从而就内部关系的协调上来说,团体诉讼远较集团诉讼来得简单。另外,团体诉讼代表的是团体的利益,并不是成员个体的利益,也不是成员利益的简单复合,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团体诉讼中无从体现。这一点也使得团体诉讼的内部关系趋向简单化。2、团体诉讼的范围有限。集团诉讼的范围基本上没有明确的限制,而团体18范愉编著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19迪特马贝特格德国的群体诉讼,人民法院报HTTP/RMFYB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14666,(访问日期2009年1月20日)。诉讼则主要适用于限定的领域。团体诉讼的主要适用范围为消费者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有所涉及。团体诉讼的范围受到实体法的明确限定,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允许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团体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出诉讼;一般交易条件法规定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符合其规定的团体可以针对格式合同条款提出撤销诉讼等。3、团体诉讼的诉讼类型较少。团体诉讼主要是停止侵害或者撤销诉讼,其主要的目的或者功能只在于制止违法和预防保护,而不是对受害者进行救济和违法者进行制裁。团体诉讼通常不涉及损害赔偿诉讼。客观的分析德国的团体诉讼与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可以发现这两种诉讼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的诉讼制度模式,但是我们也不排除这两种诉讼制度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如两者都对促进社会公益有着积极作用。二、集团诉讼与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选定当事人诉讼,是从具有共同利益的多数人中选出诉讼当事人为全体共同利益人进行诉讼的制度。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与集团诉讼制度这两种制度在救济小额多数权利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两者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1、代表与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选定当事人制度中,代表所有当事人参与诉讼的人是由所有的当事人以明确的特别授权的方式加以确定的。在集团诉讼中参与集团诉讼人的并不需要这种授权,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因为采取了“选择退出”制度,有一部分人在未知的情形下就成了集团的成员。2、与共同诉讼之间的关系不同。选定当事人制度是共同诉讼制度的直接延伸,被选定的当事人与其他当事人之间是共同必要诉讼当事人的关系,对诉讼标的有着共同的权利义务。因为选定当事人制度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共同诉讼。20集团诉讼与此不同,它有着自身内在的价值与属性,是一种更具有独立性的诉讼制度。20范愉编著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3、成员人数。如上所述,选定当事人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必要共同诉讼,其成员是确定的,而在集团诉讼中成员人数是不确定的。4、判决的拘束力。选定当事人制度法院判决只及于曾经明确授权的当事人,而在集团诉讼中,即使未曾出席的集团成员也受到法院判决的拘束。两种制度之间法院判决拘束力的差异,实际上还是由两者的本质所决定的。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是必要共同诉讼制度,则其判决的效力显然只能及于当事人,而集团诉讼是自成一类的诉讼制度,其效力由法律加以规定。5、适用范围。选定当事人制度只适用于民事诉讼领域,而集团诉讼制度则在此之外还可以适用于行政诉讼领域。三、集团诉讼与我国的代表人诉讼我国的代表人诉讼是由当事人人数众多的一方推选代表,由其为维护本方当事人利益而进行诉讼的制度,有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之分。其中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与集团诉讼有类似之处,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代表人诉讼有权利登记程序,而集团诉讼是自动加入的,这种差异进而影响到了法院判决的效力上,即代表人诉讼中法院的判决效力只及于登记权利者。另外,类似选定当事人制度,代表人诉讼中的代表也是由当事人明示授权或者法院指定的,集团诉讼则是由成员默认而产生的。第四节与集团诉讼有关的争议一、集团诉讼制度的经济分析根据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反垄断集团诉讼是一种至少一方当事人为多数人的诉讼,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多对一的诉讼形式。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诉讼的根源,然而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不必然导致诉讼的进行,对于绝大数诉讼来说,经济利益才是直接的驱动因素。在大部分情况下,当事人通过对经济利益进行衡量决定诉讼的提起与否,或者诉讼进行的深度。作为诉讼形式的一种,集团诉讼也无法摆脱经济利益对它的影响。但是正如集团诉讼之于一般诉讼模式所具有的特殊性,经济利益对集团诉讼的影响与其对于一般诉讼所起的作用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于集团诉讼本身的复杂性,而另一方面这种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集团诉讼的复杂性。如上所述,集团诉讼的最直接的特征是当事人人数众多,经济利益对于集团诉讼产生影响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以此为根基。(一)受害者在不同诉讼模式下的成本效益分析通常而言,集团诉讼中原告一方是人数众多的一方,这种特性带来了两方面的效应。集团诉讼很多都是小额多数的诉讼,也就是说从个体上来说,当事人的经济利益诉求从金额上来说都不强烈,对于个体来说,这样的诉求通常没有诉讼上的价值,因为所导致的诉讼费用以及为进行诉讼而导致的经济成本很可能超过所能获得的救济。然而集团诉讼的形式实现了众多小额经济利益的联合,这种经济利益的联合作用使得诉讼具有了意义。因此,集团诉讼形式使得原本通常无法获得救济的受害者有了获得救济的可能。另外这种经济利益的联合也使得受害者一方获得了原先所无法具有的与加害者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即使在原来的情况下,加害者可以忽视受害者个体对其提出的赔偿请求,在面对这样一种联合体时,加害者也不得不予以正视。这样的一种作用通常是在双方之间达成调解协议。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利益的联合也并不都是有利的,尤其是对于具体的每一个体来说。这种不利影响的根源在于每一个体的经济利益都具有其特殊性。经济利益上的共性使得个体的相互联合成为可能,而个体经济利益的特殊性又使得这种联合并不天然稳固。由此,即使在总体上相互联合的情况下,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使其具有了分层的趋向性,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导致联合的分裂。这种状态的具体表现就是集团诉讼中的“选择退出(OPTOUT)”制度。根据这种制度,集团诉讼的参加者在认为集团诉讼这种形式并不能使其获得恰当的救济时就可以退出集团诉讼而另外采取其他救济手段。(二)行为者在不同诉讼模式下的成本效益分析由于集团诉讼的通常形式是人数众多的原告一方起诉被告一方。这种人数众多带给被告的通常是较为不利的局面。这种不利局面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集团诉讼形式的存在使得行为者陷入了本来可以避免的不利状况,原因正如上述,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遭受小额损失的受害者通常会放弃对行为人的追责,集团诉讼形式的存在使得这种风险大为提高。其次,集团诉讼增强了相对方的博弈力量,从而可能使得行为者放弃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集团诉讼给行为者带来的也并不总是不利的。一方面集团诉讼使得行为者可以集中精力应对挑战,这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也增加了行为者的应对能力,可以使其摆脱无休止的诉讼牵缠。另一方面,集团诉讼也有利于行为者与受害者达成和解。如上述集团诉讼并不能代表参加者全体的所有利益,因此行为者如能仅就集团诉讼达成和解并促使受害者放弃其他请求,则其实际上获得了一定的收益。此外,集团诉讼是由一部分人代表全体成员进行的,因此行为者和解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这部分人而不是全体受害者,这样的态势也有利于行为者的应对策略更有针对性。(三)律师在集团诉讼中的作用我们这里讨论的集团诉讼中的律师主要是其中代表多数原告一方的律师,如集团诉讼中的其余各方一样,集团诉讼中律师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而且与原被告双方相比律师的作用更为复杂。从现实的情况来说,大部分集团诉讼是由律师推动的,甚至可以说律师才是集团诉讼的真正主角,原被告双方都是被动的。对于原被告双方来说,律师都是兼具有利方面与不利方面的存在。对于原告来说,律师启动了集团诉讼,使其损害有了获得救济的可能性,律师掌握并推动了集团诉讼的进程,律师代表他们的利益与被告进行交锋。然而,也正是律师最有可能辜负他们的信赖,使他们的利益受损。对于被告一方来说,从总体上他们对律师应该是相当憎厌的,因为正是律师使得集团诉讼得以启动从而使他们陷于集团诉讼的泥沼,然而即使集团诉讼已经启动,则尽快的解决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个时候,律师在被告眼中又可能有不同的形象。因为集团诉讼的真正主角实际上是律师,则只要能与律师达成一致,则纠纷在很大程度上能得以化解。律师在集团诉讼中的作用与形象之所以如此多变,实质上也是由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决定的。律师在集团诉讼中大部分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经济利益。集团诉讼能够给律师带来丰硕的收入,这种收入很多情况下占到了原告所获救济的很大部分。集团诉讼的救济利益是律师尽力启动集团诉讼的最大动力,当然在合适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律师也可以毫不犹豫的使其终结。正是基于这一点,有人说律师才是集团诉讼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二、集团诉讼制度与法律的实施(一)法律实施的统一性与一致性如上所述,集团诉讼的形成是一方对多方权益的侵害,由于时间、地域、甚至法官自身的偏好以及其他方面具体情况的不同,对这种侵害的救济在程度及表现形式上都有可能不同。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却与法律实施的统一性与一致性相违背。法律的统一性要求对于相似的情形应有相似的结果。集团诉讼将各方千差万别的利益加以统合,并且由一个唯一的判决来确定救济,使得法律得以一致的实施。(二)提高司法效率司法系统存在的主要作用虽然是排解纠纷实现社会的正义,但是这种公共机构的存在本身会导致有限社会资源的消耗,因此有必要在两者之间加以平衡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所以,效率同样成为了法的价值之一,尤其对于司法系统来说效率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因为“迟来的正义即为非正义”。司法系统的效率表现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案件的数量。相对于个体诉讼模式来说,集团诉讼的模式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率,诉讼当事人越多这种效应就越明显。当然这只是通常的情况,具体的情形可能还要依赖于其他的条件,如集团诉讼的模式设计等等,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集团诉讼反而影响效率也是有可能的。三、对集团诉讼的滥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反垄断集团诉讼的存在除了带来正面效应,也有相应的负面作用相伴而生。客观地说,反垄断集团诉讼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寻求或获得救济的方式,这一制度的存在使得即使是普通人也可能获得对抗大集团的力量,简单的登记制度更使得人们形成一种感觉,似乎只要登记一下就可能获得一定的收益。无论是哪一种体会都可能鼓舞大众更多的采取集团诉讼的形式,失去的无非是在原来的情况下肯定会失去的,而获得的相较与所付出的来说显然物有所值。这样,集团诉讼可能成为一种通常的诉讼形式,而在很多的情况下这种形式本来并非必要。甚至极端的情况下集团诉讼可能被有心人利用成为对被告方施加压力的手段。如果出现上述情形则集团诉讼的价值实质上被扭曲,其存在本身当然更将受到质疑。第五节反垄断集团诉讼与其他领域集团诉讼比较一、反垄断集团诉讼(一)反垄断集团诉讼的定义所谓反垄断集团诉讼,简而言之即集团诉讼在反垄断领域的应用,或者说就是原告方以反垄断行为受害者的身份针对垄断行为实施者而提起集团诉讼的行为。反垄断诉讼与集团诉讼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有名的集团诉讼案例中,有好几个都是反垄断诉讼。21而集团诉讼也在相当的程度上对反垄断法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集团诉讼在反垄断法律制度中与三倍赔偿原则、连带责任原则等具有相当的地位。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分别是1966年民事诉讼程序规则第23条和克莱顿法案,22后者21如INRECORRUGATEDCONTAINERANTIRUSTLITIG,659F2D13225THCIR1981;INREFINEPAPERANTITRUSTLITIG,19831TRADECASCCHP65,475EDPAMAR3,1983;INREANTIBIOTICANTITRUSTACTIONS,333FSUPP267SDNY1971ZACHARYVCHASEMANHATTANBANK,52FRD532SDNY1971等等。22STEPHENCALKINS“ARTICLESANDCOMMENTSANENFORCEMENTOFFICIALSREFLECTIONSON规定受垄断行为侵害的任何人,可以获得三倍惩罚性赔偿,以及诉讼费用和合理的律师费,或者在某些案子中相当的诉前利益。当今的私人反垄断执行机制从基本框架上来说仍然离不开这两部法律的范围。集团诉讼模式、三倍赔偿以及连带责任机制始终还是私人反垄断诉讼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它们所起的这种作用在近年来的微软垄断案中都可见清晰脉络。23(二)反垄断集团诉讼的一般程序通常来说一项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提起都是由律师推动的。律师首先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当事人并代表其在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在该诉讼请求中,当事人除了表达自己对被告方的诉求之外,通常还会对某一个集团进行描述,说明提起诉讼的当事人所具有的代表性,同时说明就该项诉讼采取集团诉讼方式的合理性。而对于被告一方来说,则除了通常的诉讼策略,如提出动议,认为当事人不适格,以及当事人未遵守法律程序等,请求法院驳回诉讼。同时,由于反垄断集团诉讼的特殊性,被告还可能提出其他的抗辩理由请求法院驳回诉讼,如原告是间接消费者,或原告的权益未受到垄断行为的损害等。如果被告方所提出的驳回原告起诉的所有理由均未被法院接受,则原告会提起“集团诉讼的证明”,然后受案法院会对此进行审查,以决定根据原告提出的证明是否足以启动一项集团诉讼。法院进行审查的依据是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3条A及B3条款。这两个条款前者是所有集团诉讼者必须满足的先决条件,后者则是三种具体集团诉讼类型之一,通常认为反垄断集团诉讼应归属此类。法院在这一步骤的决定是反垄断集团诉讼进行过程中的关键性步骤,因为如果法院作出相反决定,则只有原告自己的诉讼请求得以受理,诉讼各方也各遵循普通的诉讼程序规则。在此必须指明一点,集团诉讼的决定权在法院,不同于一般的诉讼程序,原告方提交的“集团的证明”只作为法院启动审查程序的前提条件,而不构成法院审查范围的限制。这一点的意义在于,法院即使ANTITRUSTCLASSACTIONS”,39ARIZLREV413(1997)23WILLIAMHPAGE“CLASSCERTIFICATIONINTHEMICROSOFTINDIRECTPURCHASERLITIGATION”,JOURNALOFCOMPETITIONLAWANDECONOMICS12,303338作出进行集团诉讼程序的决定,这里的“集团”很可能与原告方在诉状中所描述的“集团”并不相同,其范围可能较原来的小,或者有关“集团”的描述可能发生变化,或者法院也可能认为在原告提起的所有诉讼请求中只有其中一部分适合进行集团诉讼程序。在法院决定启动集团诉讼程序之后,原告方律师将对集团成员进行通知。美国反垄断集团诉讼通常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其原因在于相对于调解结案,由法院以判决的方式结案对被告方来说在可能的赔偿数额方面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诉讼最终以法院的方式作出,则陪审团将决定赔偿的数额。陪审团赔偿数额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如果陪审团认为被告方的行为性质极其恶劣,甚至有可能超过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尤其对被告方不利的是,最终的赔偿额将自动变为陪审团所决定数额的三倍,这一计算方式直接源于反垄断法的规定,不存在自由裁量的余地。在调解结案的情况下,赔偿的数额取决于双方的博弈,而且这种博弈通常是以对原告方所受损害数额的估计为基准的,更重要的是不会导致三倍赔偿规定的适用。因此,被告方在有可能败诉的情况下通常倾向于选择以调解方式终结诉讼。二、反垄断集团诉讼与其他集团诉讼制度民事诉讼规则第23条规定了集团诉讼的基本框架,各种类型的民事纠纷只要其符合集团诉讼的相关要件,都可能发展成为集团诉讼,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如,大范围民事侵权类型、证券欺诈、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一般来说,大范围民事侵权类型的案件属于23条B1类案件,通常包括以下两类案件一类是因意外事故而引发的涉及众多人数的侵权案件,另一类是由于产品缺陷而导致众多消费者受损的侵权案件。之所以将集团诉讼程序适用于这两类案件,是因为“如果允许受到损害的人们分别提起诉讼,就很有可能导致先提起诉讼或先获得胜诉判决的人先于其他受害者得到足够的物质赔偿,而那些在后的受害者则可能因为被告的财力有限而无法得到实际的物质赔偿。”24集24李响、陆文婷著美国集团诉讼制度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团诉讼程序将使得侵权行为受害者获得公平的救济。就证券欺诈提起的集团诉讼与反垄断集团诉讼同属于B3类案件,该类案件指符合以下特征的案件“法院认定,集团成员的共同法律问题或事实问题相对于仅影响个别成员的问题占优势地位,而且集团诉讼对纠纷作出公正和有效的判决优于其他可以被采纳的方式”。25以上条件中的“优势地位”和“优于”同样取决于法院的认定。因此,证券欺诈集团诉讼与反垄断集团诉讼之间具有相当的共同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确证券欺诈集团诉讼与反垄断集团诉讼之间的区别。首先,这是集团诉讼程序规则在两个不同领域的分别适用,除了集团诉讼程序规则之外,还应该分别遵循各自相应的法律规范,如反垄断集团诉讼还应遵照反垄断法进行审理,而证券欺诈集团诉讼则遵循的是证券法律规范。这两者之间行为成立的要件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同时,证券欺诈集团诉讼之中还存在着对上市公司的豁免制度,如对于“上市公司进行的业绩预测,只要上市公司标明材料为预测性质并附上警示性声明”就可免责,除非明知材料虚假或有误导。26其次,反垄断集团诉讼通常被认为是反垄断法执行措施的一种,而且通常被认为是对反垄断法公共执行措施的一种补充,在有些情况下这两种集团诉讼之间会发生一定的交互作用;而证券欺诈集团诉讼,虽然也与有关的行政措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是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如反垄断集团诉讼与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之间的关系。其次,就反垄断案件所涉及的垄断行为和证券欺诈集团诉讼所涉及的证券欺诈行为来说,后者行为的实施者通常不存在前者行为实施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国际性的串通合谋问题。另外证券欺诈集团诉讼还应该遵循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和证券诉讼统一标准法的指引,防止投资者进行滥诉。三、反断垄集团诉讼与反垄断法的公共执行反垄断集团诉讼相较于其他方面集团诉讼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反垄断还有其他主体尤其是社会公共机构的参与。由于这种状态的客观存在,反垄断集团25同上注。26参见注19第220页。诉讼的制度设计就不得不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反垄断集团诉讼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的形成是由于反垄断法公共执行的局限性以及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性质所决定的。(一)反垄断集团诉讼与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之间目标上的互补性一般认为反垄断法公共执行的主要目标是“制止、威慑”(DETER),就是说反垄断法公共执行的目的主要在于制止垄断行为实施者的违法行为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惩戒从而威慑其他人实施类似行为。反垄断法公共执行实现公共利益,它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为最终目的。因此对私人利益的救济不是反垄断法公共执行的目的。与此不同,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根本目的就是向遭受垄断行为损害的各主体提供司法救济。反垄断集团诉讼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私法性的,根源于对私人利益的救济,因此与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性。(二)反垄断集团诉讼的辅助性说反垄断集团诉讼具有辅助性是以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为主体基础的。反垄断集团诉讼对于反垄断法公共执行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提起将牵制垄断行为实施者的精力,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最终结果可能使垄断行为实施者的经济利益受损。反垄断集团诉讼所导致的这些后果都在客观上起到阻碍将来垄断行为的作用。因为尽管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中可能采取的措施更为多样化,并且也不仅限于经济制裁而及于刑事制裁的范围,但是对于垄断行为实施者来说,少量经济方面的制裁,其最终的效果并无本质的区别。因为垄断行为实施作为市场的参加者,经济利益是其生命所在。另一方面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作为公共作用的一种其所能调动的资源是有限的,反垄断集团诉讼的存在可能构成对其有限资源的一种额外补充。这种状况在某些情况下尤为明显,比如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提起经常构成反垄断法公共执行的诱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垄断集团诉讼实质上起到了一种公共机构所起的作用。(三)对反垄断法公共执行机构的监督对于反垄断法公共执行机构来说,反垄断集团诉讼很可能会起到第三种作用。这种作用同样源自公共执行机构自身的特性及反垄断集团诉讼的性质。正如通常的情形,作为一种公共机构内部的协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表现为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