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研究信息教育课信息教育研究课_第1页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研究信息教育课信息教育研究课_第2页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研究信息教育课信息教育研究课_第3页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研究信息教育课信息教育研究课_第4页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研究信息教育课信息教育研究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刘崇欣陈延寿摘要本文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提出了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层面上的四个阶段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思想迈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并在信息素质的认识上达成共识,认为信息素质一般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其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围绕这几方面展开。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培养目标在设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其培养目标。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获得评判性思考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收集、组织、开发和利用行为的自觉性。2信息技能的培养。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新技能,能够利用数据库服务或计算机联网服务方式,快速、有效而又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研究、探索、讨论、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的应用信息知识解决专业中的具体问题。4培养大学生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具有理想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5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及正确的信息观念。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循一定的伦理和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和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自觉抵制信息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共同推进信息化社会健康的发展。2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想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仅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能奏效的,而是靠全部开设课程的协调和补充。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设计要按照设计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思想来进行。总体思想如下1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体现信息素质整体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它包含三个层面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培养信息道德教育。2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分成新生、大二、大三和毕业班四个阶段的教育,形成有效的、层次化的信息知识课程体系。低年级学生安排基础课程比较适宜,进行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教育,基础工具的使用。基本技能的掌握。对于高年级学生则结合专业重点培养信息能力。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拓展信息素质教育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信息素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组织科技信息交流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等。比如参与专业情报研究,大学生在参与情报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信息意识、强化信息需求、提高信息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信息吸收、信息利用和信息加工能力。4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举办各类专题学术讲座,让大学生了解新技术、新进展、新动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信息环境的演变过程信息交流机制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各领域最新学术进展等。总之,以信息素质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安排相应课程的授课时间,形成三个层面上的四个阶段的教育,如图1,再辅之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以求达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图1课程体系设计总体思想图2课程体系设计流程3课程体系设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并非简单地开设一些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文献检索类选修课或系列讲座,亦非生硬地开设几门相关课程,罗列信息学、文献学的内容,而是要切实按照信息素质教育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性,构筑科学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层面1信息意识教育,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意识,信息更新意识。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对信息科学、正确的认识,可以开设图书馆利用、信息学导论等课程。2信息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分析能力,信息的有效利用、评估、传播能力等,可以开设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概论、数据库概论、信息检索与利用、专业英语、信息管理与决策等课程。3信息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和正确的信息观念,在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循一定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开设信息道德与法规、知识产权等课程。人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吸收与积累也要有一个过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连续教育。在上述三个层面上进行四个阶段的设计1新生。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在进行图书馆读者培训中。重点讲解图书馆利用,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信息资源,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图书馆目录的使用方法,文献基本分类科目,目录、索引等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等。使他们首先认识到图书馆的价值,掌握信息利用的基本技能,激发他们对信息需求的欲望。除此之外,一年级的大学生还应该掌握信息的基本知识,其内容包括信息学和基本文献学知识。2大二学生。在大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知识和信息道德教育。计算机知识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计算机在各方面的应用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信息道德教育包括信息政策、信息法规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课堂传授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知识产权,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以讲座的形式比较好。3大三学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重点培养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包括信息存储与检索原理,信息存取途径与检索策略,数据库的选择,计算机检索系统。重点讲计算机检索,讲结合专业进行实践,培养学生专业学习中信息收集、利用与评价的能力。4毕业生。这是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阶段,对前三年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通过组织科技信息交流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参与专业情报研究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得到锻练,树立信息需求、信息价值观念,提高信息资源分析、综合和利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独立工作,独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三个层面上进行四个阶段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见表1。4结束语本文针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设计的课程体系,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以达到完美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也需要根据受教育者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还需要多方的支持、努力与合作。参考文献1张新潮论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代情报,2004,42012陈铭,郑建明关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情报科学,2002,83孙建军,成颖,张玲玲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情报学报,2003,22542554刘毓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4,15梅伯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4,16杨永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及其实施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47马海群,沙勇忠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之新思维图书与情报,2000,458598杨杰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思考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0,19孙建军,郑建明,成颖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181910郑建明,孙建军,邹志仁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江苏图书馆学报,1999,411曹红毅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111、刘崇欣,陈延寿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晋图学刊,2006年第5期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谈论和研究的热点。大学生素质教育更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早在199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决定在北京大学等52所院校进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1999年6月15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三次僵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实行素质教育,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实质就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中当然地包括要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方面的教育。信息素质强调的是人的各中信息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息素质,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能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来感受、理解和评价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等;二是信息能力,即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1当今社会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中,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的信息意识及其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已经对一个人能否成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因此,对于大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就要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过程,要重视信息素质教育部分的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建设,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时代的人才。1、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1、1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传统的针对大学生进行的信息素质主要是以两个方面为主一就是传统的文献信息素质教育;二是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实际上,二者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互不相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建立二者之间的有效联系,甚至对二者的相互关系培养目的都有没有一个明确地说明,这类教育给人感觉是可有可无。实际上,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具有非常具体的培养目的和要求。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和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信息意识培养,信息能力培养。5大学生信息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将个体潜在的隐含信息需求,轩化为显在的信息需求,并能充分地和正确地表达、辨析、鉴定信息价值,合理利用知识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对知识信息敏锐的思维感知能力和对信息所特有的恒久注意力。大学生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包括对信息的认知获取能力和对信息的组织利用能力。一个人具备良好的信息认各获取和组织利用能力,才能最终达成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体现信息资源的价值。因此,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好的信息道德,其中特别应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搜索、鉴别、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21、2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任何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实现,都需要具体的教育实践来实践、完成。无论是在美国,不是在欧洲或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都有为推进信息素质教育制定了严密和可行的计划,并且积极的在多所大学推广。3甚至,某些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信息素质培养计划加以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我国,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也在积极展开。在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始终是一个,它是信息素质教育这中思想可以有效实施的桥梁。最终,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是要通过具体的学校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因此构建合理、易得、操作性强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推广信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所谓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就是为了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在高等学校开设相关的一系列信息素质课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信息素质培养和教育,以提高在校学生的信息素质,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这些信息素质课程应该是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成为一个体系,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应该成为整个大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它独到的作用。2、信息素质教育中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在建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和高等教育的特点,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独特需求和社会的发燕尾服趋与需要,来构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在信息素质增长率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注意以下问题2、1普适性原则在建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定考虑体系所包含课程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因为这种课程体系是面向大学全体学生,因此,所开课程应该适合于所有学生学习,是为学校所有大学生服务的,因此与应该是通用的。2、2基础性原则在建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课程体系所包含的课程是基础的,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也就是要注重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教育,注重方法的教育,而不是专门性的、深度培养,注重的是基本意识的培养。2、3独立和互补、系统性原则在构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应该注意该课程体系所包含的每一门课程的独立性,每一门课程都有它设置的理由,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门课程都可以培养学生一种独特的信息能力,也就是说这门课程应该是不可替代的,不可重复的。同时,应该直辖市每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通过这种互补,所有课程的整体可以过互一个总的目的,完成一个总的任务。这样,才能使整个课程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有组织的整体。也就是要求整个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呈现出下种较强的系统性,相互配合成为一个系统。2、4层次性原则在构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是,应该注意课程体系所包含的课程是有层次的,适用于不同学习层次的人的学习和培养。因为大学生本来就由不同学历层次和年级层次(专业层次)的学生构成,因此,在构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一定要注意课程安排的层次性,可以适应于不同起点的学生。2、5与时俱进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与时俱进的,是可以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封闭的、一成不变的体系,应该与社会、科技发展同步,与整个教育发展同步,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学校信息素质教育长盛不衰,得到积极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有用的人才。3、大学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根据我们所提出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同时鉴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现状,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应分阶段、分层次、大范围的实行。因此,在构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课程体系也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用途的体系结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层次结构模型见图在这个层次结构里,我们提出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根据信息素质内涵所包含的层面,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一、信息知识教育课程设置信息科学原理,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基础知识等。二、信息能力教育课程设置信息的采集、鉴别、评价,信息组织与处理,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管理与决策,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与科研设计,信息语言有关知识。三、住处意识教育课程设置信息主体意识,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的更新,信息的价值,人类社会与信息化。四、信息道德课程设置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传播法规与知识产权,信息的合理利用。4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有是为了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可以让他们进行灵活的选择,以达到符合要求的信息素质培养的目标。同时利用该层次结构,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学生的培养反馈,及时地对该课程体系做出评价,这样就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地对该课程体系做出调整。这样,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背景的学生提高自己信息素质的需求,也满足了教学管理评估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信息素质作为当今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就非常关键,它直接决定着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因此,应该在一定的基本原则条件下,根据信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积极的研究建立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积极地推动信息素质教育的真正开展。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高校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主干课程是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要求等均不适应现代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必须根据网络社会的要求,建立与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必须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入手,在现代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一个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为核心,传授现代信息基本知识为基础,培养信息意识为先导,信息伦理道德为总则和保证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体系。首先,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应不断调整,注重科技与人文并重的理念,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其次,增开信息素养导论和网络信息检索两门公共必修课。信息素养导论的教学目标为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掌握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不制作、不传播、不使用不良信息,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隐私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网络信息检索主要教学目标为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利用网络信息检索获取信息的方法。张敬芝,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问题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6月(三)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如何加快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成为高等教育的历史新使命。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终身教育成为时尚的信息时代,培养和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这是当前理论界形成共识的结论。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信息素质1敏锐的信息意识所谓信息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程度,包括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以及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信息的把握、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因此,作为高校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在信息活动中不断地修正和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2较强的信息能力现代图书馆的诞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学习空间和广阔的知识领域,大学生应积极掌握和不断提高利用先进技术的水平,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检索的先进技能,准确快速地获取更多的教育、文化和社会信息。由于信息源的内涵日益丰富,大学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及所需的专题,利用高教网、局域网或互联网搜集信息源,学会把握信息主流,学会利用最新、最有效的信息,从而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能力。3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就是作为一个信息社会人所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信息技术犹如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冲击,出现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如信息的滥用和泛用、计算机病毒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5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利用和处理信息过程中,应自觉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以避免大学生由于缺乏信息道德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5李艳群,阎树胜,张军论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信息素质的要求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29495缺卷的_马宏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探究,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12月高职高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我国重视素质教育的优良传统在20世纪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99年6月学,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随后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今后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就深刻地表明,信息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1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世纪之交,以信息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里,一方面高附加值的信息已成为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信息同物质、能源、人才一起成为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信息的重要程度人们已清醒地意识到,它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为适应时代要求,必然在人的素质的内涵上有新的延伸和拓展,而信息素质恰恰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需求。21世纪,信息素质对人的素质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所以,不同的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不同的需求,与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必然体现时代的这种需求。21世纪的教育应立足于培养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已成为现化人才的基本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是何等和重要,又是何等的迫切。2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兴起,知识和信息的产出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知识层出不穷,随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日益交融,科学技术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这就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一个人是否有知识,不仅要看其拥有多少知识,而且还要看其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社会的动态发展和知识爆炸性发展,没有任何一门知识或一种技能可以终身受用,大学生只有在强化课堂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课外信息的发掘与吸收,这才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也可增强自身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科学研究表明,随着知识和技术的高速创新,人类在近三十年所获得知识的总量已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而未来若干年内科技知识还将在许多领域出现更惊人的突破。有人预计说,2020年人类将要拥有的知识中,约90目前还没有创造出来,而到了2050年左右,现今掌握的知识届时仅为知识总量的1。1可见,新旧知识的更替周期将缩短,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很快会过时。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在信息交流中摄取更多的信息,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学习与提高。3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江泽民同志在会见两院院士时讲到“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当今国力竞争,实际上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是高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高校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初级形式,随着教育内涵的扩展以及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在教学中的应用,人们正在探讨更加多迫使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及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精神。这对调动学生的信息能力、勇于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高校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信息素质,达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能。4信息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有计划地、自觉地努力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旧知识更替日益加快,大学阶段获取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如今工作需要,更多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接受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是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如今用人单位在考核接收毕业生时,主要依据早已不是单纯的成绩单了,而是体现着相应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各种实际应用能力的高低,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受到青睐。从这个角度看,信息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大学生从业的需要。另外,未来信息社会信息增长迅速,信息量大大增加,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大学生就能够具有一定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知道如何组织和利用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促使事业走向成功。因此可以说,信息素质教育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需要。总之,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础。1彭英素质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N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33233(缺卷的)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3信息素质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上前所不及,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网络。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明显扩大,在校人数达到2100万左右。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有所增加,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职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职毕业生,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普遍提升。1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发展的同时,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成为教育研究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如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而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实践经验来看,它具有自身独立的特性,区别与各种类型的学科教育和其它教育类别。1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教育院校的差异第一,在培养目标上。学科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体现为以通识为基础的技术应用人才;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掌握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职业或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第二,在知识的构建上。学科教育是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较高,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创造能力;职业技术学校是为学生搭建定性的技能模块,在知识构建上以“够用”和“实用”为限,以构建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第三,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学科教育重视的是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要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技术学校是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培养学生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第四,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上。学科教育虽然也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但更加重视理论教学;职业技术学校则是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技能性和实用性特点。2信息素质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5年10月国务院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工作或生产过程组织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强调培养目标的岗位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就是利用双方的资源,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就是以做人教育为主线,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就是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对现行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突出就业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其中,信息素质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质是信息化社会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基本要求。在信息素质概念发展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1989年1月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表的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总报告,报告解释了信息爆炸对人们的巨大影响,给出的结论是“为了对一个持续变化的环境给出有效的反应,人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知识的基础,还需要各种技术来研究它,把它与别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并且在实践中应用。换言之,我们过去所处的环境变化了,我们不得不建立一个被称之为信息素质的新基础。”2在信息社会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量急剧增长,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信息素质与读、写、算等基础能力一起,构成数字化时代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学力。”同时,在这个日益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多变,并可能带来诸如信息污染等负面效应。因此,只有善于获取、开发与利用知识信息的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信息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需要。技术创新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日益广泛,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即职业能力,将更集中地体现在劳动者的科学素质中。由于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己逐渐成为信息时代人们生产和工作的主要活动,知识更新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也急剧缩短,学校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学生才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信息素质是人类适应社会变迁、改善未来生活、解决相关问题及规划个人生涯发展的基本能力。职业技术学校要在学生的培养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这种专业技术的发展,就要求学校教育要格外关注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接受信息素质教育,学生将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在未来竞争激烈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竞争优势。信息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技术人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学习化社会,而促进学习化社会形成的根本要求是人们“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也正是信息时代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即接受过信息素质教育的人懂得“自我导向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通过一定的工具去寻找信息,并能确定需要哪些信息。知道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说,信息素质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学生成为独立终身学习者所需要的关键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要而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就必须直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这一问题。2000年4月,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新加坡召开的“为了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教育”会议上,作了而向21世纪教育的改革创新的发言,她强调,“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3现代信息技术包括通信工具、网络、计算机等将极大地改变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成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教育现代化和教学课程自身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将其作为渗透整个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当知识信息生成、应用和陈旧的周期正以加速度的态势急剧缩短时,职业教育要想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求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调整学校课程,剔除业已陈旧的、繁琐艰深的内容,增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增加现代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应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支撑点,有机融合到各门专业课程中,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综上所述,信息素质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有信息素质的人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人。因为信息素质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下个世纪,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入。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将信息素质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也必须自觉、主动地把信息素质作为自身学习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M2005年10月2王丽华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及实战情况图书馆杂志1820页2007年卷263陈至立面向2L世纪教育的改革创新M200041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能更多更快地占有信息资源并能有效地开发和充分利用,谁就能取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创造经济奇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民的信息素质教育。美国是世界上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随着信息产业成为国家的主导产业,以及信息技术对国民生活和基本社会活动能力的影响的加深,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对中小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家,并制定了较完备的信息素质教育政策1。1985年美国政府在2061计划中,规定中小学生应获得的12大类基本科学知识中就涉及到了信息教育的内容。1994年制定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要求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及信息检索、收集、组织、处理都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这项政策的指导下,美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始迅速发展,许多地方性的政策也相继出台。美国图书馆联合会和国家信息素质论坛在推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学也将信息素质教育视为21世纪学生们必备的生存技能,形成了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1997年,克林顿提出了美国教育行动纲领让每一个青少年8岁能阅读、12岁能上网、18岁上大学,让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美国政府同时投入巨资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所需的软硬件建设,仅在1998年就投入了510亿美元用于学校计算机及网络建设。2000年美国实现了95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联接互联网,平均每5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2。信息素质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开展得广泛、深入和系统,既有信息素质教学实践,又有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系统研究。据一项19941995年间进行并得到美国高等教育协会认可的全国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834所正规院校中已有1/4院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素质教学活动3。英国在80年代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研究活动来讨论如何进行信息技能训练问题。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将“信息技术课”列入国家统一课程。1998年的政府政策宣言我们的信息时代拟定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目标和课程评价标准,规定把国拨经费中的6作为学校的微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20的中小学校上网、每18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根据规划,到2002年英国学校里每4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4。法国于1985年在小学新设了“科学与技术”课,规定从第4学年开始在“科学技术”学科中将“计算机入门”作为必修课,高中一、二年级开设管理和信息课程。1998年法国教育部又宣布了多媒体教学发展计划。计划到2000年,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每个学生都要加入多媒体教育活动。幼儿园儿童学习计算机图画与操作;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使用WEB网络服务器;初中学生学习在因特网上操作。2000年起法国已把信息素质教育普及到高中。在德国,80年代初进行了以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增加了新技术教育的内容。1996年,德国议会通过了世界第一部多媒体法,以后政府和企业联合实施“中小学联网”计划,拟定20世纪末使1万所中学加入互联网络,让大批师生步入计算机时代,以快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在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卢比指出,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工作的时代,教育应着重培养7项“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排在首位的即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其他还有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应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科技的能力。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委员会1994年发表一份题为在大学教育中培养终身学习者的报告,也将信息素质作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5。日本是亚洲最早重视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家。1985年,日本“回应信息化社会的初等、中等教育和各方调研协作会议”提出了信息教育的必要性。1991年7月公布了信息教育指南,详细规定了学生应具有的“信息运用能力”的内容。1996年7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议首次在咨询报告展望21世纪日本的教育发展趋势中详细论述了信息化教育,提出着眼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基础教育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信息综合利用能力”作为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1998年7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议发表题为关于教育课程基本的方向的咨询报告书,进一步以法规形式明确了信息教育的有关细节。1998年,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已达到21,联网率超过10,而目前各类学校的因特网入网率基本上达到100。每年一度的信息学水平考试,已成为仅次于高考的全国第二大考试6。新加坡提出资讯科技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掌握寻找全球资讯的能力,确保每个学生有机会接触资讯技术,并于1996年推出全国教育信息计划,投资20亿美元使每间教室连通因特网,做到每两位学生一台微机。我们的邻居印度,1998年就宣布使印度成为“全球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和“信息革命时代先驱”的目标。经过多年努力,重视信息教育和信息产业的政策取得了惊人成效,为这个亚洲大国注入了活力7。2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现状我国信息素质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图书情报部门认识到信息情报教育的重要性,从宏观上提出了社会和学校共同培养的战略措施,提出基础教育中应增设有关的教育内容,而在大学教育中则应普遍设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但其目标基本上限于对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及简单的文献检索能力的教育,大学生的信息素质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全国高校图情工委秘书处统计1990年底,在全国618所填报统计数据的高校中,以图书馆为基地开设文献检索课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校共494所,开课率为808。至1993年全国有近700所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各种自编教材达674种,教学内容更贴近信息化要求和各校专业需要,教学过程更注重应用计算机和声像技术。1995年的统计说明,全国高校已累计有150200万名大学生学过这门课程9。大学阶段的文献检索课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实施信息素质相关教育活动的一种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目前,我国教育部门正在推行信息化教育。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3条明确规定,当前高等学校图书馆五项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这是我国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相对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而言,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问题在90年代末才真正受到政府重视。1998年11月,教育部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草案提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0;到2010年,全国所有中学生都要能够接受初步的信息技术教育。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规定在高中阶段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2000年11月,教育部又发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强调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课。同年7月,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中,提出把“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作为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11月,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长陈至立宣布,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32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尚未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与美国相比,我国缺少国家性的信息素质教育政策。我国真正把在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作为问题来研究和看待是90年代后期开始,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十年。同时,我们更缺少地方性信息素质教育政策,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也没有能及时体会社会需要和激励其发展的机构,国家和政府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够,致使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等问题。2对信息素质概念缺乏全面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几乎没有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在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信息素质概念以后,许多领域的学者参与此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和报告,形成相对完整、成熟的信息素质及其教育的理论体系,为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对其概念的定义,已从最初的“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这种单一能力的解释,发展成为人们为了终身学习而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理解。概念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素质的思考和理解不断趋于全面和深刻。我国的有关理论研究虽已开展了好几个年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的来说还不够深入,许多东西仍以借鉴国外的内容为主,还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理论体系,故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而且,我国还没有任何人提出一个完整的、适合我国各级各类在校生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3信息素质教育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