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4页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院XXXX届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专业中药学姓名指导老师实习单位目录文题3署名3摘要3关键词31运动性疲劳的慨念(前言)32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概况43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展望(小结)84致谢95参考文献91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XXX(大学中药学专业级)摘要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而引起身体功能及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中医认为运动性疲劳所表现的疲乏无力、精神不振与中医虚证类似。因此,中医在运用中药补剂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方面已做过的大量工作。但是,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不宜单纯地使用补剂,而应视应用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调理和治疗。近来研究发现运动性疲劳还与肝脏等脏府的功能变化及其分泌、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细胞凋亡密切。虽然中医药对运动疲劳的解除和延缓效果是确切而明显的,也是较为安全的,中医药抗疲劳的前途是光明的,但研究的道路和方法却是艰苦的。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的辩治方法遣方用药,才能真正发挥其疗效。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工作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关键词中医中药抗运动性疲劳应用1运动性疲劳的慨念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而引起身体功能及工作能力暂时下降,但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1。运动中和/或运动后,运动者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并很快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这是由于运动疲劳而23导致的结果。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疲劳开始,在100多年的研究中提出过各种有关疲劳的概念,其影响较大的是1935年ESIMONSON的疲劳时存在的四个基本过程4代谢基质疲劳产物的积累(积累假说);活动所需基质耗竭(衰竭学说)机质的生理化学状态改变;调节和协调机能失调。由于这些变化在疲劳时的确是存在的,因此这一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用来阐述疲劳的机理。但是,由于该理论缺乏客观的评定指标,给疲劳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因此,在疲劳的研究中是各持己见,各有长短优孽。直到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才对疲劳的概念作出了统“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一的定义,既将疲劳定义为/2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5。随着对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对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也有了更多的发现1982年爱德华兹(EDWARDS)提出了“肌肉疲劳的突变”学说6。他认为运动性疲劳是多因素的综合,疲劳是一个或同时几个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把运动时细胞内能量物质的消耗、肌肉力量下降、肌肉兴奋性和活动性的改变等综合起来,认为当这些因素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保护机体免于衰竭,而以疲劳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提出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途径的衰减突变过程,主要包括单纯的能量消耗,肌肉的兴奋性并不下降,在ATP耗尽时,才引起肌肉僵直,这在运动性疲劳中不太可能发展到这个地步。在能量和兴奋性丧失过程中,存在一个急剧下降的突变峰,兴奋性突然崩溃,并伴随力量或输出功率突然衰退。肌肉能源物质消耗,兴奋性下降,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并没有发生突变。单纯的兴奋性丧失,并不包括肌肉大量能量的消耗;还有人通过对疲劳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剧烈运动后过多产生的自由基7、8,可造成肌纤维膜、内质网完整性的丧失,从而妨碍正常的细胞代谢与机能;与此同时,还造成胞浆中CA2的堆积,影响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自由基能引起线粒体呼吸链产生ATP的过程受到损害,使细胞能量生成发生障碍,因而影响肌纤维的收缩功能;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酶由于自由基的作用而失活,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也会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因此认为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运动性疲劳与肝脏等脏府的功能变化及其分泌、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认为与细胞凋亡有密切的关系9、10。疲劳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因素综合变化的结果。2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概况运动性疲劳虽然是一种生理现象,是运动的必然效应。但是,这种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和激烈运动之后,都会产生的运动性疲劳。如果不及时消除,将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使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会导致过度疲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目前,在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运动疲劳方法过程中,中医药及其方法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疲劳”属“劳倦”的范畴。持久劳作,精、气、神俱疲12,体中医认为3力劳动负担过重(包括激烈运动),时间过长,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会积劳成疾13。因此,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14耗矣”。提示过劳、激烈运动引起的气血亏耗是运动性疲劳发生的基础。中医有许多有关“疲劳”的论述都能充分说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如杂病广要虚劳篇说“劳则必其劳其精血也”,金贵玉函要辑文则说“劳动不息则形虑”素问调经篇还说“阴虚生内热”等。这些论述提示大负荷的运动能引起机体的体力下降与脏腑功能下降同时会伴有机体能量物质的大量消耗。中医认为疲劳多与脏腑功能虚衰有关,尤其是脾虚、肾虚以及脾肾两虚。著名医家李东垣认为“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也从而病焉12、13”。,根据“劳则虚之”“虚则补之”的中医治疗原则,有关人员将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对运动性疲劳做了大量的研究,其结果是令人满意。在1987年的全国运动生化与营养研讨会上,陈氏15作了题为中医中药对疲劳的观点的报告,他认为运动性疲劳与中医的脾虚、肾虚以及脾肾两虚相关。人们在探讨中药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所用的中药有的是单味,有的是复方制剂,也有的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中药组方复配的运动型保健饮料。经实验研究和试用结果表明,这些中药及其制剂确实具有抗疲劳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而且,经兴奋剂检查,这些中药不含任何违禁药成份。21复方制剂如生脉散16和“强身祛疲丸”等等。李氏7认为“过度训练”属中医“劳倦”的范畴,他根据素问、“劳则气耗”及“散者收之”“衰者补之”“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的治法和治则,在确立了对运动性疲劳的治法之后,以人参、黄芪等组方,制成“祛疲糖浆”,并用于治疗32例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取得了良好效果;张氏17认为“气虚”,则气短乏力、精神不振而易疲劳,选用以益气助阳药为主的“高效强力饮”口服液,服用观察20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在服药前后同期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心率、阻抗法测心功能、功率自行车定量负荷等。并在服药中,观察自我感觉、体力、睡眠、食量及出汗量等。结果表明高效强力饮能提高心收缩力指数,具有强心作用,同时能降低外周阻力及增强肌肉的力4量,对提高运动员的心脏工作能力有良好作用;谢氏18等利用流动水游泳水槽对小鼠进行了训练结合中药补剂强力宝的实验,结果训练使小鼠游泳耐力明显提高,训练结合用中药补剂强力宝小鼠游泳耐力进一步提高。但短时间(2周)的用药,效果并不明显;强力宝能提高小鼠肝糖元的含量,促进运动后肝糖元的恢复,并通过肝糖元向肌糖元的转化,使运动后肌糖元的含量与恢复有所提高;耐力训练中用强力宝,不仅能使肌肉有氧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防止无氧酵解能力降低;强力宝能使肝有氧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李氏19等从中医关于疲劳的发生是由于五劳七伤致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失调的观点分析,认为各脏腑中,脾主四肢肌肉,为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通脑,为先天之本,心主神明血脉,三者对疲劳的发生发展和恢复至关重要。认为防治疲劳应从补气健脾、状阳健肾、养血安神入手,以党参、黄芪等组方,将甘肃女篮球队员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服药观察组和不服药对照组,在全队接连参加两个阶段比赛(包括表演共16场)的过程中投药试用两个疗程。结果提示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疲作用;有人用山药、首乌等13味中药组方配制而成的“寿星补剂20”对小鼠作了游泳和爬竿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和抗寒作用;金氏21等从运动性疲劳易伤脾胃,而“脾主四肢和肌肉”,调补脾胃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着手,在生脉散中配以健脾胃、补血行血的药物,组成复方生麦饮,以增强运动能力、加速疲劳的消除。这种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等组成的复方生麦饮灌药10天后,对昆明种雄性健康小鼠有以下作用加速运动后血乳酸的清除,提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减少运动中血清尿素氮的合成,加速运动后血尿素的恢复。提高了血红蛋白含量。最终提高了小鼠运动22能力;由中药人参、鹿茸、黄芪等组方制成的参宝片系中药运动保健用品,经“参宝”具有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恢复和消除疲劳、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增强机体内源性激素分泌等作用;彭氏23用补气益精的人参等四味纯中药胶囊制剂,对国家射击集训队员按服药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以及服药组服药前后作了用药观察,结果表明该胶囊对消除射击运动员精神疲劳、调节血压、脉搏和提高24成绩有良好的作用;候氏等选择C57小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运动组(游泳训练3周)、服药组(中药制剂)、运动服药4个组。结果显示该中药制剂在提高机体抗自由基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在预防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成绩5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万氏25等对24名运动员分别服用中药补肾号口服液(补肾组,含仙灵脾、锁阳等)、补脾号口服液(补脾组,含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及一般含糖口服液(对照组)前后的机能状态及运动能力进行了综合观察。结果两种中药口服液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显著而又各有特色;杨氏26,27则从肌肉能量代谢的角度对脾气虚证进行研究,观察到脾气虚证者肌肉能量来源的三个供能系统(磷酸盐系统、有氧氧化系统、糖酵解系统)均出现代谢障碍,同时发现调肝理气药物与补脾益气药物具有良好的改善肌肉能量代谢的作用。从而在抗疲劳组方用药上,突破了原有单纯用补剂的模式。鞠氏等28用人参、黄芪、草决明、麦冬等制成的“强身液”,作了中药“强身液”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中药“强身液”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的过氧化水平,具有外源性自由基防御物质的作用和提高机体机能的功效。人体试验表明,该制剂具有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运动后疲劳和紧张情绪的作用。22单味中药如黄精29、人参30、花粉31、红景天32以及刺五加、五味子、鹿茸、枸杞多糖和沙棘精等。中医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功效。实验证19明人参能增强机体耐受力,能延长小鼠的游泳和跑动时间。王氏20等通过试验研究了锻炼与不锻炼的小白鼠服花粉前后体重、力量及病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花粉对体重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小白鼠耐力的提高。另外,吕氏等33用蜂花粉作了其抗运动性疲劳的机理研究,结果服用蜂花粉可提高小鼠心肌、肝细胞内LDH同工酶的活性,有助于提高心肌和肝细胞对血乳酸的摄取和利用率。前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红景天植物并在药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抗疲劳作用方面,小鼠注射红景天素(01ML/20G)后可观察到兴奋作用,其爬竿试验及负重爬竿试验结果表明红景天能增加小鼠耐力,延缓疲劳;使用红景天制剂者均能显著增加持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红景天特别是在疲劳情况下能提高工作持续时间,使血压、心率维持正常。指出红景天制剂适用于体育运动、航空航天、军事医学等各种特殊环境下从事特种工作的人员及健康保护。李氏34则观察了枸杞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耐力及体内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结果枸杞多糖具有提高小鼠运动耐力及清钚匝醯淖饔谩623保健饮料以中药配方制成的运动保健饮料。如“十佳”“高效强力饮”17、“健力宝猕猴桃”35、“多耐”36、“机能糖浆”37、“强壮冲剂1号”38,以及原国家体、委运动医学研究所等研制的“西番莲运动饮料”“多维健乳酸菌饮料”“长城可,、乐”企业研究生产的“高能柠檬型运动饮料”“天府可乐”“少林口乐”、,“杏仁奶运动饮料”“保力津高级运动饮料”“生物健口服液”“维力运,动饮料”“力士加能运动口服液”“强力神”“SSS健身运动饮料”“健体灵”和武汉大学新药研究所等研究的、“盖世雄”广西中医学院研制生产的“百年乐”和贵州的“赐力宝”等等。据有关资料报道,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疲劳和提高运动能力作用。原国家体委郑书勤等,利用具有“南方人参”美誉的绞股蓝配以乌梅研制的“梅参运动饮料”,用于对游泳小鼠及竞走运动员的抗疲劳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实验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比运动对照组明显延长,且骨骼肌LPO含量显著降低。实验组运动员服用饮料后血乳酸为4MM时的功率明显高于饮用前及对照组,且有氧运动后15分钟新率恢复比对照组快39。从上述资料中不难看出,运动性疲劳多属中医学中的虚证范畴,多采用补益法或兼以活血化瘀来延缓和消除运动性疲劳。但同时也发现,目前中医药的这些补益消除疲劳方法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中医虽然认为疲劳与体虚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并不认为“虚”是疲劳、肌肉酸疼和运动机能下降的唯一原因。疲劳除了有机体能源物质的消耗,同时还拌有神经肌肉代谢的激素、酶调节、免疫功能、内环境、内分泌等系统的改变4、40、41,还有自由基过多和细胞凋亡等等。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气化的失司,尤其是肝气失于对脏府、气血、情志等的疏泄以及不能有效地对疲劳时代谢产物的排泄等,都是解除疲劳所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因此疲劳的预防和解除不应只局限于补药和补剂,而应根据中医疲劳的病因病机和实际辨证,只有正确辨证,才能实现正确的施治,达到延缓和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目的。3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展望运动性疲劳的概念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及推演。目前已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运动性疲劳的预防和消除过程,就是要解决如何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尽快消除运动所引起的疲倦感。鉴于既往认为运动性疲劳所表现的疲乏无力、精神7不振与中医虚证类似,而且运用“中药补剂”已做过了的大量工作,加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根据中医学的传统理论对肝脏等脏府进行了有关疲劳的研究,发现运动性疲劳与肝脏等脏府的功能变化及其分泌、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认为,我们认为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不宜单纯地与自由基过多、细胞凋亡等关系密切)使用补剂,而应重视用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调理和治疗。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成果来看,虽然中医药对运动疲劳的解除和延缓效果确切而明显,同时也较为安全。但是,在我们把中医引入运动医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中医理论指导,坚持中医固有的整体观和辨治原则,必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再由治法来选方遣药及制剂形式。否则,很难达到中医预期的治疗效果。总之,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前途是光明的,但研究的道路和方法却是艰苦、困难的,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具有广阔的前景。4致谢本文是在5参考文献1EDWARDSRHTBIOCHEMICALBASESOFFATGUEINEXERCISEPERFORMANCECATASTROPHETHEORYOFMUSCULSRFATIGUEINKNUTTGLNHGETALBIOEHEMISTRYOFEXERCOSEHUMANKINETICSPUBLISHERSINC19833282殷劲疲劳时肌肉中的ACH量变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7;6(1)113高强疲劳及其测定(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54(3)17946494冯炜权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的新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2(3)1615冯炜权疲劳新定义及二种最新测试方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5;4(4)2196冯美云运动性疲劳的突变理论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4;3(3)1757ALESSIONHMEXERCISEINDUCEDOXIDATIVESTRESSMEDSCISPORTSEXERC1993252218248郭世丙,句海松运动与氧自由基损伤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