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的设计_第1页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的设计_第2页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的设计_第3页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的设计_第4页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设计指标1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121方案一122方案二223方案三324方案比较53实现方案54调试过程及结论85心得体会96参考文献9模拟信号运算电路的设计1设计指标设计一种模拟信号的运算电路,其中包括加法、减法和反相比例等电路的运用,要求能够实现特定函数()的三路可调输入模拟信号VVO50321的运算,测试并记录下各节点的波形图。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21方案一方案一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方案一是由两个LF353的运算放大器U1A和U1B组成一个两级运放的结构,其中和由第一级输入,通过运V12放U1A进行反向比例加法运算从而得到;由第二级输入5OV3而与进行反向比例加法运算从而得到;VO1021图1为方案一的原理图其中各电阻值的确定如下(1)52125151VVRVOR512又为平衡电阻,其作用是避免输入偏流产生附加的差动输入电压,故R71257/(2)1403031VRVVOOR3402同理,也为平衡电阻,故R64306/该方案主要采用了加法器运算电路和和反向比例运算器的工作原理来实现,可行VVO5032122方案二方案二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该方案采用差动输入方式,也是由两个LF353的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两级输入结构,与方案一不同的是,V12均在第一级输入,第二级为一反向比例运算器;其中和从反向输入V312端输入,从同向输入端输入,得,再经过U1B后3VVO50321得VO50321其中各电阻值的确定如下(3)VRVOO327171其中满足VO3(4)VVRO3721353/由(3)得R172由(4)得(5)VVO35321753/图2为方案二的原理图为抑制共模信号,从而提高共模抑制比,以保证电路的测量精度,故RR72153/013对于U1B,该运放仅起到反向的作用,故84为平衡电阻,故R6R50623方案三方案三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此方案共用了四个LF353型的运算放大器,其中U1A,U1B的输入方式为同相输入,U2A为反向比例运算器,U2B为射随器,其作用是将输入端和输出端隔离开来以满足运算关系;各电阻值的确定如下运用叠加定理,记,分别作用时一级输出为到第二级V123VO321,的输入电压分别为,则有O,图3为方案三的原理图(6)VRVO109811/(7)210892/(8)VRVO310983/令,则R1098,VVO2O2VO33因此,为保证的成立,需先将比例整体扩大3倍,即令V5031;2V5133(9)141RO(10)3252V(11)1363RVOR1425R536为平衡电阻,R7R637/24方案比较上述各方案均能较好的符合运算电路的公式,仿真精度也近似,然而对于实际操作却各有利弊,现在从方案三看起,方案三一共用了四个运算放大器,十个电阻,但从电路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各个小模块的作用,该方案既有同相输入的模块又有反向输入的模块,各个模块还有平衡电阻来避免附加的差动输入电压以提高电路精度;虽然远离简单,但耗材较多,电路连接复杂,与其他方案相比,实际操作难度高;方案二采用差动输入方式分别从同向和反向端输入,由于运算放大器也没有“虚地”点,相当于在运放两端加上了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共模信号,因此想要获得较高精度的运算还得选用共模抑制比高的运算放大器,该方案以差动输入从结果来看实际构成KCMR了一个减法器,后面接一个运放作为等比例反向比例运算器反向;电路较简单,但运算起来相对较麻烦或者说无法直接看出最终结果方案一同样只用了两个运放,却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案,从始末来看,它两次反向将从一级反向端输入的还原为正,将从第二级反向端输入的反向为负从而起到减法器的作用,此方案两次采用反向比例加法运算电路实现了,计VVO50321算思路清晰,近乎可以口算出各电阻的参数值;综合上述比较,选择方案一作为最终操作方案;3实现方案从上面的方案比较来看,我们将选择方案一来实现的运VVO50321算,实现过程中我们将用到如下表(表1)中器件,其中直流源1为运放提供偏置电压,电源2提供输入电压,示波器测波形表1元件清单元器件名称规格数量原器件名称规格数量直流源1V1运算放大器LF3531直流源25V1面包板1万用表1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10K5剪刀1电阻2K2镊子1电阻10K2示波器1电阻1K2按图四连接电路,由反向端输入和经一级运放运算后得到,V1521VVO再将从第二级的反向端输入二级运放,同时从该反相端输入则最终从输出VO13端输出的输出电压即;电路中各电阻大小5031VOVO32150前面已经给出,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图4为实现方案的原理图如图5实物图所示,实物图看起来似乎比电路图要复杂得多,其实不然,究其原因,是为了用一个直流源提供三个可变电压进行三端输入,其中的三个滑动变阻器即用来改变输入的5V电压其原理图如下图6所示直流电压由VS端输入,经过变阻器的部分电阻分压后将VI输入到电路中;而另外的两个滑动变阻器则是为了提高电路的运算精度而设,平衡电阻为了较好的R1257/达到平衡作用而用到14K和04K的电阻由滑动变阻器来实现。面包板电路布线讲究横平竖直,不允许有交叉线出现,因而实物图中的很多段短线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交叉而设置的。图5为电路设计的实物图其主体部分为拆去外围三个滑动变阻器后剩下的电路,主体很简单图6为电源电压输入的电路模型利用这种分压的方式能很方便并且连续的改变输入端电压的大小。4调试过程及结论此处省略了501个字撒表2验证电路正确性的数据V1VV2VV3VVO测量值VO实际值误差()109118909557859653121517421808819133322445161016150315心得体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不需要焊接而直接插线布线的面包板,让我对电路设计充满了兴趣,尤其是这次的电路设计很简单,让我可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它,通过这次对运算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我更加断定我也有能力做成其他的电子电路进而设计出曾经很憧憬的一系列玩具,像遥控赛车之类的;也让我了解到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也让我了解了关于运算电路的原理与设计理念,也让我体会到要设计一个电路先进行软件模拟仿真再进行实际的电路制作会提高制作效率。回顾起此课程设计,我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几天里,虽说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因为,在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着。而且,在仿真中无法成功的电路接法,在实际中因为项目次数芯片本身的特性而能够成功。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一些基本电路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