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亡医学论文摘要范文X亡医学论文摘要写_第1页
★X亡医学论文摘要范文X亡医学论文摘要写_第2页
★X亡医学论文摘要范文X亡医学论文摘要写_第3页
★X亡医学论文摘要范文X亡医学论文摘要写_第4页
★X亡医学论文摘要范文X亡医学论文摘要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亡医学论文摘要范文X亡医学论文摘要写 目的:通过对xxxx年某城市死因监测系统所收集的73270份死亡医学证明填报质量进行分析,了解死亡医学证明中死因链填写和根本死因推断两个环节的质量水平及变化规律,并采用特异度和灵敏度来评价填报质量对居民死因谱中死因误分的影响及程度,以期为改进我国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研究资料的类型,本次研究把医学死亡证明填报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环节:死因链填写和根本死因推断,作为本次质量评价的核心.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确立了本次研究中:(1)死因链填写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仅填写临床表现;未报告更特异疾病情况;填写信息笼统;死因不明;有关伤害内容填写不规范;顺序混乱.(2)根本死因推断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忽视运用总原则;忽视运用规则1;忽视运用规则2;忽视运用规则3;忽视运用规则A;忽视运用规则B;忽视运用规则C;忽视运用规则D;忽视运用规则E;忽视运用规则F.本次研究应用以上评价指标对73270份死亡医学证明进行质量评价,并且对根本死因推断错误的死亡医学证明赋予更正后的根本死因和ICD-10编码.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本研究还分析了死因链填写错误和根本死因推断错误的年龄分布、最高诊断单位分布、报告单位分布及两类填写错误的联合分布;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学分类第十次修订本中关于疾病的统计分类方法,分析调整前后51类主要死因的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给出51类死因的死因误分矩阵及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所有的统计分析均在SPSS18.0软件包和Excelxx中完成. 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死亡医学证明73452份,通过筛选最终确定符合研究要求的死亡医学证明73270份.其中男性人数是44516人、女性人数是28754. 死亡地点分为医院病房、急诊室、赴医院途中、家中、外地及其他、不详六类,其构成比为22.64%、4.64%、4.10%、63.50%、2.58%、2.53%. 最高诊断单位被划分为省级医院、地市级医院、县区级医院、卫生院、村卫生院、未就诊、其它及不详共七级;其构成比是27.36%、22.41%、25.37%、11.50%、4.35%、6.33%、2.69%. 填报单位按类型被分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其他五类,其构成比是20.92%、4.32%、14.30%、59.06%、1.41%. 2.质量评价 本次研究死因链填写错误率是21.62%,其中填写临床表现、未报告更特异疾病情况、填写信息笼统、死因不明、有关伤害的填写不规范、顺序混乱这六类错误的错误率分别是2.29%、8.24%、4.34%、3.84%、2.13%、0.80%. 根本死因推断错误率是26.46%,其中主要错误类型是:忽视运用总原则和视运用规则C.联系,这两类错误占了本次研究中根本死因推断错误的绝大部分(99.68%). 死因链填写和根本死因推断这两个环节都正确的死亡医学证明所占比例为68.46%,两个环节都错误的比例为16.53%,单独一个环节存在错误的比例为15.02%,单独死因链填写错误的比例为5.09%,单独根本死因推断错误的比例为9.93%. 3.死因谱及死因误分 就死因顺位来看,调整前后“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这四类死因始终处于死因顺位的前四位,并且次序没发生变化.调整前后例数变化幅度很小,调整前“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的例数分别为:37068、13645、6990、5699;调整后这四类死因的例数为:35462、13142、7193、5643.其他疾病死因顺位和例数发生小幅升降,“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其例数由调整前的2061例增加到调整后的4265例.“其他死因”由第五位降到第六位,其例数由调整前的3479例增加到调整后的3536例.“消化系统疾病”由第八位上升到第七位,其例数由调整前的1686例增加到调整后的1621例.“糖尿病”由第七位降到第八位,其例数由调整前的1588例减少到调整后的1546例. 各类死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分,本次研究用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来评价误分的轻重程度,其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伤害”等疾病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多在80%以上,“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多处于70-80%之间,而“糖尿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的灵敏度或者阳性预测值多低于50%. 结论: 1.死因监测系统同时存在死因链填写错误率高;根本死因推断错误率高两方面问题. 2.死亡医学证明中死因链平均报告级数过低,严重影响了根本死因的推断,侧面是也反映了我国死因监测系统水平有待提高. 3.填报单位的类型会影响死亡医学证明的填报质量,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填报质量低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 4.“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伤害”、“其他高血压病”、“其他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蛛网膜下出血”等死因的死因误分补偿效应极不均衡. 死亡医学证明行为由于其特殊的法律属性与保险理赔、遗产继承、工伤认定等民事纠纷的解决以及殡葬火化、户口注销等手续的*联系密切,具有深刻的现实法律意义.审判实践中将死亡医学证明行为认定为民事合同义务、民事证明行为、法定义务的观点都是不成立的.理论研究中将死亡医学证明行为认定为行政证明行为的观点基本成立,但其界定不够具体,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死亡医学证明行为界定为行政证明行为中的鉴定行为,聚焦于死亡医学证明行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着力建构非诉性和程序性的法律规制路径,以从源头上规范死亡医学证明行为,减少和避免相关诉讼纠纷. 死亡医学证明书是死因统计工作的基础资料,其填报质量可直接影响死因统计的科学性与指导性.加强科学、严格的质控和形式多样的再培训是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质控和培训并非盲目、形式化的,惟有从临床的实际工作出发、从临床医师的考虑角度出发,开展的质控和再培训才有针对性,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 目的探索死亡医学证明书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借此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死亡医学证明书信息化模块,设计报告、打印、领取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结果成功实现死亡医学证明书开具、打印、质量控制的全流程信息化,制定了医务处、信息处、病案科、临床医生工作职责.通过信息化管理,节省了医生的填写时间,杜绝了死因监测信息的迟报与漏报,保证了证明书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有利于死因链的规范填写.结论死亡医学证明书全流程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值得推广. 目的统计分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质量情况,旨在提升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对某三甲医院xx年上报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病例521例,疾病诊断为症状或体征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各种衰竭.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根本死因概念不清、死因链填写不规范.结论根本死因的判定是影响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质量的关键因素,有效的死因监测管理模式,增强死因监测人才的能力建设,可有效提高填报质量. 目的提高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率,希望促进各临床医生能够更真实更准确地做好生命统计工作.方法本文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对各类死因的选择加以说明,对特殊情况作出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填写的方法与技巧,强调了死亡诊断证明书的意义与重要性.结果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医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且本文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剖析.结论生命统计人员需对各临床医生作出指导,只有熟练掌握死因选择的方法,才能保证生命统计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生命统计工作才真正有意义. 目的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质量,为研究居民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变动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某院xx年598份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436份,正确率为72.91%.162份存在缺陷,共出现缺陷次数185次.其中,以各种衰竭作为直接死因占总缺陷数最高,构成比为29.19%,其次为基础项目漏填、错填,占构成比20.00%.结论通过加强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环节的质量控制、对相关人员培训、专人负责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质量. 我国于1992年由卫生部、*部和 _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死亡原因医学证明颁布了我国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供各地使用,从而规范和统一了对死者各项基本情况及死亡原因的填写内容. 本文着重讨论了在较复杂的临床情况下,根本死亡原因的选择及如何从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