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洱源 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建设工程 泥炭 保护与恢复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12015)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西南林业大学 二 一 年 十二 月 i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目简述 . 1 目建设依据 . 4 要技术经济指标 . 5 论 .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7 目建设背景 . 7 目建设必要性 . 7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 11 然条件 . 11 会经济 . 17 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 . 17 设单位基本情况 . 18 在的主要问题 . 19 第四章 建设项目方案 . 21 设项目设置的原则 . 21 设项目布局 . 21 护项目 . 22 复项目 . 23 测项目 . 23 第五章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安排 . 25 目建设期限 . 25 目进度安排 . 25 第六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 26 目建设期组织管理 . 26 行机制 . 26 第 七 章 节能节水措施 . 28 能措施 . 28 水措施 . 28 第 八 章 劳动保护及安全措施 . 29 动保护 . 29 客安全措施 . 29 第 九 章 环境保护工程 . 30 境现状 . 30 保措施 . 30 境影响评价 . 32 第十章 招标方案 . 33 标方案编制依据 . 33 标方案 . 33 关法规条款 . 34 标组织形式 . 34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35 算依据 . 35 算说明 . 35 资估算 . 36 金筹措 . 36 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 . 39 态效益 . 39 会效益 . 39 济效益 . 40 体评价和展望 . 40 1 第一章 总论 目简述 目名称 云南 省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工程 泥炭 保护与恢复项目 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 政府 目建设性质 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 属社会公益性事业 。 设年限 建设年限为 5 年,即 20112015 年。 设宗旨 云南 省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泥炭 保护与恢复工程 建设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湿地保护的通知重要精神,履行湿地公约的重要举措。 通过项目实施, 提高 洱源西湖 湿地 公园的 管理能力, 保护 、 恢复 洱海源头这一重要 湿地生态系统 , 实现湿地 多重功能效益 的 发挥 , 促进 经济社会 的 可持续发展 , 保障 湿地及 其 流域 的 生态环境 安全 。 设原则 ( 1)全面性原则 依据低纬高海拔高原湿地生态结构特征,从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 出发 对高原湿地 环境 进行全面 保护及对退化湿地环境进行恢复与重建 ; ( 2)科技创新原则 坚持多学科交叉结合,积极推进 科技 创新; ( 3)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原则 广泛 学习或引进 国内外 先进湿地管理经验 ,内外兼蓄,为我所用 ; ( 4)开放性原则 2 搭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扩大对外交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紧跟国际湿地科学发展趋 势、推进项目建设 ; ( 5)注重社会效益原则 积极利用科学研究成果,为高原湿地的有效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设目标 针对 洱源 西湖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管理状况, 探索 湿地环境保护 及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的有效途径,重点是泥炭保护与恢复的措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并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建设范围 建设项目位于洱海源头的西湖湿地及其流域, 地理坐标位于 东经10000041000456,北纬 255943260210之间 , 范围北至波头村下端、西至起始河水库及砚池水库汇水山岭、南至温水村并沿罗时江向东南延至西河埂下方水面、东至右所镇西缘。 设内容 泥炭是洱源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其性状特征及变化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及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因其是大气 “汇”,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还发挥了稳定 区域气候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作用, 因此, 云南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 建设 应 以泥炭为 核心 , 以 保护项目、恢复项目和监测项目 为 主体 。各项目具体 建设内容如下 : ( 1) 保护项目 : 项目提出 缘由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最为关注的 焦点 问题之一。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而西湖湿地所处的滇西北位于 青藏高原东南缘 , 是 云南 重要的 泥炭集中分布地 , 其 储量达 390104 t,埋藏于水下约 2 m 处,平均厚度 4 m,最深超过 15 m,在 区域温室气体 减排格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迄今为止,西湖泥炭仍是湿地社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缺乏相应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3 鉴于泥炭在区域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保护泥炭的最好办法自然是禁止泥炭利用。但考 虑西湖泥炭地上 的 农业利用现实,提出如下保护项目。 项目 内容 保护设施建设 碑 1 座, 界桩 224 棵 ; 管理局建设 办公用房 面积500 泥炭地保护 止湖中泥炭岛屿上的农业利用, 通过 加强湿地公园建设, 调整产业结构, 改泥炭地农业利用为旅游利用) ; 泥炭沉积环境保护 态防护缓冲林带 50 心泥炭岛屿入湖污水控制净化过滤带 10 泥炭防火 处 , 同时配备防火设备。 ( 2) 恢复项目 : 项目提出缘由 上 世纪 70 年代以来, 由于 人为疏干排水,使西湖水位下降了 2 m 以上,大量泥炭出露水面成为湖心小岛或使原有岛屿面积扩大, 改变了泥炭厌氧环境,暴露在空气中增加了 释放 。 不断在露出的湖心泥炭岛屿上建盖房屋、开垦种植,以及在季节出露的湖心小型泥炭岛上开垦种植大蒜等农作物,增加了温室气体 排放,削弱了泥炭本来的 碳库功能 。 项目 内容 退耕 、退塘 还泥炭湿地 地及 41 塘 , 解决泥炭利用带来的 放问题; 泥炭保护的 水位恢复与保持 保持泥炭地较 高地下水位 ,减少 放。 泥炭发育的植被恢复 00 ( 3)监测项目 : 项目提出缘由 洱源西湖 是滇西北 泥炭富 集地之一, 也是洱源县相邻湖泊湿地中唯一大面积分布泥炭的湿地 ,不仅在区域温室气体减排格局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地质变迁、湖泊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但 近年来, 泥炭破坏 对气候的影响都缺乏科学资 4 料加予说明,因此,应开展动态监测。 监测 气候变化 、人为活动干扰 影响下的碳( 累与释放动态 ,以及 项目 实施 后的泥炭保护与恢复状况 、 泥炭沉积环境的变化等,为洱源西湖湿地公园 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监测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正调整实施方案的过程, 使实施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项目 内容 泥炭碳通量变化监测 碳通量观测站(点) 1 处 ,配备 路涡度相关测量系统 1 套;设立 1 个植被群落及其生物量变化监测点。 泥炭沉积环境监测 水质、水文变化监测点共 8 个,水土流失监测点(径流场) 2 个。 目建设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 法 (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 ( 1989)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野生动物保护法 ( 19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森林法(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法( 200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发办 2004 50 号文件); 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 2002 163 号) ;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 2005118 号) ;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 2001) ;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 2003) ;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052010 年) 2005; 国家林业局等 10 部委关 于印发 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 云南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7; 大理州洱海保护条例 ;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09; 5 其它相关文件。 要技术经济指标 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泥炭 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投资 共 元,其中保护项目投资 元,占总投资的 恢复项目投资 元,占总投资的 监测项目投资 元,占总投资的 其他 费用及不可预见费 共投资 元,占总投资的 论 西湖是滇西北重要的泥炭分布地,又处于全球 气候 变化敏感区域,其所沉积的温室气体对于稳定大气环境,延缓全球 气候 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泥炭所形成的水陆交替的湿地环境,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生境,其中 哺乳类动物 18 种 , 爬行 动物 16 种 , 两栖 动物 14 种 ,鱼类 26 种 , 鸟类 76 种 ( 其中水域鸟类 39 种 ) ; 维管植物 306 种 ( 包括 湿地植物 115 种 ) 。这些动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10 种,特有种 6 种 。 同时, 洱源西湖湿地 也是我国紫水鸡的最大种群分布地,维系了极为丰富 的 生物多样性,在滇西北这一生物多样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外, 西湖储量巨大的泥炭 有利于净化洱海入湖水质,均衡下游水量,在流域生态安全的维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泥炭 保护与恢复工程 建设项目 是西湖湿地公园保护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 以 应对 全球 气候 变化 下高 原湿地保护及多重生态功能效益维持、人类湿地资源利用 的重要生态因子 复和监测开展项目建设 为主体 , 项目 实施将在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 以及湿地管理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生态意义, 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履行 国际 湿地 公约 和提高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的国际声誉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经认真论证, 该建设项目的实施, 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低纬高海拔高原湿地保护、管理及湿地资源利用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其 项目建设 成果将有助于我国同类高原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有利于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6 云南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泥炭 保护与恢复工程 是加强 湿地公园 建设的重要工作,是贯彻国家相关 湿地公园 管理、湿地保护精神的重要举措 , 项目意义重大,建议 主管部门尽快批准 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启动相关建设程序 。 7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目建设背景 我 国政府对 高原 湿地保护极其重视, 2000 年以来,国家林业局与有关部门共同颁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等国家重要宏观规划,推进了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经过多年努力,首次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掌握了湿地的基本情况,为其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相关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工作, 2005 年国务院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 ;云南省于 2007 年完成了云南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并 随“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云南高原湿地的保护;四川省于 2008 年编制完成 四川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 对 四川湿地的保护进行了详细规划。此外,于 2005 年形成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2005年 2010 年),在 “ 十一五 ” 期间,投资 90 个亿用于湿地保护。依托国家投资,相关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对湿地进行了保护或治理,如国家投入 约 75 亿元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进行生态 保护和建设 ,云南滇池和洱海湿地的治理保护投入已近 100 亿元。这些工作为 我 国 高原 湿地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和实践案例。 国家 湿地公园是 国家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等 湿地公园发展和建设 相关政策的出台 ,都把加强对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完善、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为促进湿地公园健康 、 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 。 毫无疑问 , 云南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泥炭 保护与恢复工程 是加强 湿地公园 建设的重要工作,是贯彻国家相关 湿地公园 管理、湿地保护精神的重要举措。 云南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国家正式批准建立,鉴于泥炭在湿地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洱源县人民政府拟 申请单独立项,故委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建设必要性 ( 1)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基础、最根本的举措 8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最为关注的 焦点 问题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地球物质循环,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使地球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并诱发了 全球变暖、大气 度升高、空气污染、氮沉降增加、臭氧空洞 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社会面临巨大挑战。 科学研究证明, 全球变化环境效应通过 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来影响人类社会 。 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 一和温室气体重要的“汇”,湿地生态系统备受关注,成为国际湿地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 第六届国际湿地大会、第 11 届国际泥炭大会、第 21届湿地科学家学会年会和第 12届国际沼泽保护协会学术会议 均将全球变化大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作为重要议题。 国际生物圈( 划将我国的青藏高原列为全球变化敏感区域。 因此,贯彻“保护优化”方针,保护好现有湿地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基础、最根本的举措。 ( 2)西湖湿地地处气候变化敏感地带,保护意义重大 云南西湖湿地所处的滇西北位于 青藏高原东南缘 ,属于全球变化敏感区。西湖 湿地生态系统中 形 成的泥炭沼泽,埋藏于水下约 2 m 处,平均厚度 4 m,最深超过 15 m,储量达 390104 t,是重要的碳汇,在全球减排格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此外, 由于 西湖湖盆低平、便于利用 , 加之 湖区人口密集 , 生产力 水平 较高导致湖区过度开发,大量泥炭露出水面,改变了泥炭厌氧环境,丧失了碳汇功能。此外, 随滇西北旅游 热 的兴起 ,游客涌入湿地人数的激增也加重了湿地泥炭的逆向骤变。 ( 3)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泥炭形成的水陆交替的湿地环境 是 流域内众多物种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境, 孕育了 野菱 ( 、海菜花 ( 等国家 级保护 植物, 虎纹蛙( 大壁虎( , 灰雁 ( 、 普通鵟 ( 、 大鵟 ( 凤头鹰 (、 白尾鹞 ( 、 ( 国家 级保护动物 以及 大 眼鲤 ( 洱海大头鲤 ( c. 大理云南鲤 ( c. 灰裂腹鱼 ( 大理 裂腹鱼 ( s. 滇西高原湖泊特有鱼类 和 斑头雁 ( 等青藏高原特有鸟类,并成 9 为珍稀鸟类紫水鸡 ( 在 我国的最大种群分布地,对 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但 近年来, 人类活动干扰的日益加剧, 改变了泥炭形成、发育的湿地环境,进而改变了生境条件, 许多外来入侵种,如 凤眼莲( 喜旱莲子草( 土荆芥( 、粉绿狐尾藻( 红车轴草( 、白车轴草( 紫茎泽兰( 辣子草( 多花黑麦草( 、福寿螺 ( 、牛蛙( 分布面积日益扩大,不利于生物多样保护。 ( 4)保护西湖湿地是保护水源、水质的关键举措 西湖是洱海及 国际河流澜沧江重要水源地之一 , 为洱海提供了入湖总水量的13%, 是 澜沧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 洱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源头区域 , 在洱海 水质 保护 及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西湖湿地生态系统 中的 泥炭,因其巨大的吸附能力和储水能力, 在 净化洱海 入湖 水质,均衡下游 水量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利用,泥炭储量的减少削弱了这些重要生态功能 ,威胁流域生态安全。 ( 5)泥炭保护与恢复工程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于 缺乏对泥炭重要功能价值的认识 ,缺乏相应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迄今为止泥炭仍是西湖湿地社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对湿地资源的利用虽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对湿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给 原本较为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施加了过多的人类活动压力,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多种功能效益构成了极大威胁, 反而 不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以及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 制定科学的湿地保护、管理措施、提出合理的湿地资 源利用方式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减缓湿地资源利用的压力,维系湿地生态功能效益的正常发挥 尤为迫切 。 ( 6)西湖湿地保护可为我国树立国际形象、兑现国际承诺增光添彩 西湖湿地是洱海和国际河流澜沧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保护好它,不仅利国利民,而且有利于下游国家,能充分体现我国是个负责任国家的形象。此外,西湖湿地虽小,但它地处气候敏感地区,其影响不可小视,也是兑现温总理在国际 10 气候大会上“减排承诺”不可忽略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 加紧努力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为祖国添光增彩。 11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然条件 理区位 洱源西湖湿地 为 断陷而成的 高原 淡水湖, 湖面 海拔 1965 m, 地处洱海源头、苍山第一峰云弄峰山麓,北距 大理地热国 18 离丽江 120 离香格里拉 县 250 南距大理市 60 离 昆明 市 350 地理坐标位于 东经10000041000456,北纬 255943260210之间 。 范围北至波头村下端、西至起始河水库及砚池水库汇水山岭、南至温水村并沿罗时江向东南延至西河埂下方水面、东至 右所镇西缘。洱源 西湖 湿地是 云南省 旅游 业 发展 的 重要 组成部分,是大理州旅游 特色 的标志性景区,是洱源县地热 、 水乡、古镇三大支撑性旅游 资源的骨架 。 由于地处 大理 丽江旅游热线,以及滇西北大旅游区的中心位置 , 与大理苍山洱海、丽江古城、香格里拉形成旅游资源互补, 旅游线路共享的时空格局,旅游区位十分优越。 质地貌 西湖湿地所在地右所镇东、西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低洼部分为高原平坝,坝区平均海拔 1971 m。弥苴河由北向南穿过坝子北部的山谷,从中部将右所坝子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湖即位于弥苴河西边。右所坝子东、西、 北三面群山环抱,南接江尾坝子临洱海,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穿越境内,绿玉池、西湖、东湖等湖泊点缀其间。地质构造上 右所坝子主要为第四系的湖积、河湖相堆积,河流冲积地层;汇水面山山地多属古生界二叠系、泥盆系及中生界三叠系的 变质 岩体。 候 洱源西湖所在区域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 , 最低月平均气温 ( 一月份 ) ,最高月平均气温 ,年降雨量 750900 霜期 240 天,干湿季明显,降雨集 中在 79 月。 壤 西湖面山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西湖湿地土壤类型为泥炭土,埋藏于水下约2 m 处, 平均厚度 4 m,最深超过 15 m,储量达 390104 t, 部分泥炭出露水面, 12 形成 3 个大岛, 88 个零星小岛。 其化学性质见表 31。 表 31 西湖泥炭土化学性质 %) %) %) %) %) %) %) %) 有机质( %) 9 表 31 腐植酸( %) 吸氨量( %) 粗灰分( %) 纯灰分( %) 碳酸钙( %) 全氮( %) 全磷( %) 吸湿水( %) 苯萃取物( %) 自中国沼泽志 文 西湖属澜沧江水系,是断陷而成的天然淡水湖泊, 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降雨及地下涌泉形成的地表汇水,包括绿玉池出水、西南面汇水面山凤藏涧泉水,以及西面水库及其波中沙沟汇集的泉水。 湖面积 均水深 1.8 m,最大水深 8.3 m,集水面积 119 年平均降雨量 740 年平均蒸发量为1405 年蓄水位 1965 m, 蓄水量 593 万 罗时江 为西湖出水口, 流量1315 m3/s, 多年平均径流量 08 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 08 13 , 是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 按照大理州环境状况公报 ( 20012008) ,西湖水环境质量 20012003 为类水, 20042005 降为 类水, 20062007 恢复为类水, 2008 年提高至 类水,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 和总氮。 物资源 ( 1) 维管植物组成特征 西湖及其面山共有维管植物 306 种 ,隶属 83 科 219 属。其中蕨类植物 7 科7 属 7 种;种子植物 76 科 212 属 299 种。在 76 科中,裸子植物 2 科 3 属 3 种,被子植物 74 科 209 属 296 种。湿地植物共有 115 种 ,其中湿生植物 81 种,挺水植物 9 种,沉水植物 17 种,浮叶植物 2 种,漂浮植物 6 种。 13 在 76科种子植物中,含 10种或以下的科共有 71个,占该区总科数的 表明该区植物科级组成的相对复杂性,其中 210 种的科共有 36 个,占 1 种的科有 35 个, 占 这种 “ 科多种少 ” 的数量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其区系的古老性;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植物进化的历史和现状。西湖 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 喜马拉雅植物亚区 , 本亚区 有着 最丰富、最古老的温带、亚热带至热带北缘的植物区系,种类复杂多样。但是,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 使 西湖湿地 种子植物区系相对贫乏 , 科的演化进行到终极,属种已大量消亡。 西湖湿地及面山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构成 中 ,热带分布 85 属, 温带分布 91 属,占总属数的 属水平的温带成分与热带 成分 比为 1,热带成分 的属略少于温带成分的属, 表明 西湖 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温带性质。 ( 2) 植被类型 西湖的自然植被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湿地植被和面山植被 。 1) 湿地植被类型 规划 范围内 湿地植物在历史变迁过程中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和种类结合,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湿地植被类型。 按照 云南省湿地植被类型分类单位和系统,以及湿地上层优势种的差异, 西湖湿地公园 规划 范围包括 1 个 植被类型 和 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3 个亚型、 3 个群系组、 11 个群系 ( 菰 芦苇群落 菱 尖 叶 眼 子 菜 群 落 轮藻群落 微齿眼子菜 微齿眼子菜群落 小眼子菜群落 光叶眼子菜群落 苦草群落 穿叶眼子菜群落 。 2) 陆生植被类型 湿地面山 的陆生生态系统是 西湖 湿地 复合生态系统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系统状况与面山植被状况息息相关。在云南植被区划中,湿地周边区域陆生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面山的水平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 14 叶林,海拔 2300 m 以上分布的森林植被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但周围山地的原始植 被包括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曾遭到大量砍伐,目前,除有少量次生林外,大多为岩石裸露的荒山荒坡和人工栽植及飞播的新造林,现存自然植被主要为针叶林和灌丛 ,林分结构单一,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 物资源 ( 1) 哺乳类 西湖 湿地哺乳类动物共有 18 种,其中啮齿目有 2 科 7 种,食肉目有 3 科 4 种,占 食虫目 2 科 3 种,占 翼手目有 2 科 2 种,占 树 鼩 目与兔形目各 1 科 1 种,分别占 西湖湿地区 的哺乳动物分别归属于古北型、东洋型 、喜马拉雅 4 个分布类型中,各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 50%、 具有以下区系特征: 1) 以东洋型物种为主 ,同时融合南中国型和古北型 。 2) 种类较贫乏。 3) 湿地种类少。仅在湖滨和农田地带发现 喜马拉雅水麝鼩 ( 灰麝鼩( 2 种 以湿地作为栖息地的种类 。 4) 混居种类占绝对优势。在林地、农田和居民区活动的种类有 14 种,其中伴人动物有 3 种,即:褐家鼠( 小家鼠( 黄胸鼠( 。 ( 2) 两栖爬行类 爬行类共有 16 种,其中蜥蜴目有 2 科 4 种,占总数的 25%,蛇目有 3 科 12种,占总数的 75%。 两栖类共有 1 目 5 科 14 种,其中蛙科有 7 种,占总数的 50%,姬蛙科有 4种,占总数的 而角蟾科、蟾蜍科和雨蛙科各 1 种,分别占总数的 从区系组成来看,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型、喜马拉雅 别占该区两栖爬行动物总数的 20%。同时具有云贵高原特点的滇侧褶蛙 (在该区分布。 从分布特点 来看,由于高山与河流的阻隔,以及两栖类动物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在该区域内构成山地动物与湿地动物的扩散和融合,形成在这一狭小地区内 15 重叠的现象,使动物区系呈现出复杂化和物种类型的多样化。 ( 3) 鱼类 鱼类共有 26 种,其中鲤形目 2 科 16 种,占总数的 鲈形目 4 科 5种, 占总数的 鲑形目 2 科 2 种, 占总数的 鳉形目 、 合鳃鱼目和 鲶形目 各 1 科 1 种,分别 占总数的 在 26 种鱼中 ,土著种仅有 9 种: 大眼鲤 ( 洱海大头鲤 ( 大理云南鲤 ( 鲫( 灰裂腹鱼 ( 大理 裂腹鱼 ( 泥鳅( 斑 鳢( 黄鳝 ( 西湖 湿地鱼类区系特点是区系组成简单,土著种类仅占总数的 且数量稀少;外来引入种占总数的 凶猛鱼类有 4 种,在土著鱼中,仅 斑 鳢 1 种肉食性鱼类,而在外来鱼中,黄鱼幼、子陵吻鰕虎鱼和波氏吻鰕虎鱼属肉食性鱼类。此外, 灰裂腹鱼 ( 大理 裂腹鱼 ( 属青藏高原特有种 。 ( 4)鸟类 共记录到鸟类 76 种,分属 14 目 30 科。其中水域鸟类 9 目 11 科 39 种,非水域鸟类 5 目 19 科 37 种。国家 级保护动物 6 种;云南省保护动物 7 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 三有鸟类 ” 69 种,占 水域鸟类中有留鸟 10 种,冬候鸟 21 种,夏候鸟 5 种,旅鸟 3 种。非水域鸟类中有留鸟 21 种,冬候鸟 8 种,夏候鸟 5 种,旅鸟 3 种。 稀濒危动植物 西湖湿地作为珍稀种紫水鸡重要的分布地,孕育了目前国内发现的的最大种群 ,紫水鸡种群主要分布于西湖北端的芦苇沼泽区域 ;此外,西湖 2 m 以内水深区域 分布有国家 级保护植物野菱 ( 、海菜花 ( 、睡莲( ; 国家 级保护动物虎纹蛙( 大壁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