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招标文件方案征集范本_第1页
规划招标文件方案征集范本_第2页
规划招标文件方案征集范本_第3页
规划招标文件方案征集范本_第4页
规划招标文件方案征集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本部整体规划方案征集文件目录第一部分方案征集应征须知31、基本情况311项目名称312项目背景313方案征集目的514方案征集主办单位55第二部分设计任务书161、项目概述1611项目名称162、规划范围193、规划设计依据206、规划设计总体要求217、设计要点229、设计成果要求2491设计说明书2592图纸2593演示文件26101文本27102展板27103模型2711、附件32附件三、相关图纸351、区位分析图352、区域关系图353、限制条件分析图354、用地规划图355、控制指标图356、规划区块地形图附件三承诺函35第一部分方案征集应征须知1、基本情况11项目名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本部整体规划方案12项目背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位于杭州城区的东北部,原有土地1500余亩,具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科研环境。随着杭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铁路、市政、道路建设陆续征用了该院大量土地,尤其是石德立交桥、杭州东站枢纽和杭宁高铁的建设,征用的土地,越来越靠近省农科院核心区块,整个院区已支离破碎,严重影响了院区原本完整的整体规划布局和科研创新环境。加之长期以来,省农科院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土地和科研用房利用率低下,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院的学科布局和研究所的发展,以及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减少市政建设的冲击和影响,并以市政建设为契机,促进省农科院的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转型升级和把省农科院建设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整合优化发展空间;并对院本部的规划进行整体调整和提升。自2005年初开始,该院与杭州市着手开展石德立交桥征地补偿问题的谈判和协商,根据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同志提出了“优地优用、本部提升、基地外迁”的思路,该院加大了与杭州市的沟通力度。今年,在现任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同志的大力支持。6月21日,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戌标同志主持召开关于省农科院土地征用补偿等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就省农科院石德立交桥等市政建设被征用土地补偿及本部提升、基地外迁问题达成意见,并形成了杭府纪要(2010)130号专题会议纪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把省农科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要求,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杭州市全力支持该院本部提升、基地外迁、整体发展的思路,积极配合做好空间布局优化,强化基础建设。一是同意该院调整编制院本部提升方案。由杭州市规划局和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研究做好地块内控规的调整工作,并在符合城市控规的前提下,编制我院本部提升方案报杭州市规划局审批;二是原则同意进行土地“东西置换”。将市铁路投资公司已征用的位于该院东侧、德胜路以北、杭州东站铁路枢纽线以西的市铁路投资公司地块、弄口村安置过渡房地块和水墩村地块划归省农业科学院。其中市铁路投资公司地块与省农业科学院石桥路西侧地块以净地等面积置换;弄口村安置过渡房地块与水墩村地块规划为省农业科学院用地,由省农业科学院负责征用;三是原则同意省农业科学院家属区实施“东区西移”。将该院石桥路以东的家属区移至石桥路西侧原花都地块,并享受市政建设涉及住宅拆迁安置的有关建设指标及政策规定。目前,院本部控制性规划的调整已经杭州市规划局的批准,与杭州市铁路投资公司的土地置换工作正在进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地块曾于2004年编制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原规划对地块进行过功能定位和开发强度控制。为了落实杭府纪要(2010)130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按照“优地优用、本部提升、基地外迁”的思路,通过“东西置换”、“东区西移”整合优化发展空间;并对院本部的规划进行整体调整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将根据杭州市新批复的省农业科学院地区控制性规划,通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中长期提升改造规划,按照建设一流农科院的要求,通过若干年的建设、改造,打造出一流的农科院科研环境。13方案征集目的通过规划的调整和提升、功能的优化组合、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塑造,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人文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省内领先、国内外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研成果孵化展示中心、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心。14方案征集主办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3、应征单位要求31方案征集方式采用邀请设计单位的形式组织方案征集,根据各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及相关项目设计经验,选择国内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一流设计单位(机构)参加本次方案征集。32对应征设计单位的要求321应征单位应为合法注册的法人实体或由合法注册的法人实体组成的联合体,具有规划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具有相关项目设计经验322应征单位应具有较强的区域分析能力和项目策划能力。323项目负责人及主创设计人员需全程参与建设整体规划方案征集工作及设计工作(现场踏勘、方案介绍会、方案设计、方案汇报)。324被邀请的设计单位只能选送一个方案,方案经专家小组评选后,确定优胜方案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决策。325参加方案征集的设计单位须提供参与本次方案征集的主要设计人员的简历及主要作品简介。获邀设计单位设计负责人必须主持并直接参与设计全过程。9、应征设计文件91应征设计文件的语言本次应征活动官方语言为中文,所有提交的应征设计文件必须采用简体中文,或者采用中文与其它语言一一对照的形式。92应征设计文件的内容应征单位递交的应征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设计文件;图纸展板;方案模型;可自动播放的多媒体演示文件;电子文件。应征设计文件的形式、数量、内容和要求,详见第二部分“设计任务书”。第二部分设计任务书1、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本部整体规划方案12项目现状根据杭州市规划局批准的石桥单元(省农科院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精神,本次省农科院本部提升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区块为江干区与下城区行政边界的交汇处,南面为正在规划建设的为杭州城东新城(杭州东站铁路枢纽),四周为铁路和高架形成的大的交通回合,空间位于杭州笕桥机场空域限制范围,南北和东西分别有备塘河、钱家河贯穿其中。备塘河东侧至东站铁路枢纽线以西土地总面积为1329公顷,为省农科院与杭州市铁路投资公司的置换土地,备塘河西侧至秋石高架为省农科院原有的主要科研办公区和农业科研试验用地,中间为家属区,土地总面积为4043公顷,净土地为3723公顷。其中家属区以南区块主要为科研办公区,主要分布有院机关、蔬菜研究所、食品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护与微生物所、蚕桑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所,以及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及职工食堂、科技综合服务楼、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所、微生物工厂、高配间等服务配套设施。工作区内行政办公、实验室、中试车间商店、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穿插其中;家属区以北区块主要为农业科研试验用地,主要分布有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病毒与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及辐照中心、组培中心、土肥监测站、蚕药GMP车间、科研温室等一些中试基地和科研设施。而家属区的存在,阻隔了全院的整体联系,并且随着住宅私有化,且有30左右的住房出售出租,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入住小区,安全隐患严重,配套不齐全。该区块由于历史、资金、城市建设对用地结构的限制,建筑物及科研设施规模小,档次低。建设规划布局一直处于自发性非系统性建设,导致各自为政、无序建设,建筑物及科研设施分布杂乱。形成了目前科研办公用房多区块布局,职工生活区东西分离,温室、网室及连栋大棚等科研附助设施多点分布,农业试验基地相互分割的整体格局。土地和科研用房利用率低下,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不高。目前,80以上的科研用房为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建造的建筑物,以及低、矮、小、散、乱的各种临时建筑,房屋的单体体量较小,土地和科研用房利用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院的学科布局、研究所的发展,也影响了院的整体形象。13单位基本情况浙江省农科院前身为浙江农事试验场,创办于清末宣统三年(1911)。1938年合并建立为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发展为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6年,迁至现址。1957年末、1958年初,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曾先后来所视察,1960年初又扩展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综合性、纯公益类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农业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和开发研究,以及科技兴农服务工作,并致力于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和技术研究的攻关。目前,该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44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专业技术人员28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5人,国家级、省级突出贡献中青科技专家18人,省特级专家1人。在省委和省政府和领导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不断地扩大、充实、发展,在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服务上,为浙江省粮食亩产在全国率先“上纲要”、“超千斤”,皮棉亩产“超百斤”以及耕作制度改革,“一优二高”效益农业、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动浙江农业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在科研创新能力居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前列,部分科研领域达世界先进水平。“十五”以来科技综合竞争力,在农业科研单位中,2003年全国第三名,2004年全国第一名,2005年全国第一名,“十五”期间全国第三名;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全国科技扶贫先进单位;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十五”以来,全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600余项,共鉴定成果152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励10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2项、二等奖26项,审(认)定新品种100余个,获国家发明专利、品种权、软件著作权150余项。科技成果80应用到生产一线,据不完全统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12亿元。大批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促进科技进步和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院设有畜牧兽医、作物与核技术利用、植物保护与微生物、农村发展与信息、蔬菜、蚕桑、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园艺、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数字农业、棉麻(含花卉研究开发中心)、玉米、柑桔、亚热带作物等16个研究所;建有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病毒学实验室、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基地、畜禽遗传育种实验基地、植物代谢基因工程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辐射育种研究室、国家大麦改良杭州分中心、大豆改良杭州分中心、国家柑桔加工研发专业分中心、浙江水稻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杭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基地、站、中心);参与到农业部水稻、大豆、柑桔、玉米、甘薯、蚕业、葡萄、桃、生猪、水禽、兔子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牵头或参与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饲料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科学院等建有合作研究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微农业大学共建研究生教育中心(创新基地)。全院占地面积1646千平方米,院舍建筑面积174997平方米,其中科研用房91999平方米。建有海宁杨渡科研基地870亩,海宁盐仓科技牧场380亩,海南南繁基地238亩。全院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760台,其中专用仪器设备953台。图书馆藏书14万册。2、规划范围结合周边城市道路及自然地理特征,确定本项目规划地块范围。具体为东到杭州东站枢纽铁路连接线;南至德胜路高架;西到秋石高架,北接沪杭铁路。其中西北角为下城区杨家村已建设的装饰材料市场,不列入本次规划范围。本项目规划面积为5712公顷。3、规划设计依据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下城分区规划;杭州市江干分区规划;石桥单元(XC08)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杭州市铁路枢纽(沪杭客运专线)两侧控规调整规划2008;浙江省农科院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石桥单元(省农科院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报批稿);4、规划设计理念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人院和谐。5、规划目标通过规划的调整和提升、功能的优化组合、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塑造,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人文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省内领先、国内外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研成果孵化展示中心、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心。6、规划设计总体要求(1)特色鲜明,引领时代。坚持前瞻性和特色性相统一,既突出农业科研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能引领时代。以建设国内外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科学把握设计的风格和功能布局,营造符合现代农业科研发展要求并具有发展潜力的有特色的农业科学院,确保规划2030年不落后。(2)生态优先,崇尚自然。坚持功能布局服从环境景观,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等自然景观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备溏河东、西两区的整体关系。正确处理周边大的交通围合对科研创新环境的影响。以水为轴,以绿为体,以人为本,塑造“绿色基质绿色廊道建筑组群景观节点”的景观格局,形成院区与城市和谐相融、舒适宁静的花园式空间布局。(3)注重人文,挖掘内涵。把文化理念融入整个规划设计,把农科院百年历史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相结合,突出伟人文化,在传承好百年文化历史的同时,突出创新文化,外溢时代精神和气息;营造出环境共生,既具有农业科研人文气质和百年深厚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农业科研精神特质,有序而灵动、严谨又大气的人文环境。人院和谐,铸百年院基。(4)布局科学,功能完善。梳理完善学科发展的功能需求,通过布局调整和空间优化,功能重新定位与兑现,形成以学科组群院落式布局为特征,科研创新、行政办公、研究生教育、试验示范、中试转化、保障服务、文体活动、孵化交流等功能分区比较清晰,有利于学科渗透、交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共享共用的空间格局。(5)科研为重,使用便捷。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的功能需求和方便科研、服务创新的要求,突出科学研究使用功能的便捷,以及科研资源的要素整合,通过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6)统筹兼顾,科学用地。坚持科学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相统一。生态景观与土地的合理利用相兼顾,整体提升与有序更新相结合,高起点规划与分步骤实施相结合,优地优用,集约用地。做到建筑物布局疏密有致,功能区聚散有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考虑建设梯次和实施时序,同时,为未来留有发展空间。具体体现在前瞻性、生态性、景观性、人文性、功能性、数字性、特色性的统一。7、设计要点根据把省农业科学院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研成果孵化展示中心、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心的功能定位,以及满足科研创新、行政办公、研究生教育、试验示范、中试转化、保障服务、文体活动、孵化交流等具体功能需求,梳理完善学科发展的功能需求,规划设计中具体可考虑以下功能分区(1)行政办公与农业信息、软科学研究区主要用于院机关办公和学术交流,以及开展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农业区划和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主要包括行政办公与学术交流区(含学术报告厅、会议室)、软科学发展区(含农村发展研究所及规划中的休闲观光农业所的相关学科)、数字农业研究区(数农所的相关学科);(2)粮油作物育种与植物保护学科研究区主要开展粮油大宗农作物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新品种选育、分子育种、良种良法配套和增值利用技术等研究;开展辐照技术在作物诱变、农产品保鲜、中医药灭菌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发;开展植物病毒与植物组培、植物代谢基因工程和水稻分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的研发;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抗性品种筛选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研究开发、生物农药和生物兽药的研制和利用、高效微生物菌种筛选和发酵工艺研究、畜禽和水产用微生态制剂及饲料添加剂等技术研发。主要包括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病毒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的相关学科;(3)环境科学研究区主要开展农业标准与政策法规、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业投入品应用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等技术的研发;开展农业生态、新型肥料、环境微生物、土壤环境、农业环境工程等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与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相关学科;(4)经济作物研究区主要开展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蔬菜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果树、花卉、食用菌等园艺新品种选育及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开展蚕、桑新品种选育,家蚕饲养技术和蚕病防治,蚕、桑的生理生化以及害虫生物防治、昆虫资源综合利用和蚕的基因工程、性别控制、昆虫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包括蔬菜研究所、园艺研究所、蚕桑研究所的相关学科等;(5)动物科学研究区主要开展畜禽优良品种选育及规模化饲养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治新技术等研究;(6)食品及微生物学研究区主要开展农产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研究和食品开发新技术示范推广技术的研发;用于安排食品学科以及微生物学科;(7)农业装备研发区规划中的农业装备研究所;(8)农业科研中试转化及田间试验示范区;农作物种子加工车间与仓储设施、辐照中心、植物(花卉)组培工程中心、食品保鲜与加工中试车间、兽(蚕)药研发中试车间等中试转化设施,以及实验动物养殖及试验用房、科研温(网)室等科研附属设施;(9)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交流区;(10)研究生院;(11)文体设施区图书馆、文体中心、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12)科技保障服务及附属配套区包括职工食堂、物业管理及设备维修用房、编外职工集体宿舍、停车场等配套设施;8、建设规模要求(另附)9、设计成果要求设计成果应参照已有的相关规划,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浙江省以及杭州市的有关法律规范(包括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则。具体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91设计说明书用以详细表达设计方案意图、目标、各项设计内容及综合技术指标。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如有基础资料汇编,应与规划设计说明一同装订。现状条件分析(包括区域用地功能、交通、环境、市政配套及经济分析)设计原则、总体构思和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设计总平面;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节点导则;消防、环保、卫生防疫、抗震、公共配套等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高度、绿地率、配套停车位等;地下空间的利用,明确提出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类型与布局形式,合理安排地下与地面设施的功能及空间衔接关系;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以及分期实施时序安排。92图纸设计图纸应绘制在基础资料所提供的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如未标明具体要求的图纸比例自定)。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设计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具体图纸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区域规划分析图;布局总平面图;道路组织分析图;(机动车交通组织、非机动车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绿化、景观、开敞空间设计等分析图;总平图、功能结构分析图、交通流线组织图、景观分析图;表达设计意图的模型、鸟瞰图及局部空间关系图、重要景观节点图、其他需要表现的室内透视图、建筑天际线分析图;主要建筑(行政办公楼)方案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必要的空间关系表达图、鸟瞰图等。93演示文件自动播放的方案多媒体介绍1012分钟(播放格式应为AVI或MPG格式)。介绍文件不得注明设计单位及个人信息,不得做任何暗示。10、征集成果要求所有应征设计成果的计量单位均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总平面图标注尺寸以米(M)为单位;面积单位均以平方米(M2)为单位;体积单位均以立方米(M3)为单位等;所有应征设计单位(机构)均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浙江省以及杭州市的现行最新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技术规范。101文本方案征集成果A3文本简本主要包括主要图纸及简要文字说明。图纸包括用地布局图、总平面图和鸟瞰图;文字内容包括总体定位、规划结构、规划思路、交通组织、主要指标(用地、建筑、经济测算),设计单位可根据设计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简本要求为58张A3图文。102展板展板规格要求为A0,展板1套,数量限8张,用阿拉伯数字在展板的右下角排序编号。图纸以反映设计意图为准,比例自定。图形在展板上应竖向排版(注展板上不得加盖公章、不得注明设计单位及个人信息、不得做任何暗示)。103模型模型应能体现规划设计思路和空间布局,模型比例为12000,模型规格要求尺寸不大于2030米,单块规格不大于1516米。104电子文件光盘4套(含说明书、CAD图纸、JPG图纸、多媒体及动画演示文件)。设计说明要求采用MICROSOFTWORD的DOC格式文件编排。设计图纸应采用AUTOCAD的DWG格式文件,图形不要旋转,指北针垂直向上,且在电脑中核查的坐标应与所标注一致,其坐标严格按合法用地文件坐标输入,不得省略小数点后的位数,多媒体介绍文件应采用AVI或MPG文件格式,电脑渲染图应采用TIF或JPG文件格式。展示图应提供达到A0图纸规划输出精度(120DPI以上)的TIF或JPG格式文件。经此次招标确定的设计单位以及整体规划方案定稿后进行进一步的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1、修建性详规要求11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包括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12修建性详规文件和图纸主要包括1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2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规划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13修建性详规实施步骤1、成立组织机构2、收集必要规划资料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D、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3、根据规范计算出本小区各项规划指标4、确定路网和排水排污体系5、确定需拆除及改造项目,并议定搬迁方案;6、确定活动中心与绿化位置7、绘制总平面和坚向设计;8、各基本原则经济指标分析;9、编制文本说明10、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评审;11、报规划主管部审批;1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一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现状条件分析;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3、用地布局;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7、竖向规划;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1总用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4容积率、建筑密度;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6绿地率。9、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1、修建性详细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周围地区的关系;2、修建性详细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3、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4、修建性详细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5、修建性详细规划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11、附件附件二相关表格表一规划用地构成和地块主要指标控制表注用地性质应以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为依据,细分到中小类,并适当调整或补充本表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