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母亲锺太夫人逝世之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语言质朴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可谓“朴素见真情”。B列夫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C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内容多问候的套话和日常事物的叙述。D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五场比赛,她以不漏一球的战绩为中国队立下了汗马功劳。B自从上次聚会之后他就销声匿迹了,我们谁都找不到他。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3 . 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4 . 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5 . 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A只要就B只有才C即使也D虽然也6 . 文中加点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7 . 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槐花香家乡的春天山花烂漫,各式各样的花儿 ( )地点缀着山村的每个角落,也点缀着我单调的童年生活。而在那贫瘠的年代,让我拥有别样的快乐和幸福的则是槐花。清明后,槐树换上翠绿的新衣,花骨朵儿低着头,害羞地将自己的笑脸藏在浓密的树叶里,而目光则是不时地瞥一眼外面的世界,想着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将自己的身体舒展开来。不几日的太阳照射,那花骨朵就穿上洁白的舞裙,在树枝上蹁跹起舞了。过路人的鼻翼似乎在翕动着,目光则在搜寻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来自何处,等看到满树的槐花时,则不禁驻足观赏起来。上小学时,学校座落在群山包围中,不大的操场两边栽着两排整齐的槐树,树杆如碗口般大,被送入学校午睡。在这个好动的年龄,我们哪能乖乖地在教室睡觉呢?一个个猫着腰窜到操场两边的槐树下,爬上槐树,摘花,折枝。槐花送给等在下面的女同学,树枝则自己留着编头盔。等头盔编好之后,男娃们就在槐树下打起仗来。女娃们则将槐花编成的项链戴在自己的颈项上,三五成群地在槐树底下拣石子(一种游戏)。槐树在三月初就栈繁叶茂了,如把大伞撑着,槐树下就成了人们谈天说地的好地方。大人们展望着今年的收成,或者谈论着隔壁邻家的家长里短。孩子们最喜欢的则是听在小学教书的叔叔给我们讲故事。叔叔 ( )地讲着故事,我们就捧着脸儿看着,竖着耳朵听着,脑子里就有了很多的想法。割牛草的娃儿们总是很贪玩。眼看着快晌午了,背篓里还没有割满草,娃儿们就爬上树,几下功夫就撸下一大堆的槐树叶,急急地装入背篓,牛儿们就有了甜香美味的午餐了。但牛儿们是享受不到槐花的。槐花盛开的时候也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干妈就挎着篮子,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干姐姐,领着我们到山尖儿上采槐花。干妈说只有山巅的槐花最好,阳光充足,没有污染。干妈将摘下的一串串槐花整齐地放在篮子里,不多时,就能采摘到满满一篮子的槐花。干妈麻利地将这些槐花在清泉中冲洗得干干净净,把它们放在盆里,一边撒上干面粉一边搅拌,等到每一朵花儿都裹上面粉后就上屉去蒸。灶里柴火旺旺地燃烧着,蒸笼很快就冒着热气儿,一股诱人的甜香瞬间传来。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干妈,干妈则在灶台边上忙着做调料。我们踞着脚尖望向锅里,干妈笑眯眯地过来跟我们说可以吃了,然后就端出蒸笼,掀开盖子,用锅铲将槐花饼盛到我们的碗里,再放入调料。剩下的就是我们狼吞虎咽了。洁白如雪的槐花岁岁年年如期的盛开,记忆停留在最遥远的小山村,朴实无华却香飘万里。又是一年春来到,闭上眼睛,我又闻到了家乡的槐花香。(选自散文网,有改动)8 . 课文同绕槐树写了凡件事,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段落事件槐树盛开的时节,人们驻足观赏.撸槐树叶喂牛9 .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姹紫嫣红绘声绘色 英姿飒爽B绘声绘色 英姿飒爽 姹紫嫣红C姹紫嫣红英姿飒爽 绘声绘色D英姿飒爽 姹紫嫣红 绘声绘色10 . 文章第段有何作用?11 . 赏析第段加横线的句子。槐树换上翠绿的新衣,花骨朵儿低着头,害羞地将自己的笑脸藏在浓密的树叶里,而目光则是不时地瞥一眼外面的世界,想着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将自己的身体舒展开来。12 .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槐花香”的理解。三、对比阅读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追求“生动细致、简洁准确”的文风,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精美的诗文。选自归田录的卖油翁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卖油翁的故事最早见于欧阳修的随笔集笔说中,因在社会上流传广泛,引起了神宗皇帝关注。为了要呈给皇上御览,欧阳修进行文字上的再加工,使之更简洁准确、生动细致,后来正式刊布于归田录。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甲)卖油翁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1)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选自欧阳修笔说)(乙)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13 . 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 )。A涣然冰释B如释重负C团疑莫释14 . 用“/”给文中画线句(1)断句。(限断四处) 乃 取 一 葫 芦 设 于 地 上 置 一 钱 以 勺 酌 油 沥 钱 眼 中 入 葫 芦 钱 不 湿。15 . 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 (1)他将“ ”这一动词改为“ ”,然后增加了“ ”“ ”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 (2)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请就画线的(1)(2)句加以解析说明。四、情景默写1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酒困路长惟欲睡,_。(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3)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只恐双溪舴艋舟,_。(李清照武陵春)(6)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7)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诗经关雎)(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以中有足乐者,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0)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借用典故表明作者希望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谢亭送别许浑(唐)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7 .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18 .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综合性学习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拷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x,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干涸(_)坍(_)塌缝x(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文中“生气”的意思是_,“东倒西歪”的意思是_。(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20 . 九年级(1)班的学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三字经的了解程度做了调查。阅读下表,按要求回答问题。年龄程度60年代出生的人70年代出生的人8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看过20%10%1%略知一二60%70%82%听说一二20%20%17%(1)阅读图表,请写出你的发现:_。(2)看到这个图表,请给学校提出一条建议:_。七、作文21 . 学校开展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话题的主题演讲案,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出观点,撰写自己的参赛演讲稿。要求:自拟题目,主题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语言特色明显,有较强的感染力,不少于600字。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