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doc_第1页
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doc_第2页
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的比较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以其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 欧洲、 阿拉伯)中独树一帜。 它是融建筑、 书画、 文学、 金石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巧妙的构思布局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 艺术、 哲学等表现的淋漓尽致。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 ,二者在各自的布局、 构思、 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又自成体系 ,从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一、 园林的规模、 布局及造园思想萌发于商周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游乐所建。 园主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其造园的规模和档次。无论是号称 “广长三百里 ,离宫七十所” 的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 ,还是现存于北京的颐和园 ,都是规模浩大、 建设恢宏 ,尽显帝王气派。 更有甚者 ,将部分山水风景的精华直接组入园内 ,如古代著名燕京八景中的 “玉泉垂虹” 和 “西山晴雪” 分别是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的主景。 一般名山胜水中所能见到的自然峰岭、 峡谷沟壑、 溪泉瀑布 ,大多能在帝王的苑囿中见到。真可谓 “除却帝王家 ,安有此山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思想。在皇家园林中 ,这种礼制思想直接导致了 “园中园” 格局的形成。于是在皇家园林内的几十乃至上百个景点中 ,势必有对江南小园的仿制和佛道寺观园林的包容。所以在皇家园林中我们既可看到玲珑秀美的江南私园 ,又可见到别具风韵的民族建筑 ,甚至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的 “西洋景” 。 各种园林流派和造园思想在这里汇聚和积淀 ,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皇家园林体系。皇家园林在山水构造、 建筑布局、 植物配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尤其在建筑布局上 ,皇家园林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 ,需要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在建筑布局中将比较明确的中轴对称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重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 巧若天成的造园理论中来。 如以宏大的佛香阁建筑及其主轴线控制全景的颐和园 ,就突显了 “皇权至尊、 天子威仪” 的礼制思想;同样 ,承德避暑山庄的 “外八庙” 如众星捧月般地环绕山庄 ,无疑是大清王朝君临天下的象征。皇家园林严格地说是体现了当时皇家艺术的审美观和其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它通过运用一切艺术手段 ,创造意境 ,将皇家的伦理内容用美的形式加以具体体现。再者 ,皇家园林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的承德避暑山庄 ,可以说是承袭了汉唐御苑之传统 ,融合江南私园之特点 , 是皇家园林的杰作。整个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 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 平原区和山区。 宫殿区是山庄中最大的建筑群体 ,由正宫、 松鹤斋、 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构成。 整个建筑群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 ,院落九进 ,分前朝后寝两部分。 前朝主体建筑为 “澹泊敬诚”,后寝部分为清帝起居之处 ,主体建筑为 “烟波致爽” 。 在苑景区 ,面积多达 30万平方米的湖区被洲、 岛、 桥、 堤分隔为上湖、 下湖、 银湖、 镜湖、 长湖、 内湖、 如意湖、 澄湖八个大小湖面 ,构成江南水乡名园的意境。 湖区建筑分三部分 ,其中东部系仿镇江金寺形式而建;中部有仿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建的单檐重层楼“烟雨楼”,有形如杭州苏堤的芝径云堤。 平原区是以万树园为中心 ,占地 60万平方米 ,建筑规模和数量远不及宫殿区和湖区。 现存建筑以仿宁波天一阁而建的清代皇家四库全书藏书楼 “文津阁” 有名。山区则是连绵起伏的峰峦之地 ,在这上面建有象征万里长城的北部宫墙 ,而康乾盛世时依山就势而建的山中之园则基本无存。与皇家园林相比 ,私家园林无论是在园林的整体布局 ,还是在构思选材上 ,都显得内敛了许多。当然也就不会出现象征 “禹贡九洲” 的圆明园后湖九岛环列的造园盛景。 私家园林意境的主题是表现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 ,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 “我们说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 ,却也有了 道不明则隐 的清醒选择 ,他们也需要有一个能与封建权力分庭抗礼的环境。” 这个环境无需很大 ,也无需奢侈 ,深谙 “大隐隐于市” 之道的没落文人 ,只求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气氛 ,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砺着自己的意志和德行。 “世道一旦清明 ,明君一旦出现 ,他们就可即刻复出。 更重要的是 ,在这里他们可直接与 天道 相通 ,还不必假皇权的中介了。 这当然也是符合他们的人生社会伦理的好去处 ,他们以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为鉴 ,在小小的园林中 一瓢饮 ,一箪食 乐而不改其志 ,坚定地等待着 ,正所谓 身在山林 ,心存魏阙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 私家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 , 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地拓展和延伸。 它们或临街而建 ,或枕水而居。 在园中则是小桥流水、 曲径通幽 ,有着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 建筑布局不求对称 ,而是依山就势 ,随水而曲。 值得一提的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后 ,文人墨客还将山水画、 田园诗直接融入到造园艺术中去 ,从而创造出一种重含蓄、 贵神韵的咫尺山林。综上私家园林总体的风格是曲折深邃、 清新雅致 ,突出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里 , “建筑家、 哲学家、 诗人画家、 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 哲理、 诗情和韵律” 。若把私家园林平面地展开将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 ,号称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的拙政园就是一例。拙政园初为唐时诗人陆龟蒙的住宅 , 元时为大宏寺 , 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 , 买下寺产 , 改建此园。 并借用晋代潘岳 闲居赋 中 “拙者之为政也” 之意 ,取园名。 整个园区分东、 西、 中三个景区 ,中部是主要部分。园内景物环水布置 ,主次分明、 有聚有散 ,通过山势、 建筑、 花木互相掩映 ,形成湖、 池、 河、 涧等不同景区 ,自然情趣浓郁。擅于利用对比借景的手法 ,吸收传统绘画艺术 ,因地造景 ,景随步移 ,具有典型的江南私园的特色。二、 造园要素的处理1、 建筑。 皇家园林在对园中建筑进行精心布局设计的同时 ,还着意于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通过单体建筑的外在形象来体现皇家的气派。 皇家园林建筑多为宫式 ,但苑中宫殿建筑又与城中有别。 除了早期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部分皇家园林建筑外 ,大多用灰瓦卷棚顶 ,斗拱尺度和出檐深度较小 ,侧脚和梁、 柱的比例加大 ,屋顶呈现平缓的曲线 ,墙体厚重 ,各种雕饰中图案严谨、 体形粗壮。 所有这些形成了皇家园林建筑庄重沉稳的形象特征。此外 ,皇家园林中还有众多的园林建筑小品 ,如牌楼、 华表、 石狮等 ,它们对园林建筑整体风格的形成起着补充作用。私家园林在建筑的外观上则讲究线条的曲折、 流畅、 轻盈。 结构上一般用穿斗式或穿斗式与台梁式的混合结构 ,建筑的外墙一般较薄。 厅堂内部根据使用功能不同 ,用隔扇、 屏风等自由分隔。 而厅堂顶部的天花都做成各种形式的 “轩”,秀美而富于变化。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 墨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结合 ,色彩淡雅宁静 ,给人以空灵、 飘逸的感觉 ,极易与自然的山水相协调。2、 筑山理水。 “山” 、 “水” 分别被誉为园林的 “骨骼” 与 “血液”,筑山理水是基本的构景要素。 皇家园林中无论是堆山叠石 ,还是理水造池 ,都是在刻意地追求一种磅礴的气势。 “造湖则浩荡辽阔、 碧波万顷 ,垒山则绵延起伏、 深厚饱满” 。所以才有了上林苑的 “作长池 ,引渭水”,寿山艮岳的 “周十余里 ,高九十步” 的气势。 当然 ,包罗万相的皇家园林中也有玲珑剔透的太湖石 ,但这只是园中的点缀而已。 而私家园林则不同 ,在筑山叠石上 ,它多取用真山的山姿山容、 气势风韵 ,经过艺术的概括提炼 ,用简单的石头叠砌 ,使其再现园林之中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品味的余地。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当推苏州的环秀山庄和扬州的个园。私家园林对水的处理也同样如此 ,流行小池、 盆池 ,以小喻大 ,在方圆数丈的水池中追求江湖烟水之趣。另外对水的处理特别讲究 “虽由人作 ,宛自天成”,惯用的守法为 “隐其源 ,破其体” 。 (下转第 77页)汪 锋: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 第 3期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77以无视学生个体差异 ,不顾学生的兴趣特长 ,粗暴地侵占了学生个体活动时空 ,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的 ,因此对于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来说 ,对于每一个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 ,应牢牢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 ,发出自己的调子 ,因此 ,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 ,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不了解孩子 ,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他的思维、 兴趣、爱好、 才能、 禀赋、 倾向 就说不上教育” 。因此在面对 21世纪的挑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今天 , 学校教育必须在共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 , 重视个体间的差异与特长 ,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较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既有其内在联系 ,又有不同之处。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 ,针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为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 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全方位的社会性教育改革 , 也是我们创立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的历史性尝试。我们理解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时 ,既要注意其与党和国家对教育传统要求的相同之处 ,又应特别注意它的新发展与新特点 ,要按照“四有”的标准和教育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精神去理解与实践 ,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个体的潜能 ,以争取个体的最佳发展。3、 植物配置。在皇家园林中 ,多为高大的乔木 ,而且遍及奇花异卉。作为乔木的苍松翠柏是庄严、 宁静、 和谐的美 ,而奇花异卉则是皇家富甲天下的象征。 私家园林中的植物的选取配置就如同其整个的园林风格 ,显得清新雅致。 其园中的植物以单体欣赏为主 ,有别于皇家园林中的群植或成林布置。 一般对于那些象征风雅的植物 ,如松、 竹、 梅、 莲等情有独钟 ,即使是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青草和苔藓在园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正如刘禹锡撰文所写的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4、 楹联碑刻。 楹联碑刻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 它可使文景有意、 画景有情 ,在造园中起润饰景色、 提示意境的作用。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这方面的处理又不尽相同 , 在皇家园林中无论是一般的赏景楹联 , 还是直抒胸怀的碑记 ,多为博大崇高、 意境深远的内容。如故宫养心殿西门联: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此联以神话中东海的蓬莱、 方丈、 瀛洲喻指帝王的宫苑 ,又以 “九霄” 、 “地迥” 来衬托皇家的气派。私家园林中的楹联碑刻内容则多表现为简洁淡薄、 风韵清新。不管是直抒胸臆 ,还是含蓄藏典 ,游人都能从中领悟到景致的意境。 如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联:胜地居淮南 ,看云影当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