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_第1页
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_第2页
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_第3页
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_第4页
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目录一、前言1二、基本质量状况221质量总体水平222质量安全状况5221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5222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总体可控8223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1023质量发展能力状况14231标准引领作用逐步显现14232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升172321名牌战略深入推进172322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有效实施192323企业质量创新能力增强21233质量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2124质量保障能力状况24241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24242质量技术保障能力基本满足需求242421计量保障体系较为完善242422检验检测体系覆盖较为全面272423标准化科研和基础服务能力不断加强282424认证(咨询)机构集聚30三、存在的主要问题3131部分涉及民生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3132质量诚信体系还未健全3233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较少3234标准化工作在全国优势地位尚未形成3335部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底数不清33四、对策措施3441全面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3442深入开展“质量兴区”完善质量工作3543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机制3544进一步推进名牌发展战略3545进一步推进标准引领战略3646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信息化建设37一、前言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以及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2008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7年增长97,本市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发展的格局。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也都得到大幅提高。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与利益格局的变化,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球竞争加剧、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显现,都对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提出了重大挑战。质量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形象。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提升上海总体质量水平和质量竞争能力,无疑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为科学反映上海市总体质量状况、存在问题并提出前瞻性对策措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了2008年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希望向全社会传递综合性的质量信息,为相关领域公共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为企业提升综合质量竞争能力提供指导。现代社会中质量内涵十分广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甚至民众的生活质量等,全方位的质量分析难度很大。鉴于质量分析工作开展的成熟度,本报告重点围绕工业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未深入涉及其它领域。随着质量分析工作逐步推进与完善,质量分析报告的广度和深度必将进一步拓展。二、基本质量状况21质量总体水平2008年,在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各行各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质量竞争能力,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全市质量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并保持为全国质量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公布的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显示,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755,比上一年提高077,比全国平均高出656,排名低于江苏位于全国第2位,表明上海制造业质量在全国有较强竞争能力,但不具备显著优势。全国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7678808284868890、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图一本市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的质量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技术能级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推动全市总体质量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装备制造业本市装备制造业不断升级发展,在电力、船舶、机械等领域处于全国质量领先地位,代表着“中国制造”的高度。如电站设备主要技术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上海外高桥电厂和华能玉环电厂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项目创精品工程,集当今世界可应用的最先进技术,机组整体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汽车制造业整车产品质量保持稳定,零部件质量总体情况良好,部分零部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荣威等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车型的推出,促进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积极参加各级标准制定,上汽集团已承担了ISO/TC70国际标准化组织内燃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变速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精品钢材制造业重点产品质量持续改进,宝钢自主开发的高效无取向硅钢实现批量、稳定供应市场,重点牌号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了新日铁、JFE实物水平。同时宝钢加大对汽车板新品开发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汽车板销售量达34911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加强重大技术质量攻关,宝钢29个质量攻关项目创经济效益103亿元。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业乙烯、丙烯、乙二醇等化工产品,涤纶工业长丝等合成纤维产品以及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树脂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都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高光泽耐热型聚丙烯合成树脂专用料、超高强涤纶工业长丝、高模低收缩涤纶工业长丝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电子信息制造业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设备为重点的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该产业主要以出口加工形式为主,外向度高,是全市工业出口的支柱,但是真正的自有品牌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22质量安全状况221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2008年度,国家监督抽查涉及本市1273家企业1442批次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04,较全国平均抽样合格率高35个百分点。自2006年至2008年,国家监督抽查本市产品抽样合格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2008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700075008000850090009500、上海产品819083609040全国平均7790818690200620072008图二2008年度,市级监督抽查全市2739家生产企业和1558家销售企业(含经营性用户)生产、销售的产品158类5575批次,抽查生产企业数和产品数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14和89,而销售企业数则较上年减少了101。图三市级监督抽查产品涉及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电气、轻工、化工、汽车、建材、能源、橡胶塑料等10个生产制造行业,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05,较2006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了17和40个百分点,总体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其中本市产品(即注册地为上海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下同)、外省市产品、进口产品分别为3917批次、1605批次和53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分别为841、713和925。2006年2008年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基本情况02000400060002006年1771106135382007年2458173351192008年273915585575抽查生产企业数(家)抽查销售企业数(家)抽查产品数(批次)20062008上海市不同产地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情况6000800010000、本市产品815080708410外省市产品7367107130进口产品9170889092502006年2007年2008年图四从行业分类看,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较好,平均抽样合格率均在85以上。而建材、纺织、电子等行业的产品抽查合格率低于80,行业总体质量有待提高。图五从企业规模来看,监督抽查的2739家本市生产企业中(不包括食品和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大型、中型、小型企业数分别有18家、796家和1925家,涉及的产品数分别为25批次、937批20062008年上海市不同行业产品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情况050100150、2006年757440874066408720863010083801002007年7320754083681087809089808960703044402008年811076708379908920828089897055306480电气行业建材行业轻工行业纺织行业化工行业能源行业机械行业汽车行业电子行业橡胶塑料行业次和2124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100、919和834。2008年,市质量技监系统共受理产品质量申诉、举报和咨询104509件,比2007年的39760件增长了163,表明市民对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质量工作的社会影响面不断扩大。其中产品质量申诉3717件,比2007年的5914件减少了37,显示市民对产品不满意程度有所下降。对产品质量申诉主要分布在家电、办公通讯和轻工三个行业中的空调器、手机、家具等9个产品类型,与产品监督抽查结果所反映的电子、纺织、建材等行业中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基本一致。图六222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总体可控产品质量申诉数500419214135119103989571530100200300400500600、近年来,随着本市经济社会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市特种设备数量逐年递增,尤其是机电类特种设备数量增长迅速。自2006年至2008年,全市特种设备总数较上年度分别增长42、83、133(见图)。截止2008年底,全市特种设备总量为333715台(套),其中在用锅炉12028台,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96831台,在用氧舱50台,在用罐车687辆,在用电梯107632台,在用起重机械102437台,在用厂内机动车辆14491辆,在用客运索道2条,大型游乐设施286台。另有在用气瓶约3751957只、压力管道约9917千米。上海市特种设备总数增长情况2532252652072892553337152000002200002400002600002800003000003200003400003600002005、2006、2007、2008、图七2008年全市万台特种设备事故起数为048起,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为048人,均好于全国水平。特种设备安全指标0020406081上海048048全国074082万台特种设备事故起数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图八2008年,本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共16起,与2007年持平。其中较大事故3起,一般事故12起,涉险事故1起,共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2362万元。按特种设备品种分类压力容器事故2起,电梯事故2起,起重机械事故9起,厂内机动车辆2起,大型游乐设施1起。特种安全事故分布02468102007331423020080202921锅炉压力容器气瓶电梯起重机械场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图九223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截止到2008年底,本市核发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共2496家,其中2125家企业获得了319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保留了87家尚未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其余284家企业生产的食品尚未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范围。本市食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糕点、肉及肉制品等行业。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行业分布南北货,410水产及其制品,410调味品,730豆(淀粉)类制品,560糕点,1630肉及肉制品,1620饮料,890粮食及其制品,990果蔬植物类,4糖果及巧克力,370其它,20图十在本市食品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214。本市食品生产企业职工总人数约74万人,其中直接与食品接触的从业人员数约62万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约08万人。食品生产企业中5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58。按照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的保证能力,质量技监部门从行政许可和证后监管两方面,通过量化评价的方法,对本市所有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量化评级。其中质量安全保证能力较强的A级企业466家,占企业总数的187;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一般的B级企业1546家,占企业总数的619;质量安全保证能力较弱的C级企业484家,占企业总数的194,企业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分布呈现较合理的橄榄型。2008年本市质量技监部门巡查食品生产企业共7759家次,巡查中发现问题3951个。巡查中抽检各类产品共5913件,平均每家企业抽检24件,食品巡查抽检合格率为916,比2007年提高18个百分点。根据量化分级情况统计,C级企业平均每次巡查发现问题最多,B级次之,A级最少。表一食品巡查问题汇总级别巡查家次数发现问题数(个)发现问题平均数(个)问题完成整改数问题完成整改率()A级977451046451100B级413020120491927958C级265214880561440967合计775939510513818966表二食品巡查抽检情况级别2008年2007年巡查抽检产品数合格产品数百分比巡查抽检产品数合格家次数百分比A级10851036955942892947B级3252300292334783134901C级1576138087623442050875合计5913541891667646076898根据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巡查抽检要求,对巡查抽检产品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企业明示承诺的强制性规定项目进行了检验,检测标准中标签、微生物、理化和食品添加剂指标各项指标合格率08比07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三食品巡查抽检各项指标检验情况2008年2007年检验指标检验产品数合格产品数百分比检验产品数合格产品数百分比感官指标4976497199958285824999标签指标4810466396952975105964微生物指标5193500496458495484938理化指标5676544896065795754875食品添加剂指标44054321981450643439642008年,市质量技监局组织对59类2890批次食品(包括在本市生产和销售的)开展质量监督抽查,2661批次合格,抽查合格率为921,比2007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上海市场供应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提高。食品监督抽查情况700075008000850090009500监督抽查合格率总体抽样合格率82508500885089209210上海食品合格率80108530912088509370外省市食品合格率84608420853089709260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图十一同时市质量技监局开展了4轮污染物监测,共涉及15大类1623批次食品,其中1574批次食品所检项目全部合格,样本合格率为970。监测55项污染物指标共12066项次,其中54项次监测指标不合格,项次合格率为996。污染物监测状况较好。23质量发展能力状况231标准引领作用逐步显现本市充分发挥各龙头企业、企业集团和各类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依托各类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2008年上海提出并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共2项,占全国的9上海企事业单位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共立项175项,占立项国家标准的82;有1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委员会(TC)、9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8个全国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落户上海。截至2008年底,我国承担的26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TC和SC中,上海有3个,占全国115;承担全国TC和SC秘书处95个,其中TC有35个,占全国788,SC有60个,占全国1014。涉及医疗、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船舶、特种设备、计量、石油、纺织等众多领域。通过这些全国TC和SC的带动作用,本市相关专业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水平日益提高,为上海企事业单位更多地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更多地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为提高本市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产业、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表四国际、全国TC/SC秘书处落户上海数国际TC/SC秘书处全国TC秘书处全国SC秘书处年份新增(个)累计(个)新增(个)累计(个)新增(个)累计(个)2006020260412007020260412008139351960地方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全市共组织制修订地方标准36项,其中强制性标准9项,推荐性标准27项。涉及节能、食品卫生、社会公共安全、高新技术、农业等领域。其中,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卫生要求地方标准以2010世博会的召开为契机,对本市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指标、卫生要求及其检验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标准的出台对于控制空调通风系统污染,预防疾病传播,保护人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2008年底,现行有效的上海地方标准为306项,其中强制性标准94项,推荐性标准212项准,涵盖了节能、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与安全等各个方面。这些地方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对补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善上海地方标准体系、凸显上海地方特色的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标准分布(项)检测,8环境保护,13服务,27城市建设,24安全生产,10标识标志,3公共卫生与安全,38信息,42农产品安全,94节能,47图十二企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2008年本市企业产品标准备案10625项,累计160417项。对本市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等五类1277家企业1638项备案企业产品标准进行了全面复审工作。提高了企业产品标准质量,达到了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目的。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为主,分类指导,国际接轨”的方针,围绕本市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推进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简称采标)工作。采标数量每年递增约1000项。截止2008年底,本市主要工业产品采标项目累计达17863项。其中获采标标志证书项目逐年增长,累计1658项。采标工作的有力推进,对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表五近三年上海企业产品获采标标志证书历年统计表年份采标标志(项)累计(项)200619011832007227141020082481658此外,本市“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11家“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通过验收。232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升2321名牌战略深入推进本市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007、2008年有919个品牌申报上海名牌,比2005、2006年的773个品牌申报增加了19,以企业为主体的上海名牌战略推进机制取得明显效果。截至2008年底,本市共有784项上海名牌,85项中国名牌产品、1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007年推荐上海名牌产品452项,其上年企业销售收入共计6737万元,约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366,其中企业销售收入100亿以上的企业有宝钢、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烟草、振华港机、上广电、延锋伟世通等9家;2008年推荐上海名牌产品175项,其上年销售收入共计842万元,约占全市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38,其中企业销售收入100亿以上的企业为外高桥造船。历年上海名牌增长趋势02004006008001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项数图十三名牌战略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本市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率,形成了一批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跨地区、跨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同时远郊区的制造业和中心城区的服务业名牌集群效应明显,不少区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名牌产业集群,对本市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2007年开始试点推出新天地等6个名牌区域,首次提出了能充分体现国际大都市形象,具有名牌集聚、辐射、示范和提升、带动作用的区域概念,充分体现了上海的繁荣繁华和历史文化,体现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核心的形成。表六各区县上海名牌及集群产业分布表区县产品数服务数区域数总数比例集群行业浦东874101281633食品、医药、旅游、物流、信息、人才徐汇3212044561仪电、食品长宁126018230普陀1511026332物流、汽销闸北157022281虹口156021268医药杨浦204024306轻工、服装黄浦2922152663服装、商业零售、餐饮卢湾910221268静安128121268服装闵行7261791008机电、化工、食品宝山251026332钢铁冶金嘉定614065829机电、汽车、建材松江392041523青浦495155702机电、建材金山281029370轻工奉贤650065829机电、化工、轻工南汇264030383机电、农产品崇明161017217农产品合计6271516784100002322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有效实施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统计,截至2008年底,本市企业共获得现行有效认证证书25665张,涉及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等各领域,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0695张。图十四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出口压力以及认证有效性整治认证证书主要领域分布(张)强制性产品认证,11665自愿性产品认证,53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069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571食品安全认证,24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913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08年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数比2007年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仍处于增长态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数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十五此外部分优秀企业积极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各行业树立了质量标杆。截至2008年底,共有49家企业荣获了以卓越绩效评价标准为评审依据的上海市质量金奖。2323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增强在质量振兴攻关激励机制的引导下,本市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并将质量改进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群众性的质量改进活动普遍开展,2008年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共开展QC小组活动115万项,取得活动成果9850个。表七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计划获奖成果统计表获奖年份成果数(项)产品质量水平攻关一年后新增销售总新增利润(亿元)节创汇(亿美元)节能降耗(亿额(亿元)元)20073015个项目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338407975110390020084116个项目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15846787648133233质量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适应质量工作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质量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本市加大对质量从业人员的培育力度,推进各类质量职(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初步形成了一支以质量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设备监理师、专业计量技术人员等为代表的高素质质量人才队伍,并广泛分布于冶金、汽车、石油化工、成套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各行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类型单位,是提升上海质量竞争力的重要人力资源保证。从2001年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设立以来,本市累计25867人次参加考试,合格人数11290人,总体合格率达到4364,比全国合格率高出16个百分点。本市连续8年考试合格率和合格人数居全国第一,合格人数占全国合格人数的1459。质量工程师总人数增长趋势217739455173648578088799101781129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累计人数图十六本市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试行“标准化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2008年参加标准化工程师培训的有193人,累计1157人,通过标准化工程师考试的有139人,累计708人。参加标准化岗位培训的有837人,累计6165人,标准化人才培养走上了制度化和规模化的轨道。表八标准化工程师统计表年份参加工程师培训数(人)累计数(人)通过考试数(人)累计数(人)参加岗位培训(人)累计数(人)2006270755162434601497820072099641355693505328200819311571397088376165本市已建成一支从事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的专业队伍,目前持有效计量检定人员证书的专业计量技术人员为9107人,分布于各计量检定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其中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技术人员占80左右,确保了全市计量工作的有效深入开展。表九专业计量技术人员统计各类单位拥有专业计量技术人员数(人)年份依法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授权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企、事业单位200677258872442007798613739520088166217670上海工程设备监理行业蓬勃发展,自2004年国家开始建立全国注册设备监理师执业资格制度以来,本市经考试合格后注册的全国设备监理师共872人,占全国注册人数的9,居全国第一。2008年,全市工程设备监理机构承接的工程设备监理业务共涉及设备投资额近2100亿元。24质量保障能力状况241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已颁布了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等3部调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法律,国务院也颁布了计量法实施细则、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认证认可条例、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20余件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有关行政法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则先后发布了200多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规章涵盖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特种设备、认证监管、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纤维检验、综合业务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市先后制定有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等3件地方性法规,制定了14件政府规章,除5件因不再适用或者被代替而终止外,其余法规、规章正在有效实施中。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法律体系为主导,地方立法为配套补充的,具有上海特点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法规体系,对推动本市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242质量技术保障能力基本满足需求2421计量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为进一步发挥计量技术的基础优势,本市统一制订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建设规划,并严格把关,突出重点,按需建设。截至2008年底,上海共有国家计量基准2项、上海市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暨华东地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4项、上海市次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项、区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17项,部门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376项,为本市计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保障。全市通过考核的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家、区县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家、其他授权计量技术机构23家、通过认可的计量校准机构51家,初步形成计量技术服务体系。计量技术机构情况01020304050602006年11029362007年11029452008年1102351国家级法定技术机构区县级法定技术机构其它授权技术机构获认可的计量校准机构图十七本市围绕民生计量,强化计量监管,大力开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集贸市场、民用“三表”、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医疗卫生、定量包装商品、餐饮业等领域计量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活动。通过建立和落实计量监管长效机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为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和谐计量环境。2008年度,全市经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31项55种别,总计3164426台件,其中贸易结算2937784台件、安全防护111518台件、医疗卫生114769台件、环境监测355台件,特别是完成对水表、电表、然气表、出租车计价器、医疗卫生行业、眼镜配制场所、集贸市场电子秤及加油机等涉及民生的重点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2920489台件,全市经校准的计量器具1033518台件,为各类经济社会行为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计量保证基础。围绕全市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为夯实能源计量基础工作,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推动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开展了能源计量培训、宣贯、指导和监督检查。编印上海市能源计量工作指南、对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中常见问题的解答(一)和贯彻节能法规,促进节能增效,指导各用能单位配足、配好、配准计量器具,对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此外,全市通过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评定的有1052家企业,通过定量包装C标志的企业有11家,主要为食品、涂料和石化的生产企业。获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共531家,生产产品3500余种,其中国家规定的重要计量器具制造企业127家,涉及产品800余种。2422检验检测体系覆盖较为全面截至2008年,本市获得计量认证的单位共571家(其中外资检测机构11家),覆盖建设工程、环境和空气质量、机动车安检、医药卫生、消防、特种设备等多个领域,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技术保障。其中机动车安检88家、建设工程107家、环境和空气质量100家、医药卫生70家,这4个领域的计量认证单位占总数的64。获计量认证单位分布(家)机动车安检,88机动车综合,19建设工程,107环境和空气质量,100消防综合,17医药卫生,70各类质检站,63特种设备,6其它,102图十八全市获得授权的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1家,这些机构共拥有技术人员1065人、实验室总面积721795平方米、设备总值5882593万元。此外,国家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等3家机构已通过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质认定,另有17个机构提出筹建相关产品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申请。获市级资质认定(授权/验收)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3家(其中同时是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有27家),涉及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建筑建材、金属材料、石油化工、水利水电、交通运输、信息产业、机械机电、轻工食品、服装纺织、安全防护、环保绿化、办公文教、电子电工、玩具礼品、家居用品、包装用品、体育用品、办公家具等领域。这些机构共拥有技术人员1961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625;检验仪器设备总数17596台(套),设备固定资产总值879亿元,2008年新增设备178亿元;全年共承担法定(监督)检验批次58万次,接受社会委托检验批次2794万次。检测业务总收入663亿元。2423标准化科研和基础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本市在标准化科研方面已初步具备了承担为政府提供标准化应用示范的总体策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制定的能力;承接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策划和辅导能力;承担为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体系的能力;承接国家级或市级现代服务业标准化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物流、会展、项目评估等方面国家标准研制能力承担信息分类编码技术在行业应用的技术服务能力和信息分类编码国家级科研或标准项目的能力承担技术性贸易措施国家科研项目、市级层面的技术支撑或出口企业国际市场准入咨询的能力等等,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近年来,本市标准化技术机构和管理部门先后完成了上海市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食品安全/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国内外外包服务标准化调研等报告。开展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本市企业出口影响的调查、启动建设上海市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平台,平均每年编发WTO/TBT各类相关信息近100期,并积极参与国外通报评议工作。本市在标准化科研项目转化为技术标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自2002年本市启动技术标准专项以来,共完成265项课题,形成了272项各类技术标准,其中2008年完成55项课题,形成了63项标准。技术标准专项情况020406080课题数465555形成标准数4278632006年2007年2008年图十九本市标准文献和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标准文献馆为社会提供标准查询、标准购买等基础服务,标准文献馆年平均接待上门读者2万人次;年平均提供标准16万件;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网站在线服务系统回答用户标准查询9万余次。截止2008年底,本市依托互联网增设标准文献分馆12家。上海标准化服务信息网年平均访问量20万人次,标准文献分馆电子阅览室实现远程阅览、在线打印等功能。标准化服务信息网在国内外标准资料传递、标准有效性查证与标准情报信息对口传递等方面,为近千家会员用户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施质量保证体系、扩大产品出口、大型项目招投标、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提供迅捷、准确、专业的标准化技术支持。2424认证(咨询)机构集聚本市各类认证机构(含分支机构)共计71家,其中本地认证机构7家、国内认证机构上海分支机构34家、境外认证机构上海分支机构30家。UL、DNV、劳氏、ITS、莱茵TUV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均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办事处),形成了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及全国的态势;2008年新批准设立认证咨询机构8家,认证咨询机构总量达到40家,认证咨询业务覆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18大类;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指定技术机构20家。这些机构基本满足了本市企业认证的需求,对促进国内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存在的主要问题31部分涉及民生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虽然本市产品监督抽查的抽样合格率稳中有升,但与市民日常生活关联度较大的民生产品(不包括食品)抽样合格率为797,较年度平均抽样合格率低08个百分点。其中服装类产品、建筑装饰装修产品、车辆与配件产品中的非机动车产品、电子产品的总体质量不高,质量申(投)诉也集中于这类产品。这类民生产品密切关系消费者健康、财产安全,但由于产品量大面广、消费层次不一,且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状态不稳定,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较大困难。此外加工食品的抽查合格率虽然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突发性质量安全事件。一是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总体质量管理水平偏低,食品生产企业中5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58,质量安全保证能力被评为A级的企业仅占187,通过HACCP、ISO9000和GB/T2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所占的比重仅为107、87和16。二是食用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种植养殖源头的不安全风险因素很容易成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隐患。三是随着大量食品加工新资源、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新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剧增。32质量诚信体系还未健全质量诚信是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本市质量诚信环境不断优化,然而质量诚信体系还不健全,质量诚(失)信信息收集及披露制度仍不完善,失信惩戒力度仍需加强,特别是部分企业的质量诚信及质量责任主体意识淡薄,没有正确认识到质量与效益、质量与发展的内在联系。一些企业忽视质量管理,未建立起从产品设计、原材料把关、生产管理、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极易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个别企业为“控制”生产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不惜擅自降低质量安全标准,采购低价劣质部件和原材料、不合理地简化工艺程序、放松出厂检验等,对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带来了质量安全隐患。33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较少本市名牌发展战略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名牌建设、重视名牌成长的良好环境,并对本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上海名牌培育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名牌产品及企业的量和质与上海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符合,与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目前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依然较少。截至到2008年底,本市拥有中国名牌85项,占中国名牌总量的43;在数量上位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福建之后居第6位,不足第一位广东省拥有的中国名牌数量(282项)的三分之一,本市自主品牌在全国缺乏整体竞争优势。34标准化工作在全国优势地位尚未形成目前上海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秘书处的数量不足全部数量的1/10,上海在国内外标准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现状与上海争取国际标准化领域话语权的目标相去甚远,标准化发展现状与上海经济地位和综合实力还不相匹配。此外,企业标准化主体意识不强,许多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结合不紧、标准化科研能力总体较弱,标准化人才队伍及技术支撑服务体系还较薄弱,企业标准化示范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标准化战略的推进和对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范、引领作用的实现。35部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底数不清为进一步加强对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管理,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切身利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自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建档工作,虽取得很大成效,但仍有部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底数不清,存在漏检等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少数企事业单位计量法制观念淡薄,计量管理薄弱,不主动送检,甚至存在瞒报、拒检等现象,造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不高。二是强检计量器具量大面广,而从事计量管理的人员数量有限,在建立档案的基础上进行动态更新,实现后续动态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四、对策措施41全面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2009年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决定,围绕本市2009年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中心任务,根据上海市质量工作的特点全面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一是把“质量和安全年”作为质量宣传年,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和各类质量知识,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和个人,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二是把“质量和安全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